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已知蚜虫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通用引物,通过PCR扩增法从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体内扩增出了其内共生菌Buchnera的trpB基因,序列长度约388bp。通过对桃蚜和豆蚜体内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桃蚜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与已知的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Kurdj))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相近,而豆蚜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则与已知的豌豆蚜(Acryrthosiphon pisum(Harris))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相近。这是桃蚜和豆蚜体内的trpB基因序列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桃蚜与其内共生菌Buchnera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明确桃蚜与其内共生菌Buchnera之间系统进化关系,参照前人研究蚜虫系统进化所用的COⅠ/COⅡ、12S/16SrRNA、EF-1 alpha的3对引物,对桃蚜的COⅠ/COⅡ、12S/16SrRNA、EF-1 alpha基因进行了扩增,并构建了桃蚜COⅠ/COⅡ、12S/16SrRNA、EF-1 alph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通过分析发现,桃蚜的COⅠ/COⅡ、12S/16S rRNA基因序列均与已知的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Kurdj))的相应基因序列最近,而桃蚜与麦双尾蚜的EF-1 alpha基因序列则处于相邻的分支。综合我们以前的研究分析桃蚜及其内共生菌Buchnera的系统进化关系,发现桃蚜与其内共生菌是协同进化的。  相似文献   

3.
蚕豆上只有豆蚜(Aphis craccivora)和桃蚜(Myzus persicae)危害,它们都以无翅孤雌成虫或若虫越冬。桃蚜种群密度小。豆蚜种群年际间变化很大。黄皿诱蚜冬季以桃蚜为主,豆蚜数量很少,4~5月豆蚜所占比例增加。冬季蚜虫数量与春季蚜虫发生程度不呈正相关。限制豆蚜种群发展的主要因素是2~3月的雨日和雨量。豆蚜是黄化卷叶型病毒传入蚕豆的主要介体,有翅蚜在春季病毒扩散中起重要作用。低温影响豆蚜的获毒和传毒。在4月,蚕豆黄化卷叶病的潜育期为11~18天。不同年份蚕豆黄化卷叶病的流行不同。春季气候条件特别有利于蚜虫发生,病害大流行。冬前病毒感染少,春季蚜虫少,病害发生轻。  相似文献   

4.
采用RT—PCR技术,设计简并上、下游引物,从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和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中均克隆出2种不同乙酰胆碱酯酶的cDNA片段,分别命名为Rp.acel、Rp.ace2和Sa.acel、Sa.ace2。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Rp.acel、Sa.acel与棉蚜(Aphis gossypii)和桃蚜(Myzus persicae)的Ⅰ型乙酰胆碱酯酶(Acel)基因序列具有96%以上的相似性,Rp.ace2和Sa.ace2与棉蚜和桃蚜的Ⅱ型乙酰胆碱酯酶(Ace2)以及从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中克隆出的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序列具有95%以上的相似性。说明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体内都存在2种乙酰胆碱酯酶基因,而且预示蚜虫体内可能普遍存在2种不同的乙酰胆碱酯酶基因,这2种基因都具有相应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5种恒定温度下桃粉蚜实验种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疆绿洲荒漠区桃粉蚜(Hyalopterus amygdali (Blanchard))在室内恒定温度下生长与繁殖规律进行了研究.[方法]通过对桃粉蚜在不同恒定温度下生长与繁殖的观察与统计,组建在5种恒温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并对其实验种群参数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在18~ 28℃,温度越高,桃粉蚜的发育速率加快;其净增殖率(Ro)、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在18 ~24℃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在24℃时最高.[结论]说明桃粉蚜的最适温度为24℃.在5种恒定温度下观察了桃粉蚜的生长发育速率,分别确定了无翅蚜各龄若蚜及全若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相似文献   

