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低菜籽(粕)的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测定了华双 3号菜籽、华杂 4号菜籽、华双 3号菜籽粕和 Canola菜籽粕 4个双低菜籽(粕)的常规营养成分、能量、氨基酸和抗营养因子的含量。结果表明:国产双低菜籽粕的常规营养成分与 Canola和普通菜籽粕基本一致,粗蛋白质含量略高。华双 3号菜籽粕的赖氨酸含量为 1.97%,与 Canola菜籽粕接近;蛋氨酸和胱氨酸含量偏低。华双 3号菜籽粕的硫葡萄糖甙总量、唑烷硫酮和异硫氰酸酯含量高于 Canola菜籽粕,低于普通菜籽粕。植酸、单宁、芥子碱含量各品种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研究发酵菜籽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及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选择90头健康和生长状况良好的120日龄育肥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日粮使用9%菜籽粕替代豆粕;试验2、3和4组日粮分别使用3%、6%和9%发酵菜籽粕替代菜籽粕。试验为期70 d(预饲期7 d,正试期63 d)。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菜籽粕替代日粮中的豆粕后,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和终末体重显著降低,料重比显著升高(P <0.05);使用发酵菜籽粕替代日粮中的菜籽粕后,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和终末体重随发酵菜籽粕添加量升高而升高(P <0.05);此外,日粮添加菜籽粕或发酵菜籽粕对育肥猪腹泻率无显著影响(P> 0.05)。菜籽粕替代日粮中的豆粕显著降低了育肥猪血清IgG含量(P <0.05),使用发酵菜籽粕替代菜籽粕的育肥猪血清IgG含量显著升高(P <0.05),在添加量为9%时达到最大值(P <0.05);使用菜籽粕替代日粮中的豆粕显著增加了育肥猪血清TNF-α含量(P <0.05),使用发酵菜籽粕替代菜籽粕显著降低了育肥猪血清TNF-α含量...  相似文献   

3.
菜籽粕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植物蛋白资源,但由于菜籽粕中葡萄糖硫甙、植酸、多酚等抗营养因子的存在,限制了其在食品和饲料工业上的应用。文章概括了菜籽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去除方法,并对菜籽粕的饲用价值进行综述,为研究菜籽粕在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菜籽粕|抗营养因子|脱毒方法|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菜籽粕是油菜籽榨油后的副产物,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是良好的蛋白质饲料原料,但其含有的硫甙、单宁和其他抗营养因子限制了菜籽粕的使用量。发酵可有效减少菜籽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改善饲料品质。本文综述了发酵菜籽粕的发酵工艺和发酵效果、作用机理及其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发酵菜籽粕在肉鸡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综述了普通菜籽粕(饼)的营养特性、质量标准和饲用价值,介绍了菜籽粕(饼)的发酵技术及其产品质量标准,并列出了发酵菜籽粕(饼)在生猪日粮中的用量和相应配方。  相似文献   

