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器动态特性差和耗能大的问题,研究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器控制原理,设计了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控制系统。运用ADAMS与MATLAB软件对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器进行了PID控制联合仿真。通过PID控制器控制参数调控,得到合理的电动折叠器控制仿真效果,调节PID控制器比例环节和积分环节系数的控制参数,优化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器的启动特性和转速跟随特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卷盘式喷灌机配套单喷头车水力能耗高,而水力能耗低的桁架式喷洒车不能折叠的问题,设计了1种新型三折叠喷洒臂桁架结构,确定了各杆件的长度以及连接关系,建立了基于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的拉格朗日法机构动力学方程,结合ADAMS虚拟样机技术仿真分析了三折叠喷洒臂结构在正弦函数驱动下的各杆件运动响应以及动力学特性.根据分析结果对结构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三折叠喷洒臂结构折叠过程运动平稳,完全收拢后内侧杆件折叠角为86.2°,各杆的最大受力突变出现在折叠收拢角为85.6°时,此时液压缸输出最大推力为2 800 N,各杆最大应力为10 MPa,远远满足管用防锈铝合金材料130 MPa的许用应力要求.由此表明,三折叠喷洒臂结构具有较好的折叠收拢效果,各杆件受力满足结构强度要求,为验证三折叠喷洒臂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及加工物理样机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蔡赟  张邦成  姚禹 《农业机械学报》2015,46(12):362-369
为较好地保证机床动力学特性和在复杂曲面加工过程中有较好的加工精度,基于机构运动和受力规律,针对设计的3并联2串联混合型数控机床进行动力学耦合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联合应用凯恩方程及拉格朗日方程的动力学解耦方法。建立了机床串联及并联部分完整的动力学耦合模型并确定了耦合因素。进行了复杂曲面零件的动力学耦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动力学耦合模型是正确且可行的,符合运动学及受力规律。进行了复杂曲面零件的切削加工实验,机床运行平稳且速度较快,无较大奇异位置及耦合误差。表面粗糙度结果反映了机床的运动精度,干涉条纹证明了机床受力均匀。实验结果表明理论分析正确,该研究方法和过程不仅能够真实、主动和有效地解决机床动力学耦合问题,而且可为后续机床精确伺服控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值得关注     
《农村机械化》2010,(9):25-25
海马骑士都市精英版 自北京车展上推出顶配的智能领航版以来,海马骑士便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截止至7月15日,各地经销商共接到订单4200份。为了进一步扩大销量,7月份海马汽车又推出了低配的都市精英版,售价11.38万元。精英版将原来的真皮座椅改为绒布座椅,电动座椅改为手动,并将自动空调改为手动;行李架、铝合金轮辋、全尺寸备胎改为选装件:取消了前大灯照射高度电动调节、电动天窗、电动折叠外后视镜、镀铬后牌照灯罩、不锈钢迎宾踏板、GPS、BAS刹车辅助和倒车影像等配置。  相似文献   

5.
6—UPU电动平台动力学完整模型与简化模型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UPU电动平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构型不同点,在考虑电动缸质心偏离轴线位置与丝杠装置绕自身转动的基础上,基于运动学分析建立了完整的动力学模型并写成一般形式。以工程实际中的低速大负载电动平台为例,对完整与简化两种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其误差度在1%~2.2%的范围内,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简化条件的合理性。实例表明,所建模型对类似构型的运动平台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CAN总线的汽车后视镜控制系统,实现了手动后视镜调节/折叠/展开功能及对后视镜、座椅记忆功能的控制。以MC9S08DZ32为主控单元,通过高速CAN收发器TJA1042实现对总线数据的传输。系统设计体现了汽车电子的网络化和智能化,适用于汽车高端后视镜的控制,在汽车电子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和整车参数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的参数并分析电动转向系统的稳定性,得到助力特性曲线图,验证了助力特性的准确性,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和改造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实际助力特性与理想助力特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六杆推送机构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业上用的六杆推送机构为研究对象,利用Matlab/Simulink强大的计算及仿真功能对该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形象准确地描述出了各构件的运动规律及受力状态,为对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万向电动底盘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由4个Mecanum轮组成的车辆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参数分配器的模糊PID双闭环控制系统,对采用该系统进行控制的基于Mecanum轮的电动万向底盘进行实验分析,验证了该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响应时间和稳态误差精度,能够满足该电动底盘在狭小空间内精确运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电动蛙式草坪践踏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践踏工具及方法的选用是草坪耐践踏性研究中十分关键的因素。结合足球场草坪受力分析,研究了电动蛙式打夯机作为草坪践踏器的可行性,同时还对其践踏效果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1.