6.
研究并比较了6种不同浓度梯度的EB-82灭蚜菌对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的毒力及其与温度、湿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桃蚜的死亡率随着EB-82灭蚜菌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处理浓度梯度之间桃蚜的死亡率存在明显差异;EB-82灭蚜菌对桃蚜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稀释420倍,而EB-82灭蚜菌对桃蚜的LC_(75)为稀释300倍,当EB-82灭蚜菌的稀释倍数小于300倍时,其对桃蚜的死亡率大于75%。EB-82灭蚜菌对桃蚜的毒力在一定的湿度范围内,随温度的不同,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对广东百合种植区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为害宜兴百合Liliumpeciosum的蚜虫有桃蚜Myzuspersicae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其中桃蚜发生的数量较多.在百合未出苗前,1~3月桃蚜主要在小白菜和芥菜为害,并在这些作物上越冬,转入春季后,当食料条件发生变化后,产生有翅蚜迁出,当年3~6月主要在百合上为害,当百合现蕾及成熟后,又产生有翅蚜迁出,在菊花和茄子等植物上为害,随后再转到小白菜和芥菜上为害.当地种植的小白菜Brassicacampestris var.Chinensis、芥菜B.juncea等植物都属于桃蚜的嗜食寄主.通过组建不同寄主上实验种群生命表,表明桃蚜在百合和小白菜上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28.512和27.027,最有利于桃蚜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不同种植年限和生育期三七上桃蚜体内蛋白含量及主要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以及随三七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为三七上蚜虫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试剂盒法,分别测定1年生、2年生和3年生三七(简称1年七、2年七和3年七)营养生长期、平缓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桃蚜体内蛋白含量、主要解毒酶[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保护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与甘蓝上桃蚜体内蛋白含量及主要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进行比较.[结果]相同种植年限不同生育期的三七,在其上取食的桃蚜体内蛋白含量表现为生殖生长期>平缓生长期>营养生长期;在三七营养生长期和平缓生长期,不同种植年限三七上取食的桃蚜体内蛋白含量表现为甘蓝>3年七>2年七>1年七,而在三七生殖生长期,种植年限对桃蚜体内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下同).在相同种植年限三七的不同生育期内,随着三七的生长发育,桃蚜体内CarE、AChE和GSTs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在相同生育期不同种植年限三七上,在营养生长期和平缓生长期内,桃蚜体内AChE、CarE和GSTs活性表现为1年七>2年七>3年七>甘蓝,而在生殖生长期内,甘蓝上桃蚜体内AChE活性高于2年七和3年七,CarE和GSTs活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变化不明显.在相同种植年限三七的不同生育期内,桃蚜体内SOD活性表现为营养生长期>平缓生长期>生殖生长期,CAT活性表现为营养生长期<平缓生长期<生殖生长期,POD活性在1年七、3年七和甘蓝上均表现为营养生长期>平缓生长期>生殖生长期,而在2年七上表现为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平缓生长期;在相同生育期不同种植年限三七上,随着三七种植年限的增加,三七上桃蚜体内POD、CAT和SOD活性基本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在三七桃蚜防治实践中,从生育期防治策略上,应加强对营养生长期和平缓生长期内三七上桃蚜的防治;而从不同种植年限三七上蚜虫的防治策略上,应加强对1年七和2年七上桃蚜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寄主植物对百合上桃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广东百合种植区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为害宜兴百合Lilium peciosum的蚜虫有桃蚜Myzus persicae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其中桃蚜发生的数量较多。在百合未出苗前,1-3月桃蚜主要在小白菜和芥菜为害,并在这些作物上越冬,转入春季后,当食料条件发生变化后,产生有翅蚜迁出,当年3—6月主要在百合上为害,当百合现蕾及成熟后,又产生有翅蚜迁出,在菊花和茄子等植物上为害,随后再转到小白菜和芥菜上为害。当地种植的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var.Chinensis、芥菜B.juncea等植物都属于桃蚜的嗜食寄主。通过组建不同寄主上实验种群生命表,表明桃蚜在百合和小白菜上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28.512和27.027,最有利于桃蚜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海芋凝集素AML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作用机理,分别用AML处理豆蚜离体蛋白酶、淀粉酶,以及将AML添加到人工营养液饲喂豆蚜的方法来研究AML对蚜虫体内蛋白酶活性、淀粉酶活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离体和在体的条件下,AML均能明显抑制豆蚜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并且经AML处理后豆蚜体内蛋白含量也明显降低。这些结果说明AML可能通过与昆虫消化道内的各种消化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进而导致试虫营养不良成为弱质昆虫,容易继发各种病症而死亡,这或许是AML对豆蚜致毒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以人参单体皂苷Rg1和Rb1为试验材料,以同翅目桃蚜为试验昆虫,测定了桃蚜取食单体皂苷后解毒酶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比较了Rg1和Rb1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g1和Rb1对桃蚜取食有显著抑制作用,在较低浓度时对桃蚜体内解毒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处理24 h后,Rg1对桃蚜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多功能氧化酶、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有显著抑制作用。处理48 h后,Rb1对桃蚜体内的多功能氧化酶、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Rg1对桃蚜解毒酶的抑制作用比Rb1显著;Rg1和Rb1有诱导酶活性增强的作用,打破了桃蚜体内解毒酶活性均衡。研究结果可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及新农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用不同强度紫外线照射桃蚜,处理两代后对第3代桃蚜进行生殖生命表研究。结果表明,发育历期、净增值率、生长周期、内禀增长率等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了很大变化,且不同强度紫外线照射桃蚜的生物学指标有显著差异,紫外线强度越大,桃蚜发育历期和平均世代周期越长,净增值率和内禀增长率越大;紫外线对桃蚜生态学特征的诱变是不可恢复型的。桃蚜体内存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酶系统,用紫外线处理桃蚜4h后,SOD、CAT及POD的活力水平均高于正常虫休,表明保护酶与桃蚜抗逆境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0(CK)、42.75、85.50、128.25和213.75 mg·m-3SO2处理对桃蚜体内几种重要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42.75mg·m-3SO2能显著促进桃蚜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活性,对过氧化氢酶(CAT)的促进作用不显著;85.50 mg·m-3SO2对3种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CarE、GSTs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经128.25和213.75 mg·m-3SO2处理后,桃蚜体内保护酶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除213.75 mg·m-3SO2显著促进POD活性外),同时,128.25 mg·m-3SO2可以显著促进GSTs活性,213.75 mg·m-3可以显著抑制CarE活性;此外,SO2胁迫能提高寄主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促进桃蚜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荞麦蚜虫种类调查及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2016-2017年春秋2季贵州省荞麦4主产区的6个点进行蚜虫种类调查和消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荞麦蚜虫的种类为桃蚜、棉蚜和豆蚜3种,优势害虫为桃蚜.桃蚜的消长规律与荞麦品种、发育期、海拔有直接关系,蚜虫对甜荞的危害最大,其次是苦荞和米苦荞,多年生苦荞和矮金荞危害最小;虫口数量随着荞麦发育期逐渐增加到开花期达到最大,直到荞麦收获期下降至最低;海拔越高虫口数相对越少,反之则越多.  相似文献   

