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高蛋白大豆新品种南农99-10不同种植密度及不同肥料水平对其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泰州地区夺得高产的合理种植密度为153 800株/hm2,肥料水平为施用45%三元复合肥600 kg/hm2作基肥。  相似文献   

2.
绥农22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经有性杂交育成的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于2005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茎秆强硬抗倒,抗病,节短荚密,通风透光性好.蛋白质含量39.66%,脂肪含量20.06%.生育日数118 d左右,需活动积温2 400℃左右.2000年所内鉴定试验平均产量3 894.7 kg/hm2,比合丰25增产17.7%.2004年全省6点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426.1 kg/hm2,比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12%.适应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广大地区种植,以及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相适应的积温区种植.适宜5月上旬播种,该品种最适宜垄作窄行密植栽培,适宜密度保苗30~35万株/hm2,施种肥2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种植户进行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绥玉23为试验材料进行了适宜栽培密度研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绥玉23在密度不同的条件下,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达到6.75万株/hm2的密度时,产量达到最大值。所以根据本次试验可知,绥玉23产量以种植密度在6.00万~6.75万株/hm2的条件下最高。  相似文献   

4.
以松桃黄壤性土壤为主,采用种植密度和肥料品种双因子试验组合设计方案种植旱地绿肥蚕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肥料品种蚕豆的最高产量及最佳经济效益表现。试验结果表明,蚕豆鲜草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不同肥料品种蚕豆产量也不尽相同。密度为10.5万株/hm2处理鲜草产量为28 035 kg/hm2,比9.0万、7.5万株/hm2处理分别增加26.20%和42.31%。施用复合肥蚕豆鲜草产量最高达27 745 kg/hm2,比施磷肥提高21.64%,比不施肥提高43.05%。从蚕豆鲜草折合经济效益来看,在中等肥力的条件下,密度10.5万株/hm2和不施肥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密度、肥料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了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郧单23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郧单23产量有显著影响,且肥料与密度间互作效应极显著;追施氮肥450 kg/hm2、栽培密度在6 000株/hm2时,该品种产量最高,达到14 848.8 kg/hm2。  相似文献   

6.
试验设肥料(A)与密度(B)两因素五水平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优良玉米品种双玉919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双玉919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且肥料和密度互作效应显著。其最佳栽培模式为追施氮肥337.5 kg/hm2,种植密度6.00万株/hm2,平均单产也最高,达到14 843.20 kg/hm2。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优质双低油菜品种在保山市的适宜种植密度和肥料运筹,实现良种和良法配套,进行了油菜密度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为14.40万株/hm2,全生育期施肥:纯N 138.00 kg/hm2、纯P120.00 kg/hm2、纯K 183.60 kg/hm2、纯B 1.65 kg/hm2的处理综合性状最理性,产量达3 797.25 kg/hm2,可作为保山油菜密度肥料优化栽培模式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新品种郧单22为试验材料,研究肥料和密度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郧单22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显著.在4个施肥水平中,复合肥750 kg/hm2、尿素450 kg/hm2水平处理的穗长、穗行、出籽率、千粒重、产量均达到最大值.密度对穗长、穗粗、穗行、行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穗长、穗粗、行粒数、千粒重整体上均随着密度的增高而降低,产量却随着密度的增高而逐渐增加,当密度为600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不同种植密度、施肥量及二者之间的互作效应,导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密度和施肥量太高时,产量出现降低.农艺性状变化规律与产量变化有密切关系.综合考虑肥料和密度因子,最佳处理组合为复合肥750 kg/hm2、尿素450 kg/hm2,密度为60000株/hm2.  相似文献   

