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油菜制种区放养有36桶(群)蜜蜂的情况下,距蜂群850 m到150 m的范围内比2 000 m的有效角率增加4.5%~20.2%,增加1.1~1.49倍;角粒数增加1.14~10.36粒,增加1.1~1.95倍;结实系数增加1.01~8.58,增加1.22~2.9倍;产量增加3.35~38.8 kg/667m2,增产7.91%~91.7%。结果表明,在制种区内放养蜜蜂能有效的提高制种母本的有效角率和角粒数,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2.
20 0 2~ 2 0 0 3年度对两系杂交油菜两优 5 86高产示范典型田块的产量、产量结构和栽培措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两优 5 86单产达 2 10 0~ 2 3 96.6kg/hm2 的产量结构为角果数 3 496.3万~ 5 5 49.0万个 /hm2 ,角粒数 2 0粒以上 ,千粒重 4g以上 ,植株高度 186.9~ 192 .6cm ,一次分枝数 10个左右。  相似文献   

3.
根据黄淮区油菜密度试验、2014和2015年度品种比较和区域试验结果,研究油菜产量各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首次提出以群体概念“公顷角果数”替代单株角果数,并得出公顷角果数与每角粒数和千粒质量两个因素相比,在油菜产量构成中起着主导作用。根据实收产量、理论产量和公顷角果数之间的关系,得出黄淮区在当前品种所具有的每角粒数和千粒质量条件下,3 750 kg/hm时公顷角果数一般在4 725万左右;4 050 kg/hm时,公顷角果数达5 250万左右,而产量上升至4 590 kg/hm时,公顷角果数也随之上升到6 000万左右 。大约1.3万左右的角果可生产出1 kg油菜籽。明确这一指标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当前油菜的高产栽培指出方向,明确途径。同时,由于近年来育种者在提高油菜每角粒数和千粒质量的种质材料方面,作出大量工作,并创造出一批有实用价值的资源,所以,考虑到这两个因素的变化,未来油菜产量一定会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4.
秦优12不同播期、密度和施氮水平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德金  彭守华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100-102,114
2009年秋在安徽省全椒县六镇镇白酒村进行秦优12油菜稻茬免耕直播不同播期、密度和施氮水平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播期10月1日、密度3万株/667m2、施纯氮18kg/667m2的处理产量最高,理论产量230.5kg/667m2,实收产量193kg/667m2,其产量构成为角果数390万/667m2、每角粒数18.6粒、千粒重3.5g;播期10月30日、纯氮6kg/667m2,密度1万株/667m2产量最低,理论产量47kg/667m2,实收产量40kg/667m2其产量构成为角果数为92.9万/667m2、每角粒数17粒、千粒重3.5g,主要是开花前生长量小、后期单株角果数少所致。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冬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湘杂油763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施氮比例(磷钾施用量一致)和较高的施磷比例(氮钾施用量一致)处理油菜长势较好,表现为干物质积累量、株高、分枝数、根冠比和叶绿素含量都较高,并且每角果粒数和千粒质量也较高,最终产量增加;而施钾比例对产量的影响没有一致的规律;供试12种氮磷钾配比处理中,以m(N)∶m(P2O5)∶m(K2O)=1∶0.5∶0.58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为1 830 kg/hm2,其次是m(N)∶m(P2O5)∶m(K2O)=1∶0.5∶0.88处理,籽粒产量为1 800 kg/hm2,m(N)∶m(P2O5)∶m(K2O)=1∶0.4∶1.4处理的籽粒产量最低,为1 350 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千粒质量,每角粒数对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适宜的小麦杂交种高产制种技术。[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父母本不同的行比和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对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制种产量随着母本行数的增加而增加,父母本行比为2∶6时制种产量为3 683.8 kg/hm2;氮肥施用量为450 kg/hm2时制种产量为3 649.4 kg/hm2;父母本行比与氮肥施用量的互作效应表明,父母本行比为2∶6、氮肥施用量为300 kg/hm2时产量为最高,达4 160.6 kg/hm2。父母本行比和氮肥施用量对产量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有显著的影响,当父母本行比为2∶5时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26.7粒、1.12 g和62.6%;当氮肥施用量为450 kg/hm2时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26.0粒、1.08 g和59.2%;父母本行比与氮肥施用量的互作效应表明其对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均有显著的影响,当父母本行比为2∶5、氮肥施用量为300 kg/hm2时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29.6粒、1.24 g和71.6%。[结论]穗粒数是影响制种产量最大的构成因素,提高穗粒数就能提高制种产量。综合父母本行比和氮肥施用量对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影响来看,该试验条件下,以父母本行比为2∶5~2∶6、氮肥施用量为300~450 kg/hm2的处理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大籽粒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扬油9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油9号是通过聚合杂交育成的大籽粒优质高产常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其芥酸含量为0.05%,硫苷含量为17.46μmol/g,含油量为42.65%。在国家油菜区域试验中,2年区试平均产量2 447.8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3.07%。在产量三因素中,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具有突出优势,每角粒数较多(在22粒以上),籽粒大,千粒重高达4.65 g,属多粒大粒型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甘蓝型杂交油菜较常规油菜的产量优势机理,为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6—2019年度国家油菜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对杂交油菜与常规油菜的植株、品质性状及产量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杂交油菜与常规油菜的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性状因子。【结果】杂交油菜的最高产量为254.98 kg/667m2,平均产量169.31 kg/667m2;常规油菜的最高产量为204.28 kg/667m2,平均产量159.83 kg/667m2;杂交油菜较常规油菜平均产量提高5.93%。影响杂交油菜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含油率、分枝部位、有效分枝数、角果密度、单株有效角、角粒数和千粒重;影响常规油菜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含油率、分枝部位、有效分枝数、角果密度、角粒数和千粒重。【结论】杂交油菜在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有效角、单株有效角、千粒重、单株产量较常规油菜显著增加,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油菜。  相似文献   