15.
王晖  张珉  张小红  夏兰琴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7):3463-3472
【目的】通过体外饲喂双链RNA(dsRNA),利用RNAi技术沉默麦长管蚜和桃蚜体内细胞色素P450。【方法】采用PCR克隆获得麦长管蚜和桃蚜体内细胞色素P450片段;利用双链RNA合成试剂盒合成麦长管蚜和桃蚜细胞色素P450保守序列的dsRNA;在蚜虫人工饲料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3、5和7.5 ng•μL-1的dsRNA,每个试验组设置3个重复,分别于饲喂后2天、4天、6天、8天统计蚜虫的存活数;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饲喂后目标基因的表达抑制情况。【结果】从麦长管蚜与桃蚜的cDNA中分别克隆细胞色素P450,所克隆片段同源性为90.1%,发现随着dsRNA浓度的增大,麦长管蚜和桃蚜的死亡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升高,最高死亡率可分别达75.56%和64.44%。提取饲喂dsRNA浓度为7.5 ng•μL-1的不同时间段的蚜虫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目的基因被沉默。【结论】利用麦长管蚜和桃蚜细胞色素P450保守序列的dsRNA,体外饲喂后,通过RNA干扰(RNAi),能够显著降低蚜虫体内细胞色素P450的表达水平,直至导致目的基因沉默和蚜虫死亡。  相似文献   

