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广东叶菜测土施肥技术指标体系氮素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全省不同地点,不同肥力水平的菜田设置以小白菜和菜心为代表的叶菜田间施肥试验,对施氮量、土壤碱解氮含量、叶菜相对产量等一系列试验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求取相应的数学模型,初步建立广东叶菜基于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土壤有效氮养分丰缺指标和不同氮素肥力土壤的推荐施氮量指标.结果表明:(1)建立叶菜土壤有效氮丰缺乏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39.433ln(x)-111.68,R=0.746;建立了叶菜推荐施氮量的数学模型,菜心:y=-4.8477ln(x)+32.77,相关系数R=0.670:小白菜:y=-6.3802ln(x)+38.062,相关系数R=0.811.(2)根据所选数学模型求取相对产量为50%、50%~75%、75%~95%、>95%的叶菜土壤有效氮丰缺范围分别为<60 mg/kg、60~115 mg/kg、115~190 mg/kg,>190 mg/kg.(3)当土壤碱解N含量<60 mg/kg时推荐的每667 m2总施氮量菜心为13.3 kg、小白菜为12.4 kg;在60~115 mg/kg时推荐的每667 m2总施氮量菜心为10.4~13.3 kg、小白菜为8.6~12.4 kg;在115~190 mg/kg时推荐总施氮量菜心为7.6~10.4 kg、小白菜为4.9~8.6kg;>190 mg/kg时要控制每667 m2总施氮量菜心不能超过6.5 kg.、小白菜不能超过4.9 kg.  相似文献   

2.
氮肥后移对旱作玉米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旱作条件下,总施氮量不变,对氮肥施量控释后移并分次施用,生长期测定植株全氮量,研究氮量控释对氮肥利用效率和玉米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模式(20%基肥+20%拔节期追肥+40%大喇叭口期追肥+20%吐丝期追肥,即基施240 kg/hm2,拔节期追施240 kg/hm2,大喇叭口期追施480 kg/hm2,吐丝期追施240 kg/hm2)下,玉米百粒重47.7 g,平均折合产量可达10 644.0 kg/hm2,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2 875.5 kg/hm2,增产率37.01%。玉米采取氮肥后移技术可使氮肥利用率和产量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小麦氮素精准、高效的管理能力,实现实时、便捷、精准的变量施肥.本文在无人机遥感进行冬小麦氮素营养诊断的基础上,依据光谱诊断施肥模型,建立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和抽穗期等关键生育期追肥推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影像获得的DVI与冬小麦关键生育时期氮素参数植株氮浓度相关性最好(R2=0.8698);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和抽穗期氮素诊断临界DVI值分别为0.594、0.784和0.807;冬小麦最高产量为11364.3 kg/hm2,最佳产量为11230.9 kg/hm2,总施氮量为272.9 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264.1 kg/hm2,基于光谱诊断的追肥推荐模型分别为返青期y=-39.69x+23.58、拔节期y=-129.97x+101.95、抽穗期y=-159.79x+128.93.诊断指标的建立为冬小麦基于光谱诊断的追肥模型奠定了基础,临界DVI值的确定为诊断冬小麦关键生育期是否补充氮肥提供依据,氮肥效应曲线建立和光谱诊断施肥模型选择实现了定量化的追肥推荐.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全膜双垄垄播氮肥底施与追施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庄浪县旱寒区旱地梯田,采用全膜双垄垄播栽培技术,研究了氮肥不同底施与追施比例对马铃薯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不同底施与追施比例显著影响马铃薯的经济性状,以氮肥60%底施、40%追施处理的综合性状最佳,氮肥40%底施、60%追施处理次之。马铃薯折合产量以氮肥60%底施、40%追施处理和氮肥40%底施、60%追施处理较高,均为39 208.3 kg/hm2;氮肥80%底施、20%追施处理次之,为3 5587.5kg/hm2;氮肥100%底施处理居第3位,为32 725.0 kg/hm2;氮肥20%底施、80%追施处理的折合产量最低。进一步做回归分析,建立了产量(y)和底施肥比例(x)回归方程:y=-4.563 5x2+545.77x+22 900,R2=0.855 8,经解析,最佳底施氮肥比例应占总施氮量的59.8%。  相似文献   

