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腐酚-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改善黄腐酚水溶性。[方法]采用研磨法,比较黄腐酚与7种环糊精的包合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元素试验考察主客体分子比、研磨时间、温度和纯度对黄腐酚-HP-β-CD包合物包合效果的影响,以随机质心优化设计试验优化黄腐酚-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结果]黄腐酚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效果最好,即在主客分子比50∶1,包合温度42℃,研磨时间37 min的条件下,黄腐酚-HP-β-CD包合物的包合率达99%以上。[结论]黄腐酚-HP-β-CD包合物改善黄腐酚的水溶性,拓宽黄腐酚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丁香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丁香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条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丁香油得率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以包合物收得率及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优选包合工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证明丁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成功。结果表明,获得丁香挥发油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丁香药物过2号筛,加8倍量水,提取5h,浸泡过夜;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挥发油:β-环糊精为1∶10,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1.5h。由实验可知:丁香挥发油的提取方法较其他方法得到优化,且使用研究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得到了更高的收率。  相似文献   

3.
李威  杨洋 《现代农业科技》2009,(14):323-324,326
应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藿香中挥发油,然后采用正交试验法,以β-CD和广藿香挥发油投料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为影响因素,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选择广藿香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及其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之比为1∶8,搅拌强度为600rpm,包含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1h。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用β-CD对白蔹挥发油进行包合的超声法最佳工艺。方法:以包合物收率、挥发油利用率和包合物含油率的综合作用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超声包合工艺中的挥发油和β-CD的比例、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进行考察。结果:确定了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CD比为1:7(ml:g),在60℃下超声40min。优选工艺的包合物收率为72.13%,油利用率为53.26%,含油率为7.58%。结论:超声法制备白蔹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冬青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工艺条件及包合物制剂对菊小长管蚜的防治效果。【方法】以包合物的收率和油转化率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选择冬青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质量比、包合温度及包合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L16(45)正交试验,优化包合冬青油的工艺条件,并对包合物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冬青油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羟丙基-β-环糊精与冬青油的质量比为10∶1,包合温度为45℃,包合时间为2.0h。冬青油包合物制剂250倍稀释、常量喷雾对菊小长管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包合物制剂的速效性略低于乳油制剂,但持效期较乳油制剂长,具有一定的缓释性。【结论】冬青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工艺合理可行,包合物制剂对菊小长管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一定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6.
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松节油的包合率及包合物产率为考察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研究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松节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并采用显微镜法、热稳定性试验、薄层色谱法(TLC),红外光谱法(IR),气质联用(GC-MS)等对松节油-β-环糊精的包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松节油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为松节油∶β-环糊精为1∶8(mL∶g),包合时间2.5h,包合温度60℃;包合物形成一种新的物相,且包合前后松节油的化学组成基本不变;该工艺简单、稳定,所得包合物产率和包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八角茴香油β-环糊精包合物胶囊的制备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八角茴香油β-CD包合物胶囊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以八角茴香油与β-CD的比例、包合时间和包合温度为因素,并以包合物收率、包合物含油率和油的收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包合条件;然后以休止角和吸湿性为指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包合物进行验证,优选包合物胶囊的处方,并检查胶囊质量。[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八角茴香油:β-CD为1∶6,包合时间为2 h,包合温度50℃;在此条件下,包合物收率为89.84%,包合物含油率为15.93%,油的收率为72.63%。胶囊处方为:包合物200 mg,微晶纤维素100 mg,十二烷基硫酸钠5 mg,硬脂酸镁3 mg;制得的胶囊水分、装量差异和崩解时限均符合药典规定;影响因素试验表明,胶囊剂对高温、高湿度和强光的稳定性明显高于其物理混合物。[结论]八角茴香油包合物胶囊制备工艺简单、易行,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8.
对石菖蒲、当归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挥发油提取率及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提取及包合工艺条件,并采用薄层色谱法(TLC)、紫外光谱分析法(UC)及红外光谱分析法(IR)对包合物进行分析鉴定。得到最佳提取工艺:药材粉碎度粗粉10目,无需浸泡,提取时间8h;最佳包合工艺条件:mL(挥发油)与g(β-环糊精)的投料比=1∶8,包合温度60℃,搅拌时间2h,所形成的包合物通过TLC、UC、IR法证实工艺稳定、可行,为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比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及胶体磨法制备活血熄风颗粒剂总挥发油的包合效果。在此基础上,以包合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对胶体磨法制备总挥发油包合物的处方进行优化。采用薄层色谱法、紫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确定优化条件:挥发油∶β-CD 1∶10(mL/g),β-CD∶蒸馏水1∶4(g/mL),45℃研磨包合40min。薄层色谱法、紫外光谱法证明挥发油已包入β-CD中形成挥发油包合物。胶体磨法制备包合物工艺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吴茱萸挥发油的稳定性,保证组分的药效,对超临界CO2萃取的黔产吴茱萸挥发油进行超声法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最佳条件优选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包合温度、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包合时间等因素对包合工艺的影响,以包合物得率和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优选吴茱萸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法,包合温度40℃,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8∶1,饱和时间2h为最佳包合条件,包合物得率为61.54%,包合率为74.25%.  相似文献   

