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淮南矿区为国家大型煤电基地,由于开采历史悠久,矿业开发区域生态影响及历史欠账问题突出.煤炭开采沉陷区治理需根据现有治理经验,统筹考虑区域水资源量缺乏、水环境污染加剧以及土地资源短缺和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进行综合治理.在淮南矿区采煤沉陷地治理分区和采煤沉陷预测的基础上,充分总结矿区沉陷地治理的实践经验,并分不同类型矿井区的沉陷特点,提出规划期内切实可行的沉陷地治理目标和对策,对于淮南矿区沉陷地的生态恢复与治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神东分公司采煤沉陷造成当地自然环境千疮百孔、生态系统难以维系、社会经济严重失衡等被动局面。在沉陷盆地中度影响区3年来种植沙棘的初步实践表明,种植沙棘,恢复植被,治理采煤沉陷区,可以发挥很好的生态经济功能,效果十分理想。建议中度影响区宜采用以沙棘为主的人工促进生态修复措施;严重影响区宜在土地整治后,采用以种植沙棘等灌木为主的人工造林手段。  相似文献   

3.
建设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以资源型城市采煤塌陷区为研究对象,实地调研了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的土地流转现状,认知采煤沉陷区实施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炼出沉陷区土地流转新模式——绿馨生态园模式,探索出资源型城市采煤沉陷区土地流转新思路,为淮南市乃至全国资源型城市采煤沉陷区土地的治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国外福利改进的判断标准和福利衡量方法,通过对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的实地调查和访谈,对资源型城市采煤沉陷区农民因农地流转发生其福利的变化,以及土地流转过程中影响农民福利发生变化的因素及福利变化状况进行分析。得到,沉陷区土地流转为生态园的模式能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平。这为政府更好地治理采煤沉陷区和制定合理的沉陷区土地流转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也为深入研究资源型城市政府土地流转补偿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为全国采煤沉陷区土地治理的改革提供科学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贾贝  邓西标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9):141-142,153
口孜东矿区由于多年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采煤沉陷范围和程度不断加大,必然会对周围的水系及灌排设施产生一定的影响,随之带来一系列水利问题,如何有效的解决采煤沉陷区与周围水利系统之间的矛盾,尽可能的发挥采煤沉陷区的最大效益,是目前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就口孜东矿采煤沉陷对周围水系及水利设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迪沟采煤沉陷区重金属特征与污染状况,采集沉陷区23个土壤样本和35个沉积物样本,分析了铜(Cu)、锌(Zn)、铅(Pb)、镉(Cd)和砷(As)5种重金属的含量,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迪沟采煤沉陷区土壤沉积物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及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As、Cd和Cu的含量高于背景值,沉积物中As、Cu、Cd、Pb的含量高于背景值;21.7%土壤样本中的Cd和80%沉积物样本中的As含量明显高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但低于污染风险管制值;迪沟采煤沉陷区重金属含量整体表现为陆域低于水域、中部区域较高、东西部区域较低的特点。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迪沟采煤沉陷区土壤和沉积物污染总体表现为未污染到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As和Cd。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迪沟采煤沉陷区土壤和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低,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依次为CdAsCuPbZn。研究表明,迪沟采煤沉陷区土壤和沉积物重金属总体生态污染风险较小,但不能忽视Cd和As的潜在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7.
以淮南潘一、潘三矿采煤沉陷区(开放型沉陷区)和后湖采煤沉陷区(封闭型沉陷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沉陷区浅层地下水中氮、磷等营养盐指标的监测,研究了两种类型采煤沉陷积水区浅层地下水中营养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相关性分析初步研究了不同类型沉陷区营养盐的迁移特征,同时分析了营养盐的限制性组成。结果表明,NH_3-N年内时间差异性较小,整体呈开放型浅层地下水(KD)封闭型浅层地下水(FD);NO_2~--N、NO_3~--N和凯氏氮年内空间差异性较小,时间差异性较大,丰水期低于平枯水期;总氮年内时空差异性均较小,基本呈FDKD。PO_4~(3-)和总磷年内时间差异性较大,溶解性总磷年内时空差异性较小。开放型沉陷区浅层地下水内各营养盐指标的相关性更强,封闭型沉陷区浅层地下水中磷的污染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8.