5.
广东叶菜测土施肥技术指标体系磷素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全省不同地点不同肥力水平的菜田,设置以小白菜和菜心为代表的叶菜田间施肥试验,对施磷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叶菜相对产量和相对吸磷量等一系列试验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并求取相应的同归方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以此初步建立广东叶菜基于土壤Olsen-P含量的土壤有效磷养分丰缺指标和不同磷素肥力土壤的推荐施磷指标.建立叶菜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相对产量)=12.36ln(x)+38.495,相关系数R为0.685;y(相对吸磷量)=18.513ln(x)+11.517,相关系数尺为0.685.建立叶菜推荐施磷量的数学模型菜心为y=-1.274ln(x)+8.3839,相关系数R为0.649.小白菜为y=-0.3871ln(x)+3.2416.相关系数R为0.637.根据所选数学模型求取相对产量为50%、50%~75%、75%~95%和>95%的叶菜土壤有效磷丰缺范围分别为<5 mg/kg、5-25 mg/kg、25~95 mg/kg和>95 mg/kg.当土壤Olsen-P含量<5 mg/kg时,推荐每667 m2总施磷量菜心为6.3 kg、小白菜为2.6 kg;土壤Olsen-P含量在5-25 mg/kg时,推荐每667 m2总施磷量菜心为4.3~6.3 kg、小白菜为2.0~2.6 kg;土壤Olsen-P含量在25~95 mg/kg时,推荐每667 m2总施磷量菜心为2.6~4.3 kg、小白菜为1.5~2.0 kg;土壤Olsen-P含量在>95 mg/kg时.推荐每667 m2总施磷量菜心不超过2.6 kg、小白菜不超过1.5 kg.  相似文献   

6.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白芦笋生育指数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芦笋产量、品质、生育指数及根系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施纯N 300 kg/hm2对3年生大田白芦笋的效果最显著,芦笋产量最高,Vc含量最高,生育指数也最大,但施氮量高于300 kg/hm2对芦笋根系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施氮量(x,kg/hm2)与嫩茎总产量(y1,kg/hm2)和一级笋数(y2,个/hm2)分别呈以下线形关系:y1=2 004.5 x+3 780(R2=0.921 2),y2=576.3 x+1 389.8(R2=0.929 7)。推荐300 kg/hm2纯氮施用量作为同类地区芦笋施氮量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2009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双埠头村和平疃村2个地块进行了日光温室和露地西蓝花氮磷钾肥料量级田间试验。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试验数据,摸索出了相关高产高效施肥规律,其中双埠头温室试验点氮肥肥料效应函数y=-0.1528x2+9.8394x+1147.7,R2=0.9649,最高施肥量x=32.20kg/667m2,最佳施肥量x=29.00kg/667m2;平疃露地试验点氮肥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式为y=-0.3093x2+16.3440x+1544.2,R2=0.9428,最高施肥量x=26.42kg/667m2,最佳施肥量x=23.80kg/667m2。总结得出通州区种植西蓝花667m2施用有机肥500.00kg,配合纯氮20.00kg、五氧化二磷8.00kg、氧化钾13.00kg最为科学的初步试验结果,而当地西蓝花生产施肥结构与试验结果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施肥不足和过量施肥现象仍存在普遍,亟待调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水稻保墒旱直播氮肥不同基追肥比例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纯N)240 kg/hm2水平下,水稻保墒旱直播氮肥最佳基追肥比例为基肥43.6%,追肥56.4%,水稻理论单产10 012.2 kg/hm2,氮肥的利用率可达44.5%。  相似文献   

9.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氮肥用量处理,研究氮肥用量对甘薯块根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以探明徐淮地区甘薯的氮肥适宜用量。结果表明,施氮45~90 kg/hm2时,施氮量增加显著提高甘薯各部位的氮素吸收量和产量,而对氮素表观利用率和氮素产块根效率无显著影响;当超过135 kg/hm2时,氮素利用率和产量降低。根据甘薯产量(y)和施氮量(x)拟合得出的一元二次关系式:y=-0.006x2+0.0943x+28.879,R2=0.7793,可以得出产量最大时的甘薯施氮量是78.58 kg/hm2。因此,建议徐淮地区甘薯适宜的施氮量为78.58 kg/hm2。  相似文献   