9.
油菜"两优586"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两优586"油菜的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每角粒数对产量的作用次之 ,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最小.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决定产量变异的97.7 9%."两优586"丰产(2 017.79~2 273.40 kg/hm2)的产量结构为: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4 937.86万/hm2±858.06万/hm2,每角粒数20.50粒±0.22粒,千粒重4.09 g±0.02 g.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三北98杂交油菜品种高产制种技术中育苗移栽母本的最佳密度,为大面积种子生产提供参考,研究了三北98杂交油菜母本不同栽培密度对其制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北98制种中,父母本行比为1∶6,母本密度为4 000~10 000株/667m2时,其制种产量与母本密度呈一元二次抛物线y=25.342 9+1.862 8×10-2 x-1.360 7×10-6 x2,通过求极值获得最高产量的密度为6 845株/667m2,其构成产量的单位面积实收株数为2 900~3 800株/667m2,单株有效角果为450~650角/株,角粒数14~17粒/角,千粒重3.9g。  相似文献   

11.
优质杂交油菜青杂2号高海拔地区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杂2号是青海省目前主要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在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通过设立密度,施肥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和施肥量对青杂2号油菜每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有不同的影响。随密度的增大,产量先增后减;当密度在1.80万~3.15万株/hm2范围内,青杂2号油菜产量随施肥量先增后减;而密度过稀,施肥量过大,不能正常成熟,千粒重显著降低,产量随之降低。在海拔2 700m左右青杂2号油菜栽培最佳密度为27万株/hm2;最佳施肥配比:尿素150.0kg/hm2、二铵225.0kg/hm2。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种子大小和灌溉制度对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位于西北干旱区河西走廊中部的临泽绿洲,近年来玉米制种业发展迅速,但弊病日益显现。针对生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随机试验方法,进行了种子大小和灌溉制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千粒重的玉米种子,中粒种子播种产量最高,小粒种子次之,大粒种子播种产量最低。在生育期灌溉定额9000 m3/hm2时,产量最高,灌溉定额达到10500 m3/hm2时,产量反而降低,灌溉定额7500 m3/hm2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从灌水次数看出,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而提高。这表明,在玉米制种生产中,要以生产成熟饱满的种子为目的,不要追求大粒种子生产;在边缘绿洲优化小区地表灌溉时,生育期灌溉定额以7500~9000 m3/hm2为宜,灌水次数要保证需水关键期,一般8次为好。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春油菜品种陇油2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陇油21号是以青油14号为母本、青海大黄为父本选育的甘蓝型春油菜品种.在2014—2015年极早熟春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为2846.8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55.58%.陇油21号生育期112 d,株高127 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数2~5个,单株果数114个左右,角粒数26.95粒,千粒重3...  相似文献   

