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王连华 《齐鲁渔业》2004,21(6):15-15
“养虾就是养水”,这是广大虾农多年的养殖心得。的确,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虾养殖的成败。养殖过程中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就是水色及其变化情况。根据水色可判断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从而采取相应用药和施肥措施来改善水质。近年来,对虾养殖过程中不断出现暴发性疾病,从根本上讲就是养殖用水没有调控好,水质败坏。严重影响了对虾养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水产动物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水生动物,摄食、呼吸、排泄、生长等一切生命活动均在水中进行,因此水环境对养殖动物的生存和生长影响超过任何陆生动物,水中的各种理化因素(如溶氧、温度、酸碱度、盐度等)直接影响鱼类的存活、生长和疾病的发生。养鱼先养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的成功与否及经济效益高低。因此,为获得好的养殖水体环境,可从以下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养虾的关键在于“养水”,水质的良莠直接关系着养殖的成功与否。在现有的养殖结构中,虾池中培养优良的浮游单细胞藻类是保证虾池物质正常循环,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水质的基本措施。优良的浮游单细胞藻类的正常繁殖,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吸收氨氮、亚硝酸盐、  相似文献   

4.
三、养殖甲鱼的基本条件 (一)水质和水温甲鱼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甲鱼的生长。要求水质无毒、无污染、酸碱度为中性,水中含氧量为4毫克/升(一般池塘均可达到要求),水中浮游生物繁茂,最好呈绿色状态,透明度在20—30厘米,可减少甲鱼互咬,增加水中含氧量,减少毛霉菌等病菌繁殖和为害。养殖甲鱼的水温最好能保持常温30℃,据试验,甲鱼在30℃水温中,饲料报酬最高,生长最快。 (二)饵料饵料是养甲鱼的物质基础,甲鱼和其他动物一样,饵料中必须含有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  相似文献   

5.
<正>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随着水产养殖精养化程度的提高,水质也日益恶化,疑难病害增多,水质管理成为养殖者最为关注的问题。随着养殖期的增长,池塘中的有机物越来越多,随着水温的升高,整个过程中不断的投饵,鱼类不断地摄食,不断地排泄,水中的藻类不断生长、死亡。养殖密度过高,引起投喂过多,大量的残饵、粪便、排泄物扩散溶解于水中和沉积于水底,多余的饲料、鱼虾排泄物,死亡藻类还有其他一些动植物的尸体等都在水中积累,养殖一天天进行,这些物质就一天  相似文献   

6.
育珠蚌的致病因素很多,通常是蚌体瘦弱和受伤后,由于寄生虫的侵袭和细菌病毒的感染而引起的。此外水温急剧变化,水中缺氧,饵料缺少,水质污染,也能直接引起蚌类的致病和死亡。发病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养殖方法和环境条件差如吊养、网养、死水、水深、氧气不足,水被污染等。  相似文献   

7.
养虾池的水质是影响对虾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有经验的养殖人员都讲“养虾就是养水”水对对虾的重要性,尤如空气对人,在不良水质中,对虾摄食量下降,甚至停止摄食,其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水质严重恶化时,直接造成大批甚至全池对虾的窒息死亡,而导致养虾的失败。不良的水质又可助长各种寄生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对虾苗的质量有所逊色,但是造成对虾难养的主要原因,还是养殖环境与水质问题。因此,要克服这个难关,不能头痛医头,单纯考虑治虾病。笔者认为"养虾先养水",认真抓好虾池水质关,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一、水质污染的来源1.水源的污染对虾养殖用水是粗放式,多数是取海水直接引进养虾,未经严格处理,是导致养虾失败的重要原因。2.自身的污染未考虑残饵、粪便、代谢产物、生物死亡等对水质底质的污染,盲目的  相似文献   

9.
示范户陈双福原本是浙江晋云县一名普通农民,听说养虾能赚钱,于2003年到广西钦州市钦南区沙埠镇油路村投资建设了48亩虾塘养虾。由于无技术无经验无人指导,前3年养虾失败与成功参半,勉强赚得工钱和生活费,大部分建塘资金还没收回,对养虾缺乏信心。今年钦南区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他积极争取,终于成为科技示范户。陈双福把这次机遇作为救命稻草一样珍惜,积极参加技术培训学习,主动邀请技术指导员给予指导,学会了水质调控技术和无公害养殖技术。并在生产中时,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安全渡过了两个对虾病害暴发高峰期。一是在5月下旬持续高温天气,虾病大面积流行时,指导员指导他采取封闭式养殖方式。不纳入可能受病原污染的海水,抽取淡水补充,防止处来污染,同时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良好水质,用“大黄解毒散”进行水体消毒,每周定期投喂高稳Vc、虾肝宝等2~3次。二是在9月中旬,由于气候波动过大,对虾出现应激反应,游塘靠边。指导员指导他暂停换水减轻应激反应,投放EM菌降解水中有害物质,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和壳多糖,加强营养投喂。多开动增氧机增加水中溶解氧,并加强对池塘水质检测,密切监控水质环境因子的变化,通过以上措施使对虾安全度过了危险期。今年陈双福养殖南...  相似文献   

