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乳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作为乳品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剧毒物——黄曲霉毒素越发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黄曲霉毒素具有强烈的致癌性、致畸性及诱变性,已被证实可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极大伤害,牛乳中以其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M1最为常见。本文阐述了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来源与危害,并重点介绍了对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严重威胁动物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牛采食被黄曲霉毒素B1(AFB1)污染的日粮后,被机体吸收的AFB1能在肝脏中代谢转化为黄曲霉毒素M1(AFM1),再转运和分泌到牛奶中。众所周知,AFM1为强致癌物,严重影响乳品质量安全,威胁人类健康。文章从青贮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黄曲霉毒素对反刍动物的危害,及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技术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了解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采取切实可行的毒素消减措施,及保障人类食品安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黄曲霉毒素B1免疫检测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毒性最强的一类生物毒素,包括AFB1、AFB2、AFB2a、AFG1、AFG2、AFM1、AFM2、AFQ1、AFQ2a等10余种毒素。作者介绍了黄曲霉毒素B1和M1抗体制备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各种检测方法优缺点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寻求安全、快速、准确和经济的检测方法已成为黄曲霉毒素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致突变、致癌、致畸形作用,易污染饲料。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被奶牛采食后转移入乳中,进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就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来源、性质、危害及其最新检测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能为乳和乳制品生产的质量安全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乳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消费品。同时,人们对乳品的期待不再局限于量的提高,更多是对乳品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2008年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2011年牛奶黄曲霉毒素M1(AFM1)含量超标事件,以及相较于成人,婴幼儿更容易受到乳品中AFM1的损害等因素的影响,人们逐渐重视乳品中存在的AFM1污染问题。对国内外乳品的来源及生物学性质、污染及限定标量检测及控制技术现状进行了综述,对控制、消除AFM1的试验效果进行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6.
《四川畜牧兽医》2012,39(9):61-61
近日,四川省生鲜乳质量安全培训会举办,全省建有生鲜乳收购站的14个市(州)和33个县(市、区)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负责人共7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就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部《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三聚氰胺和黄曲霉毒素M1快速检测技术开展了培训。会议提出各级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部门要切实做到"四个坚持",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一是坚持准入门槛,严格生鲜乳开办主体,严格  相似文献   

7.
《当代畜牧》2013,(5):31
<正>德国下萨克森州农业部近日说,一批来自塞尔维亚的进口饲料被检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B1超标,超过3500家农场受影响。由于问题饲料可能影响牛奶质量,相关农场和乳品生产企业将受到严密监控。另外,农场动物因食用这批饲料导致肉产品毒素超标的可能性不大。检测结果显示,这批玉米饲料黄曲霉毒素B1含量达到0.204mg/kg,而法律规定上限为0.02毫mg/kg。这批受污染饲料总计4.5万t,仍在港口和仓库的3.5万t已被封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快速、准确检测出生鲜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保证牛奶卫生安全。[方法]采用SNAP黄曲霉毒素M1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生鲜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在2012年4月、9月和2013年6月分别对新疆巴州辖区内16个奶站的奶缸、奶牛养殖小区、运输车辆分别抽16份生鲜乳样品检测黄曲霉毒素M1。[结果]16份生鲜乳样品中检测黄曲霉毒素M1,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对巴州辖区内16个奶站的奶缸、奶牛养殖小区、运输车辆进行了生鲜牛乳黄曲霉毒素M1抽样检测项目,16份生鲜牛乳样品结果全部为阴性,未检出黄曲霉毒素M1,合格率为100%。  相似文献   

9.
保证生鲜乳质量安全就必须加强生鲜乳生产、贮运、加工等各环节的系统监管。因此,对生鲜乳中多种违禁物的监测至关重要。黄曲霉毒素就是监测生鲜乳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项目之一。但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对这些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操作规范,这将对保证生鲜乳质量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振宇  王勇 《中国畜牧兽医》2022,49(7):2820-2830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是霉菌产生的毒性极强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乳与乳制品和霉变谷物中。目前研究较多的黄曲霉毒素有黄曲霉毒素B1(AFB1)、AFB2、AFG1、AFG2、AFM1和AFM2,黄曲霉毒素物理与化学性质稳定,加热处理很难将其破坏,是目前公认的毒性最强的致癌物之一。黄曲霉毒素不仅会造成动物营养不良及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进入人体后还会对人体的肝脏造成极大的损害,而且原料乳中黄曲霉毒素的存在会对整个乳制品产业链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建立简便的、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检测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综述了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进展,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质谱法、电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试纸条法等方法在检测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应用,总结以上各种方法在检测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中的优势与其面临的挑战,并对今后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设计新的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生乳中黄曲霉毒素M1残留量结果的重现性、回收率和精密度,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其结果的呼应度,证实2种方法联合使用的可行性。[方法]用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对生乳样品中的黄曲霉素M1进行检测,并用黄曲霉毒素M1 ELISA检测试剂盒(鲜奶检出下限为0.018μg/kg)做对照试验。[结果]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对生乳中不同浓度黄曲霉毒素M1残留量的检测结果呈现梯度效应,并能与ELISA检测试剂盒的定量检测结果呼应。ELISA法对生乳中黄曲霉毒素M1不同浓度残留量的定量试验结果重现性较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回收率为94.83%~100.53%,RSD值在1.11%~3.01%之间。[结论]2种快速检测方法对生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便捷快速,结果稳定准确、可信度高,可作为乳品企业日常快速进行原奶验收工作的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奶牛》2012,(2):59-59
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超标,原因多是饲料因天气潮湿发生霉变,奶牛食用这些饲料后,使得所产牛奶黄曲霉毒素超标。为确保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需注重饲料生产、供应和贮存。上海延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早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就意识到饲料安全的重要性,加强了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国内  相似文献   

