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农业科学》2020,(3):128-130
通过对桂林喀斯特地貌地区的景观资源和成功的乡村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深度挖掘喀斯特地貌地区自然景观资源价值、田园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和乡土文化元素,提出了乌龟河田园综合体特色景观营造设想。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葡萄峰林景区乌龟河的旅游开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价值评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即以经营成本为基础或以游客的费用为基础 .该文通过对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的游客的问卷调查 ,求算出游客的支付意愿和时间价值 ,二者之和就是旅游区的森林旅游资源价值 ,并对评估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青木川古镇有丰富的自然生态和人文建筑等旅游资源,其景观特征主要体现在理想的居住环境,独特的建筑文化和传奇人物魏辅唐影响下的物质和精神遗存。应保护好古镇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协调好古建筑的利用与保护,全景式展示传奇人物的一生。通过丰富景观内涵,提升游客体验价值,使青木川古镇旅游、生态、经济三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焕 《乡村科技》2020,(10):114-116
青岩古镇位于贵州省喀斯特山区,是一个以旅游业为主的特色小镇。尽管近年该地区发展迅速,但是该地的土地承载力面临着严峻挑战。基于此,采用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方法对目前青岩古镇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评价、分析,探讨青岩土地资源承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青岩古镇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问题成因,并从经济技术开发、自然资源和人文社会3个方面总结青岩古镇土地承载力问题,得出当地影响土地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为提高青岩古镇土地资源承载力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以武功古镇民俗文化体验区建筑与景观方案设计和农耕大地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在挖掘古镇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着眼于五位一体宏观思考,立足于人类最佳居住模式,紧扣“农耕文化”主题,从“风水、文化、景观、业态和大地”五方面构筑古镇旅游景观,探索古镇旅游开发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旅游对古镇土地利用影响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古镇研究的热点。使用谷歌地球(Google Earth)高清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选取青岩古镇创5A景区前后的2个时间点,研究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青岩古镇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演变。结果表明,青岩古镇景区在2013—2017年期间耕地、林地和住宅用地等3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在减少,商服用地、交通用地以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等3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增长较快;在2013—2017年期间,1层建筑物的数量在减少,2、3、4层建筑物的数量都在增加。景区建筑物的增多及建筑面积的增大,使得整个景区的容积率从2013年的0.31增加到2017年的0.38;在2013—2017年期间,土地利用类型以转向商服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以及未利用地为主,各转入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和林地,其中商服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地占用的耕地和林地较多;从青岩古镇发展的驱动力来看,古镇周边相对平坦的地形利于旅游用地从景区核心向四周扩展;青岩古镇在2013年被列入创5A级景区计划,对青岩古镇从景观提升、景区管理、智慧旅游建设和文化软实力等方面进行提升改造;青岩古镇具有距离市中心、机场和高铁站较近的优势,且离贵阳市这个最大的省内客源市场最近,成为省内外游客游览必去之地;古镇居民以各种方式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成为古镇旅游发展的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7.
黑井古镇是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一个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的小镇,但它曾经是云南最重要的产盐地。在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和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景观。黑井古镇的建筑景观是黑井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黑井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该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及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黑井古镇的民居、寺庙、牌坊、盐井、桥梁等建筑景观进行研究,研究得出黑井建筑景观具有布局依山就势、用材独特、富含独特浓郁的文化内涵、多种建筑风格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湛江市区居民的问卷调查,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湛江特呈岛旅游资源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对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湛江市民对特呈岛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特呈岛旅游资源的支付意愿为21.07元/人,基于广东省范围内总人口基数的特呈岛旅游资源价值为22.6亿元。受访对象的收入水平、特呈岛旅游满意度与支付意愿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是影响公众支付意愿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乡村景观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蕴藏了丰富的景观多样性.为了保护和利用乡村景观资源,该文以霞浦县盐田乡上村为例,在调查地形、农田、森林、水系和聚落等景观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景观资源的特征,提出了利用的对策,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乡村旅游、乡村景观的关系出发,阐述了胶东渔村旅游开发的意义,分析了胶东渔村旅游发展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和人文景观优势,进一步剖析了胶东渔村旅游发展中乡村景观资源保护和利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胶东渔村旅游开发中乡村景观的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11.
