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山、水、田、林、路、渠综合治理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是在我国水土保持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学科体系。通过川陕"长治工程"中期评估考察,分析"长治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特色与创新,并据此讨论我国水土保持学科的性质与定位。水土保持学科无论从法律地位还是学术地位,均应归属于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范畴,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学科的本质区别在于,水土保持更具有突出的生产功能。现阶段水土保持学科仍应首先赋予其防治水土流失,治理江河,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及农民生活质量的内涵,并努力使之与农村生态建设结合,以不断深化和丰富其内涵,同时应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饮用水水源地水土保持等方面拓展其学科外延。  相似文献   

2.
正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路线,先后启动实施了"长治"工程、"农发"水保项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水土保持项目等一批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全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1万km~2,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量减少70%以上,粮食单产平均提髙30%以上,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水土保持措  相似文献   

3.
毕节地区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长期处于人口、粮食、生态的恶性循环。近20年来,围绕"治山治水,脱贫致富"这个目标,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在毕节地区先后除实施"长治工程"外,还先后实施了"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国债)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贵毕公路水土保持大示范工程",开展大规模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在全区8县(市)336条小流域规划区内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 785.03 km2。其成功经验是:抓试点示范,带动一片;抓监督"五步行",促进生态环境安全;抓管理做到了"四到位"。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围绕"治山治水,脱贫致富"这个目标,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在毕节地区除实施长治工程外,还先后实施了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国债)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贵毕公路水土保持大示范工程,开展大规模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在全区8县(市)336条小流域规划区内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85.03km2,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指导并规范全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开展,保障工程建设成效,浙江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地方标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DB33/T 2166—2018)。介绍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的编制背景、编制过程、主要内容和特点,提出了"山、水、林、田、路、村"统一规划实施的浙江省新时期水土保持布局思路,并对封育工程、坡改梯工程、坡面排蓄工程、经济林地治理工程、林草工程、护岸工程、拦沙堰(坝)工程、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水土保持湿地工程等各项措施的设计要点进行了简述,以期与全国各地同行交流分享,共同促进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的江西省修水县是全省土地面积最大、水土流失面积最大、防治任务最重的县。同时,修水县作为江西省五大河之一修河的源头,河岸水土流失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以江西水保工作长期发展重要基础支撑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为指导,立足于修水县水土流失现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修水县未来一个时期的水土流失防治方略和工作方向,对于全县水土保持宏观决策与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同时可为各地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样板与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是否合理, 对水土流失严重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及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很大。湖南省衡东县水保站通过在不同坡度、耕作措施、植被状况下设立降雨-径流-土壤流失观测试验小区进行观测试验的基础上,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使之逐步趋于合理, 再结合水土保持生物、工程措施, 使该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崇信县于2014—2016年在散花沟、枣林沟和西沟3个小流域连续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 901 hm~2,治理后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8.2%,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体系基本形成,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在项目实施中,崇信县创新性地探索出了符合地域特色、县情实际、群众意愿、政策导向的水土流失治理新思路、新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夯实了农村经济基础,实现了"搞水保、调结构、兴产业、促增收"的目标,使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了水土保持在改善农村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莱芜市围绕打造"绿色钢城"、建设"生态市"这一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市上下把水土保持作为发展山丘区农业经济的基础工程来抓,制定完善了一系列政策,放手发展民营水土保持,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实施大户承包、规模经营、加快山丘区水土保持治理投入的新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发展民营水保户31 000户,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 km2,占全市年治理面积的60%以上。民营水土保持已成为全市山丘区水土保持治理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红砂岩特殊地质力学特性下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等区域问题,对红砂岩侵蚀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与《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等重要基础成果,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宁都县还安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为典型案例,将红砂岩侵蚀劣地水土保持关键技术与工程设计有机结合,采用"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分区进行设计,完成了高效开发型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具体实践中,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通过在红砂岩侵蚀劣地综合治理展示区、坡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示范开发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设计与实施,对侵蚀坡面进行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优化配置,形成了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使还安小流域治理度达到86%。实践证明,生态恢复和农林经济开发治理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遏制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可为红砂岩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突出以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先后实施了"长治"工程、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工程等,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万km2,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暴洪灾害频发,防洪能力薄弱"、"水土流失严重,治理任务艰巨"、"生产建设项目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依然存在"、"水土流失监测能力不足"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多措并举,确保治理成果的巩固"、"建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水土保持与"三农"工作密切相关,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每年全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6万km~2,其中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每年治理约1.2万km~2,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短板。贵州省盘州市娘娘山舍烹小流域,通过"三变"改革紧紧围绕水土流失治理,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水土流失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把以奖代补政策与脱贫攻坚任务相结合,创新激励机制,推进了全民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九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结合濂溪区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了全区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工作现状,指出了在鄱阳湖区保护、城市经济发展导致水土流失、防灾减灾任务繁重与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制定完善的水土保持考核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区预防、治理、监管总体方略和"倚庐襟江秀江南,三山三片库水蓝"的水土流失防治总体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低扰动工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输变电工程跨度大,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及水土流失来源复杂多变,且临时占地多,扰动范围大.为探索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低扰动工程技术,为输变电主体工程及水土保持措施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以山西省18项500 kV输变电工程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比传统与低扰动的主体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的扰动程度和水土流失量,发现长短腿配高低基础的塔基和塔型设计、索道运输、不落地放线技术等低扰动技术应用于主体工程中能够显著缩小扰动范围、减少水土流失量;在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中根据各防治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及土壤条件采用相应的表土剥离技术及在部分临时占地采用临时覆盖技术,则能减小水土保持工程的二次扰动,并且可以节省工程投资.建议在输变电主体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中,根据实际情况尽量优先采用这类有利于水土保持的低扰动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5.
苏烟小流域是全国首批81条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中在广西的唯一项目。由于水土流失及村庄周边环境脏乱等综合原因,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水源地水质造成不利影响,按照国家实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治理原则,以农村“生产发展、村容整治”为切入点,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促进水环境保护,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16.
船山区1989年以来,抓住"长治"工程机遇,在实施中,狠抓项目管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强化技术,创新制度,着力培植农村产业,实行生物、工程、农耕措施相结合,预防、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积极有效地开展了山、水、田、林、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探索总结出以小流域为单元,坡面水系为骨架,实施坡改梯建设基本农田为重点,合理布设水保林、经果林、封禁治理、农耕措施的优化模式,形成完整的综合防治和技术体系,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长治"工程实施20年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6万km2,有效解决了1000多万群众的温饱问题,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变。"长治"工程的主要经验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以人为本、科学防治,严格管理、改革创新,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监督和重点治理两手抓,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水土保持工作机制和工程建设管理机制。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流域8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全面落实,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基本建成。提出了近期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扬州市近年来开展了一定规模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水土流失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水土流失区域扩大的势头依然存在,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农村建设项目引发水土流失、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不善造成水土流失、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够完善几方面。针对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自1983年国家开始实施全国八大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以来,重点工程建设范围与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建立起了符合水土保持特点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得到显著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投入渠道不断增多,水土流失治理与当地产业开发结合,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多赢"。在新的形势下,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既有难得的机遇,也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抓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强化监管,严格资金管理,拓宽水土保持投资渠道,加强领导,保证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和城市都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和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引起我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城市和工矿区水土保持问题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我国水土保持界过去集中研究农村水土保持而较少研究城市水土保持问题的状况,比较了城市和农村生态系统与原始自然生态系统的差异,探讨了城市在特定条件下的环境问题,为分析与研究城市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