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东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磷钾指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对广东省多个市县2007~2008年开展的水稻"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广东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中的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建立的水稻土有效磷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7.2212Ln(x)+59.705、r=0.671,有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9.3529Ln(x)+46.928、r=0.486,有效磷含量与推荐施磷量的数学模型为:r=0.023x+4.463、r=0.716,有效钾含量与推荐施钾量的数学模型为r=-4.1001Ln(x)+24.834、r=-0.817;提出了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的极低、低、中、中高、高5个等级指标及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的磷、钾肥推荐施用量.  相似文献   

2.
宁波市水稻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飞  申广荣  秦方锦 《浙江农业科学》2011,(5):1139-1141,1145
在对宁波市水稻主产区2007-2010年开展的水稻"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宁波市不同区域间水稻施肥指标体系中的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建立的水网河谷平原和滨海平原的水稻土全氮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分别为y=31.295ln x+51.98,r2=0.880 4;y=23.499ln x+68.696,r2=0.867 6,有效磷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分别为y=31.139 ln x-24.54,r2=0.821 2;y=29.467ln x-7.088,r2=0.909 1,速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分别为y=39.464ln x-94.875,r2=0.815 9;y=42.738ln x-119.52,r2=0.869 3。并有针对性地分别提出了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的低、中、高3个等级指标,水网河谷平原的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高产临界指标分别为4.0 g.kg-1、47 mg.kg-1、122 mg.kg-1;滨海平原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的高产临界指标分别为3.1 g.kg-1、32 mg.kg-1、150 mg.kg-1。  相似文献   

3.
阿克苏地区小麦土壤丰缺指标及施肥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设计,对阿克苏地区冬小麦31个正规田间试验,测试了31个试验基础土壤样品,分析有效试验数据,研究建立了基于常规测试方法条件下的本地区麦田土壤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相应肥力区、相应目标产量推荐施肥建议,为推广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及推荐施肥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的"3414"试验数据,对无肥区相对产量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进行函数拟合,从中计算出土壤养分的丰缺指标;并对每个试验点进行氮、磷、钾肥料效应函数拟合,计算出最佳经济施肥量,从氮肥最佳施肥量与目标产量的关系函数推算出氮肥施肥指标,从磷肥和钾肥最佳施肥量与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关系函数推算出磷肥和钾肥的施肥指标,结合专家经验,最终确定了冬小麦的推荐施肥指标。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3~2015年21点次夏花生五区丰缺试验数据,建立土壤磷钾养分与相对产量的数学关系模型,确定南阳盆地夏花生土壤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应用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计算磷钾肥配方用量,并在2016~2018年进行验证评估和示范应用,为建立和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民权县小麦磷钾丰缺指标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钾丰缺指标是衡量土壤磷素和钾素营养贫富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指导农民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维护耕地质量、实现生态环保的重要依据。2007—2010年,我们借助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围绕施肥参数开展了大量的田间试验和研究分析,初步探明了小麦磷钾丰缺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在粳稻上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笔者对"3414"肥料试验的处理2、处理4、处理8进行分析研究,寻求土壤养分校正系数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以便针对粳稻更好的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结果表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其校正系数之间关系用二次多项式表示最佳,它们之间相关性极显著。其中土壤碱解氮校正系数y与土壤碱解氮含量x的回归方程为y=1.331 16-0.008 11x+0.000 02x~2;土壤速效磷校正系数y与土壤速效磷含量x的回归方程为y=8.228 58-0.443 11x+0.006 52x~2;土壤速效钾校正系数y与土壤速效钾含量x的回归方程为y=2.527 86-0.022 23x+0.000 06x~2。  相似文献   