新型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动力分析与动态仿真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分析了一种新型3{R∥R∥C}型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的动力学特性,并在ADAMS上建立仿真运动模型,获得了有关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曲线,为该类机器人在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中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多体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以挖泥船抓斗为例,运用ADAMS软件分析了抓斗机构的运动和受力情况.首先建立了抓斗机构的三维模型,并定义运动副、添加驱动以及施加作用力,最后通过后处理模块进行了运动和受力分析.所得结论为日后抓斗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种新型高地隙铰接式玉米田间管理机,为了确保该管理机具有良好的转向性能,对管理机的静态转向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建立了管理机静态转向的运动学模型及动力学模型。同时,运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仿真求解,分析了管理机运动学与动力学特点,为以后管理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车轮动力半径与滑转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车轮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 ,从定义入手结合受力分析对驱动轮的动力半径和滑转率进行了深入分析 ,阐明了驱动轮运动状态与动力半径和滚动半径之间的关系 ,并对驱动轮动力半径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结合整车CFD流场辅助分析、多款外后视镜工程结构与实车高速路试验证等角度入手详细阐述了外后视镜前期造型、结构设计对气动噪声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几款车型的气动噪声问题的整改来论证外后视镜的造型、结构设计和气动噪声的关系。希望能对从事外后视镜造型与工程结构设计的工程师在外后视镜设计与开发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型电动松土机采用曲柄摇杆机构.根据矢量法建立机构的运动学方程,采用Matlab/Simulink对其进行运动学仿真,得到了松土机构的运动曲线.该方法求解效率高,在机构运动特性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路感模拟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线控转向系统取消了传统转向系统方向盘到转向车轮的机械连接,因而转向路感无法直接反馈给驾驶员,为此通过对汽车转向系统路感的理论分析,建立了线控转向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卡尔曼滤波技术对汽车转向系统齿条受力进行估计,并引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特性,设计复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路感的线控转向系统路感模拟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路感模拟方法可以使驾驶员获得有效的路感信息,提高了汽车的操纵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18.
轴向柱塞泵广泛应用于农机液压系统中,但工作过程中受到机械振动和液压冲击,容易诱发故障,严重时导致设备损坏。本文针对以上因素开展柱塞泵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期望通过对柱塞泵自由度、运动和受力规律的推导计算及仿真分析来探索柱塞泵产生机械噪声的主要原因。通过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运用Pro/E软件对柱塞泵进行几何建模,利用接口程序Mechanism/Pro将柱塞泵几何模型转换到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中,根据柱塞泵的运动规律添加复杂约束和力,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主要零部件不同工况下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受力曲线。将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对比,从机械角度分析噪声的原因是柱塞所受惯性力的急剧变化和柱塞滑靴组件连接点的压力超调大于额定压力的5%。  相似文献   

19.
对FSAE赛车拉杆式双A臂前悬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确定了拉杆式悬架导向机构的运动学解析方程,并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中建模仿真,分析了所设计赛车前悬架的不足所在,最后在ADAMS/Insight中对拉杆式双A臂独立悬架的运动特性进行了多目标优化。通过优化,悬架的车轮定位参数随车轮跳动变化得更合理,悬架的运动学特性明显改善,提高了整车悬架改进设计的效率和整个赛车的操作稳定性,为拉杆式前悬架赛车悬架运动学的分析及优化提供了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20.
赵树恩  刘文文  屈贤  刘淅 《山东农机》2014,(1):19-23,31
在分析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结构及动力学特性基础上,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和仿真模型.根据助力电机目标电流决策设计了助力特性曲线,同时采用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策略对电动机目标电流进行闭环跟踪控制.通过对比仿真结果中目标电流响应速度、跟踪性等转向参数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提高电动转向控制系统响应性、跟踪性能,使得汽车具有更好的转向性和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