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经济发展,全球气候问题愈加严峻,低碳问题逐渐受到重视,从而在现有的环境会计中衍生出一个重要分支——低碳会计。而在实施低碳会计时又面临诸多难题,如低碳会计准则不完善、会计人才缺乏、企业意识薄弱等。因此,为了控制碳排放量,进入低碳会计时代,构建低碳会计核算体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张芳 《农业工程》2018,8(4):151-152
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高度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来看,加强环保、节能减排理念的推广,并且不断探寻低碳农业的发展途径是当务之急。该文对低碳农业旅游发展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今不仅仅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关注着这样一个主题:那就是绿色低碳生活。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不断加剧正导致全球的气候变暖问题正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全面实现低碳生活成为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以低碳排放为目标的低碳生活离我们到底有多远?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任务如此紧迫,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做些什么?如何才能挽求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挑战.为此,从低碳经济这一热点问题谈起,论述了低碳经济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之一,分析了当前农机行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发展农机的对策以及具体措施,旨在为呼应低碳经济,应对全球变化提供科学决策,促进现代农机产业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实现农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低碳乡村建设赋予了新农村建设新的内涵,也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沼气技术作为农村节能减排的主要技术之一,是低碳乡村建设的理性选择。文章重点阐述了低碳乡村建设中发展沼气的五种典型模式,并提出了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业的现代化转型离不开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只有大力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才能打造出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为此我们必须针对现今农业机械化、化学化等所造成的农业污染问题,切实采取措施,重新树立人们的低碳环保观念,使人们意识到低碳农业问题的迫切性,从而探索出一条低投入、低排放的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建立低碳的生产、能源、技术、消费结构,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打造21世纪低碳农业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低碳旅游发展为出发点,在研究农村低碳旅游发展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低碳旅游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8.
张月  罗鹏 《河北农机》2019,(5):109-109,1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气候变暖问题引起我国人民关注,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经济成为研究热点、难点。近些年来河北省环境问题严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使其经济开始转向低碳发展,科学评价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优化发展路径,推动其低碳经济发展迫不及待。本文选取了经济指标、环境指标、技术指标以及资源指标四个维度16个具体指标来构建低碳经济综合评价体系,对河北省2005~2016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邹念 《南方农机》2023,(8):73-75+78
在乡村振兴和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笔者回顾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相关文献,分析了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意义,阐述了实现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实现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相应措施。笔者认为,农民是实现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主体,实现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与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消费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应该在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绿色低碳循环的宣传活动,能够让农民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实现农村整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徐富昌 《湖南农机》2012,39(3):70+7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机械制造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当今低碳经济体制下,机械制造业将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将对低碳制造及低碳制造理论和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多能互补农业温室系统需深入考虑作物安全生长的环境条件,从而优化调控多源设备功率,实现系统的经济、低碳运行。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作物安全性的多能互补温室低碳控制方法。首先,构建含电、气、热农业温室综合能源系统的供能架构,建立各农业设备功率模型,阐明能量流和功率耦合设备的能量转换机制;然后,研究农作物生长的光照、温度、供水的安全边界条件,提出作物的日光照量与小时光照量合理范围、室内恒温的供热功率范围、科学供水的用电功率范围与用电时间范围,并采用数学模型详细描述;再者,提出电、气、热碳排放核算指标,建立综合运行成本和碳排放成本最低的功率优化控制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求解,得到优化用能方案;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下可再生能源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研究可再生能源利用模式,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本文从可再生能源利用途径出发,根据我国农村和城市规划,把可再生能源利用模式分为农村、农业园区、城市、工业园区等四类.这些模式根据可再生能源规模大小进行产业化经营,最终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为将低碳环保的理念融入高校校园建设,以衡水市教育园区项目为例,在研究低碳型校园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低碳型校园植物景观规划的原则、思路及主要景点的植物配置,旨在为校园植物景观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突飞发展,碳过量排放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保护环境已成为时代主旋律,为此,沛县农机部门把握时代机遇,积极推进低碳减排,促进绿色农机化作业。  相似文献   

15.
