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波辐射凝固胶清橡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微波辐射应用于胶清橡胶的凝固,对比微波辐射凝固胶清橡胶(NR-s-m)与硫酸凝固胶清橡胶(NR-s-a)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理化性能方面,NR-s-m的灰分含量、杂质含量、挥发物含量以及氮含量较高,塑性初值、抗氧指数和门尼粘度也更高;力学性能方面,NR-s-m硫化胶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撕裂强度和硬度均比NR-s-...  相似文献   

2.
采用硫酸铝和三氯化铝凝固胶清,并检测三氯化铝凝固胶清所得胶清橡胶的理化性能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凝固同等体积的胶清,所用三氯化铝量少于硫酸铝量,并建立了胶清量与所用铝盐量的数学模型;与采用硫酸或自然凝固相比,采用三氯化铝凝固所得胶清橡胶力学性能反而比较优异。  相似文献   

3.
以热研-873为主要原材料,探讨不同凝固方式生胶的性能特征及其生产应用。结果表明:不同凝固方式生胶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标准橡胶的规格(GB/T8081-2018),其生胶性能存在一定差异。CaCl_2凝固胶灰分含量、P_0、门尼粘度、拉伸强度和硫化速度指数最高,其PRI最低;甲酸凝固胶PRI最高,P_0、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硫化速度指数最低;自然凝固、乙酸、微生物凝固所得橡胶P_0接近;不同凝固方式V_C硫化速度与正硫化时间成反比;CaCl_2凝固胶和自然凝固胶的力学性能最好;微生物凝固胶较之对标物乙酸凝固胶性能指标优异,符合目前生产工艺调度,可考虑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4.
2018凝固剂凝固天然鲜胶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新型凝固剂2018凝固剂凝固天然鲜胶乳,研究鲜胶乳的氨含量、干胶含量以及凝固剂用量对天然胶乳凝固的影响,测定所得生胶的各项性能及其硫化胶膜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2018凝固剂凝固天然鲜胶乳时,鲜胶乳氨含量0.02%~0.03%左右,干胶含量20%—25%以上,凝固剂用量与甲酸用量相当,凝固效果好,所得生胶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部颁一级胶标准,其硫化胶膜的物机性能较好,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5.
生物凝固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生物凝固法凝固天然胶乳,研究鲜胶乳的氨含量、干胶含量以及生物凝固剂中糖蜜用量对天然胶乳凝固的影响;并对生物凝固胶的生胶质量和硫化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鲜胶乳中氨含量0.03%左右,干胶含量20%以上,生物凝固剂糖蜜用量1.2%(干胶计)以上,其凝固效果好。生物凝固胶的生胶质量符合部颁一级胶标准,其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好。  相似文献   

6.
天甲橡胶改性CaCO3补强杂胶标准胶的硫化胶物机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天甲橡胶(MG49)对CaCO3进行改性,研究改性方法、MG49用量及硫黄促进剂用量对MG49改性CaCO3补强杂胶标准胶的物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49对CaCO3的表面改性是有效的,当MG49的用量为5份,促进剂M用量为1.0份,硫黄用量为2.5份时,改性CaCO3填充NR硫化胶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胶清橡胶微波干燥正交试验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微波功率、物料质量、处理时间3个因子对微波干燥胶清胶过程中脱水率的影响,以及对微波干燥胶清橡胶的胶料硫化特性、力学和生胶性能。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600W、物料质量90g、处理时间300s,所得胶清橡胶的硫化特性、力学和生胶性能均达到或高于传统干燥。  相似文献   

8.
通过微生物凝固和酸凝固两种方法制备天然橡胶,对比二者性能的差别。结果表明: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的溶胶含量较低,相对分子量大,门尼粘度和塑性初值大,塑性保持率略微低于酸凝固天然橡胶;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硫化胶的交联密度高,物理机械性能好。  相似文献   

9.
废胶粉/NR共混胶料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共混方法、共混时间、废胶粉的用量以及废胶粉经间苯二酚(R)和六次甲基四胺(H)改性后对废胶粉/NR共混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方法、共混时间及废胶粉用量均对共混物硫化胶的力学性能有影响;通过对废胶粉的改性,可以大大提高废胶粉/NR共混物硫化胶的力学性能,当改性剂间苯二酚和六次甲基四胺质量比为1/0.5时,胶料力学性能最佳,其拉伸强度达到17.03MPa。  相似文献   

10.
论述国内外微生物凝固天然胶乳的研究历程,并对其凝固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着重探讨影响微生物凝固的因素以及对天然橡胶的硫化性能影响;指出问题所在,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