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5种常用生物杀虫剂对黄芪豆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虫法和浸叶法测定了5种生物杀虫剂(藜芦碱、苦参碱、乙基多杀菌素、鱼藤酮、印楝素)对黄芪豆蚜的室内毒力。不同药剂浸虫法测定结果表明,0.3%苦参碱水剂对黄芪豆蚜表现出较高的毒力,LC50值为0.667 mg/L,其次是0.3%印楝素乳油,LC50值为1.224 mg/L;5种药剂浸叶法测定结果显示,0.3%印楝素乳油和0.3%苦参碱水剂对黄芪豆蚜的毒力较高,LC50值分别为10.948,11.149 m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对黄芪豆蚜的室内毒力较低。0.3%苦参碱水剂和0.3%印楝素乳油是防治中药材黄芪豆蚜较好的生物制剂,进一步进行田间试验后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几种药剂对辣椒蚜虫的毒力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乳油、10%烯啶虫胺水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4%阿维·啶虫脒乳油、0.3%印楝素乳油对辣椒蚜虫均具有较高的毒力,其LC50值分别为2.584 7、18.235 7、11.204 3、1.037 3、1.621 8 mg/L(有效成分),毒力顺序:4%阿维·啶虫脒乳油>0.3%印楝素乳油>2%阿维菌素乳油>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10%烯啶虫胺水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辣椒蚜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出对白星花金龟较理想的植物源杀虫剂.白星花金龟近几年在葡萄上造成严重危害,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但影响葡萄的品质,而且对人类健康构成隐患,与当今大力发展绿色和有机葡萄生产不协调.[方法I采用触杀和W毒两种方法,对0.3;苦参碱水剂(Mat rine)、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pyrethrina)和0.3;印棟素乳油(Azadirachtin)三种植物源杀虫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与5;吡虫啉乳油(Imidacloprid)进行比较.[结果]四种杀虫剂对白星花金龟的胃毒毒力比触杀毒力高.各药剂对白星花金龟胃毒毒力大小排序:5;吡虫啉乳油(LC50值为5.456 mg/L)>0.36;苦参碱水剂(LC50值为10.557 mg/L)>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LC50值为15.079 mg/L)>0.3;印棟素乳油(LC50值为23.459 mg/L),[结论]5;吡虫啉乳油可用于绿色食品生产中白星花金龟的防治,0.36;苦参碱水剂和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则可以纳人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中对白星花金龟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毒力与防效,为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浸叶法与喷雾法测定了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在室内条件下,0.3%(φ)印楝素乳油处理草地贪夜蛾7 d后,2龄和3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59和0.46 mg/L;40%(w)印楝素干粉处理草地贪夜蛾7 d后,2龄和3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0.93和0.79 mg/L。0.3%印楝素乳油处理草地贪夜蛾3 d后,2龄和3龄幼虫的AFC50值分别为0.30和0.12 mg/L;40%印楝素干粉处理草地贪夜蛾3 d后,2龄和3龄幼虫的AFC50值分别为0.53和0.30 mg/L。0.3%印楝素乳油稀释500倍喷雾处理后1、3和7 d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分别达到了24.83%、50.34%和75.50%。【结论】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与拒食活性,7 d后的防治效果较好;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几种植物源农药对蚜虫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采用浸叶法和浸渍法测定了苦参碱和印楝素对瓜蚜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两药剂对瓜蚜有较好的毒杀作用,其毒力均明显高于对照药剂吡虫啉,苦参碱的毒力又显著高于印楝素(相同测定方法);苦参碱为正温度效应的杀虫剂,印楝素则为存在一定负温度效应的杀虫剂;测定了7.15%银杏酚(分别为80℃和100℃乙醇提取物)对桃蚜的生物活性,发现其对桃蚜有一定的触杀、拒食和内吸作用,LC50(AFC50)值分别为1877和2132、4675和3027、1838和2835(96 h)a.I.mg/L,较常规杀虫剂毒力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9种常用杀虫剂对蔬菜蚜虫的毒力,筛选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方法]采用琼脂保湿浸叶法,测定9种杀虫剂对江苏里下河地区蚜虫的室内毒力。[结果]高效氯氰菊酯对蚜虫的毒力最高,其48 h致死中浓度(LC50)值为0.077 9 mg/L;阿维菌素、毒死蜱、甲维盐和吡虫啉次之,LC50值分别为0.204 5、0.434 5、0.948 9和1.090 3 mg/L;9种杀虫剂对蚜虫的毒力大小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毒死蜱、甲维盐、吡虫啉、印楝素、吡蚜酮、多杀菌素、噻嗪酮。[结论]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毒死蜱、甲维盐和吡虫啉可作为田间蚜虫防治的首选化学药剂,而印楝素和多杀菌素可作为田间蚜虫防治效果较好的生物药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印楝素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为柑橘木虱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和喷雾法测定印楝素对柑橘木虱三龄若虫和成虫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在室内印楝素处理柑橘木虱三龄若虫1、3、7 d后LC_(50)值分别为2.77、1.14、0.61 mg/L;而16.0 mg/L印楝素处理木虱成虫4 d后死亡率仅为13.33%,与清水对照无显著差异。0.3%印楝素乳油800倍液喷雾处理后 1、3、7 d 对柑橘木虱田间防效分别为14.35%、49.56%和86.4%。【结论】印楝素对柑橘木虱若虫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药后7 d 防治效果较好,但对成虫没有毒杀活性;印楝素在柑橘木虱若虫防治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防治菊小长管蚜有效药剂,选择低毒杀虫剂质量分数0.3%印楝素乳油、质量分数1.5%除虫菊素水乳剂、质量分数0.6%苦参碱水剂、质量分数1.8%阿维菌素乳油、质量分数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质量分数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并将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进行复配,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依据毒力测定的结果进行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0.3%印楝素乳油和质量分数1.5%除虫菊素水乳剂对菊小长管蚜的毒力较高,48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266、0.347 mg/L,而质量分数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质量分数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毒力较低;通过交互测定法筛选得出氯虫苯甲酰胺与吡虫啉复配后有效成分质量比为44.07∶1时,毒效比率为1.70,增效作用最大。盆栽防治试验,吡虫啉及复配的防治效果更高且持效期长,质量分数1.5%除虫菊素水乳剂、质量分数0.3%印楝素乳油质量浓度分别为9 mg/L,药后7 d的防治效果最高,质量分数1.5%除虫菊素水乳剂、质量分数0.3%印楝素乳油防治效果分别为86.95%和94.26%,药后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降到81.38%...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苦参碱、藜芦碱、印楝素对棉蚜的毒力和不同虫态多异瓢虫(卵、1龄幼虫、3龄幼虫、成虫)的毒性,为科学使用植物源杀虫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喷雾塔进行室内定量喷雾,测定苦参碱、藜芦碱、印楝素处理后棉蚜、多异瓢虫的死亡率。【结果】在2 000 mg/L处理下,苦参碱对棉蚜的毒力最高、校正死亡率为89.3%,高于藜芦碱的61.7%和印楝素的57.6%。这3种植物源杀虫剂对多异瓢虫毒力均较低,2 000 mg/L处理96 h后多异瓢虫卵死亡率分别为16.5%、20.9%和20.9%;处理24 h后,1龄幼虫死亡率分别为29.6%、38.9%和42.6%,3龄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7%、8.3%和5.0%,成虫死亡率均不超过20%。3种植物源杀虫剂处理下的多异瓢虫各虫态死亡率均显著低于100 mg/L吡虫啉。【结论】苦参碱、藜芦碱、印楝素对多异瓢虫安全性较高,其中苦参碱对棉蚜毒力高于其他2种,适合在新疆棉田棉蚜防治中使用。  相似文献   

