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低海拔坝区稻田三熟制栽培模式的作物配置、荐口接、经济效益和配套栽培技术,通过大面积示范表明菜一瓜一稻三熟年亩产值1603.5元,菜一菜一稻三熟年亩产值2412.0元,菜一苞一稻三熟年亩产值1364.0元,年亩产粮食828.7公斤,麦/苞一稻三熟年亩产值1250.6元,年亩产粮食1018.2公斤,菜/苞一稻三熟年亩产值1581.1元,分别比稻油两熟亩增产值554.2元、1362.7元、31  相似文献   

2.
油稻两季田种植秋大豆高产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油稻两季田常年种植面积在 46 .7万hm2左右 ,在水稻收获后至油菜栽植前尚有 5 0~ 6 0天空闲时间。为了充分利用我省秋季的光热资源和油稻两季田的闲期土地 ,达到持续多熟高产高效的目的。近年来 ,南充市农科所针对我省实行油 -稻 -豆一年三熟积温不足 ,不能正常衔接秋大  相似文献   

3.
四川9800万亩耕地中,稻田与旱地各约一半。我们从1984年以来,对几种稻田多熟新形式进行了试验研究。 内容和方法 主要试验基地设在川西平原中部的广汉县,另在峨眉及安县各设辅助点,进行麦+豆—稻、油—稻—豆及麦+豆+甜玉米—稻  相似文献   

4.
绥阳县地处黔北高原,其自然条件适宜于油菜生长发育,是贵州省油菜栽培最适宜区之一,全县有稻田21.3万亩,稻、油两熟。近年来,油菜生长有了很大进展,主要抓了良种、良法。1987年我县开始引进杂交油菜“秦油二号”试种,面积0.6亩,收干菜籽93.6公斤,折亩产156公斤;1988年发展到1560亩,平均亩产154.6公斤。1989年全县种植“秦油二号”  相似文献   

5.
川中丘陵稻-油两熟区是四川省主要的油菜产区,为了提高该区的油菜产量,通过在免耕撒播模式下对油菜品种选择、播种期、播种量的研究,提炼出一套适宜于川中丘陵稻-油两熟区油菜免耕直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黔东南州位居黔中高原向湘西丘陵及广西盆地过渡地带,光热丰富,水热同季,无霜期长,稻油两熟面积较大。但长期以来,全年单产较低,虽然近年“两杂”推广,也因技术研究不够,产量潜力仍未较好发挥。如何利用本区气候、生产条件,进一步提高稻油全年产量,我们运用了农业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针对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研究了稻油两熟的品种组合,茬口配套、培育壮秧及高产优质低耗的调控技术,建立了稻油高产高效耕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杂交油菜秦油二号,已被遵义地区作为进一步发展油菜生产的重要措施来抓。杂交油菜秦油二号单产高(200~300公斤/亩),但全生育期长。因此,在稻油两熟地区,大量种植秦油二号势必会对后茬水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产生严重影响。为了研究作物间产量相关性,为稳定推广秦油二号品种提供可靠依据,特开展本课题研究。现将试验结果初报于后。  相似文献   

