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河南省桐柏县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近年来,桐柏坚定不移地确立生态立县战略,努力打造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四大体系建设,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文明县城、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级园林县城、河南省林业生态县、省级标准化茶叶示范区等称号。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生态县建设指标和方法,以河南省南召县为例,建立了涵盖资源环境、生态产业和生态人居等3类15项指标的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采用直线趋势方程拟合法,从生态县建设指标变化的过程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采用阈值法将不同量纲的指标转换为统一的分值,进行生态县发展潜力的评估。结果表明,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等5项指标未来较难达标,根据发展潜力评估的结果,划分2014—2016和2017—2020分别为省级和国家级生态县发展阶段,对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山区农业大县的生态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河南省桐柏县围绕"产业发展生活美、美丽宜居生态美、地域特色内涵美、乡风文明民风美、管理民主和谐美"的建设目标,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全力推动,全县农村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观,6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了环境整治任务,一批房前屋后花园化、村内道路林荫化、村庄周围田园化的美丽乡村脱颖而出。桐柏县因此荣获"省级生态县"称号,淮源镇陈庄村、月河镇徐寨村、程湾镇石头庄村还跻身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相似文献   

4.
为加速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国家环保部于2010年6月23日专门出台《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是加快农村环境保护、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先导工程”、创造竞争优势和确立发展强势的“基础工程”、以人为本、提升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国家级生态县创建的基础,是国家级生态县创建的基本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5.
林业生态县,是指通过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基本建立起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比较稳定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初步建成山川秀美、符合生态文明社会要求的人居生态安全环境,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县级行政区域。2006年,河南省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全省1/3的县市区实现创建林业生态县的目标。2007年,南召县作为全省第二批创建县,通过扎实工作,全面实现了林业生态县创建任务,顺利通过省政府专家组的检查验收,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林业生态县”称号,创造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南召经验”。  相似文献   

6.
牟小燕 《农家科技》2013,(10):44-49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武隆县委书记刘新字表示,武隆县划分为生态保护区,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武隆县将坚定生态自信、树牢生态理念、确立生态目标、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完善生态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以及市委建设“生态保护发展区”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全市特色经济强县、全国生态县以及国际旅游目的地”,全面推进“绿色崛起、富民强县,建设中国武隆公园”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叶枝茂  陈秀龙 《现代农业科技》2007,(23):223-224,226
生态县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行政区域。将人与自然和谐理论贯穿于整个生态县规划中,能有利于生态县的建设。以宁海县生态规划为例,就其将和谐理念与规划相结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环境报》讯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联合江苏省环保厅近日起在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连廊,以60块大型电子展示屏循环播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建设生态文明共享美丽中国"公益宣展月活动。此次宣展月将通过大力宣传我国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和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创建工作中的典型代表,倡导保护美  相似文献   

9.
高翔  汪芳芳  何祥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981-3983,4004
从青阳县县域的基本情况分析其生态县建设的有利因素及制约因子,阐明安徽省青阳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并简单介绍青阳县以生态县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内容及规划实施的生态模式,最后指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水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延续和升华,是水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得以创新转变的理论来源。立足于水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分析了目前水生态文明发展的困境,提出了以产业支撑、金融调控、公众参与、创新驱动为核心内容的水生态文明发展路径,以期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延续和升华,是水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得以创新转变的理论来源。立足于水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分析了目前水生态文明发展的困境,提出了以产业支撑、金融调控、公众参与、创新驱动为核心内容的水生态文明发展路径,以期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态县建设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还需发展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旅游业、服务业等产业部门。因此,生态县的生态经济结构应包括生态农业结构,产业结构和行政调控结构三个层次。生态县建设的基本原则应是:生态意识领先原则;扬长避短原则;生态平衡原则;循环再生原则;行政手段辅佐原则。生态县结构合理化标准是: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结构功能的高效运转;国际市场的适应程度。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北京农业》2014,(25):2+1
夏都延庆,古称妫川,在其境内有白河、妫水河、古城河等18条河流川流不息;八达岭长城、龙庆峡、百里画廊等享誉国内外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数不胜数;9座公园环抱城市风格迥异;四大生态走廊青山滴翠水草丰茂,因其有着74%的林木生态覆盖率被称为京北的一颗绿色明珠。延庆是国家生态县、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运行国家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这一切都使延庆具有了发展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的优势、潜力和希望。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高等教育办学理念,有助于培养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以各地区的生态文明实施方案为例,指出地方政府需要统筹高等教育等多部门的协作与配合。通过对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展开问卷调查,发现强化生态文明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建议强化高等院校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发挥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性;完善高等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戴迎华  张春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663-17665
随着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启动,我国农村消费量逐步扩大。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通过分析生态消费模式和农村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特征,探讨当前我国农村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需要转变农村消费方式。而构建农村生态消费模式,是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在农村发展生态消费模式,可以为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提供有利支撑。因此,需要在农村普及生态消费模式的理念,奠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运用法律手段规范这一消费方式,为可持续消费、生态消费、绿色消费提供制度依据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吉林农业》2015,(4):32
<正>为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自觉融入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大局,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青海省检察院制定出台了《青海省检察机关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意见》,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保驾护航"。当前,青海省正处于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  相似文献   

17.
美好乡村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生态、生产和生活"三生"同步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人与自然关系更和谐。为此必须做好土地规划,节约利用土地、保护耕地资源;强调农业产业化发展,使美好乡村充满活力;村容整洁宜人,基础设施完备,让村民生活舒心。如果缺少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不以生态文明为前提,美好乡村建设将重蹈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相伴生的覆辙。  相似文献   

18.
以达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为例,介绍了一套全新的生态县(市)建设规划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即"区域创新斑块理论、景观格局分类方法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模拟技术".展示了"城市—农村—半自然—自然"四大景观格局划分方法;把生态县(市)建设任务明确为"区域生态工程—景观生态工程—创新园地工程—生态细胞工程"共四个层次,使生态县(市)建设任务全部落实到空间实地上.在长期从事区域创新和发展格局识别研究工作中,以及在对四川省近20个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的实践运用中,初步印证了这一技术体系适用于大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在正确理解和表达创新空间、发展动力、景观生态,以及系统目标、发展任务、实现步骤等方面,较好地解决了规划创新性、空间布局直观性和项目实施可操作性等问题,是对传统规划方法的一次变革.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以来,北京市密云县认真落实首都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以创建国家生态县为平台,以建设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和新农村试点衬、推进村为载体,以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应突出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管长效机制及新农村整体提升工程三大重点,推进密云县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委、州政府为此提出了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树立"生态文明立州"理念的发展战略。本文从湘西州树立"生态文明立州"理念提出的政策依据及重要意义入手,探索推进湘西州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政策与措施,以期为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