10.
以广泛使用的化学农药70%吡虫啉为对照,对0.7%印楝素乳油和1%虫菊-苦参碱微囊悬浮剂2种植物源杀虫剂防治蚕豆蚜虫的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0.7%印楝素乳油1 200 g/hm~2对蚕豆蚜虫具有较好防治效果,药后3~10 d的防效为90.08%~85.92%,持效期达15 d,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0 g/hm~2防治效果相当,且对生态环境安全,可为优质蚕豆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1%虫菊-苦参碱微囊悬浮剂防治蚕豆蚜虫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防治小菜蛾的高效环保药剂,将印楝素和多杀菌素按不同比例混配对小菜蛾进行室内毒力测试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7%印楝素乳油LC50值为1.661 5 mg/L、10%多杀菌素悬浮剂LC50值为2.964 3 mg/L;当印楝素与多杀菌素的质量比为1∶7混配时,共毒系数(CTC)高达310.17,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表明,在小菜蛾暴发期,使用8%印楝素·多杀菌素悬浮剂168.75~337.50 g/hm2喷雾防治,药后14 d防效高达88.69%~97.93%,同剂量条件下其防效明显优于对照药剂。8%印楝素·多杀菌素悬浮剂对小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在推荐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2.
3种植物源杀虫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0.3%苦参碱水剂、0.5%藜芦碱可溶剂和0.3%印楝素乳油3种植物源杀虫剂进行茶园小贯小绿叶蝉药效防治试验。结果显示,0.3%苦参碱水剂6.75 g/hm~2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好于0.5%藜芦碱可溶剂9.00 g/hm~2和0.3%印楝素乳油6.75 g/hm~2。进一步研究表明,0.3%苦参碱水剂4.50~9.00 g/hm~2剂量范围内施药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效与化学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5.00 g/hm~2防效相当。在陕西省茶区推荐使用0.3%苦参碱水剂4.50~9.00 g/hm~2防治小贯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13.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玻璃管药膜法,从10种杀虫剂及1个混剂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各龄幼虫的毒杀筛选试验中,选出6种药剂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瓢甲敌室内毒力最强,其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2至4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4.511 0,1.1 035,6.527 1,82.154 2 mL/L,其次为甲维盐+顺式氯氰菊酯混剂及印楝素,甲维盐+顺式氯氰菊酯混剂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2至4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6.657 6,2.889 4,12.636 0,32.570 2 mL/L,印楝素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2至4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12.471 8,5.383 6,6.333 9,71.257 9 mL/L。  相似文献   

