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茶树紫色芽叶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品种茶树上的紫色芽叶的紫色深浅不同,建立茶树紫色芽叶的分级标准,将为今后的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首次运用目测、色差计测色和花青素含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茶树紫色芽叶等级划分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茶树芽叶紫色深浅与色差计测色值a,b,L及花青素的含量密切相关,可以根据紫色芽叶的色差计测色值a,b,L的读数范围和芽叶花青素的含量水平将茶树芽叶分成绿色、浅紫色、中紫色、深紫色和特紫色5个等级,据此建立了一个茶树紫色芽叶的分级标准。该标准的建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茶树紫色芽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种茶树上的紫色芽叶的紫色深浅不同,建立茶树紫色芽叶的分级标准,将为今后的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首次运用目测、色差计测色和花青素含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茶树紫色芽叶等级划分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茶树芽叶紫色深浅与色差计测色值a,b,L及花青素的含量密切相关,可以根据紫色芽叶的色差计测色值a,b,L的读数范围和芽叶花青素的含量水平将茶树芽叶分成绿色、浅紫色、中紫色、深紫色和特紫色5个等级,据此建立了一个茶树紫色芽叶的分级标准。该标准的建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茶树紫色芽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紫色马铃薯的花青素含量和紫色马铃薯的产量,以紫色马铃薯品种紫罗兰为试材,研究了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紫色马铃薯花青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ALAFE效果最好,紫色马铃薯中花青素含量为197.23mg·(100g)-1,产量比对照增加16.7%。说明植物生长调节剂ALAFE促进了紫色马铃薯的光合作用,进而促进了紫色马铃薯花青素的积累,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直接影响紫色马铃薯产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现如今在农贸市场的蔬菜摊位上,可以看到紫色的生菜、紫色的土豆、弯曲而长满疙瘩的异形豇豆。这些蔬菜颠覆传统色彩和形态,给市民带来了新鲜感觉。土豆、生菜、山药穿上紫衣除了紫色的生菜,市面上还出现了紫色山药、紫色土豆和将要上  相似文献   

5.
何胜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288-1290
详细介绍了紫甘薯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现状。同时,对紫色甘薯的营养及药用价值的深入研究也促进了紫甘薯加工的发展,简述了紫色甘薯脆片、紫色甘薯软糖、紫色地瓜干等紫甘薯系列产品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6.
紫色甘薯是近年来新兴的优势特色作物。绵阳市从2006年开始引进、选育紫色甘薯新品种,并开展高产高效栽培试验示范工作。本文总结了绵阳市紫色甘薯育种、栽培、高产示范和企业加工方面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加快绵阳市紫色甘薯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紫色稻颜色深浅的多元化,筛选更多紫色稻颜色深浅多元化的种质资源,以地方品种及自选品种(品系)144份紫色稻为研究材料,对紫色稻的着色部位、着色深浅度进行分析,筛选多元化紫色稻资源。结果表明,紫色稻叶片在苗期、分蘖期呈现紫色,后期逐渐脱色;紫色稻种皮颜色与谷壳颜色无显著相关;紫色稻种皮、谷壳颜色深浅度呈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紫色细菌,对其产生紫色素进行提取并对紫色素的部分理化性质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易溶于乙酸乙酯,紫色成分单一,并对热较稳定,是一种较好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9.
"济薯18号"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紫色甘薯新品种,2007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食用型紫色甘薯品种,薯蔓紫色、长度中等,分枝5~6个;叶片心形带齿、绿色,叶脉紫色;  相似文献   