8.
稻油两熟田应用秸秆腐熟剂的效果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应用秸秆腐熟剂试验,分析了稻油两熟田稻草施用不同微生物腐熟剂腐熟秸秆还田的效果.试验表明稻油两熟田稻草施用微生物腐熟剂腐熟秸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改良土壤肥力状况,并能明显增加油菜产量,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竹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作物种植以稻、油两熟制为主要模式,常年种植中稻48.6万亩,油菜18万亩。县农技站采用优质稻、油无公害生产标准化技术,推广种植“两高双低”油菜川油蓉油系列品种28.6万亩,平均亩产油菜籽140千克,总产油菜籽39985.6吨,比全县大田生产油菜亩增产54—90千克,其中,渝黄1号黄籽杂交油菜种植面积21661亩,平均亩产148千克,总产3206吨,比大田普通油菜亩增产58千克,单产提高64%,总产增值379.4万元;推广种植优质水稻12.1万亩,在大旱之年仍获得丰收,平均亩产555.4千克,每亩增产54.4千克,总产增值948.84万元。现将优质稻、油无公害生产标准化新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之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品种来源:该品种系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通过复合杂交选育而成,原品系代号为中油83—19,后定名为中豆19号,1988年经河南省审定推广。产量表现:1985、1986两年参加黄淮大豆区试的周口、驻马店、正阳3点5次平均亩产189.9公斤,比跃进5号增产29.9%,比豫豆2号增产18.1%。1986、1987两年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田试验,表明循环增效耕作模式(豆-稻-菜)比常规耕作模式(稻-稻-菜)土壤有机质增加0.26%,水稻产量每公顷增加504.0kg,周年三造每公顷增收人民币4298.0元,投入产出比提高0.31。实施豆-稻-菜种植结构具有资源循环再生,节本增效和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稻油两熟制生产需要,选取最近几年新通过审定的 11 个水稻品种,以生产应用面积较大的甬优 1540 为对照,开展了水稻品种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制约稻油两熟制下水稻品种的 2 个重要因素,生育期与产量之间矛盾明显,从产量和生育期综合排名看,春优 927 为稻油两熟制下水稻的优选品种,其次为甬优 7872、甬优 31、华中优 1 号和甬优 1540(CK);而甬优 7860、嘉丰优 2 号生育期较长,中浙优 H7 产量偏低,不建议选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稻油多熟种植类家族农场运行模式及其量化指标,利用湖南省22 县990 个粮油种植类家庭农场的网络实时上报数据和项目组实地调研考察的135 个家庭农场的数据资源,全面分析了稻油生产的成本和效益情况,按照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资源的家庭农场发展思路,设计了稻油多熟种植类家庭农场运行模式,提出了自有农机类家庭农场经营9 hm2和机械作业服务外包类家庭农场经营11 hm2耕地的量化设计方案,为南方稻油多熟种植类家庭农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秦油2号是陕西省农垦科教中心育成的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我县1988年引进试验示范,试种面积142亩.平均亩产155.6公斤,比湘油10号等常规品种每亩增产64.2公斤,增产70.1%。为了摸索这一新品种在我县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山丘区大面积推广秦油2号制定高产技术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于1988~1989年度进行了本项试验。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稻油多熟种植类家族农场运行模式及其量化指标,利用湖南省22县990个粮油种植类家庭农场的网络实时上报数据和项目组实地调研考察的135个家庭农场的数据资源,全面分析了稻油生产的成本和效益情况,按照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资源的家庭农场发展思路,设计了稻油多熟种植类家庭农场运行模式,提出了自有农机类家庭农场经营9 hm~2和机械作业服务外包类家庭农场经营11 hm~2耕地的量化设计方案,为南方稻油多熟种植类家庭农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杜才富  侯国佐 《种子》1998,(5):13-16
双低杂交油菜油研7号杂种优势研究采用四种优势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父本不同株系所配制的组合优势不尽一致,在11个性状中,产量、主花序有效角、千粒重、角长均有较强的优势;单株有效角、角粒数为负优势,杂种的分枝部位升高,这。个性状与三系杂种优势研究结果相反;通过选择新父本,有可能得到优势更强的新组合。油研7号在长江流域各省试验示范,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潜力,且适宜棉油、稻油两熟和稻稻油三熟制种植,是双低油菜生产较理想的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7.
优质高产晚粳绍糯86绍糯86原名绍糯87-86.是浙江省绍兴市农科所以矮糯21×祥湖25杂交育成的中熟晚粳糯稻新品种,1991年、1992年参加南方稻区双季晚粳组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53.79公斤和419.94公斤,两年均居试验组首位,分别比对照鄂...  相似文献   

18.
麦套夏花生千斤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夏花生,扩大小麦、花生两熟制是提高两熟单产特别是花生单产的关键。我们承担由山东省科委下达的“麦油两熟双500公斤高产栽培技术和生育特点研究”课题,经专家测产验收,滕州市基点103.4亩麦行套种夏花生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518.16公斤,百亩规模单产首次突破千斤大关,创麦套夏花生高产国内新纪录。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通过对香豆不同播期、不同密度、不同施肥量不同收获期的研究,结果表明,香豆完全适合大庆地区种植,亩产可达200公斤左右,亩经济效益500元以上。播期以4月30日左右为宜,播种密度以每亩2-3万株最佳,亩施尿素15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最为经济合理。最适收获期为。香豆下部英75%成熟变黄进。  相似文献   

20.
引言稻—豆复种轮作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传统技术。研究资料表明,在南方三熟制地区,长期来,由于忽视了豆类轮作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高产品种的选育,使品种混杂,栽培管理粗放,豆的产量难以突破150公斤/亩,与稻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