14.
两系杂交油菜南北异地制种气象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历年来江西宜春地区须远赴青海省西宁进行两系杂交油菜制种的问题 ,探索了在江西当地选择海拔高 ,昼夜温差大的山区 ,进行两系杂交油菜制种的可能性。重点分析比较了青海西宁与江西靖安中源山区的气候条件。结果表明 :江西靖安中源山区安排在 2月下旬~ 3月上旬播种 ,可能获得两系杂交油菜繁殖制种的成功 ,但产量和纯度得不到保证。而青海西宁的春季升温缓慢、长日照、少雨湿度低等条件远远优于江西山区气候条件 ,制种纯度可靠 ,产量可达 1875kg/hm2 (江西靖安为 60 0kg/hm2 )。因此 ,在青海西宁进行两系杂交油菜制种更合算 ,而江西适于两用不育系 5 0 1 8s的繁殖。  相似文献   

15.
于2012年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华川村沙壤土上进行了氮素营养水平对两系杂交水稻两优363制种的产量、氮素运转、叶面积指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施氮量,两优363的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也会随之升高,但是超过适宜值后则会下降。在试验地区,两系杂交水稻两优363制种实现3 100 kg/hm2左右产量水平的适宜施氮量应控制在63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6.
氮素营养对赣油14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不同氮肥处理的田间试验 ,研究氮素营养对赣油 14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施纯氮 2 2 5kg/hm2是三系杂交油菜赣油 14号的最佳施肥水平 ,产量达到 2 396 .6kg/hm2 ;产量构成因素以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影响最大 ,其次是千粒重 ,每角粒数对产量影响较小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各处理平均株高明显降低 ,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明显增多 ,每角粒数变化较小 ,千粒重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晚播和播量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油菜机械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甘蓝型油菜主推新品种‘陕油28’(矮秆抗倒伏)和主栽品种‘秦优7号’(高秆不抗倒伏)为材料,设置3播期和5播量的二因素裂区试验,分析其对油菜成株密度、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油菜成株密度增加,株高、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显著降低,分枝高度显著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质量显著降低,群体角果数、群体产量显著降低。随着播量增加,油菜成株密度增加,株高、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显著降低,分枝高度显著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显著减少,千粒质量变化不显著,群体角果数和群体产量先增后减。‘陕油28’‘秦优7号’群体角果数和群体产量最大值对应的播量分别为5.56~6.67 kg/hm、4.44 kg/hm。播期对‘陕油28’产量的影响小于对‘秦优7号’的影响。由此可见,晚播导致油菜农艺性状变劣、产量降低。播期和播量对产量的影响存在品种差异。‘陕油28’的耐密性和耐迟播能力优于‘秦优7号’,播期9月21日和播量5.56 kg/hm是‘陕油28’播种的最佳组合,对应成株密度46.24万株/hm,可获得最高小区产量4 811.35 kg/hm,晚播条件下,播量6.67 kg/hm(对应成株密度67.65万株/hm)对产量有较强的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8.
硼肥不同用量基施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基施硼砂11.25 kg/hm2的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产量都是最高的,分别为433个、19.4粒、2 356.5 kg/hm2;其次是基施硼砂7.50 kg/hm2,由此可以判断硼砂在涟水地区的油菜地并不是施的越多越好,相反超过一定量反而有害,适合该地的最佳施硼量为11.25 kg/hm2,这样能最佳地促进单株有效角果数的分化、促进每角籽粒数的增多,最终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冬油菜新品系964-1-1是天水市农科所以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天油1号作母本,加拿大甘蓝型春油菜品种p ivot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1-2003年的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折合产量2 118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号增产12.1%。该品系株高110.6 cm,千粒重2.57 g,角粒数24.6粒,生育期273 d,越冬率94.2%。适宜在陇东、陇南及定西等海拔2 000 m以下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推广蜜蜂授粉油菜增产技术,自2006年以来,开展了蜜蜂授粉油菜增产试验与应用推广,结果表明:蜜蜂授粉的油菜亲本种子纯度达到99.4%,产量比自然风力和人工赶花授粉分别提高16.78 kg/667m~2和8.9 kg/667m~2,种子结荚率分别提高53.75和15.2个百分点,种子纯度分别提高3.4和1.4个百分点。蜜蜂授粉杂交制种油菜产量比自然授粉增加66.53 kg/667m~2,结荚率提高43.04个百分点,种子纯度提高13.46个百分点。蜜蜂授粉大田油菜产量达到173.70kg/667m~2,比无蜂区增加72.08kg/667m~2,增产率达到70.93%。蜜蜂授粉油菜增产技术,能显著提高油菜亲本种子纯度,保证杂交制种油菜和油菜大田生产的产量,可为农民增产增益,是油菜亲本繁殖、杂交制种和大田生产最理想和最成熟的一项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