14.
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和胃毒法测定了鱼藤酮、印楝素、苦参碱3种植物源制剂及Bt工程菌对黄曲条跳甲卵和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12.5 mg/L鱼藤酮、20 mg/L苦参碱,0.5%印楝素乳油2000倍及Bt工程菌粉500倍可显著抑制黄曲条跳甲卵孵化.4种生物制剂对黄曲条跳甲三龄幼虫均具有杀虫活性,其中以印楝素的活性最佳,对三龄幼虫的LC50为1.00 mg/L.  相似文献   

15.
采用喷雾法测定了9种常用化学杀虫剂和5种生物源杀虫剂对蠋蝽(Arma chinensis Fallou)的室内毒力,并在大豆和辣椒上评价了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溴氰虫酰胺、印楝素5种杀虫剂对蠋蝽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供试14种杀虫剂中,氟啶虫胺腈、氯虫苯甲酰胺、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及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frugiperda NPV)对蠋蝽的室内毒力最低,对蠋蝽安全;茚虫威和苦参碱的毒力相对较低,其48 h时的LC50分别为85.64mg/L和404.03 mg/L,其次为溴氰虫酰胺、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印楝素;噻虫嗪和吡虫啉的室内毒力最高,其48 h时的LC50分别为0.96 mg/L和1.16 mg/L。安全性测试的5种杀虫剂对蠋蝽均存在安全性风险,其中,吡虫啉的风险最高,24 h后的死亡率均达100%,其次依次为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虫酰胺、印楝素。  相似文献   

16.
选择4 种生物杀虫剂进行了田间防治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药效试验,采用微量点滴法和浸渍法测定其毒力.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和0.3%印楝素乳剂1 000倍液对棉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第7天防效为97.32%和88.22%.室内测定阿维菌素和印楝素对棉蚜的毒力,微量点滴法LD50和LD90分别为0.099 5,3.344 9 μg/g和0.056 1,0.157 5 μg/g;浸渍法LC50和LC90分别为24.677 6,32.695 0 μg/g和0.295 9,1.021 8 μg/g.阿维菌素和印楝素可用于棉蚜种群防治.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的茶褐蓑蛾防治药剂,选择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苏云金杆菌8000IU/ul悬浮剂、0.3%苦参碱水剂、0.5%印楝素乳油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杀虫剂在连续2次施药后对茶褐蓑蛾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在88.34%~98.35%。其中,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防效最好,达到98.35%,其次为0.5%印楝素乳油,且二者防效没有显著性差异,生产中可以0.5%印楝素乳油替代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相似文献   

18.
印楝素对番茄土传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3种印楝素制剂对番茄4种土传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这3种印楝素制剂即NEEMAZAL-T/S、0.3%印楝素乳油和印楝油制剂,对番茄4种土传病原真菌,菌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radicis lycopersici)、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均具有抑制作用,在印楝素浓度为100.00mg·L-1时,NEEMAZAL-T/S对菌核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分别为44.06%、52.60%,而0.3%印楝素乳油、印楝油制剂对这两种菌的抑菌率均高达100%;NEEMAZAL-T/S、0.3%印楝素乳油和印楝油制剂对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2.18%、73.11%和80.67%,对轮枝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14%、70.25%和74.83%,也即3种印楝素制剂对镰刀菌和轮枝菌的抑菌率可由高到低排序为印楝油制剂、0.3%的印楝素乳油、NEEMAZAL-T/S。NEEMAZAL-T/S、0.3%印楝素乳油、印楝油制剂对菌核菌的EC50分别为142.817、0.844、0.126mg·L-1,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分别为37.727、0.526、0.099mg·L-1,0.3%印楝素乳油、印楝油制剂对镰刀菌的EC50分别为7.757、2.687mg·L-1,对轮枝菌的EC50分别为16.501、12.106mg·L-1,这表明3种印楝素制剂对菌核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毒力强于对镰刀菌和轮枝菌。因此,鉴于上述3种印楝素制剂在抑菌作用上的差异性,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印楝素制剂的研究开发,用以防治番茄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土传病害。  相似文献   

19.
8种杀虫剂对乌苏里梨喀木虱若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8种杀虫剂对乌苏里梨喀木虱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的毒力最大, LC50值为0.0079 mg/L;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次之, LC50值为0.0361 mg/L;1.8%阿维菌素乳油毒力中等, LC50值为0.0912 mg/L  相似文献   

20.
几种药剂对枸杞毛跳甲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晓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24+233-224,233
[目的]研究几种药剂对枸杞毛跳甲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方法]以枸杞毛跳甲(Epitrixabeillei)为试虫,对14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对其中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生物药剂印楝素、黎芦碱和苦参碱对枸杞毛跳甲的室内毒力效果较好,其LC50分别为0.16、0.37、1.58mg/L;苦参碱、黎芦碱和印楝素的田间防效也较好,药后3d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8.91%、84.64%、80.35%。[结论]苦参碱、黎芦碱和印楝素可以作为田间防治枸杞毛跳甲的生物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