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鸽痘的诊治     
1 发病情况 某个体养鸽户所饲养10只2月龄童鸽,于2907年8月7日开始发病,发病率40%,死亡率10%,病死率25%。 2 临诊症状 首先在病鸽的眼围、喙角、鼻瘤及舡围、腿、爪婶处出现灰白色、水泡样的小结节,并很快增大,变成黄褐色。临近的结节相互融合,最后形成黑褐色痂性赘生物。剥去痴皮。  相似文献   

2.
鸽痘是鸽的一种常见病,不同品种和龄期的鸽子都可发病,幼鸽(乳鸽、童鸽)对本病特别敏感,发病更为严重,发病率可达80%~90%,死亡率可达10%~40%。鸽痘是由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病毒病,其临床主要特征是在鸽的皮肤表面产生典型痘痂。鸽痘病毒,通过接触传染或通过唾液、鼻分泌物和泪液等污染饲料,以及饮水或空气传染。吸血昆虫特别是蚊子是本病重要的传播媒介。病鸽康复后,不再发病,但仍带有病毒,可传染给其它健康鸽。此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夏秋季发病率最高,流行季节多为夏季和秋初,梅雨季节尤为严重,鸽群一旦发病将会带来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塔里木鸽和白卡奴鸽体重与体尺性状之间的关联性,为塔里木鸽和白卡奴鸽表型性状的选育提供数据支撑。试验选取28日龄塔里木鸽和白卡奴鸽各60只(公、母各半),测定体重与体尺性状,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塔里木鸽和白卡奴鸽的体重与体尺的变异系数均低于10%;塔里木鸽的体重与6项体尺指标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白卡奴鸽体重与5项体尺指标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塔里木鸽和白卡奴鸽的体重与6项体尺指标可综合为3个主成分指标,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8.301%和79.371%,塔里木鸽的3个主成分中贡献率最大的指标分别为体重、胫围和胸宽,而白卡奴鸽的3个主成分中贡献率最大的指标分别为龙骨长、胫围和胸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体重、体尺指标可聚为体重、胸宽和胫围3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研究表明,对塔里木鸽和白卡奴鸽的体重、体尺性状选育时至少应包括体重、胫围、胸宽和龙骨长4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赛鸽传染性喉气管炎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属疱疹病毒科。多流行于秋末、冬春季节,各种日龄鸽均可发病,但主要发生在2月龄以上的鸽子中,其发病突然,传播快,发病率达60%~95%,死亡率达10%~30%,很多病鸽会并发大肠杆菌病或支原体病  相似文献   

5.
湖南湘阴某鸽场于1992年11月上旬发生一起以呼吸困难为特征的传染病。经综合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该场同时养有种鸽、乳鸽和青年鸽,发病者主要见于乳鸽。3栋鸽舍几乎同时发生,乳鸽发病后表现为精神萎顿,羽毛松懈,呼吸困难,发生“哈—呼”、“哈—呼”的声音,食欲及饮欲减退。从发现第1只病鸽到第4天,发病率达10%左右,致死率为12%,死亡率为1.2%。  相似文献   

6.
种鸽新城疫与蛔虫病继发细菌感染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 安徽省明光市一养鸽场,存栏种鸽1 600余只,2007年10月,先有成年鸽开始发病,逐渐波及雏鸽,发病率为30%左右,死亡率为20%.发病急,患病鸽精神沉郁、消瘦、垂翅、软脚乏力、羽毛无光泽、咳嗽、呼吸困难、嗉囊积水,部分鸽出现眼炎.  相似文献   