8.
通过肥料田间试验研究,获时了尉氏县潮土耕地冬小麦最佳产量施肥量和速效磷钾养分丰缺指标,为我县冬小麦施肥配方科学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新野县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开展了冬小麦"3414"试验、氮肥用量试验、养分丰缺指标试验、肥料利用率试验、氮肥运筹试验、耕作深度比较试验、锌肥肥效试验、硼肥肥效试验等多点次研究,比较系统地取得了冬小麦施肥技术参数,包括土壤磷钾丰缺指标、百千克经济产量吸肥量、氮肥运筹方案、基础地力产量比例、肥料利用率、最佳施肥量等,建立了新野县冬小麦施肥指标体系,为小麦施肥科学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冬小麦氮肥用量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陕西省彬县耕地土壤的养分和质量,为配方施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走访调查,采集冬小麦和夏玉米耕地土样,测定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建立冬小麦和夏玉米耕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分析土壤养分丰缺现状及各养分分布情况。[结果]对冬小麦、夏玉米地块而言,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水平分布均以低水平为主,速效钾含量水平分布则以高水平为主。[结论]彬县农田主要养分限制因子是氮和磷,因此今后应加强氮、磷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肥力耕地设置槟榔芋田间肥料试验,对施肥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槟榔芋相对产量等试验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并求取相应的回归方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以此初步建立槟榔芋土壤有效养分丰缺指标和不同肥力土壤的推荐施肥量指标。结果表明:槟榔芋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分别为:y(相对产量)=27.318ln(x)-33.433(R2=0.76,n=9)、y(相对产量)=21.36ln(x)+12.254(R2=0.888 7,n=9)、y(相对产量)=13.883ln(x)+30.815(R2=0.858 9,n=9)。槟榔芋的推荐施氮、磷、钾肥总量数学模型分别为:y=-8.544 5ln(x)+50.957(R2=0.799 7,n=9)、y=-1.858 3ln(x)+13.178(R2=0.804 9,n=9)、y=-5.468 5ln(x)+35.937(R2=0.934 9,n=9)。并根据推荐施肥量数学模型计算出槟榔芋不同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推荐施肥总量。当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为:<21、21~53、53~110、>110 mg/kg时,推荐的总施氮量分别为:为>24.86、24.86~17.05、17.05~10.78、<10.78 kg/666.67 m2;当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为:<4、4~24、24~101、>101 mg/kg时,推荐的总施磷量分别为:>9.91、9.91~7.73、7.73~5.98、<5.98 kg/666.67 m2;当土壤有效钾含量分别为:<6、6~19、19~48、>48 mg/kg时,推荐的总施钾量分别为:>28.36、28.36~18.53、18.53~10.66、<10.66 kg/666.67 m2。  相似文献   

12.
普洱市水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建设及推荐施肥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普洱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水稻"3414"试验结果,在分析水稻相对产量与土壤养分测试值的关系基础上,用水稻相对产量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进行方程拟合,初步建立了普洱市水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得出不同级别的土壤肥力对应的不同含量的土壤碱解氮。  相似文献   