10.
紫色姜是傣族传统常用药,是傣成药"双姜胃痛丸"的主药,当前紫色姜的栽培还没有实现大规模种植,一般为小规模庭院栽培,但由于紫色姜的功能比较全面,有的地区开始大规模引种栽培,西双版纳州就积极加强对紫色姜引种栽培,提高了紫色姜栽培技术水平。本文对紫色姜引种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健康对照组、患上皮瘤病较轻组和严重组异育银鲫Allogynogenetic crucian carp的上皮(瘤)组织、血浆、肝脏、肾脏和脾脏中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溶菌酶(LSZ)活性进行测定和比较,研究了异育银鲫患上皮瘤病后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AKP活性在上皮(瘤)组织、血浆和脾脏中除较轻组在血浆中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严重组显著高于较轻组,而在肝脏和肾脏中较轻组和严重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严重组显著低于较轻组;ACP活性在上皮(瘤)组织、血浆、肾脏和脾脏中除严重组在上皮(瘤)组织中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无论较轻组还是严重组患病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肝脏中却显著低于对照组,在肾脏和脾脏中严重组显著高于较轻组;SOD活性在上皮(瘤)组织和血浆中只有严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在肝脏、肾脏和脾脏中除严重组在肾脏中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无论较轻组还是严重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SZ活性在测定的5种组织中除较轻组在肝脏中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较轻组和严重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异育银鲫患上皮瘤病后,测定的4种免疫相关酶活性在不同组织中发生了上升或下降的变化,变化幅度与患病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了解公牛在自身免疫学反应中对其本身精液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应用Kibrick和F-D法分别测定了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公牛血液中抗精子抗体效价及对精子的凝集度。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4头同龄公牛血液中抗体效价和凝集度夏季高,冬季低。而精子顶体完整率则是夏季低,冬季高。从年龄上根据试验分析,老龄公牛血液中抗体效价和凝集度均高,青年公牛低,中年公牛介于中间,精液品质中的顶体完整率老龄牛最低(成不可逆的),中年和青年公牛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刺参养殖池塘水体盐度跃层形成机理及盐度跃层变化规律的微观特征,对旅顺一个刺参养殖池塘水体表、底层盐度周年变化和四季代表日盐度昼夜垂直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养殖池塘表层盐度变化为24.6~31.7,底层盐度变化为28.4~31.7,夏季盐度较低;7—9月、12月到翌年3月,养殖池塘表、底层存在盐度差且底层大于表层;夏季和冬季代表日池塘盐度存在昼夜和垂直变化,夏季变化幅度较大;夏季-120 cm以下和冬季-60 cm以下水层无昼夜变化。研究表明,刺参养殖池塘上层盐度波动较大,下层基本上稳定。  相似文献   

14.
巨桉纸浆原料林木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年生巨桉纸浆原料林分别立地(好、差)、密度(111株/667m2、124株/667m2、138株/667m2、152株/667m2和166株/667m2)、树体不同部位(基部、干部、顶部)和心、边材的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揭示了四川巨桉纸浆材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规律①两种立地条件上木材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极显著,差立地上的灰分、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木质素含量均大于好立地上木材的相应含量,苯-醇抽出物、纤维素含量为好立地大于差立地。②林分密度对木材化学成分组成的影响在0·05水平上不显著,密度与立地之间也不存在交互效应,仅立地对木材化学成分(除纤维素含量外)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在差、好立地上木材综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分别为密度138株/667m2和124株/667m2的林分。两种立地上综纤维素含量最低的均为密度为166株/667m2的林分。③两种立地上木材化学成分中纤维素含量在树体干部最大;苯-醇抽出物含量为顶部最大。差立地上的各种密度的林分中密度152株/667m2的林分热水抽出物含量为顶部最小,其余密度冷、热水抽出物均为干部最小;1%NaOH抽出物含量为干部最小,木素含量为基部最小,纤维素含量为干部最大,综纤维素含量为基部最大。在好立地上,热水抽出物和1%NOH抽出物含量为干部最大,苯-醇抽出物为顶部最大,木素、纤维素含量为干部最大,综纤维素以干部最小。④两种立地上心、边材灰分、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异规律为差立地>好立地;纤维素及综纤维素含量为好立地>差立地。好立地上木材1%NaOH抽提物、苯-醇抽提物、木素含量为心材大于边材,灰分、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纤维素含量、综纤维素含量为边材大于心材;差立地上木材纤维素、综纤维素含量为边材大于心材,其他化学成分均为心材大于边材。  相似文献   