16.
多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桃蚜和萝卜蚜试验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周琼  梁广文  曾玲  沈叔平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1):1356-1360
 测定了 6 3种植物茎叶或果实的乙醇提取物 (浓度 0 .0 1gDW·ml-1)对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和萝卜蚜Lipaphiserysimi(Kaltenbach)的忌避作用。结果表明 ,大多数试验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桃蚜和萝卜蚜均有明显的忌避效果。其中 ,苍耳XanthiumsibiricumPetr.etWidd .提取物对桃蚜和萝卜蚜的忌避率分别为 0 .4 81和0 .5 5 7,产后代数比对照降低 39%和 6 3.5 % ,桃蚜、萝卜蚜的种群趋势指数仅为对照的 2 9.1%和 11.3% ;白蝴蝶Syngonium podophyllumSchott .植株提取物对桃蚜和萝卜蚜的忌避率分别为 0 .4 5 2和 0 .6 15 ,产后代数比对照降低2 4 .5 %和 6 4 .1% ,桃蚜和萝卜蚜的种群趋势指数仅为对照的 33.3%和 14 .9%。对蚜虫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外源JH对桃蚜种群消长及有翅率的影响研究得出,5种浓度的外源JH对桃蚜种群消长均有影响,5月5日的虫口数量与4月29日相比,J2、J3为负增长,且显著高于对照,即2%、1%浓度的外源JH桃蚜种群有抑制作用;5月5日的桃蚜成蚜有翅率J2-J5与对照相比,差异均极显著,即2%、1%、0.5%和0.25%浓度的外源JH对桃蚜成蚜有翅率有显著影响,5月5日的桃蚜成若蚜翅率,J1-J5与对照比较差异均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人参茎叶皂苷和人参根皂苷为试验材料,以同翅目桃蚜为试验昆虫,采用带虫叶片浸渍法对桃蚜取食皂苷后其体内解毒酶活性进行测定,并对比人参茎叶皂苷和人参根皂苷影响酶活性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参茎叶皂苷和人参根皂苷在一定浓度时对桃蚜体内解毒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但人参茎叶皂苷中浓度(20、30 g/L)对桃蚜处理24 h后,其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多功能氧化酶(MFO)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有显著诱导激活作用。经过作用对比显示人参根皂苷在24、48 h时对桃蚜解毒酶的抑制作用比人参茎叶皂苷显著。  相似文献   

19.
萝卡蚜和桃蚜最大发育速率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温度对为害蔬菜的萝卜蚜和桃蚜发育速率的影响,通过温度与这两种蚜虫发育速率的关系以模拟S型模型,并通过统计控制原理,估计了萝卜蚜和桃蚜的发育下限和最大发育速率温度,前者为6.22℃和28.53℃,后者为2.75℃和28.10℃;萝卜蚜从若蚜出生到下代若蚜出现期的有效积温为131.58日度,桃蚜的为140.58日度。  相似文献   

20.
冰草提取物对桃蚜的杀虫活性及对体内两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点介绍了冰草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桃蚜的杀虫活性及其对蚜虫体内蛋白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冰草氯仿和水提取物对桃蚜有较好的内吸活性,并对桃蚜体内蛋白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在触杀处理中,提取物对蚜虫各酶系活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