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旅游解说系统是旅游目的地诸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沟通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重要桥梁及影响游客旅游体验质量和衡量景区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以九华山风景区为例,调查研究游客对景区导游解说、解说牌、印刷品和游客服务中心四个方面感知程度,提出通过提高景区导游人员综合服务能力、完善景区标识系统管理、突出解说媒介的景区特色、重视景区游客接待中心规划、开设智能解说系统,强化景区网站建设等举措以提高游客对景区旅游解说系统满意度,对九华山风景区建立良好旅游解说系统及对我国景区旅游解说系统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喀纳斯景区环境教育解说系统的游客感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的理论基础上,选取新疆喀纳斯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原始数据,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数学方法对景区环境教育解说系统的游客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喀纳斯景区现有环境教育解说系统在静态说明、旅游组织、人员素质和导游讲解等层面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解决策略,以期完善该景区环境教育系统,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姚正明  余登利  冉景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32-15534
以茂兰自然保护区为例,阐述开展生态旅游对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现状,剖析了茂兰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加快生态旅游建设步伐、提高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增加旅游经济群众的覆盖面、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拉长旅游经济产业链、建立反哺机制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等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董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996-2998,3003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得游客对西安翠华山旅游解说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表明:游客对解说系统评价不好;评价最差的有导游讲解和游客中心,较差的有忠告牌、印刷品、音像品和指路牌。究其原因主要有:导游素质低,讲解内容科学性不强;标识牌数量少,设置不合理;印刷品和音像品种类少、实用性差,且设计不精美;景区的游客中心提供的信息服务与便利服务少等。最后提出了翠华山景区旅游解说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茂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茂兰自然保护区是亚热带喀斯特地区保存最美好的喀斯特森林,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地带,其景观多样性丰富,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4个方面分析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结果表明,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优势明显,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机遇与挑战并存,并据此对茂兰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合理目标定位、强化科学规划、加强资源保护和加强合作、建立多渠道融资机制、突出品牌特色、发展高端旅游产品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运城解州关帝庙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境内外游客对景区解说系统的评价因子,采用模糊评判法对境内外游客对景区解说系统效果的满意度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境内外游客对运城解州关帝庙景区解说系统的总体满意度一般。游客对景区解说系统构成要素的满意度有显著的差异,满意度最高的为导游讲解,最低的为景区标识牌的设立和制作。  相似文献   

7.
王丽芳  苏建军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5):194-196,200
选取运城解州关帝庙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境内外游客对景区解说系统的评价因子,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评判法对境内外游客对景区解说系统效果的满意度进行了测评。研究结果表明:境内外游客对运城解州关帝庙景区解说系统的总体满意度一般。游客对景区解说系统构成要素的满意度有显著的差异,满意度最高的为导游讲解,最低的是景区标识牌的设立和制作。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形式,位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的野象谷景区,担负着景区旅游发展、保护区生态保护、生态旅游教育及社区共同发展等多重责任。结合野象谷景区开发生态旅游的背景,通过分析景区旅游资源特色、开发现状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是基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状态探究一种可持续性的旅游形式,让景区的各项设施、自然风景不被破坏同时也让游客有一个满意的旅游体验。本文阐述了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和可能会存在的问题,以及拉市海自然保护区对生态旅游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生态旅游有其自身的特征.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存在很多问题.自然保护区开展可持续生态旅游,要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认识生态旅游的思想内涵,实现旅游设施的有序开发,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管理,确定合理的环境容量,合理分配旅游收入,建立资金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1.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境复杂多变。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54科514属1 203种,有动物57目309科2 028种。论述了茂兰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概况、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社区基本情况,分析了其社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杜兴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83-15485
茂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景观独特,通过生态旅游既可以实现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功能,同时也可以解决社区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发展问题。在现有的茂兰保护区生态旅游中,通过培训后让社区群众参与旅游接待,实现当地社区成为最大受益者的生态旅游原则,社区收益占旅游总收入的48%以上,对茂兰保护区社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应用前景。但保护区基础条件较差,且发展不平衡,在同一旅游区内,社区的经济收入差异很大,应该加强调节,寻求公平受益。  相似文献   

13.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好的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基地的地域文化,民俗特点,并将其恰如其分的表现在规划设计中。文章通过分析挖掘白鹿塬特有的历史,民俗文化,以及其在白鹿塬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设计中应用,探讨了在乡村旅游规划中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持久魅力的经典规划。  相似文献   

14.
刘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267-9269
以广东省乳源大峡谷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乳源大峡谷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为乳源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郭进辉  孙玉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260-6262
阐述了生态旅游可持续评价的研究概况,利用相关分析、层次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建立一套适合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经营中社区参与效果评价体系,并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参与度较低。  相似文献   

16.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对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选取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为综合评价因子,筛选出17个与保护区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项目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显示,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均为优良等级,综合评价得分为84.4,等级为优,说明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7.
龙健  周建威  冉景丞  覃龙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49-13051
在2007年8月对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研究小叶兜兰的光合反应日变化规律,探索小叶兜兰的植物生理特点和微环境。  相似文献   

18.
贾桂康  欧钟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77-10579
大王岭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秀丽的自然山水、宜人的气候条件等生态旅游资源。①通过现场勘察,采用风景资源管理系统,选定地形、植物、水体、色彩、邻近景观影响、稀有性、人为改变7个风帚质量因子对大王岭自然保护区进行体验性美感质量评价,其评价总分为20.00分,属A级,说明该保护区自然景观美学价值高,适宜开展各类旅游美感体验活动。②运用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标准,选择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自然性、面积适宜性、生存威胁6项评价指标对该保护区旅游环境生态质量进行评价,累计得分86.10分,评价等级为I级,说明该保护区旅游环境生态质量良好,适宜开展生态旅游。③根据景观质量评分细则评价该保护区。得出景观评价总分86.00分,达国际4A级旅游区(点)标准,说明该保护区景观质量基础好,有较大发展潜力。④参考我国山岳型观赏旅游地评价因子模型树,对该保护区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与客源条件、区域经济背景进行综合性定量评价,其旅游资源评价结果为60.67,占满分的85.6%;区位与客源条件评价结果为11.83,占满分的79.8%;区域经济背景评价结果为10.55,占满分的72.5%。这说明该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较高,区位优势较明显,区域经济背景价值较高,具备良好的发展优势。该研究可为大王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有利于百色地区旅游业的整体提升,有利于百色经济的发展和生态旅游项目的进一步推出。  相似文献   

19.
茂兰保护区石漠化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茂兰保护区石漠化土地的现状、分布和成因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石漠化分布的特点、成因以及石漠化的危害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提出了茂兰保护区石漠化土地的治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