10.
广东叶菜测土施肥技术指标体系钾素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广东省不同地点、不同肥力水平的菜田设置以菜心和小白菜为代表的叶菜田间施肥试验,对总施钾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叶菜相对产量等一系列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求取适宜的数学模型,以此初步建立广东叶菜土壤速效钾养分丰缺指标和不同钾索肥力土壤的推荐施钾量指标.结果表明:叶菜的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相对产量)=14.977ln(x)+24.987,相关系数为0.788;叶菜的推荐施钾量的数学模型菜心为y=-3.5253ln(x)+24.354、相关系数为0.677,小白菜为y=1.2576ln(x)+11.465、相关系数为0.700.根据所选数学模型求取相对产量为50%、50%~75%、75%~95%和>95%的土壤速效钾丰缺范围分别为<5 mg/kg、5~28 mg/kg、28~107 mg/kg和>107 mg/kg.当土壤速效钾含量<5 mg/kg时,推荐每667 m2总施钾量菜心为9.4 kg、小白菜为9.2 kg;土壤速效钾含量在5~28 mg/kg时,推荐每667 m2总施钾量菜心为7.5~9.4 kg、小白菜为6.9~9.2 kg;土壤速效钾含量在28~107 mg/kg时.推荐每667 m2总施钾量菜心为6.0~7.5 kg、小白菜为5.1~6.9 kg:土壤速效钾含量>107 mg/kg时,推荐每667 m2总施钾量菜心不超过6.0 kg、小白菜不超过5.0 kg.  相似文献   

11.
张家口地区春玉米平衡施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纪元一号玉米品种为试材,采用3414完全方案设计,另增加1个单施有机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量对北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以确定玉米主要肥料需求量及比例。结果表明:不施任何肥料处理的产量最低,仅占正常施肥产量的80.6%,平衡施肥对提高春玉米产量至关重要。目前推广使用的N2P2K2配方(N施用量310.5 kg/hm2、P2O5施用量157.5 kg/hm2、K2O施用量162.0 kg/hm2),氮、磷用量合理,钾用量偏低,可采用稳氮、控磷、增钾予以调整。本研究条件下,纪元一号在N2P2K3处理下产量最高为13 530.0 kg/hm2。有机肥是完全肥料,施用有机肥取代化肥,高产肥田效果好。本研究结果对指导北方地区春玉米施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料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施用均可提高水稻产量,氮肥是增产的主要因子,远高于磷、钾肥增产效果。产量(y)与施氮量(x1)、施磷量(x2)、施钾量(x3)呈抛物线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021 9x12+18.255x1+5 063.8;y=-0.135 3x22+29.049x2+7 159.4;y=-0.033 7x32+15.238x3+7 057.2。不同肥料因子对水稻产量构成影响不一,氮肥促进有效穗数、穗粒数增加,而降低千粒重;磷肥促进有效穗数、千粒重增加,而对穗粒数影响不大;钾肥促进穗粒数、千粒重增加,而对有效穗数影响不大。氮、磷、钾肥对水稻形态影响不一,3种肥料因子均能增加叶面积,但氮肥增加幅度显著高于磷肥和钾肥;氮肥增加株高和穗长显著,而磷钾肥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大田2.4万株/hm2的稀植栽培条件下,采用相同的氮磷钾配比,四个不同水平的氮磷钾施用量组合处理,对杂交棉予杂35群体的生长发育特点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施肥量增加可明显地促进群体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增长,增加单株铃数和群体总铃数,显著地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但是,当氮磷钾施肥量达到每公顷施N:195kg、P2O5:97.5kg、K2O:136.5kg后,再增加施肥量则增产不显著,肥效降低,而且霜前花率和子棉经济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14.
氮肥用量和运筹方式对机插早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25 kg/hm2的范围内,机插早稻的单位面积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y=-0.0742x2+28.979x+4068.3,即当施氮量为195.3 kg/hm2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与习惯施肥方法(基肥∶蘖肥∶穗肥=7∶3∶0)相比,适当增加分蘖肥的施用比例,有利于机插早稻产量的提高,在大田总施氮量为180 kg/hm2的条件下,施用比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为4∶5∶1或5∶4∶1的运筹方式为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氮、磷、钾配合施用对宣薯3号一级脱毒原种产量和种薯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的产量最佳施肥方案为农家肥11 250kg/hm2、N肥172.5kg/hm2、P肥75kg/hm2、K肥150kg/hm2,N∶P∶K比例为1∶0.4∶0.9,产量高达30 481.5kg/hm2,产投比为3.1∶1;马铃薯种薯数量的最大施肥方案为N肥156kg/hm2、P肥85.5kg/hm2、K肥120.5kg/hm2,N∶P∶K比例为1∶0.55∶0.77,产量高达158 055个/hm2。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地点、不同肥力的果园,设置柰李肥料试验,对施肥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柰李相对产量等试验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并求取相应的回归方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以此初步建立粤北山区柰李土壤有效养分丰缺指标和不同肥力土壤的推荐施肥量指标。结果表明:柰李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分别为:y(相对产量)=37.334 ln(x)-89.905(R2=0.549 2,n=15)、y(相对产量)=11.149 ln(x)+37.141(R2=0.915 7,n=15)、y(相对产量)=32.779 ln(x)-65.621(R2=0.902,n=15)。柰李的推荐施氮、磷、钾肥总量数学模型分别为:y=-18.763 ln(x)+98.391(R2=0.669 9,n=15)、y=-2.611 2 ln(x)+16.07(R2=0.767 1,n=15)、y=-15.601 ln(x)+83.701(R2=0.750 9,n=15)。并根据推荐施肥量数学模型计算出粤北山区柰李不同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推荐施肥总量。当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为:<42.41、42.41~82.84、82.84~114.56、>114.56 mg/kg时,推荐的总施氮量分别为:>28.08、15.52~28.08、9.43~15.52、<9.43 kg/667 m2;当土壤有效磷含量为:<3.17、3.17~29.84、29.84~179.40、>179.40 mg/kg时,推荐的总施磷量分别为:>13.06、7.21~13.06、2.52~7.21、<2.52 kg/667 m2;当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4.03、34.03~72.96、72.96~134.30、>134.30 mg/kg时,推荐的总施钾量分别为:>28.67、16.77~28.67、7.25~16.77、<7.25 kg/667 m2。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氮肥和磷肥总量控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冬小麦氮肥和磷肥的适宜用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氮肥的施用量与小麦产量的二次模拟函数为 y=-0.6611x2+20.091x+234.85,相关系数为0.9708,冬小麦产量达到最高时的氮肥施用量为228.0 kg/hm2。磷肥的施用量与冬小麦产量的二次模拟函数为 y=-0.5726x2+13.168x+340.4,相关系数为0.92195,冬小麦产量达到最高时的磷肥施用量为172.5 kg/hm2。[结论]该研究为冬小麦合理施用氮肥和磷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氮肥和磷肥总量控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优化冬小麦氮肥和磷肥的适宜用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量与冬小麦产量的二次模拟函数为y=-0.6611x^2+20.091x+234.85,相关系数为0.9708,冬小麦产量达到最高时的氮肥施用量为228.0kg·hm^-2。磷肥的施用量与冬小麦产量的二次模拟函数为y=-0.5726x^2+13.168x+340.4,相关系数为0.92195,冬小麦产量达到最高时的磷肥施用量为172.5kg·hm^-2。  相似文献   