6.
菜籽粕的营养价值与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菜籽粕的主要成分,分析了菜籽粕的主要营养价值及毒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在菜籽粕日粮中使用非淀粉多糖(NSP)酶、α-半乳糖苷酶、植酸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等的必要性,并对这些酶在菜籽粕日粮中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效果进行了概述,旨在为消除菜籽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菜籽粕在畜禽日粮中的应用比例及其营养价值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用固态发酵菜籽粕替代部分豆粕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180羽,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豆粕对照组)以及用未发酵菜籽粕(菜籽粕组)或固态发酵菜籽粕(发酵菜籽粕组)等氮替代基础饲粮中25%豆粕的饲粮.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发酵菜籽粕组较菜籽粕组可显著提高肉仔鸡全期的平均日增重(P<0.05),而发酵菜籽粕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比豆粕对照组稍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21日龄时,与豆粕对照组相比,发酵菜籽粕组显著提高了肉仔鸡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42日龄时,菜籽粕组较豆粕对照组显著提高了肉仔鸡的脾脏指数(P<0.05),发酵菜籽粕组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由此可见,固态发酵菜籽粕等氮替代基础饲粮中25%的豆粕具有提高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菜籽粕发酵脱毒菌种的筛选及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籽粕通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可有效去除抗营养因子,提高菜籽粕营养价值,并且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而成为研究热点。文章针对单菌、混菌、菌酶结合等不同方式对菜籽粕发酵处理筛选脱毒能力强的菌种及最佳组合并对发酵菜籽粕在猪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菜籽粕脱毒及提高菜籽粕在猪饲料中的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品种菜籽粕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及肠道发酵性能的影响。试验将240头平均体重为(40.8+2.1)kg的生长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试验组饲料中分别含有10%的甘蓝型菜籽粕和双低型菜籽粕,试验为期42?d。结果表明,双低型菜籽粕组日增重、料重比均显著高于甘蓝型菜籽粕组(P <0.0.5),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对照组干物质、粗蛋白质、钙、磷的消化率显著高于甘蓝型菜籽粕组(P <0.0.5),双低型菜籽粕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双低型菜籽粕试验组生长猪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 <0.05),乳酸菌数量上升,但差异不显著(P> 0.05)。综上所述,在双低型菜籽粕中,粗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增加,使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甘蓝型菜籽粕相比,双低型菜籽粕显著提高了生长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提高了肠道微生物稳定性和发酵性能。  相似文献   

11.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研究了菜籽粕对公母仔鸡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浓度影响的性别差异,考察了甲状腺肿效应与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关系。结果表明:①12%菜籽粕使仔母鸡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浓度均值极显著降低(P<0.01),尤其在饲喂菜籽粕4周以内影响更大;而对仔公鸡没有显著影响(P>0.05);②12%菜籽粕对仔鸡血清甲状腺素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前期血清甲状腺素浓度略有增加,后期略为下降;③12%菜籽粕导致8周龄仔鸡甲状腺极显著增大(P<0.01),而对肝重、肾重和脾重则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菜籽粕对仔鸡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雌性比雄性反应敏感。在公母仔鸡饲粮中,菜籽粕用量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菜籽粕代替豆粕作蛋白质原料对杂交牛育肥增重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开发利用我省丰富的菜籽粕饲料资源,降低肉牛的生产成本,给我省的肉牛饲料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们用西门塔尔杂交牛开展了为期60 d的短期育肥试验。结果显示:用菜籽粕取代豆粕后,菜籽粕组与豆粕组60 d平均总增重都在76 kg左右,日增重均达到1.27 kg左右,增重并未受到影响,而饲养成本的投入菜籽粕组可减少10%左右。  相似文献   