15.
不同质地土壤玉米根际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明确不同质地土壤(砂壤、中壤、重壤)玉米生育期间根际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与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池栽方式,以掖单22为材料,研究不同质地土壤的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玉米播种前,砂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多,重壤中最少;重壤中的酶活性最高,砂壤最低。3种土壤玉米根际生物活性的动态变化呈抛物线,吐丝期达最大值,此后逐渐下降。吐丝期,3种质地土壤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中壤最多,重壤最少;5种酶活性均表现为中壤最大,砂壤最小。成熟期,玉米根际土壤细菌与放线菌表现为中壤中数量最多,重壤最少,真菌则表现为中壤最多,砂壤最少; 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重壤最高,砂壤最低,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转化酶表现为中壤中活性最高,砂壤最低。【结论】玉米根际生物活性受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和土壤质地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草莓体内氮磷钾分配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草莓“宝交早生”各器官氮磷钾含量和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株在开花结果前期氮磷钾含量均维持较高水平,4月25日(开花期)后氮磷钾含量开始降低;植株磷含量5月13日前,维持低磷不水平,以后呈缺乏状态。氮在各器官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叶片、果实、茎和根,根和茎氮含量一直呈降低趋势,叶片和果实氮含量变化趋势相似;5月13日(结果期)后,果实中氮和降低。磷在各器官含量由高低到依次为果实、叶片、茎和根,各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在云南元谋干热河谷采用样方调查法及生物多样性分析法研究了放牧干扰对明油子Dodonaea viscosa-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灌草丛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放牧干扰的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植物和节肢动物种类最丰富,节肢动物群落优势度最低,而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优势种为扁平虹臭蚁Iridomyrmex anceps;曾经过度放牧的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植物种类和节肢动物种类最贫乏,灌木-草本层节肢动物多样性最低;长期存在一定放牧干扰的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植物种类和节肢动物种类比较丰富,但节肢动物群落优势度最高而均匀度最低;经受或存在放牧干扰的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林下以刺吸类昆虫占优势,地表以迈氏小家蚁Monomorium mayri占优势。过度放牧导致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种类组成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群落趋于不稳定,栖息环境出现退化。放牧干扰对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比对灌木-草本层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突出。表6参21  相似文献   

18.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非洲紫罗兰红色、白色和蓝色叶片与花瓣中Na、Mg、K、Ca、Fe和Cu六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实验回收率为98.36%~103.13%,相关系数为0.9929至O.9997。实验结果表明:在3种花色品种中,Ca与Fe在叶片中的含量多于花瓣;而Cu则相反,在叶片中的含量低于花瓣;Na在白色和红色...  相似文献   

19.
施用污泥堆肥对土壤中Cu Zn形态分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小区试验区连续提取方法,研究了施用污泥堆肥后土壤中Cu,Zn的形态分布状况,影响因素,各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土壤中的累积.结果表明①施用污泥堆肥后土壤中的Cu,Zn有效态含量和其他各形态含量均有所增加,且其增加程度随污泥堆肥施人最的增加而增加;②各处理土壤中Cu的各种形态的关系为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其中可交换态Cu对生物有效态Cu的贡献是主要的;土壤中的Cu大部分以不能被植物利用的残渣态形式存在;在Zn的各形态中残渣态占绝大部分,其次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次之;③不同蔬菜地土壤中Cu,Zn的累积有很大差异.生菜地土壤中Cu的累积高于油菜地土壤,油菜地土壤中Zn的累积高于生菜地土壤.  相似文献   

20.
在黔西北关门山小流域选取5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全磷及有效磷的分布与残留特征,以期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科学施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灌木林地坡面表层土壤全磷含量总体高于乔木林地,有效磷含量无明显分布规律。在坡顶、坡中和坡脚3个位置,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土壤剖面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总体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以表层最高,坡中和坡脚处0~60 cm土层全磷含量高于坡顶;乔木林地坡中和坡顶处土壤剖面全磷分别在80~100 cm和60~80 cm土层附近出现累积现象,但坡脚没有。5种利用类型土壤剖面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以表层最高,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总体呈降低趋势,果园土壤剖面全磷含量远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以玉米地最高,乔木林地最低。在0~80 cm土层中,乔木林全磷残留量最低,仅为1 783.7 kg/hm~2,果园全磷残留量最高,达3 416.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有效磷残留量以灌木林地最低,撂荒地最高,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