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定和分析了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特征,从线粒体基因组水平探究鳞翅目蛾类昆虫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方法测定了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参考鳞翅目昆虫已知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对其各基因进行定位和注释。采用tRNA Scan-SE 2.0在线预测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基于线粒体全基因组的蛋白编码序列构建了鳞翅目13个科32种蛾类昆虫的系统发育树和松毛虫属近缘种间的系统发育树。[结果]结果显示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 443 bp,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一段长度为321 bp的A+T富含区,无基因重排,存在较高的A+T含量(80.0%)。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除了ND2和COX1,其余均以ATN做为起始密码子。9个蛋白编码基因共享相同的终止密码子TAA(ND2、ATP8、ATP6、COX3、ND5、ND4L、ND6、CYTB和ND1),其他4个基因的终止密码子都是残缺的,COX1、COX2、ND4以T为终止密码子,ND3以TA为终止密码子。22个tRNA基因中,除了tRNA~(Ser(AGN))由于缺少DHU臂无法构成三叶草结构,其余T均为典型的三叶草结构。整个线粒体结构与鳞翅目中目前已得到的其他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一致。[结论]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云南松毛虫与思茅松毛虫是完全不同的近缘种,与其他松毛虫亲缘关系也较远,云南松毛虫与6种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为:(((((油松毛虫+文山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思茅松毛虫+云南松毛虫))+家蚕)。鳞翅目蛾类各科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毒蛾科+灯蛾科)+夜蛾科)+舟蛾科)+(尺蛾科+(蚕蛾科+(天蛾科+大蚕蛾科))))+枯叶蛾科)+(螟蛾科+草螟科))+卷蛾科)+蝙蝠蛾科)。  相似文献   

2.
榆斑蛾(Illiberis tenuis Butlet)俗名黄毛虫,属鳞翅目斑蛾科。在烟台市常有发生,我县北部八处乡镇发生较重,对榆树的危害很大,我们于1982年—1984年对榆斑蛾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及防治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形态特征1.成虫雄蛾体长10—11.5毫米,翅展25—28毫米,体淡褐色,翅淡褐透明,身体  相似文献   

3.
钩蛾科Drepanidae是尺蛾总科Geometroidae中的1科,本科与敌蛾科Epiplemidae,燕蛾科Uraniidae,波纹蛾科Thyatiridae关系比较密切。我国原记录约60种左右,近年来笔者经过重点采集,系统整理后已增加到28属、157种之多。此科原为3个亚科,由于圆钩蛾亚科的成虫及幼虫特征与另2个亚科的区别明显,Inoue(1962)建立为科。现分为圆钩蛾科Cyclidiidae,钩蛾  相似文献   

4.
2013—2014年,在甘肃陇南市油橄榄栽植区内采集蛾类标本436号,鉴定蛾类42种,隶属于13科35属。其中尺蛾科9种,灯蛾科9种,舟蛾科7种,夜蛾科5种,螟蛾科3种,木蠹蛾科2种,举肢蛾科、钩蛾科、鹿蛾科、大蚕蛾科、枯叶蛾科、天蛾科、刺蛾科各1种。19种为甘肃省新纪录。  相似文献   

5.
乌桕金带蛾(Eupterote sapivora Yang)俗称合辣子、乌桕毛虫,属鳞翅目,带蛾科。由北京农业大学杨集昆教授定名为一新种。主要危害乌桕、泡桐、杨树等13种经济和用材树种,是贵州乌桕产区最严重的害虫,年发生面积约100多万亩。不但造成乌桕籽大幅度减产,而且降低乌桕籽出油率近10%,给农林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对辽宁省为害日本栗的病虫害进行调查、研究,详细介绍板栗胴枯病、栗实象甲、粟实蛾、栗皮夜蛾、桃蛀螟、栗红蜘蛛、天幕毛虫、舟形毛虫、舞毒蛾、天蚕蛾、栗透翅蛾、栗大蚜、蝙蝠蛾和梨圆蚧14种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并针对其发生特点,提出一系列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2006-2007年对麦积山风景区蛾类进行了集中采集,标本鉴定中,共发现14种蛾类为甘肃省首次记录,其中:灯蛾科3种,舟蛾科3种,尺蛾科、鹿蛾科各2种,夜蛾科、钩蛾科、燕蛾科、鞘蛾科各1种。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危害阜新老鹰窝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的鳞翅目害虫种类,利用太阳能灯开展昆虫种类调查和鉴定。在人工油松林和天然次生林混合区域诱集昆虫,通过鉴定确定鳞翅目昆虫种类。结果共鉴定出鳞翅目蛾类昆虫13科111种,包括天蛾科6种,夜蛾科46种,舟蛾科12种,尺蛾科33种,毒蛾科和螟蛾科各有3种,灯蛾科2种,虎蛾科、燕蛾科、枯叶蛾科、卷蛾科、刺蛾科、大蚕蛾科各有1种。夜蛾科和尺蛾科昆虫的种类为79种,占保护区鳞翅目昆虫71.2%,保护区内鳞翅目的害虫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应该以这2科的昆虫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思茅松毛虫雌成虫不同地理种群间性信息素成分、含量和比例差异,比较雄成虫触角敏感性和不同配比诱芯诱捕效果差异,开发不同地域有针对性的思茅松毛虫种群监测方法和诱捕防控技术。[方法]运用气相色谱(GC)分析思茅松毛虫湖南、云南和江西地理种群雌虫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利用触角电位仪(EAG)测定思茅松毛虫各地理种群雄蛾触角对性信息素标准品及其不同配比组分的电生理敏感性,然后进行林间生物测定,比较不同配比的性信息素成分诱蛾效果。[结果]思茅松毛虫性信息素腺体中含有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Z5,E7-12:OAc)、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Z5,E7-12:OH)和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Z5-12:OAc)3种成分,3个地理种群间这3种腺体成分含量和比例存在微小差异。3种成分以100:10:25或者100:10:10的比例配比,不同地理种群间均具有很好的触角电位活性和林间诱蛾活性。[结论]思茅松毛虫性信息素组分还没有发生明显的种下分化现象,3个地理种群间性信息素含量和比例的细微差异暗示着与地域差异、寄主植物差异和人为化学防控干扰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李莹 《中国林业》2010,(12):48-48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又称秋幕毛虫、秋幕蛾,是一种危险性食叶害虫,属国际植物检疫对象。2007年5月,河北省清苑县马庄村一棵桑树上发现美国白蛾幼虫。由于该县好苗发达,传播途径广,加之该虫。  相似文献   

