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土壤是水产养殖的一个关键因素,但与水源和水质相比,土壤条件所得到的关注要少得多。从本质上讲,池塘水就是池塘土壤的浸出液,土质决定水质,所以"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土"。但我国水产教育缺乏土  相似文献   

2.
养鱼先养水已成为众所周知的池塘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其中藻相与水色的调控成为养水的一个突破点。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将讨论如何进行藻相与水色的调控。一、藻相与水色的概念及其形成在养鱼的水体中,藻相与水色的形成和变化主要是由浮游生物,特别是浮游植物的变化引起的。水质的好  相似文献   

3.
<正>"养鱼先养水",因为水是养殖动物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但是好的底质是养水的先决条件,水质在某种意义上是底质的表现形式,改善底质是改善水质的基础。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一味追求高产的措施对水产养殖池塘底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破坏了水产养殖池塘原有的生态平衡,水产养殖池塘底质的改良迫在眉睫。一、养殖池塘底质的现状伴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  相似文献   

4.
池塘是一个封闭的养殖水体,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养鱼、养虾先要养水。优化池塘的养殖环境,必须从培水期做起,对水质进行综合调控,定向培育天然饵料,活化水体底质,提高水体的载氧量,充分利用池塘的条件,使水体不间断流动运转,消除溶解氧、温度分层,均匀混合水体,为鱼虾苗早期生长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初春3月,江苏南北不同区域的虾蟹养殖户开始忙碌起来。“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藻”。初春养殖水体生态的构建非常重要,藻相的培育尤为关键,其关系到水体中的溶氧、营养、pH及生态平衡等多方面因素。江苏绿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近年来在江苏不同养殖区域的水质调控实战显示,养殖前期的水质调控主要集中在藻相的培养上。  相似文献   

6.
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养鱼先要养好水.强化生态健康养殖理念,实现"以养鱼为中心"向"以养水为中心"的方式转变和提升,认识水质类型是非常必要的.池塘养殖中常见的水质类型有四种,即瘦水水质、肥水水质、老水水质和转水水质,尤其是瘦水水质往往会被人们误认为好水而忽视管理,造成鱼类处于长期的缺氧状态而影响生产和效益.  相似文献   

7.
家鱼(Major Four Chinese Carps)养殖中池塘水质的调节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鱼先养水.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能否有一个"肥、活、爽、嫩"的良好水质条件,是决定鱼摄食与生长的关键因素.在家鱼养殖中,可以通过水色、底泥颜色及水体理化指标等的变化来判断池塘水质的好坏,并且根据其变化情况合理进行调节,保持池塘水质良好.本文就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调节控制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的调节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鱼先养水。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能否有一个“肥、活、爽、嫩”和良好水质条件,是决定鱼摄食与生长的关键因素。在家鱼养殖中,可以通过水色、底泥颜色及水体理化指标等的变化来判断池塘水质的好坏,并且根据其变化情况合理进行调节,保持池塘水质良好。本文就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调节控制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科学养鱼》2006,(12):84-84
影响水产养殖效果的几大要素依次是:水质、饲料、疾病、应激。一、水质俗话说:“养鱼先养水”。要想取得水产养殖成功,最关键的是将水质调控做到位。而水质调控的关键是:溶解氧、水温、氨氮、亚硝酸氨、有机物等。1.水的肥度:水的肥度是水产养殖最关键的因素。水的肥度主要是指  相似文献   

10.
精养池塘一年四季水质特点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鱼先养水,创造一个良好的养殖水环境,不但是健康养殖的需要,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目前,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方式多由粗养转为集约化养殖,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控制好水质,才能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的发生,以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现将精养池塘一年四季水质特点作一初步概括,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一、春季(3月~5月) 1.水质特点随着光照的增加,水体温度逐渐上升,但是降雨仍然很少,  相似文献   

