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小沙粒斗“风魔”文/赤宇风伯伯是个脾气很古怪的老头。他平时总爱穿一件肥肥大大的长袍,走起路来连跑带颠,鼓胀胀的袍子兜起好多尘土。风伯伯最大的毛病,就是爱欺负人。一说话就吹胡子瞪眼,叫人害怕。左邻右舍谁也不敢惹他,给他起了个外号“疯魔”。小沙粒是大山的...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林业》2009,(1):44-44
佛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杀心很盛的人,他的名字叫健陀多,只要被他看到的动物,他一定要把它踩死。走在路上,远远看到一百公尺前有一只蟑螂横过街头,他会赶快跑过去,一脚把它踩死,这样一己觉得很过瘾;看到老鼠也是一样。看到狗、猫踢它一脚,看到人就要侮辱人家,这就是杀心很重的人。  相似文献   

3.
一整夜,“倔老头”都坐在门槛上,一双布满茧子像干树枝般的大手握着水烟筒。他撮了一小撮烟丝放在烟嘴上,“咝”的一声划亮了一根火柴。红红的火焰照着他的国字脸,深凹进去的双眼中透出了疲倦,但更多的是善良和无私。其实“倔老头”才40有余,是这个林区派出所的所长,已在这个地方工作10多年了,据说他的脾气很倔,大家就叫他“倔老头”,不过,这个外号却包涵着大家对他浓浓的爱戴和绵长的尊敬之情。  相似文献   

4.
老人和树     
听说老范头死了。 这是一个十分可怜的老头,一辈子没老婆,扣子掉了用绳子扎,鞋子破了用草垫。为团场守了几十年的林子,辛辛苦苦一生,别的什么也没落下,却得罪了不少人,不知被人骂过多少难听的话: “×老头,那么多的树,要一棵都不肯!”留给自己钉棺材呢!” “死了,就把你埋在林子里!” …… …… 其实,有的话真骂对了,老范头没断气之前,就向团领导提出:等他死了,就把他埋在林子东头的三棵红松下边。 根据老人的遗嘱,团里一早就派人去那儿掏坑了。 这小小的守林棚周围,从来没来过这么  相似文献   

5.
我的小伙伴     
我的小伙伴孙梦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伙伴,我也有自己的小伙伴。它长着一对宝石般的蓝眼睛,肉色的小鼻子上还有一个小黑点,一身又白又长的细毛披在身上,像是一个穿着华贵的裘皮大衣的贵妇人。嗨!你没有猜错,它是一只小猫。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咪咪。咪咪十分淘气...  相似文献   

6.
行走在黄土高原上,每走近一个村子,总是先看见稀稀落落的一圈杂树,比如杏树、柳树、白杨树、榆树,便感觉是那些树把一个村子箍在了里面,像一圈杂乱排列着的肋骨;再往近走,就看见村子最高处的一座庙了,神是一定要住在高处的,高处才可看清世间的一切,这时你就想:或许是一座庙把一个村子拴在了这里,像一个人在地埂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冰草绳把一头牛、驴,或者一只羊拴在那里,绳子有多长,它们吃草的半径就有多大;再往近走,你就会看见学校了,作为村里最大的一个院落,在干燥得让人嗓子眼里冒烟的空气中,孩子们读书的声音仿佛清亮的泉水在哗哗流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就听园林界的企业家们评价陈相强说:他是一个思想者。走近陈相强,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前不久.记者在杭州采访了陈相强。在采访中,这位一脸书生气的园林企业奇才不时有精辟的思想如流星般耀眼地划过。他说自己是个很理性的人,如果有充裕的时间.肯定能将事物分析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8.
水仙花是福建的省花、漳州的市花,水仙花在漳州有个美丽的传说:在明朝景泰年间,有一个漳州圆山人叫张光惠的,他为人正直,在河南汲县当个小官吏,由于看透了官场的黑暗腐败,因此就辞官返乡了,这一天,他乘船经过一个湖,绿绿的湖水与青青的远山让他心旷神怡,不知不觉沉浸在恬静的梦境中,这时他恍惚看见一位美丽的仙子,向他迎面飞来,他十分惊讶地站起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林业产业》2010,(5):70-71
美国有一个很著名的企业失败案例:被西方社会称为经营奇才的华人企业家王安.在他年老时.他按照中国人的方法。把企业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但他的儿子没有能力应付瞬息万变的美国市场,很快便把父亲好不容易打下的市场丢失无几,这时王安已身患癌症。不得不抱病重新出山,收拾残局。但毕竟大自然的规律不可抗拒,不久,王安弃世而去.他的公司也以破产告终。  相似文献   

10.
生活调色板     
心花怒放心是一个奇观,心是一绝。即使你将来会老,心却不会老。要不怎么会有那句: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心只会成熟.但永远不会老。心字之所以育三点:是因为一个人的心并非完全属于自己.他将一分为三。他有三分之一给工作.三分之一给大自然.剩下的留给友爱.工作时作的心是把重锤,奋进时你的心是柄奖;玩乐时你的心是只彩蝶.索取时你的心是张网;惜时你的心是块石头.恨时你的心是支箭;爱时你的心是泓温泉.奉献时你的心是根燃烛,成功时你的心是朵怒放的花。更多时你的心是方田.要不使心田荒芜和有所收获.你就得辛勤耕耘和认真…  相似文献   