10.
汪美蓉  凌跃进 《内陆水产》2007,32(10):13-14
养虾先养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虾蟹的健康生长甚至养殖成败。因此,明辨水色优劣,加强水质维护和调理在虾蟹养殖生产中(特别是中后期)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技术服务的经验,现将虾蟹养殖中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本地区池塘养殖的主要模式为精养和半精养,在这种养殖模式下需大量投入饲料,那么水中残饵、碎屑及排泄的粪便就造成了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也必然对养殖水体造成直接、间接的威胁和破坏,从而降低水产品产量,影响池塘效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于2009年初在本区泗村店镇部分池塘试验推广一种新的养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经济水平的有效提高,水环境污染指数也逐渐增加,用水安全问题也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淡水养殖由于直接在水中进行的原因,对水质安全的要求则更加严谨,而且养殖户为了提高产量,治理害虫,会向水域中投放各种饲料和化学药剂,这些行为增加了水域污染。引起了局部水域氮、磷含量超标,水体富营养化等水质量恶化的后果,这对海产品的养殖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报告对水环境对于河虾养殖的影响进行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的调节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鱼先养水。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能否有一个“肥、活、爽、嫩”和良好水质条件,是决定鱼摄食与生长的关键因素。在家鱼养殖中,可以通过水色、底泥颜色及水体理化指标等的变化来判断池塘水质的好坏,并且根据其变化情况合理进行调节,保持池塘水质良好。本文就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调节控制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对虾饵料水中稳定性及其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毓秀  于东祥 《海洋渔业》1996,18(3):128-129,127
对虾饵料的水中稳定性,是衡量对虾饵料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对虾的喂养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饵料的饲料系数,甚至关系到对虾的正常生存。对虾饵料的水中稳定性差,会增加饵料的需要量,影响养殖对虾的效益以及养殖水质的污染,使养殖水域富营养化,造成水质污染。几年来,  相似文献   

15.
养虾首先要养水,无论是虾苗中间培育(又称暂养或标粗),还是成虾养殖,都切忌清水放苗。而在养殖期内,水质之优劣更是养虾成败的关键。虾塘养水成功有以下好处:①藻类的光合作用可增加水中溶氧;②重金属离子等有毒物,可被藻类、微生物及有机颗粒等吸附沉淀而降毒;③藻类和微生物可促进排  相似文献   

16.
家鱼(Major Four Chinese Carps)养殖中池塘水质的调节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鱼先养水.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能否有一个"肥、活、爽、嫩"的良好水质条件,是决定鱼摄食与生长的关键因素.在家鱼养殖中,可以通过水色、底泥颜色及水体理化指标等的变化来判断池塘水质的好坏,并且根据其变化情况合理进行调节,保持池塘水质良好.本文就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调节控制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在池塘养鱼中 ,随着精养化程度的提高 ,养殖鱼类出现浮头情况是一种较为普通的生产现象 ,一般认为是池塘养殖鱼类密度过大 ,超过了池塘的负载量 ;或者是由于水质过肥所引起 ,进而采取一些措施 ,但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 ,观察了池塘养殖鱼类出现浮头的现象 ,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几种情况作了分析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弱酸性水质引起的浮头池塘水质由于受到养殖鱼类粪便和池塘腐殖质的长期发酵作用 ,逐渐使池塘水质形成偏弱酸性水质 ,鱼类在这种水质中生活 ,影响鱼类血红蛋白对水中溶氧的吸收。当出…  相似文献   

18.
对虾养殖过程中的水质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水质因子对养虾的影响及对虾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通常用溶解氧、pH值、氨氮、硫化氢、盐度、水色、水的味道和透明度来表示水质化学指标和物理性状。溶解氧不仅是保证对虾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生长的必需物质,又是改良水质和底质的必需物质,在对虾养殖的全过程中均应保证有充足的溶解氧,最好能保持在5mg/L以上。养殖南美白对虾底层水一般不应低于3.5mg/L,当溶解氧降到1mg/L时,南美白对虾便有浮头死亡的危险;养殖中国对虾底层水一般在短时间内不得低于4mg/L。池塘底质和水中浮游生物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溶…  相似文献   

19.
正青虾主养是以青虾为主的养殖模式,主要放养青虾,可搭养少量鲢鳙鱼等调控水质。长江流域青虾主养模式通常一年养殖两季,即春季主养和秋季主养。春季主养是指1月上旬至3月上旬放苗养殖,至6月底捕捞结束的整个过程;秋季主养是指6月底至8月上旬放苗养殖,至年底或次年春节成品虾捕捞上市结束的整个过程。青虾新品种主养过程中,种源、水草、水质、饲料和捕捞是影响商品虾产量和规格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天津市水产养殖面积4.06万公顷,水产养殖总产量33.09万吨,其中,淡水养殖总产量31.93万吨,淡水池塘养殖产业位居本市水产养殖业首位,是本市渔业的主导产业。目前,池塘养殖的主要模式为精养和半精养,这两种养殖模式需投入大量饲料,从而促使水中残饵、碎屑及排泄的粪便造成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进而降低水产品产量,影响养殖效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运用水产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理论,将养殖效益和池塘水质主要理化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