潘玲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3):106-108
体验经济下,乡村旅游需转型升级,以满足现代旅游者的深层次个性化需求。广东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岭南乡土文化底蕴深厚。结合广东乡村旅游自然景观、乡村产业、聚落建筑、历史遗存和民俗资源的特征,从体验需求的功能价值、享乐价值和符合价值的视角,提出广东乡村旅游产品五种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李平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18-4720,4743
对四川自贡仙市古镇聚落景观空间的组织形态、构成元素、空间尺度以及构成法则等内容展开调查与分析,解析了仙市古镇聚落景观空间的整体格局和组织形式;并从外部开放型景观空间、内部围合型景观空间、内外过渡型景观空间3个角度探讨了仙市古镇聚落景观空间的各构成因素;在分析仙市古镇聚落街巷空间尺度问题时,介绍了影响街巷空间及建筑尺度的因素,计算了仙市古镇主要街道空间尺度及其建筑比例;最后从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的角度,提出了仙市古镇聚落街道景观构成法则.由此可知,仙市古镇聚落无论是在整体空间的组织还是局部空间的设计方面,都较为全面地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老王山喀斯特景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存在旅游设施设计不合理,人文景观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对老王山地质地貌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后续开发对策、人文资源保护对策以及旅游设施建设对策,并着重对老王山景区喀斯特洞穴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4.
文化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旅游形式,游客在游览景观时能够感知该地的人文历史,满足游客在旅游中对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探索求知需求。马家镇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但是景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定位模糊,营销策略单一等问题。作为"升庵故里"的马家镇有天然的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对"升庵故里"进行深入的文化挖掘,丰富"升庵故里"文化产品,推进营销方式多元化,有助于完善"升庵故里"的文化旅游建设,扩大景区知名度。  相似文献   

15.
湿地作为特殊的自然资源,景观类型非常丰富,具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双重属性.随着旅游的开发,湿地生态受到威胁.该研究从分析湿地景观资源入手,探讨了湿地旅游开发原则,并提出了湿地旅游开发的人文生态和自然景观资源生态保护策略,旨在为湿地开发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旅游发展催化了传统聚落的景观更新,促使居民对地方景观认同发生剧烈的重构。以云南大理沙溪古镇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认同的3个维度,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及对访谈材料的编码、语义网络分析,分别从“认同的内容与态度”和“认同的维度”两个方面考察居民对传统聚落的景观认同。结果表明:旅游发展背景下,居民对不同范畴聚落景观的变化认同的态度不同;聚落景观的重构同时包含凸显、消解和对抗3种状态。据此提出“增强行动意愿,促进认同凸显”“树立发展眼界,正视认同消解”和“厘清个体诉求,化解认同对抗”3项应对策略,以期促进传统聚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贵州森林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旅游资源是指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其他自然景观为依托,人文景观为陪衬的一定森林旅游环境中,具有游览价值与旅游功能,并能吸引旅游者的自然与社会有形与无形的一切因素,包括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1].为了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贵州省森林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有必要对现有森林旅游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和切实可行的经营管理决策.其中,森林旅游资源评价是现阶段亟待进行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束河古镇是丽江坝子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镇景观形态是束河人文历史延续的重要体现,也是文化旅游发展的根基所在.该文在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古镇历史沿革和总体景观特征,重点围绕束河古镇的自然景观、街巷、建筑、节点的空间形态进行了分析,得出束河古镇景观空间形态具有构建自然历史人文和谐共生的格局,赓续文化基因,展现有力民族精神的特点;并进一步剖析在旅游经济和现代文化的剧烈冲击下,古镇景观空间形态保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综合多种因素,提出束河古镇景观空间形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国家相关规范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旅游资源的类型和质量结构等方面对颖河-白沙水库区域的旅游资源和景观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拥有31个亚类9、3个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其中生物景观类最为齐全,具有国家划分的全部4种亚类和11种基本类型,是开展生态旅游的好地方。颖河-白沙水库区域旅游资源基本上以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类景观为主,同时具有较多地文和人文景观资源的风景区。对该区域旅游资源体系进行质量评价,总体得分为62,属于三级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0.
建宁县森林旅游资源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霞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8):229-232,236
为对建宁县森林旅游资源科学分析评价,以期对建宁县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法和文献查阅研究法,对建宁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森林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概述.运用“三三六”评价法分别从旅游资源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对建宁县的森林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从两大类13个亚类19个指标对建宁县森林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