11.
盐碱地是陆地上分布广泛的一种土壤类型,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5%.仅我国盐碱地面积就有3 300多万hm2,其中宜渔低洼盐碱地600多万hm2.华北地区是盐碱地面积分布最广的地区,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开发水产养殖,先决条件是水,首先是水源,其次是水质.近年来,在盐碱地池塘养鱼规模和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因水质问题而引发的鱼病、鱼产品质量下降等现象较为普遍,盐碱地水质复杂、特殊,水质调节成为盐碱地池塘养鱼健康发展的主要技术关键.笔者在从事盐碱地池塘养鱼实践过程中对盐碱地养鱼池塘水质的主要特征、产生不良影响及危害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积累了一些具有实用性的水质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养鱼先养水,养水需活水。水产养殖病害防治问题是水产养殖工作者不可逾越的门槛。本养殖试验在传统活水的基础上引进了新的理念,通过水分子、氧离子的微观活化,提升水的质量。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增氧、水源及苗种投放于微山县沿河北村养殖基地内选择3个池塘开展小分子活化水技术应用试验:对照组池塘一26亩,编号为F5;对照组池塘二20亩,  相似文献   

13.
傅力亚 《科学养鱼》2007,(12):16-17
本文系统地介绍养鱼池塘的建造技术,供参考。一、养鱼场址的选择1.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养鱼的首要条件就是有水,养殖期内不论丰水期、枯水期都要能够满足池塘的最大用水量。因此最好在河流、湖泊、水库的附近开挖鱼塘,建设养鱼场,同时详细了解水质状况,避免工业污水、有毒污水等排放引起污染。总的来说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池塘水质应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水质对养鱼来说很重要,因此要想养好鱼就得学会辨别水质的好坏。养殖过程中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就是水色及其变化情况。根据水色可判断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从而采取相应用药和施肥措施来改善水质。养殖过程中只有控制好水质,才能提高养殖鱼类、蟹类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养殖水体中氨氮主要来源于肥料、饲料、鱼类排泄物、底层有机物和细菌的分解作用。氨氮中毒的原因是水体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因为水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基本生存生活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水生动物的生存和生长,从而影响水产养殖的安全、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水色是由池塘中浮游生物、悬浮颗粒的数量和种类的不同而引起的综合反映,其中浮游藻类是主要因素,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相邻的池塘浮游生物的种类、优势种类往往不同,所以水色也不同。其实,池塘的水色就是池塘生态系统的“晴雨表”。笔者根据十几年的生产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特殊水色的变化规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潘小红 《河南水产》2008,74(1):28-29
在水产健康养殖过程中,了解无公害精养池塘水体中存在的主要有害污染物质,掌握水质调控关键技术,对保证养殖安全和产品安全尤为重要。以下从两个方面介绍无公害精养池塘水体有害物质的危  相似文献   

17.
"养鱼先养水"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尤其池塘的养殖密度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水源越来越差,甚至水源比塘水还差,或没有水源,导致鱼的摄食强度下降,饵料系数上升,生长减缓,疾病频发。在这种养殖状况下要取得好的效果是不可能的。而依靠传统方法调节水质已不可能,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而养水必先肥水,所以说“肥水”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在生产实践中,尤其是在养殖初期往往会遇到肥水困难的问题,现将肥水困难原因及解决方法介绍如下:1.原因清塘时生石灰用量过大,造成池塘水质和底质短时间内pH值偏高,肥料难以发挥肥效,造成肥水困难。解决方案大剂量用生石灰清塘后,  相似文献   

19.
<正>集排污理念提升及技术装备的开发应用是对传统池塘养殖方式反思后的一场革命。传统池塘养殖养鱼和养水同塘,为追求高产而大量投饲,残饵粪便无法排出池塘,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一方面带来水质调控和鱼类病害风险,另一方面养殖尾水排放对周边水域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池塘养殖集排污及生态化处理已引起业内人士不断重视,一些新的集排污装备和技术应运而生。目前正在江苏示范推广的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的主要优点之一就是可以对养殖污物进行收集与排放处理,以解决池塘养殖自身污染和面源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池塘养殖生态系水质调控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国内外池塘养殖生态系统水质调控的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和一些具体实例。指出对封闭养殖模式的水质调控技术和盐碱地养鱼池塘的水质调控技术的研究,是我国现代水质调控技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