无机碳源作为自养微生物的能量来源,是影响自养脱氮细菌富集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添加不同量的KHCO3作为ZVI介导的自养脱氮体系中无机碳源,研究反应体系的脱氮效果影响趋势以及适宜的无机碳源添加量。结果如下:1)KHCO3作为无机碳源可以显著提高NH^+4-N去除率,KHCO3添加量越多,其NH^+4-N去除率越高。KHCO3添加量分别为2 g,1 g,0.5 g的SBR反应器R2,R1,R0.5的NH^+4-N去除率分别为98.39%,65.18%,44.56%,相较不添加KHCO3的R0分别提高86.5%,53.29%,32.67%。ZVI的添加会降低KHCO3对NH^+4-N氧化的促进作用。2)KHCO3可明显提高TIN去除效果,促进总氮脱除的高低顺序是R1>R0.5>R2,SBR反应器R2,R1,R0.5的平均TIN去除率分别为19.01%,32.04%,27.62%,相较于空白组R0分别提高了10.60%,23.63%,19.21%。3)KHCO3可中和硝化反应产生的H^+,对反应体系具有缓冲作用,可使微生物处于较适宜的酸碱环境中,更有利于反应器的稳定运行。4)适量的无机碳源KHCO3可以促进氨氧化细菌和厌氧氨氧化细菌的活性。该研究探讨了无机碳源在零价铁脱氮体系中的影响趋势,为铁型脱氮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参数估算法对2001~2013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的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该区农田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农田碳储量与碳密度的变化受农作物种植结构、产量及总播种面积的影响。由此可见,植被碳储量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农田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在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具有碳汇作用。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碳储量、碳密度对控制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厌氧氨氧化工艺在废水脱氮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厌氧氨氧化是一种全新的生物脱氮工艺。对于处理低碳氮比废水,与传统方法相比,它具有节省氧耗、无需外加有机碳源、污泥产量低等优点。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逐渐深入,各国学者开始将研究视角转向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实际应用。本文对该工艺在消化污泥上清液、垃圾渗滤液等实际废水脱氮研究中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吴起县域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结合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人工林的含碳率、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吴起县9类退耕还林地植被层总碳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柠条〉刺槐〉沙棘〉紫穗槐〉臭椿〉山杏〉山桃〉侧柏〉油松,均大于天然草地的总碳密度;吴起县退耕还林12年后植被的总碳储量为152.53万t,是退耕还林前1998年总碳储量的3.2倍,且其空间分布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吴起县退耕还林地的平均碳密度值远低于我国及世界各地森林平均碳密度的一些估计值,各类林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还有很大潜力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养殖废水灌溉对土壤水溶性碳量及其占总有机碳量比例的剖面分布的影响,设置水质和灌溉量处理,测定了玉米地土壤总有机碳和水溶性碳量,分析了水溶性碳占总有机碳比例及其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总有机碳及水溶性碳量在土壤表层较高,且随着土层加深均有所减少。养殖废水灌溉条件下的土壤总有机碳和水溶性碳量总体上比清水灌溉处理的高,这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养殖废水灌溉更有利于土壤中有机碳量的增加。清水灌溉条件下,灌水量为640 m~3/hm~2时土壤总有机碳量最高;灌水量为760 m~3/hm~2时水溶性碳量最高。养殖废水灌溉条件下,灌水量为880 m~3/hm~2时土壤总有机碳和水溶性碳量均为最高。由于土壤中的总有机碳在土壤深层分布较少,且随土层加深土壤总有机碳量下降幅度减小,水溶性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逐步增加。养殖废水灌溉有利于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碳量的增加,并可促进二者在土壤表层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秸秆综合利用减排固碳贡献与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能力,针对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基数不明、底数不清等问题,基于IPCC指南(2006年)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理论框架,构建秸秆综合利用评价方法.明确评价范围与边界,科学核算不同秸秆利用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评价秸秆五料化减排固碳底数,基于不同情景预测2030年和20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