13.
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玉米、棉籽饼粕、花生饼粕、大豆饼粕、草木樨干草、燕麦干草等最易被污染。当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大于1ppm时,可使所饲喂的畜禽中毒死亡。黄曲霉毒素中毒症以猪、鸡多见,其次为鸭和牛。饲料是否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可以用紫外线灯快速检测,取饲料放在紫外线灯下观察,若能看到黄绿色荧光,即为有毒,若看不到荧光,可将饲料压碎后再放到紫外线灯下继续观察,若仍看不到荧光,说明不带黄曲霉毒素。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经安全处理后可以用于饲喂畜禽,其处理方法及饲喂时应注意的事项为:1.发…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对黄曲霉毒素污染及对动物及人体危害,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着重介绍了各种定性、定量方法的原理、操作要点及优缺点,以期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进而确保乳制品安全,促进我国奶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适宜的温湿度下,就会生长繁殖,奶牛食用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甚至是死亡。奶牛出现中毒症状的同时,可能会导致牛奶中黄曲霉毒素超标,这部分牛奶一但流入消费市场,会危害消费者健康,引发乳品质量安全事件。笔者对一起奶牛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的原因、诊疗过程及防治方法报道如下,希望为同行提供警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魏姜勉 《中国饲料》2021,1(22):69-73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霉菌产生的毒素,易存在各类饲料和食品中。本研究采用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对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进行测定,而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研究结果发现:本实验中的黄曲霉毒素M1的荧光光度计的最佳光谱发射波长为450 nm,分析阴性牛奶产品的黄曲霉毒素M1含量,确定数据的精确性,牛奶回收率为76.67%~93.33%,变异系数为0.45%~2.8%,满足我国制定的检测标准,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和安全。奶牛饲料中青绿饲料、粗饲料、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样品的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率为100%,奶牛饲料中被检测的青绿饲料、粗饲料、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阳性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分别为11.45、4.25、5.24和7.58 μg/kg,均小于20μg/kg(国家卫生部门制定标准),属于轻度污染|不同类型牛奶样品中阳性最高值为0.201 μg/kg,阳性最低值为0.004 μg/kg,平均值最大为0.084 μg/kg,严重超过我国卫生部门制定的标准。 [关键词]饲料|黄曲霉毒素|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17.
饲料     
正强化饲料毒素检测保障饲料质量安全为防止因棉籽粕、酒精糟、玉米蛋白粉等饲料原材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超标造成动物饲料生产者、养殖者遭受经济损失,北京市顺义区监督所三项监管措施加强对饲料生产企业的监管:一是饲料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查验原料供应商资质,挑选资质齐全、质量有保障的供应商,并签订质量安全协议书;二是企业需进一步完善人员、设施设备等条件,自检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等项目,提高采购原料的质量安全检测把关能力;三是要求企业将库存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蚕蛹粉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含量的分析方法,用甲醇水溶液提取样品,利用免疫亲和柱净化,以C_(18)反相色谱柱分离,光化学衍生器衍生后应用荧光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分别在10~400 ng/kg、03~120 ng/mL、10~400 ng/kg和03~12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4种黄曲霉毒素的加标回收率在861%~973%。采用该法对当地17批蚕蛹粉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总量进行检测,检出率为764%,检出值的范围为218~2043μg/kg。建立的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为监测蚕蛹粉中黄曲霉毒素水平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蚕蛹粉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应加强蚕蛹粉的质量控制,保障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霉菌毒素吸附剂对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盛群  陈南南  谌刚 《饲料工业》2012,33(17):17-18
奶牛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严重影响着奶牛生长性能的发挥以及人类的健康。试验从体外和动物体内试验两方面,依次考察了两种不同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脱毒效果。结果表明,两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在体外对黄曲霉毒素B1均有较好的吸附脱毒能力;在体内均能有效降低奶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含量,并能提高奶牛产奶量(P<0.05),对乳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毒素B1的羟基化衍生物,对人体有致癌、致畸性、致突变的作用,可随着乳汁排出,引起生鲜乳安全问题。本文综述了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