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液体发酵培养,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毛头鬼伞菌株对木质素的降解条件,并对该菌株的木质素降解酶系和降解木质素能力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毛头鬼伞菌株降解木质素条件为以酵母粉作为氮源,碳氮比10 ∶ 1,最适pH 8,最适温度25℃,木质素降解率可达到41.94%;木质素降解酶系中的漆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在该菌株中都可合成,其中漆酶酶活在第10天为5.68 U/mL;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酶活在第11天为1.24 U/mL;锰过氧化物酶酶活在第10天为3.05 U/mL.此研究旨在为毛头鬼伞菌在秸秆降解方面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物法降解秸秆木质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秸秆中的木质素是潜在的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利用生物法对其进行降解已成为研究热点。从木质素生物降解性出发,对降解木质素微生物、酶系以及降解条件进行介绍,以期为木质素生物降解法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胡雪竹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326-6328,6363
从木质素降解酶的组成、作用机理、分子生物学研究、营养调控研究4个方面对木质素降解酶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木质素降解酶在工农业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的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木质素生物降解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木质素生物降解可广泛应用于造纸工业、环境保护、饲料工业、酒精发酵以及生物肥料等领域。综述了木质素及木质素降解酶系的分子结构、木质素降解的机理、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种类、木质素降解酶类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木质素降解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生物降解木质素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种类、木质素降解酶的理化性质、营养调控、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白腐真菌降解木质素酶系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质素是潜在的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利用白腐真菌对其进行降解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简述了白腐菌降解木质素酶系及催化作用以及白腐真菌的降解机理,介绍了白腐真菌在农作物秸秆、造纸工业、食品工业以及生物堆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平  杨辉  王海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92-4592,4600
从10个金针菇菌株中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降解木质素能力的金针菇J89-6,对其液体降解条件进行优化,发现在27℃、pH值5.5、转速100 r/min、接种量为5%的液体培养条件下,J89-6对木质素磺酸钙的降解率可达46%。试验还测定了3种重要的木质素降解酶,发现该菌株能产生漆酶与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育锰过氧化物酶(MnP)活力高的诱变菌株,研究其在秸秆木质素降解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合适的紫外诱变剂量处理哈茨木霉WRF-2的孢子悬液,通过初筛和复筛,选出1株产锰过氧化物酶能力强的突变菌株,并对突变菌株产生的MnP酶学性质及突变菌株粗酶液对玉米秸秆中木质素的降解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将哈茨木霉WRF-2孢子悬液在紫外光照射90s后稀释10-4倍,经初筛和复筛获得了1株遗传性状稳定的正突变菌株0202。与出发菌株WRF-2相比,0202菌株的MnP活力提高了169.59%,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活力提高了17.98%。酶学性质测定结果表明,0202菌株的MnP底物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3.0,在pH2.5~3.5以及温度50℃以下MnP活力稳定。Cu2+、Mn2+、Mg2+、Ca2+对0202菌株的MnP活力有促进作用,Fe2+、Zn2+则对其有抑制作用。用0202发酵后粗酶液处理玉米秸秆48h后,木质素降解率达到了23.64%。【结论】获得了MnP活力高的突变菌株0202,其木质素降解酶系为LiP-MnP型,其对玉米秸秆中木质素的降解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白腐真菌所具有的降解木质素能力源于其所产生的酶系统,碳源和氮源是其降解木质素和产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室内小麦秸秆同态发酵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碳、氮源对两株侧耳属真菌Tf1(P.pulmonarius)和JG1(P. cornucopiae)产酶活力、木质素降解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ip和MnP是参与复合木质素降解菌Tf1+JG1降解小麦秸秆重要的木质素降解酶.以葡萄糖为碳源,酒石酸铵为氮源能显著提高复合木质素降解菌对木质素的降解能力,发酵9 d后小麦秸秆的失重率为14.87%,木质素含量为8.68%,木质素降解率为22.95%;粗蛋白含量为7.28%,比未发酵麦秸提高了36.84%(P<0.05);Lip和MnP活力分别为629.11 U·g-1和622.22 U·g-1.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细菌复合菌系LDC对木质纤维素进行生物处理,研究其分解及产酶特性、细菌组成多样性,为秸秆类木质纤维素资源的生物利用提供依据。用范氏纤维素测定方法测定复合菌系LDC在降解芦苇的过程中木质纤维素含量变化,同时检测分解过程中的发酵液的p H及酶活力变化趋势;运用高通量技术对LDC的16Sr DNA基因的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其细菌组成多样性。LDC具有较强的木质素、半纤维素分解能力,而很少分解纤维素;LDC能够分泌木质素降解酶,漆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的最大酶活分别为136.7、1 206.5、3 933.3 U·L-1。LDC秸秆周围的液态培养物(S1)及LDC处理后的秸秆表面(S2)两个样品的细菌组成没有差异、菌属组成丰度存在很大差异。S1中相对量最高的优势菌属为索氏菌属(Thauera,22.32%);S2中相对量最高的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26.99%)。LDC不分解纤维素且具有较高效的木质素分解能力,对研究木质素的生物降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白腐真菌发酵制备的木质素降解酶粗酶液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发现木质素降解酶对纤维素酶水解糖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粗过氧化物酶发酵液预处理后,还原糖得率降低了40.3%;纤维素酶水解微晶纤维素所得葡萄糖质量浓度降低了2.7%:粗漆酶发酵液预处理后,还原糖得率降低了3.8%,葡萄糖质量浓度降低了2.9%;混合酶发酵液预处...  相似文献   

12.