9.
以晋豆30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晋豆30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其中,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差异均显著,且与种植密度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不同种植密度下晋豆30号产量差异显著;15万~27万株/hm2种植密度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为27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2 680.8 kg/hm2;当密度增加到30万株/hm2,产量则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培密度与N、P、K配比精确施肥对荞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信农1号荞麦品种产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信农1号荞麦品种以施氮肥60kg/hm2、磷肥60kg/hm2、钾肥120kg/hm2、密度90万苗/hm2的N、P、K配比施肥量和播种密度就可获得粒多、籽粒饱满:以施氮肥120kg/hm2,钾肥120kg/hm2,不施P肥,播种密度135万株/hme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马铃薯早熟品种费乌瑞它在桂北的适宜肥料种类和种植密度,设置肥料种类和种植密度2个试验,均为随机区组排列。收获时调查小区产量、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商品薯率。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和恩泰克长效肥能极显著增加费乌瑞它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薯重逐渐减小。种植密度为82 455株/hm2的处理产量最高。费乌瑞它施用控释肥和恩泰克长效肥,种植密度在82 455~89 325株/hm2时,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大豆45cm窄行密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凤泉 《现代农业科技》2008,(4):127-127,134
通过大豆不同品种、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富锦市大面积推广45cm深松窄行密植技术,种植密度以不超过40万株/hm2为好,最佳品种为绥农22。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不同栽培因子对‘绥杂7号’产量影响的综合效应,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栽培密度、施肥量、播种日期与粒用高粱‘绥杂7号’产量之间的效应模型,经DPS统计软件检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建立的回归模型为:Y=8218.18312-446.78324X12-287.68422X22-567.34494X32。试验结果表明:密度、施肥量、播期3因子对产量的增产作用依次为播期密度施肥量,对密度与肥料、密度与播期、肥料与播期之间的交互效应分析得出:以上两两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交互效应。模型经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到’绥杂7号’获得7330 kg/hm2以上产量的栽培因子组合方案为栽培密度17.154~18.846万株/hm2,施肥量为211.8~150.7 kg/hm2,播种日期为5月7号—5月12号。  相似文献   

14.
氮肥是决定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针对目前大田生产过量施用N肥和种植密度不合理而造成的增产能力低的问题,以绥玉19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N肥施用量和不同种植密度研究,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5.5万株/hm2和施氮水平210 kg/hm2时该品种的籽粒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需要,延长品种生命力,以绥粳9号为参试品种进行密度与施肥量试验研究,以期从中找出黑龙江省水稻品种的栽培因素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绥粳9号在产量(9 490.0 kg/hm2)最高时求得最佳密度、氮、磷、钾为30.6万穴/hm2、115.6 kg/hm2、49.0 kg/hm2、67.7 kg/hm2;绥粳9号在食味品质(83.0分)最高时求得最佳密度、氮、磷、钾为33.2万穴/hm2、93.3 kg/hm2、61.3 kg/hm2、82.6 kg/hm2。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种植密度与氮肥施入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变化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随着密度和氮肥施入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变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不同密度梯度下,产量表现为种植密度为6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即M3M4M2M1,在此密度水平下,施入不同氮肥,产量表现为M3N3M3N2M3N1M3N0。综合分析得出绥玉7号最佳种植密度为6万株/hm2,最佳施氮量为300kg/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种植密度对薏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薏农种植密度2.780万穴/hm2为对照,并采用4个不同密度,即2.085、2.780、3.126和4.169万穴/hm2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种植密度对薏苡产量有很大的影响。从各试验处理结果看,在栽培中,以窝行距30 cm×80 cm,即4.169万穴/hm2为最好,产量比对照增产37.36%;其次是窝行距60 cm×80 cm,即2.085万穴/hm2,产量比对照增产16.45%。[结论]试验考察了种植密度对薏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薏苡高效、高产、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江西红壤旱地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施肥处理对桐江绿豆籽粒产量、生育期和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的最佳密度、肥料组合条件为种植规格40 cm×25 cm,施用尿素15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钙镁磷375 kg/hm2;在此条件下,绿豆的籽粒产量最高,达1680.00 kg/h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德美亚1号为材料,研究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黑龙江省中西部高寒地区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施肥量设3个水平,种植密度设4个水平。[结果]不同肥力密度组合能够有效调控玉米的光合特性和产量相关性状。适当的肥料供给(纯N 150 kg/hm2,P2O590 kg/hm2,K2O 100 kg/hm2)能提高玉米植株的总光合势及叶绿素含量,最终有助于产量的增加。另外,当种植密度稳定在9万株/hm2时,玉米的光合速率高于其他种植密度条件的玉米,因此达到了较好的产量效果。[结论]玉米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且肥力水平为纯N 150 kg/hm2、P2O590 kg/hm2、K2O 100 kg/hm2时玉米相对产量最高,可作为目前黑龙江省中西部高寒地区玉米种植较适宜的肥力和密度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新品种南校205为试验材料,研究肥料和密度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南校205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显著.在4个施肥水平中,A1水平在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产量等方面都具有最大值.密度对穗长、穗粗、行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穗长、穗粗、穗粒数、干粒重整体上均随着密度的增高而降低,产量却随着密度的增高而逐渐增加,当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综合考虑肥料和密度因子,最佳处理组合为A2B4,即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施肥量为纯N 225 kg/hm2、P2O5 75 kg/hm2、K2O 187.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