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了拖拉机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得到驾驶室悬置系统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发动机怠速激励频率与悬置系统最高模态频率比值达到2.3,满足隔离发动机振动的要求。完成了拖拉机在原地怠速、田间耕作、土路转场三个典型工况下驾驶室悬置系统振动测试。通过计算隔振率发现,悬置系统对发动机激励衰减效果较好,对路面不平引起的低频振动衰减效果较差。本文通过模态分析和典型工况下的隔振率分析,为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分析和优化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与解耦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原悬置系统进行隔振特性分析,计算了各阶模态固有频率和能量分配百分比,根据分析结果和能量分布矩阵对某轿车动力总成悬置的刚度参数进行了振动解耦优化设计。在调整刚度参数后,系统各方向的解耦程度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固有频率分配更趋合理,共振频带的宽度减小了20%,取得了明显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悬置刚度进行优化能有效提高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主要激励方向的模态解耦程度,改善系统的NVH性能。  相似文献   

3.
在初步掌握振动基本理论和数值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模态叠加法对分流气体对冲排气消声器结构有限元模型、声腔有限元模型和结构声腔耦合模型进行了结构模态及声振耦合特性研究,获得了该消声器的结构模态和声振耦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G25型单缸柴油机的激励频率与该排气消声器的固有频率接近而引发共振,通过改进消声器结构的壁厚来改变其结构模态频率,避开了发动机的激励频率,从而减少振动、降低壳体辐射噪声。  相似文献   

4.
车辆怠速共振测试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车辆怠速共振问题,采用噪声、振动测量技术,分析了发动机振动的传递途径、声振耦合情况,查明该车怠速共振是由于悬置系统对发动机横向振动衰减不够,导致发动机二倍转频与车身固有频率产生耦合.运用汽车动力学设计方法对原悬置系统重新设计,改变了悬置刚度及悬置系统固有频率,提高了隔振性能,有效地控制了怠速共振现象,提高了乘座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驾驶室的固有振动特性对驾驶室振动响应预测与故障诊断分析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某拖拉机驾驶室进行自由模态仿真计算得知该驾驶室的前4阶固有频率在发动机激励频率范围之内,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容易引起驾驶室的共振,影响拖拉机的舒适性。通过对比计算模态和试验模态结果,两者固有频率误差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为进一步改善拖拉机驾驶室的舒适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某轻卡出现怠速时车身/驾驶室严重抖动问题。对怠速工况下原有动力总成悬置以及车身悬置主、被动端振动加速度的测试与分析诊断,得出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尚可,但车身悬置系统不能有效隔离怠速时制动系统打气泵的激励,以致引起车身低频大振幅抖动。因此需对原车身悬置系统模态频率进行优化配置,以避开怠速时打气泵激励频率,改善该轻卡怠速时车身抖动的问题。介绍一种在刚体模态及动刚度约束下的悬置系统优化设计流程,通过3次从宽到严地调整悬置动刚度约束范围,逐次对车身悬置系统进行优化,并最终使新悬置系统刚体模态能够有效避开发动机与打气泵这两种激励源,且悬置3向动刚度均符合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型SRV摩托车车架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一新型运动型多功能休闲摩托车车架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模态分析的方法,对车架振动模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车架前十阶重要模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并指出了路面不平度以及发动机往复惯性力激励对车架振动的影响.分析表明:路面不平度不会引发车架共振;发动机标定功率下的二阶惯性力频率与车架的一阶固有频率相等,将激起车架的一阶模态共振.根据分析结果对车架结构进行优化,改善了车架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某三缸机车型怠速振动问题,利用Matlab仿真平台建立悬置系统数学模型,对影响悬置系统振动传递特性的各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悬置系统模态频率分布与解耦对提高悬置系统NVH性能同等重要。优化悬置刚度与弹性中心位置,使系统弹性轴与扭矩轴重合,可实现系统的完全解耦,获得更低的俯仰(Pitch)模态频率,并使驾驶员右耳处的声振传函(NTF)响应在低频峰值处降低4.5 d B。试验结果及主观评价表明,车辆怠速振动问题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9.
变速箱体是可重构农业作业机的通用零件,对作业机动态特性影响显著.为研究箱体的振动特性,使用LMS振动测试系统,用模态实验的方法,识别了箱体前5阶固有频率、阻尼和模态振型等参数.模态分析表明,筋板与箱体连接处以及行走轮空腔附近区域相对振幅较大,箱体第5阶固有频率2998.76Hz,接近发动机激励频率30Hz的整数倍,可造成工作过程中的较大振动.实验结果为箱体动态特性修改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拖拉机车架振动参数,改善驾驶舒适性,本文基于模态规划法对履带拖拉机车架进行振动分析与优化。现场测试了履带拖拉机田间行驶工况下车架X、Y、Z方向的时域振动参数,采用傅里叶分析法获取振动的线性自功率谱参数,数据表明加速度峰值对应频率为8.125 Hz、21.25 Hz、42.5 Hz和85.625 Hz。建立车架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求解,第2阶固有频率23.98 Hz、第4阶固有频率85.00 Hz与振动激励峰值频率之间的差值均小于3 Hz。采用模态规划法和响应面法优化车架模态参数,获取了各个因素对目标参数的影响规律,当两根支撑梁之间间距、支撑梁壁厚、支撑梁边长分别为149.90 mm, 5.01 mm和65.00 mm时,第2阶和第4阶模态频率最优。通过有限元仿真对最优解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第2阶固有频率和第4阶固有频率分别为48.53 Hz和89.97 Hz,对应的误差率分别是1.99%和1.03%,具有较好的优化效果。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可推广至其他农业机械的振动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汽车发动机引起的整车振动问题,本文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置于整车环境,研究其耦合振动特性。建立了包含动力总成和整车、车身和悬架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动力总成与整车系统的耦合振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整车模型的振动特性与6自由度悬置系统模型的振动特性存在差异。经对悬置系统进行参数优化,其减振效果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2.
某SUV四驱车加速过程中在发动机转速为2000r/min、4050r/min时车身地板振动明显,严重影响车内乘坐舒适性。运用道路车内振动试验分析、模态试验分析、CAE分析等方法对地板振动的原因进行研究,确定该地板振动由传动轴弯曲模态频率与发动机激励频率共振引起。通过优化传动轴管径提高传动轴固有频率,避免传动轴弯曲模态频率与发动机频率共振,从而使车身地板振动得到明显改善,幅值降低1.5m/s2。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车身弹性对动力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将汽车的发动机及其悬置系统、弹性车身、悬架系统作为一个振动整体,根据模态综合理论建立了该系统的振动分析模型。用四端参数技术,分析了弹性基础情况下动力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探讨了在高、低频区,弹性车身对悬置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以及在发动机高频激振下,悬置系统的传递率过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自卸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发生整车振动明显的情况,此时表明整车固有频率可能与路面或发动机激励耦合。车架作为整车的承载体,其振动特性直接关系到整车动态特性的优劣,故本文对重型自卸车车架的动态特性做了分析研究。基于车架的动态特性分析,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和优化前后的车架进行了有限元模态计算与分析,并进行了道路试验测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可行且结果基本达到预设要求。  相似文献   