木质素降解酶的酶活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介绍了目前木质素研究所涉及到的主要降解酶类的不同测定方法,并对这些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he purpose was to study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Pycnoporus sanguineus for producing ligninase.[Method] A strain of lignin-degrading white-rot fungus was selected from 5 strains of collected fungi and its ligninase production an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producing ligninolytic enzyme were measured.[Result]It could produce two kinds of ligninase with good thermal stability. Different temperatures, carbon sources, nitrogen sources,acidities, as well as the additions of surfactant had distinc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lignin-degrading enzymes of the fungus. The optimum condition was drawn out: 38 ℃, pH=4.5, 10.0 g/L glucose, 1.0 g/L tartaric acid ammonium.[Conclusion] The aim of research w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lignin degradation in practical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4.
木质素高效降解菌血红密孔菌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木质素高效降解菌血红密孔菌产酶的最佳条件。[方法]利用平板显色法比较5株白腐菌降解木质素的能力,得到了一株优势菌株——血红密孔菌,研究其在培养过程中的生长,产酶情况及其木质素降解酶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该菌株能够产生两类木质素降解酶,且酶的热稳定性较好。不同温度,碳氮源,pH值,表面活性剂对产酶的影响较大,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该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8℃,初始pH=4.5,葡萄糖浓度10 g/L酒石酸铵浓度1.0 g/L.[结论]该研究可为生产实践中利用该菌降解木质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木质素高效降解菌血红密孔菌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血红密孔菌及另外4种木质素分解能力较强的白腐菌,比较降解木质素的能力,并对优势菌种的降解条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小麦秸秆固态发酵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碳、氮源对2株侧耳属白腐真菌Tf1(Pleurotus sajor-caju)和JG1(Pleurotus Cornucopiae Roll)混合发酵产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Lip和MnP是复合木质素降解菌Tf1+JG1主要的木质素降解酶。以淀粉为碳源,麸皮为氮源时总酶活最高,分别为1419.01U/g和1626.64U/g。  相似文献   

17.
用菌丝长度测量法和菌丝体干质量称重法比较了彩绒革盖菌、白囊耙齿菌、桦剥管菌、木蹄层孔菌和黄伞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以及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物量变化,同时用比色法检测了5种木材腐朽菌中与木质素降解相关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活性,并利用它们对300株天然成熟白桦样木进行了腐朽木材试验,采用质量损失法测定各木腐菌对白桦木材样本的生物降解能力。结果表明:木材腐朽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与它在液体培养基中产生的生物量、木质素降解酶活性及其降解木材能力不完全相关;彩绒革盖菌和白囊耙齿菌的生长速度最快,桦剥管菌和木蹄层孔菌中等,黄伞最慢;桦剥管菌的生物量最高,彩绒革盖菌、白囊耙齿菌和木蹄层孔菌生物量中等,黄伞的生物量最低。桦剥管菌不表达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活性,其它4种真菌都表达这3种酶活性。木屑诱导下的3种酶活性普遍高于对照样,白囊耙齿菌的漆酶、木蹄层孔菌和黄伞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只在木屑诱导下表达,而且生长时间越长,酶活越高。彩绒革盖菌对白桦木材的生物降解能力最强,其次是木蹄层孔菌和桦剥管菌,白囊耙齿菌和黄伞的生物降解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8.
汪建中  柯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48-6751
[目的]研究平菇和酵母菌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提高基质粗蛋白含量的优化培养条件,并探讨基质粗蛋白含量与相关酶系活性的关系。[方法]以酵母种类(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酵母接种量和酵母接种时间为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了平菇和酵母菌混菌发酵玉米秸秆提高基质粗蛋白含量的优化培养条件,同时研究了各培养条件组合下木质素酶系、滤纸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探讨了基质粗蛋白含量与相关酶系活性的关系。[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A3B2C1组合培养条件下发酵基质粗蛋白含量最高,达13.36%;在此发酵条件下,培养的第5~15天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也最高,而各组合培养条件下基质滤纸酶和羧甲纤维素酶的活性则无规律可循。[结论]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基质粗蛋白含量的优化培养条件为:在接种平菇的同时接种10%的产朊假丝酵母液体菌种。木质素酶系的活性与发酵基质的粗蛋白含量可能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Tien M  Kirk TK 《Science (New York, N.Y.)》1983,221(4611):661-663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of ligninolytic cultures of the wood-decomposing basidiomycete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Burds. contains an enzyme that degrades lignin substructure model compounds as well as spruce and birch lignins. It has a molecular size of 42,000 daltons and requires hydrogen peroxide for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