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刑事自诉案件也是百姓会碰到的案件。刑事案件是针对犯罪定罪量刑的案件,包括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碰上犯罪是一件倒霉的事情,但社会治安总有松懈的时候,谁也难保自己不成为某件或轻或重的犯罪的受害人。刑事案件一般由检察院提起公诉。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经过侦察、审查起诉等程序,符合起诉标准的案件,由检察院向法院提起诉讼,这被称为刑事公诉案件。但有一些案件当事人可以自己直接向法院起诉,这类案件就称为刑事自诉案件。自诉案件包括下列几种:…  相似文献   

2.
从2011年~2018年京津冀污染环境罪一审判决的基本情况来看,2013年相关司法解释施行前环境污染犯罪的司法现状表现为整体上追诉难,而后则表现为单位犯罪追诉难。未结合环境犯罪的现实特点来确立的司法证明标准和执行手段导致环境犯罪难以追诉。其后果是,不仅使环境刑法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象征性立法,而且损害了刑法的公平价值同时难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唯有通过明确的立法关于环境犯罪的量刑因果关系的规范,以及专门的侦查程序,才可以将环境执法工作与刑事案件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解决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3.
杨宇 《河北农机》2020,(4):86-87
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和社会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背后反映出现代生活的"加速度",民众脚步的"快节奏"。在此背景下,家暴现象也随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家庭暴力行为指的是具有某种血缘关系、姻亲关系、收养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使用暴力、变相使用暴力对特定的家庭成员造成伤害的行为。家庭成员,不仅包含在一夫一妻制度下所形成的社会单元,更包含在以血缘、收养等为纽带下的共同生活的人的总和。同时,在面对家暴问题时我们既要看到物理暴力,又要看到精神暴力;既要看到激烈的"对抗暴力",也要看到漫无硝烟的"冷战暴力"。此外,暴力的形式还远远不止于此,我们更应该看到经济暴力、性暴力等较为"隐蔽"的暴力形式。想要将家庭暴力行为上升到犯罪的高度,条件是十分严格的,还需要满足特定的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本文首先介绍了家庭暴力现象愈发频繁的原因,第二部分对家庭暴力行为进行了阐述,第三部通过分析论证以及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家庭暴力行为构成犯罪的成立要件进行了分析,同时希望该文对今后完善法律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正>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面临着许多涉及夫妻债务的案件,各级法院在审理中存在着难以把握、甚至判决结果存在着有失公允的问题。为正确区分合法债务和非法债务,树立生存权益高于债权的理念,保护债务人及其家庭的基本生存权益,最高人民法院于2017年2月28日对"婚姻法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农村电网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等特点,使得一些违法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把盗窃电力设施作为快速发财致富的手段,蓄意进行破坏。再加上农村建房、伐树、修路等施工作业中造成损坏电力设施的现象也屡屡发生,严重威胁和干扰了电网的安全运行。1电力设施遭盗窃和破坏的原因近年来,盗窃电力设施犯罪呈现专业化趋势,犯罪手法从"无电作业"发展到"带电作业",犯罪分子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使用专业工具的技能;犯罪分子与收购、加工、冶炼摊点人员相勾结,实行盗窃销赃"一条龙"犯罪,给案件侦破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犯罪分子作  相似文献   

6.
正案例简析某市供电公司营销人员小黄近日通过网络了解了一些民事诉讼案件,看到一些类似案情的民事纠纷案件,判决结果却不完全类同,由此他感到有点困惑,是法院法官把握案件尺度有偏差?是司法不公?还是法律规定滞后现实生活?法律顾问小陈谈到了自己的观点,民事诉讼是一项专业性、系统性、职业型较强的司法活动,所有的诉讼当事人在参与民事诉讼过程中都将面临一定诉讼风险,知晓并超前防控这些诉讼风险,对供电  相似文献   