15.
发动机悬置软垫刚度对汽车舒适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振动传递函数分析和道路试验方法,分析得出某轻型客车车身振动大、舒适性差的原因是发动机悬置软垫刚度偏低,悬置系统最低固有频率低于允许值。提出了提高发动机悬置软垫刚度的2个减振方案,客车发动机悬置系统最低固有频率提高到3.75Hz(在允许值内)的方案1,其振动传递函数的最大幅值明显下降,加权加速度的均方根值比方案2小,可以获得较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某型号三轮摩托车车架进行模态分析,获得了车架的前10阶固有频率值和相应的振型图,进而得出车架容易发生共振的频率区间.在此基础上把车架的各阶固有频率与该车在行驶时受到路面的激励频率和发动机运转时产生的振动频率相比较,得出该车架不会与发动机发生共振现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基于ANSYS的越野赛车车架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野赛车由于经常承受由路面不平而引起的非对称载荷,最易激发车架的扭转振动,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某Mini-Baja越野赛车车架有限元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的自由模态分析,获得了车架的前6阶固有频率和振型特征,结果表明车架固有频率大于路面的激励频率,不会产生共振,但是车架1阶和2阶固有频率却与发动机常用车速爆发频率相耦合。该结果为越野赛车车架的结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货车车架模态和传递函数分析,验证了传递函数在反应结构固有动态特性方面与固有频率和振型有着类似的作用。当激励力方向与车架振型方向一致时,传递函数会在对应的固有频率附近产生峰值。通过计算车架横梁发动机位置到车架纵梁上6个点的传递函数,预测发动机激励对装载货物的影响。对优化后的车架重新进行传递函数计算,相同响应点的振动幅值下降12%,保障了车厢易碎货物安全。同时表明,可以利用传递函数对车架结构进行振动预测。  相似文献   

19.
利用已建立的制冷机组发动机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解耦分析,运用ADAMS10.0建立了发动机隔振系统现有支承和半解耦支承形式的仿真模型,并进行线性模态分析。分析表明:发动机现有支承存在严重的振动耦合;采用半解耦支承形式,其质心的动态响应显著减小,即X和Y方向的位移减至0.79811mm和1.6095mm,解决了发动机的振动耦合问题。运用I-DEAS8.0软件,对原机组的机架进行了振动模态分析和动态响应仿真分析,现有机架固有频率54.6Hz时发生整体变形,最大变形为1.08mm,原机架的整体动刚度差;通过对原机架的结构改进,使机架发生整体变形的固有频率提高到129.5Hz,机架最大变形减小为0.359mm,显著改善了机架的结构动态性能,提高了制冷机组的动态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地隙喷雾机在田间地面激励下喷杆振动大的问题,对悬浮挂接喷杆进行模态特性研究。通过Inventor建立喷杆三维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对喷杆模型进行动力学模态仿真分析,得到各振动方向有效质量参与量0.85以上时,喷杆前60阶固有频率均在120 Hz以下,振型主要集中在垂直方向振荡和翻转。采用锤击法对喷杆进行动力学模态试验,对比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得出:喷杆前10阶模态频率差均<7%,各阶振型对应的MAC均>0.9,喷杆模态仿真模型正确和结果可信。研究结果可为喷杆振动特性和振动性能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