11.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用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制备6-姜酚包合物;以载药量和包合率作为包合物的评价指标,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液质联用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①紫外可见光谱法、液质联用法对6-姜酚环糊精(β-CD和HP-β-CD)分子包合物进行了表征.②6-姜酚环糊精(β-CD和HP-β-CD)分子包合物的载药量分别为28.67%、8.49%;6-姜酚环糊精(β-CD和HP-β-CD)分子包合物的包合率分别为25.66%、47.33%.因此,6-姜酚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可形成包合物.  相似文献   

12.
以挥发油包结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以电热干燥箱加热至60℃,测定其热稳定性,目的找出长白木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以及包结物的热稳定性。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挥发油为6∶1,包合温度55℃,包合时间3h。含1.87mL的挥发油的包结物经6 0℃、1 6 8 h干燥后回收其挥发油的体积为1.63mL。结果表明,用β-环糊精(β-CD)包合长白木挥发油能有效地保存挥发油的有效成分,最佳包合工艺可靠。  相似文献   

13.
利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辣椒碱β-环糊精包合物,以包合率和包合物产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对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及配料比的考察,以响应面法优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辣椒碱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包合条件为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为3 h,配料比为1∶1(摩尔比),此时包合物平均产率为53.97%,平均包合率为52.51%。采用响应面法可优化辣椒碱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为辣椒碱药物制剂的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槲皮素羟丙基-β-环糊精(槲皮素-HP-β-CD)包合物,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包合工艺条件。并以槲皮素-HP-β-CD为主要原料研制新型槲皮素果冻,用正交试验优化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4∶1.0(mg/mL)、包埋温度为60℃、包埋时间为122 min时,得到槲皮素包埋率为66.03%的包合物;果冻最佳配方为羟丙基-β-环糊精槲皮素包合物的添加量为1%,复合凝胶剂中卡拉胶、魔芋胶和黄原胶配比为5∶4∶1,总用胶量为1.2%,白砂糖添加量为20%,柠檬酸添加量为0.10%,采用该配方制备的果冻色泽均匀,爽滑可口,且具有槲皮素的独特风味,还具有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15.
乌连止泻颗粒剂中白术、木香、干姜含有挥发油成分,甘草有助于挥发油溶出,采用共水回流法提取,以挥发油溶出率为指标,对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粉碎程度进行了单因素考察,优选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利用β-CD包合挥发油,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利用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结果表明,经试验确定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为,将白术、干姜、木香、甘草粉碎成粗粉,不浸泡,加8倍量水,共水回流提取6 h;挥发油包合工艺为β-CD:挥发油为4:1;β-CD:水为1:8;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金银花精油及其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金银花精油,用GC-MS分析金银花精油的主体呈香成分及含量;采用饱和水溶液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金银花精油的包合率为指标,考察金银花精油与β-环糊精的包合比例、包合温度、搅拌时间和烘干温度对金银花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水蒸气蒸馏法制备金银花精油的得率为0.12%,经GC-MS分析,金银花精油的主体呈香成分为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占金银花精油含量的75.30%,其中,金银花精油中芳樟醇及其衍生物含量大于25.60%;最佳金银花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条件为金银花精油与β-环糊精的包合比例1∶10(m L∶g)、包合温度60℃、搅拌时间3 h、烘干温度45℃,在此最优条件下,金银花精油的包合率为68.95%。[结论]水蒸气蒸馏法和饱和水溶液法可分别用于金银花精油及其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优选疡必愈止痛片中木香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木香提油量为指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选出木香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油转移率为指标,比较饱和水溶液法与研磨法;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研磨法包合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木香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粉碎过60目筛,加4倍量水,提取6h;研磨法优于饱和水溶液法,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β-CD(g)与挥发油(1 mL)投料比为10:1,加水量3.6倍,研磨时间1h。结论 优选的提取和包合工艺操作方便、合理稳定,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苍术挥发油与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包合最佳条件,采用正交方法,以包合物得率为指标,对影响挥发油的β-CD包合的条件进行优化试验,选定包合的最佳条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备的包合物进行检查。结果表明:包合的最佳条件为挥发油∶β-CD=1∶8,搅拌时间2 h,包合温度60℃。说明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包合苍术挥发油,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9.
周吴萍  黄洁芳  容元平  梁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84-18585
[目的]确定降香挥发油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包合物得率与挥发油利用率为评价指标,优选降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条件。[结果]降香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和挥发油的包合比例为6 g:1 ml,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1 h。[结论]此包合工艺简单可行,包合物得率和挥发油利用率高,适合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薰衣草挥发油超声包合工艺,为薰衣草挥发油制剂的开发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挥发油利用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薰衣草挥发油包合前溶解的乙醇浓度、乙醇用量进行考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薰衣草挥发油包合过程中各工艺参数进行优选。[结果]薰衣草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挥发油用85%乙醇按1∶25的比例溶解,油∶β-CD值为1∶10,β-CD浓度为12%,包合温度为55℃,超声包结时间为2.0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薰衣草挥发油的利用率达到87.63%。[结论]该试验得到的包合工艺挥发油利用率高,操作简便,为薰衣草挥发油制剂的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