13.
田芳  岳利霞  杜昉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806-7807,7819
[目的]为小麦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新乡市2005~2012年多点磷钾肥效试验研究,初步探讨小麦的磷钾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用量。[结果]以小麦相对产量50%、75%和95%为标准,获得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建立小麦磷钾养分丰缺指标数学模型为y=17.513ln(x)+31.519(R=0.801 8)和y=13.896ln(x)+27.246(R=0.805 0),提出合理的施肥量。[结论]当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极低、低、中、高和极高等级时,相应的磷肥(P2O5)的推荐用量分别为105~165、75~135、45~105、30~75和15~45 kg/hm2;当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极低、低、中、高和极高等级时,相应的钾肥(K2O)的推荐用量分别为120~180、90~150、60~120、30~60和15~30 kg/h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陕西咸阳灌区冬小麦推荐施肥指标体系,为指导该区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于2006-2009年,在陕西省咸阳市的秦都区、渭城区、武功县、兴平市、乾县、泾阳县和三原县共布置了112个冬小麦"3414"田间试验,即设置氮、磷、钾3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共14个处理。根据"3414"田间试验结果和冬小麦相对产量,划分了土壤养分含量的丰缺指标,然后对不同养分丰缺指标下的最佳推荐施肥量进行了计算。【结果】咸阳灌区冬小麦N、P2O5、K2O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5.7,5.6和5.5kg/kg,增产率分别为25.1%,14.7%和7.9%,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随着冬小麦相对产量水平的降低,肥料的增产率和肥料贡献率呈下降趋势,土壤贡献率呈上升趋势。建立的咸阳灌区冬小麦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为,碱解氮:低(17~≤47mg/kg)、中(47~≤86mg/kg)、高(86~≤105mg/kg)、极高(105mg/kg);速效磷:低(1~≤8mg/kg)、中(8~≤28mg/kg)、高(28~≤41mg/kg)、极高(41mg/kg);速效钾:低(4~≤45mg/kg)、中(45~≤117mg/kg)、高(117~≤180mg/kg)、极高(180mg/kg)。构建了咸阳冬小麦氮、磷、钾肥推荐施肥量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测定值之间的数学模型,当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测定值为17~105,1~41和4~180mg/kg,氮、磷、钾推荐施肥量分别为407~69,220~67和216~66kg/hm2。【结论】成功构建了咸阳灌区冬小麦推荐施肥指标体系,为该地区冬小麦合理、科学施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地点、不同肥力的果园,设置柰李肥料试验,对施肥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柰李相对产量等试验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并求取相应的回归方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以此初步建立粤北山区柰李土壤有效养分丰缺指标和不同肥力土壤的推荐施肥量指标。结果表明:柰李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分别为:y(相对产量)=37.334 ln(x)-89.905(R2=0.549 2,n=15)、y(相对产量)=11.149 ln(x)+37.141(R2=0.915 7,n=15)、y(相对产量)=32.779 ln(x)-65.621(R2=0.902,n=15)。柰李的推荐施氮、磷、钾肥总量数学模型分别为:y=-18.763 ln(x)+98.391(R2=0.669 9,n=15)、y=-2.611 2 ln(x)+16.07(R2=0.767 1,n=15)、y=-15.601 ln(x)+83.701(R2=0.750 9,n=15)。并根据推荐施肥量数学模型计算出粤北山区柰李不同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推荐施肥总量。当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为:<42.41、42.41~82.84、82.84~114.56、>114.56 mg/kg时,推荐的总施氮量分别为:>28.08、15.52~28.08、9.43~15.52、<9.43 kg/667 m2;当土壤有效磷含量为:<3.17、3.17~29.84、29.84~179.40、>179.40 mg/kg时,推荐的总施磷量分别为:>13.06、7.21~13.06、2.52~7.21、<2.52 kg/667 m2;当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4.03、34.03~72.96、72.96~134.30、>134.30 mg/kg时,推荐的总施钾量分别为:>28.67、16.77~28.67、7.25~16.77、<7.25 kg/667 m2。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氮、磷、钾配肥技术在冬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我们在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进行了冬小麦施肥效应“3414”田间试验,获得了不同肥力等级条件下小麦施用氮、磷、钾肥料三元二次方程,取得小麦最高产量及获得最大效益的施肥量和施肥比例,完善了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建立了较为准确的小麦施肥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氮、磷、钾配肥技术在冬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我们在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进行了冬小麦施肥效应“3414”田间试验,获得了不同肥力等级条件下小麦施用氮、磷、钾肥料三元二次方程,取得小麦最高产量及获得最大效益的施肥量和施肥比例,完善了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建立了较为准确的小麦施肥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汇总分析2007-2016年张家界地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的一季中稻"3414""3415"田间肥效试验,系统研究了该地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归纳拟合了一季中稻相对产量与土壤测试值的关系,提出了磷、钾丰缺指标,并通过三元二次回归分析,分析推荐施N与目标产量关系,计算出不同目标产量下N肥用量,并提出不同丰缺等级下,磷、钾施用的上、下限,初步建立了一季中稻施肥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如东县2006~2009年测土配方施肥27个点"3414"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小麦施肥氮、磷、钾三要素比例,以缺素区相对产量50%、75%和95%为标准,分别获得土壤磷、钾丰缺指标,提出较合理的施肥量,为小麦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依据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对秀洲区1 866个稻田土样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等4个养分性状进行归类分析,初步探清全区各镇稻田4个养分性状的区域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并根据秀洲区农业生产实际和土壤养分区域分布现状,提出多途径秸秆还田、利用多种有机肥源、加强翻耕和中耕松土、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科学施肥和地力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