针对淮南采煤塌陷区多次塌陷的特点,分析了塌陷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现状,阐述了塌陷区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思路,提出了塌陷区生态修复优化设计模式和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某典型井工煤矿采煤沉陷区的生态修复工程措施,以为煤矿安全绿色开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认为:沉陷区实际治理面积为22. 89hm2,覆土量为11. 45万m3,平整量为6. 87万m3,根据矿区生态分布情况和适宜性分析,本次矿山恢复植被选用草种为紫花苜蓿和当地杂草,所需紫花苜蓿457. 8kg,当地杂草343. 4kg。  相似文献   

10.
探讨采煤沉陷区周边林业环境的稳定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考察了解在采煤沉陷区稳定周边林业的手段和效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林业生态系统的保护要预防为主,辅以改造沉陷区环境。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介绍了宿州采煤塌陷区的基本情况,初步分析了采煤塌陷区对环境产生的危害,对采煤塌陷区生态系统的重建进行了探讨;通过采煤塌陷区的生态治理,可以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宿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煤塌陷区生态重建绿地景观设计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煤炭塌陷区生态治理、修复和重建,以淮南后湖生态园为例,详细地介绍了采煤塌陷区修复型农业生态园的绿地景观规划及设计。后湖生态园前期规划面积为100 hm2,分为道路、休闲绿地和苗圃3个功能区,通过彩叶、芳香植物的合理配置,营造特色植物景观,利用林业复垦的方式达到实现塌陷区生态重建的目的。规划的实施有利于塌陷区形成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层次多样的生态体系,有利于促进塌陷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为生态农业的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邓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087-9088,9135
煤矿资源的开发一方面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给矿区土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该研究以安徽省淮南煤矿为例,根据该煤矿区的土地塌陷及复垦情况,从立法、资金、组织管理体制和技术4个方面分析煤矿区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复垦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系统稳定与干扰指标两个方面构建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技术修正确定各指标权重,提出大型矿区生态质量评价模型和生态质量评价标准,以淮南煤矿区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淮南矿区近3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下降趋势,主要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煤炭开采的继续、环境保护措施不得力以及复垦地区的二次塌陷、治理标准低等原因所导致。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9座矿业城市2013年和2017年生态安全状况表明:工业煤炭消耗量、人均水资源量、森林覆盖率等7项指标是影响安徽省矿业城市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2017年安徽省矿业城市生态安全水平较2013年总体趋好,大部分城市已达到基本安全状态,仅淮北市、亳州市和淮南市仍处于较不安全状态;2017年皖南地区矿业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明显优于皖北地区。建议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完善的矿业企业管理制度,严格开展矿业污染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现场调研资料,对开采沉陷引发土地破坏的规律和生态环境问题作了分析和评价,为有效开采地下资源、保护矿区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发展时期,该项工作开展已成为国土整治的重要工具和抓手。采煤塌陷区具有移民搬迁、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的需求,该区域的保护与发展更应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相结合。文章基于社会调研和社会经济数据分析方法,对彬州市义门镇现状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探究采煤塌陷区周边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路径,提出“民生为重、产业强基、生态为本”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建议,以期为采煤塌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编制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淮南煤矿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淮南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方法]从自然环境、生态状况、环境污染和社会经济等方面,选取16个评价指标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利用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1986、1999和2012年淮南煤矿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986、1999和2012年淮南矿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66.536、51.941和35.160,表明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逐渐恶化的趋势。[结论]景观破碎化指数、矿区土地塌陷面积和土地胁迫指数是对淮南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最为不利的主要指标,在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