11.
灯光诱杀松毛虫蛾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8月、1995年8月,分别在柏岩乡、棠溪乡、古丽镇、方岩镇、芝英镇等地实施灯光诱杀松毛虫蛾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灯光诱杀松毛虫蛾,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不伤害天敌,点1盏次诱蛾灯相当于防治1.32hm2松毛虫,是一种较好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记述了危害油茶的3种鳞翅类新害虫,包括竹红举肢蛾、竖鳞小瘤蛾和间掌舟蛾。竹红举肢蛾和竖鳞小瘤蛾为湖南省新记录种;竖鳞小瘤蛾所属瘤蛾科为我国油茶害虫名录中新记录科,竹红举肢蛾和间掌舟蛾所属科分别在已知油茶名录中暂记录1种。同时,对该3种害虫的寄主、分布、为害部位和发生时间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3.
为害种实的小蛾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实害虫种类很多,为害相当严重,对祖国绿化的宏伟规划有很大影响。近年来,逐渐引起各方面有关人员的重视。截至目前为止,我们收集到有34种小蛾类,分别隶属于6个科。它们是:巢蛾总科的银蛾科和举肢蛾科,卷蛾  相似文献   

14.
刺蛾科Limacodidae是鳞翅目中1个相对较小的科,是果树、园林及经济作物的主要害虫。目前我国已知64属230种,其中89种有幼虫的寄主植物记录。文章列出了这89种刺蛾及其寄主植物,并对其食性多样性及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刺蛾科昆虫涉及到的寄主植物共有64科,其中以茶科上的刺蛾种类最多,达47种,占总数的52.8%。  相似文献   

15.
柏毛虫又名铁杉毛虫,危害侧柏、油松、赤松,但以侧柏为主.江、浙、闽等省危害铁杉。形态:成虫:雌蛾约33毫米,翅展70—89毫米,体色暗褐色,体形和体色与松毛虫很相近似,为同一属不同种的两种害虫.  相似文献   

16.
采用捕虫网、黑光灯及诱剂诱集法共采集江苏宜兴竹林生态系统鳞翅目昆虫30000余头,已鉴定共有300种,发现其中82种为江苏新纪录种,分别隶属于18科;尺蛾科是新纪录种最多的科(26种),其次是夜蛾科(18种),灯蛾科及舟蛾科(各有6种),天蛾科(5种),枯叶蛾科、毒蛾科、凤蝶科(各3种),瘤蛾科、斑蛾科及钩蛾科(各2种),蚕蛾科、草螟科、带蛾科、弄蝶科、蛱蝶科及粉蝶科(各1种)。给出了这些新纪录种国内及在其他国家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席路军 《国土绿化》2012,(11):42-43
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美国白蛾原发生于北美洲,20世纪40年代末传播到欧洲和亚洲,1979年首次在我国辽宁省丹东地区发现,1981年传播到山东省荣成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草原毛虫(鳞翅目:毒蛾科)是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大害虫,取食危害多种高山草甸植物。为了保护自然保护区植被,无公害防治草原毛虫十分重要。调查草原毛虫天敌昆虫区系,以期为利用天敌控制草原毛虫打下基础。【方法】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调查采集青海草原毛虫蛹,带回室内饲养出寄生蜂成虫,随后统计寄生率,并进行天敌分类研究。【结果】发现1种寄生青海草原毛虫的金小蜂新种——三江源草原毛虫金小蜂Pteromalus sanjiangyuanicus Yang,详细描述该寄生蜂新种的形态特征,提供清晰的形态特征彩色照片;并记述其生物学、分布等基础信息;列出区分新种与相近种——草原毛虫金小蜂Pteromalus qinghaiensis Liao 1987的检索表。【结论】为生物防治青海草原毛虫和其他种草原毛虫这种重大害虫找到1种新天敌,在生物防治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1995~1997年,我们在整理青海小蛾类标本的过程中,发现以下我国以往未曾记述的小蛾19种。其中:卷蛾科11种、羽蛾科1种、鞘蛾科4种、菜蛾科1种、透翅蛾科1种,兹介绍如下:1卷蛾科1.1青海双纹卷蛾Aethesalativica(Danilews...  相似文献   

20.
《泰山蝶蛾志》(中册)该集收入蝶蛾28科221种,其中小蛾类14科82种、大蛾类7科113种、蝶类7科26种,附有每种成虫图,小蛾类还绘有雌、雄外生殖器图。该书由卢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