13.
《饲料工业》2019,(18):24-29
试验考察了挤压膨化过程中菜籽粕水分含量对其粗蛋白和17种氨基酸含量、体外蛋白质消化率及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利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机对调质水分含量为14.52%、16.10%、17.62%、19.10%、21.21%的菜籽粕原料进行膨化处理,测定了膨化处理前后菜籽粕的常规指标(水分含量、粗灰分、粗纤维、粗蛋白及17种氨基酸含量),体外蛋白消化率,并利用红外光谱测定了蛋白的二级结构,利用扫描电镜测定了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经膨化处理后,菜籽粕蛋白体外消化率显著提高,且随着膨化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增加,蛋白体外消化率先升高后降低;在菜籽粕蛋白的二级结构中,经膨化处理后菜籽粕蛋白中β折叠的含量减少,无规卷曲含量增加;据SEM结果,膨化处理后菜籽粕表面变为疏松多孔,该变化增强了养殖动物体内消化酶的作用。本研究探讨了菜籽蛋白在膨化处理过程中的变化,为通过膨化处理提高菜籽蛋白的营养价值提供了数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选用体重相近的健康鲫鱼随机分成6组,每组35尾,每组重约1010g,研究日粮中添加10%的混菌固态发酵菜籽粕和普通菜籽粕对鲫鱼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2水平3重复设计,试验组与对照组各三组,分别饲喂10%的发酵菜籽粕和10%的普通菜籽粕。结果表明: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鲫鱼日增重提高0.829g,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鲫鱼的存活率、肥满度分别提高0.953%、0.264,饵料系数降低2.32,因此饲喂发酵菜籽粕提高了鲫鱼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以菜籽粕为底物,研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体外酶解菜籽粕的最适反应条件。分别在温度为35℃、37℃、39℃、41℃,以及p H为4.0、5.0、6.0、7.0、8.0的条件下,研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降解菜籽粕的最适反应情况。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降解菜籽粕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 H为6.0;木聚糖酶降解菜籽粕的最适温度为39℃、最适p H为5.0。比较而言,纤维素酶对菜籽粕的降解效果优于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比较国产双低菜籽粕与进口普通菜籽粕营养价值的不同,共分为2个试验。试验1:选取18头初始体重[(48.3±2.4)kg]相近的健康去势公猪,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2种试验饲粮。分别以国产双低菜籽粕和进口普通菜籽粕替代基础饲粮中能量饲料的20%配制2种试验饲粮。试验期14 d(前9天为适应期,后5天为收集期)。试验2:选取18头初始体重[(35.3±3.8)kg]相近的装有简单T型瘘管的健康去势公猪,采用指示剂法进行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试验,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无氮饲粮和2种试验饲粮。分别以国产双低菜籽粕和进口普通菜籽粕作为唯一蛋白质和氨基酸来源配制2种试验饲粮。试验期7 d(前5天为适应期,后2天为收集期)。结果表明:国产双低菜籽粕的表观消化能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进口普通菜籽粕(P<0.01),国产双低菜籽粕的表观代谢能显著低于进口普通菜籽粕(P<0.05);国产双低菜籽粕的氨基酸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较低。由此可见,国产双低菜籽粕的营养价值较进口普通菜籽粕低。  相似文献   

17.
双低菜籽粕中的芥子甙和单宁等毒素含量大大低于普通菜籽粕含量。双低菜籽粕作为一种高蛋白饲料替代产品具有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适当比例的双低菜籽粕替代豆粕养猪,不仅能满足生产需要,其主要生产技术指标达到较高水平。同时可大大降低饲料成本,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就使用双低菜籽粕替代豆粕养猪试验作一初报。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充分利用菜籽粕资源,提高菜籽粕多糖的利用价值,笔者通过微波辅助酸法提取菜籽粕多糖,并通过正交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菜籽粕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院盐酸浓度0.3mol/L,微波功率200W,微波时间8min,料液1:25(g/mL),微波温度60益,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菜籽粕中多糖的提取率达2.9097%。  相似文献   

19.
采用铁盐法和生物发酵法对青海普通菜籽粕进行脱毒处理,对处理后菜籽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硫葡甙(GL)?噁唑烷硫酮(OZT)?异硫氰酸酯(ITC)和植酸以及常规营养成分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等进行测定,并与双低菜籽粕加以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生物发酵法对青海普通菜籽粕进行脱毒处理,脱毒效果较为明显,不仅可提高菜籽粕...  相似文献   

20.
《饲料研究》1999,(9):19-19
目前购买中国菜籽粕最多的国家是韩国,包括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在内的东亚、东南亚国家都对中国菜籽粕感兴趣。同时,意大利、西班牙、丹麦等国家的进口商也对中国的菜籽粕感兴趣。中国是传统的菜籽粕出口国。1996年我国曾出口菜籽粕58万t,1997年减少为16万t,1998年仅出口6800t。而我国1996年到1998年的菜籽粕进口量分别为252t、53万t和107万t。总体来讲,过去三年我国的菜籽粕有进有出,但出口逐年减少,进口逐年增加,到1998年首次出现了进口大于出口的现象。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