11.
被聘请到某机关办公楼做门卫的刘土养,原是临棱县会仙乡的农氏。大家看他上了年纪,加之做事老道,总是尊称他为刘师傅成刘伯伯。别看这老头腰背有点驻,从头到脚一副乡下打扮,但他的日子却过得很有几分先洒。刘老头的工作比较单调,每天都在重复着四件事:搞卫生,烧开水,分报纸,看大门。然而他却运用从几十年生活中学会的“统筹法”,把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哪些可以同时进行等安排得要妥贴贴,井井有条,从未出现半点差错。每当别人称赞他能平时,他总要扯开嗓子,将他当年在大队当支书的那段最风光的经历来个借题发挥。讲到激动处,他…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听来的西藏故事,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那时候,枪杀、乱捕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窝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  相似文献   

13.
金丝猴野趣     
金丝猴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种出没在深山老林里的精灵,平时很难觅其踪迹,观其芳容,就是土生土长的黄柏塬人,平生也未必能见得上几次。前几天,我回黄柏塬老家一趟,让我意外和惊喜的是有一只金丝猴居然给我"看"起家来。当我们走在老家的小路上时,远远地看见有个浑身毛茸茸的东西一下就闪到屋后去了,我们赶紧追过去,原来是只金丝猴。看见  相似文献   

14.
笑林     
《林业与生态》2013,(7):45-45
好评 今天在网上看见一件衣服,有三个评论:两个中评一个好评。中评的内容大致是"和图片不一样,有色差,穿着不好看"。而好评的内容是:"帮同学买的,他穿着很丑,我很满意。"  相似文献   

15.
丁付林 《中国林业》2010,(19):32-33
<正>我在东北的朋友不多,傅刚算一个。我认识他时,不过30多岁,20多年过去了,现在大家都成了半拉老头。前不久,到哈尔滨出差,接机的人问我来过哈尔滨没有,我说不仅来过,而且还有朋友。他又问朋友是谁,我告诉他说是一个叫傅刚的人。谁知这个人和傅刚认识,便给他打了电  相似文献   

16.
“我们不能亲眼看到我们的后代以及那个时代都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现在确实缺乏勇气为此做些什么.我们是不是要对他们说,‘对不起,我们把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狱。可是要我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实在太难了……”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虽然给人木讷和拘谨的形象.但他对于保护环境是实际且坚决的,在不久前的一次探讨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会议上,他再次语出惊人。  相似文献   

17.
记叙鸡冠蛇     
那是大伙儿还在吃公共食堂的年代。在宜章县莽山林区的老四条埂,只要一听到吹号的声音,山下两个村的老老少少,就纷纷赶来就餐,由于没有荤菜吃,再加上饭的定量少,这人老感到没吃饱过。有天吃过晚饭后,母亲带我去池边洗衣服,我看见小池里有几条小鱼在游动,就想下水去抓,母亲急忙叫我别把水搅浑了,说:“明天你要是抓上两条小鱼来,就给你做鱼汤吃”。这下可好,晚上我做梦也想到吃鲜美的鱼汤。第二天,是一个大好晴天。吃过早饭,大人们都下地干活去了,食堂里黄克运师傅一个人在洗碗忙碌着。就我一个小孩子,没人跟我玩,于是穿条…  相似文献   

18.
赤峰市林西县毡铺乡二支坝村有一条沟,解放前,人们把冻死饿死的老光棍埋在这里,天长日久,大家就把这条沟叫“老头沟”。人们年年在老头沟打草搂柴,加上牲畜践踏,老头沟真的变老了。山上的草像老头顶上的头发越来越稀,牲畜踏出的  相似文献   

19.
“一把斧“和”一棵树“是一个人的外号。他为什么拥有两个外号?说来还有一段故事。1978年,我在着门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时鲁门大队党支书叫余科树,是土改时的“老根子”,他对上级的指示历来坚决执行。当车上级提出要“以粮为纲”,开荒种粮。余科树就带领群众拼命砍树开荒。他的斧子又大又锋利,他下手又狠,没砍几下,一棵又一棵大树就倒了。有人就给他取了个”一把斧“的外号。不到一个月,全大队就毁林开荒15公顷,全部种上包谷。当年全大队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产20%。砍下的树也卖得些钱,每个社员都分得点现金,高兴了…  相似文献   

20.
1990年的一天,一个叫海中奎的教师去杨家湾村买木料时看见一种树很奇特,村民叫它白皮松,他特告知县林业局。县局派人上山看后以“它是什么树”为题红《云南林业》刊发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91年西南林学院李乡旺教授等人到杨家湾作专题调查,此时已是护林员的付洪树参与了采标本、当向导等发现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