19.
王安东  郑桂萍  慕永红  刘婧琦  孔宇  隋阳辉  解保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059-16060,16074
[目的]研究镁钾配施对寒地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镁钾配比量。[方法]以空育131为材料,按照随机区组设计,研究镁肥、钾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探明镁肥、钾肥最佳施用比例。[结果]在高中低施钾区,按照七水硫酸镁与氧化钾1∶1(钾肥165.0 kg/hm2,镁肥100.5 kg/hm2)或者1∶2(钾肥276.0 kg/hm2,镁肥100.5 kg/hm2)的重量比配施,能够在水稻关键生育时期合理增加水稻叶片氮含量;按照七水硫酸镁与氧化钾1∶2的重量比配施,能够保持群体叶面积指数趋于合理,不发生早衰和贪青现象;按照七水硫酸镁配施比例与氧化钾2∶1(钾肥165.0 kg/hm2,镁肥201.0 kg/hm2)的重量比配施,能够通过增加穗数和结实率提高产量,产量为9 660 kg/hm2。[结论]该研究对于保持土壤养分平衡,进一步增加水稻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促进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测土配方"3414"试验方案,以小白菜矮脚黑叶葵扇品种为材料,在连山县沙质壤土上进行了氮、磷、钾肥料效应、产量数学模型及施肥参数确定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丰缺程度为N高等级、P极高等级、K极高等级;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施肥参数为:肥料利用率氮肥为34.48%、磷肥为21.40%、钾肥为53.21%;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氮2.39、磷1.78、钾11.08。用二次回归分析拟合肥料效应模型为:y=1882.16+7.49x1+19.95x2+46.13x3-15.54x1x2+2.622x1x3+1.574x2x3-0.151x12-53.35x22-315.67x32,该模型每667 m2最高产量为2 068.17 kg时,N、P2O5、K2O每667m2施用量分别为6.5、1.2、4.9 kg,肥料施用比例为1∶0.18∶0.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