7.
1997年我区一些大中型鸽场相继发生一种流行性疾病,其来势凶猛,传播极快,乳鸽几乎100%死亡,青年鸽和成年鸽死亡也相当严重,经济损失严重。通过对该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和病理变化观察,病原分离、鉴定最后诊断为鸽副粘病毒Ⅰ型病。为了有效控制该病的流行,我们立题对该病发病规律、防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研究,达到了预期效果。1 流行病学调查1.1 鸽ND流行情况该病对各种年龄鸽均有不同程度易感性,但对乳鸽易感性最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100%,青年鸽次之,发病率在30%~50%,致死率90%以上。成年鸽发病率在10%~30%,致死率在70%~80…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1 2月 ,上海某鸽场 5 0 0 0羽种鸽发生以突然死亡、下痢、神经紊乱为特征的疾病。经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鸽新城疫继发细菌感染。1 发病情况2 0 0 1年 1 2月下旬 ,某鸽场处于青年种鸽舍的鸽子突然发病 ,以后其他鸽舍也出现类似症状。用鸽新城疫油苗接种免疫 ,仍不能控制病情发展 ,发病率达2 5 % ,死亡率则由最初每日 2 %上升为 5 %。2 临床症状呈急性 ,病鸽常突然发病 ,无任何特征症状即迅速死亡。多数病鸽表现为精神萎顿 ,羽毛蓬乱 ,食欲减退 ,常垂头缩颈。病鸽下痢 ,粪便稀薄 ,呈黄绿色。同时…  相似文献   

9.
1999年下半年以来 ,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某些鸽场发生一种以呼吸道症状伴有神经症状和下痢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成年鸽发病死亡率在 5 0 %以上 ,幼鸽发病死亡率为 1 0 0 %。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临床观察和实验室诊断 ,初步确认为鸽非典型新城疫。1 发病情况大多数肉鸽场 ,从建场以来 ,幼鸽、青年鸽、种鸽都注射过鸽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 ,也有某些场未进行过任何免疫 ,种鸽、幼鸽一直生长良好 ,未见任何传染病发生。而于 1 999年 1 0月以来 ,有几个鸽场幼鸽及部分种鸽突然发病 ,随后整个场相继发病 ,但免疫过鸽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的鸽…  相似文献   

10.
鸽新城疫是由鸽I型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鸽群常突然发病,迅速蔓延,发病率50%~100%,死亡率可达20%~95%,尤以幼鸽发病率最高.2010年3月份某鸽场发生一起以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腹泻、头颈歪斜、共济失调等为特征的疫病.根据发病情况、流行特点、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鸽新城疫,现将诊治过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用SPF鸡胚从疑似鸽新城疫病鸽群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株能凝集鸡红细胞,该凝集作用能被抗新城疫病毒阳性血清抑制。分离株经肌肉注射能使鸽发病和死亡,出现与自然发病鸽一致的症状和病变。收集发病鸽的病料再进行鸡胚增殖,又重新分离到此病毒。对该分离株进行理化特性研究,血凝素热稳定指数为10,病毒对氯仿、乙醚、胰蛋白酶、盐酸(pH5.0)敏感,0.1%甲醛溶液能完全灭活病毒。对该分离株进行毒力测定,鸡胚平均死亡时间为70.8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1.60。结果表明,分离株为中等毒力鸽Ⅰ型副黏病毒。  相似文献   

12.
肉鸽球虫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1月 ,笔者到石屏县为石屏地区的养鸽户作售后技术服务时 ,在某养鸽户的鸽群中发现了一种以下痢 ,粪便呈浆液状或粘液状为主的疾病。该病经诊断为肉鸽球虫病 ,在采取有效措施后得到了有效控制。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和临诊症状2 0 0 2年 1月份以来 ,石屏某养鸽专业户的鸽子先后发病15 0只。其中种鸽 5 0只 ,发病率为 30 4 % ;青年鸽 10 0只 ,发病率为 33 3% ;先后死亡种鸽 2 0只 ,死亡率为 11 1%。病鸽粪便先为绿色 ,后转为水样 ,个别病鸽排带血粪便 ;病鸽精神沉郁 ,羽毛松乱 ,消瘦 ,个别有扭头瘫痪等神经症状。2 剖检变化肠粘…  相似文献   

13.
鸽禽I型副黏病毒病(PA/PMV-I)是鸽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在各类鸽中均可发生,各龄期鸽有易感性,发病率可为20%~50%,死淘率可为10%~80%[1].许多鸽场应用鸡新城疫疫苗防制,未获得满意效果 [1].为更好地防制本病,课题组根据中兽医学理论,按辨证施治原则,结合前人经验,研制出防治本病中药制剂"抗囊疫"(以下简称"KNY")[2-4].为了解其防治效果,进行了动物发病防治试验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鸽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或鸽Ⅰ型副黏病毒病)是由鸽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1-2],其发病率为50%~100%,病死率达20%~95%。2004年12月份,吉林某养鸽场600余只肉鸽发生一起以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综合征的疾病。根据其流行特点及发病情况,疑似为鸽  相似文献   

15.
2010年5月10日长春市一养鸽户养鸽500只,发病20只,死亡10只,临床表现体温升高,重度下痢,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定该群肉鸽得的是鸽沙门氏菌病,现将诊疗过程报道如下,供广大养鸽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用F -Ⅶ型鹅副粘病毒DG0 1株人工感染 6周龄非免疫鸽 ,观察试验鸽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 ,对病死鸽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和病理变化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鹅副粘病毒人工感染 84小时后可致试验组鸽 1 0 0 %发病 ,6天后 1 0 0 %死亡。且从攻毒死亡鸽肝、脑、肺、气管和泄殖腔等组织中回收到接种毒。病鸽表现下痢、瘫痪、头颈扭转、点头或震颤等症状 ;病鸽各组织器官均有明显的组织损伤 ,表现显著的变化、坏死或出血等变化 ;病毒可以在鸽体内多种组织器官中增殖。表明鹅副粘病毒对鸽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7.
从珠三角某鸽场病死鸽中无菌操作采取心血、肝脏、脑、脾脏,接种于麦氏培养基和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琼脂培养基,经细菌纯化、镜检、生化试验、PCR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0只病鸽有8只分离到沙门氏菌,阳性率为26.7%;10只分离到大肠杆菌,阳性率为33.3%;其中6只同时分离到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率为20.0%。经病毒分离培养、PCR检测,结果显示从6个混合样品中分离到5株副黏病毒,分离率为83.3%。结果表明,该鸽场鸽群发生了副黏病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本试验对珠三角鸽场近年较常发生的、以乳鸽较严重发病死亡的典型疫情作了较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正> 鸽新城疫又名鸽痘,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鸽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急,死亡率高,给养鸽生产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故应引起重视。1 发病情况我市桃城,区张更仁于2006年4月16日携3只病鸽和2只病死鸽来我站求诊。主诉:饲养信鸽700只,一周前开始发病,病鸽拉稀便,歪头转圈,每天死亡10余只,共死亡85只,曾用庆大霉素、氟苯尼考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且发病数逐日增多。2 临床症状病鸽的主要症状是下痢,粪便稀,呈黄绿色,羽毛松乱,无光泽,精神沉郁,缩颈低头,闭眼,尾下垂,不食,常  相似文献   

19.
1 发病情况 太原南郊某养鸽专业户饲养的80只肉鸽,2月14日突然有32只发病,5d内死亡21只,发病和死亡分别占到养鸽总数的40%和25%,在确诊为鸽毛滴虫病后,立即采取灭滴灵治疗及环境消毒,使病情迅速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0.
鸽毛滴虫病是由毛滴虫属的鸡毛滴虫(Trichomonas gallinae)寄生于鸽消化道上部而引起口、咽、喉等部位黏膜出现黄色干酪样物的一种原虫病,常见于温热带地区。珠海某养鸽场自2005年9月暴发此病,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2005年6月,该鸽场分2批从外地购回肉种鸽2500对。至9月份陆续开始发病,尤以乳鸽发病和死亡较严重。共发病586只,发病率11.72%;死亡400只,死亡率8%。2临床症状病鸽食欲不振,打喷嚏,吞咽困难,羽毛松乱,胸肌瘦削,口腔里流出浅绿色至浅黄色的黏液。3剖检病理变化剖检病鸽,见口腔、咽和嗉囊的黏膜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界限分明的浅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