7.
农村电网改造后 ,一些地方发生电力线被盗、被破坏 ,并呈上升趋势。苏北某县 8个乡镇平均每个乡镇一年内发生盗窃、破坏电力线案件 8起 ,其中一个乡镇 ,一年内发生盗窃、破坏电力线案件高达 18起 ,共窃走电力线万余米 ,是 1995年前 10年的总和。严重影响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如何遏制案件高发势头 ,及时打击电力犯罪 ,是当前亟待探讨解决的重大课题。电力犯罪案件的特点一是单人作案的多 ,占 80 % ;30岁以下青年作案的多 ,占 78.6 % ;二是作案工具多数采用大夹剪、竹梯、老虎钳、脚爬或自制脚爬、电动或人力三轮车 ;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生产安全事故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焦点问题。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往往由于对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有关法律问题理解不准确,或者界限不明确,从而导致对这些事故处理失当,宽严不一,破坏了法律的严肃性和统一性。本文就当前重大劳动安全案件的有关刑法问题加以探讨,以引起社会关注。重大安全事故罪的主体范围刑法学理论上通常认为,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属于单位犯罪,但是采取的是单罚制,即只处罚有关直接责任人员。根据刑法135条规定,具体地说,只处罚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负责劳动…  相似文献   

9.
李凡 《河北农机》2019,(10):115-116
2018年数据显示,民商事案件中18%的案件执行不能,其中交通事故、民事侵权赔偿、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被执行人自身资金有限,即使法院穷尽执行措施也难以执行。执行不能对法院形象和司法公信力产生了恶劣影响,对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司法秩序均产生了负面效果。为解决执行难题,近年来学术界将目光转向了个人破产制度,通过引入个人破产制度规范自然人市场退出机制,疏通债权关系渠道,解决执行难题。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电企业面临的涉电案件数量大有突飞猛进之态势。然而,由于部分涉电的法律法规是在计划经济大背景下制定的,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已基本确立,致使在处理一些涉电案件时面临着司法操作严重瓶颈。为此,国家有关部门有必要对涉电的法律法规作出补充规定或者重新立法,  相似文献   

11.
宋庆德 《河北农机》2019,(10):91-92
我国家庭暴力造成的恶性事件一直都有发生,据了解,女性受害人在众多的家庭暴力事件里占的比例最大,因此,为了预防和控制家庭暴力我国出台了相关专门的法律规定《反家庭暴力法》。在颁发的这些措施和政策里面,人身保护令制度是预防和控制家庭暴力最有力的一项制度。本文首先通过对比概述我国现行的一些人身保护令实施问题的实施情况;其次分析阐述关于防治家暴中人身保护令立法和实践上的问题和不足;最后总结提出进一步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扫黑除恶专项工作已经正式进行了两年有余,多地同时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活动,大力实施综合依法治理,从源头打击黑恶势力的方针策略,以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但是黑恶势力犯罪不再是简单传统意义上的打砸抢烧,暴力性质犯罪,出现了更多的新形式,实践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本质特征的认定有很大争议,存在有组织的暴力、称霸一方、严密组织结构等不同观点。在司法实践中,办理涉黑类案件面临着法律规定抽象、有限而司法实践丰富、多变的矛盾,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本质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简单地说,"自救式犯罪"是指当弱势群体的生存、权益受到威胁或侵害时,而自认为不得不实施的犯罪。著名的犯罪学家贝卡利亚说过:"人之所以成为犯罪,并不是因为他要犯罪,而是由于他处在一定的物质和社会条件之下,罪恶的种子得以在这种条  相似文献   

14.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难以避免,也必然导致一定的财产损失与人身伤亡。在借用机动车交通事故处理案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处理这类案件时,对于赔偿的责任主体的认定以及责任承担成为一大难题。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49条对此做出了相关规定,但此规定仍存在争议,而且在司法实践中,处理借用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中适用此规定,受害者的利益往往得不到最大程度的保障。本文主要是从无偿借用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这一角度,来研究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受害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正在司法案件审理中,常常遇到民间借贷纠纷与诈骗案件区分把握不准的情况,往往在罪与非罪之间难以决断,在实际审理中关键是要区分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财物之目的,而要正确判断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取证较难,只能从行为人实施的具体客观行为事实方面进行综合判断。一、分析判断行为人借款的用途是否具有合法性行为人对于借款用途的合法性与非法性是判断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目的的重要依据。有些案件中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比较明确,  相似文献   

16.
李欣 《河北农机》2019,(2):82-83
刑事司法赔偿制度在我国指的是国家司法机关在行使审判、监狱管理职权时侵犯了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后给予刑事案件受害人的赔偿。在近几年,"王本余案"和"张氏叔侄案"等关于冤假案件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防止冤假错案的同时也要关注受害人的赔偿问题。笔者认为加深对司法赔偿问题的立法研究,对赔偿过程和内容的细节处理,是完善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法治化的重要保障。本文就我国目前刑事司法赔偿的归责原则、范围和精神损害赔偿等具体化的要求以及程序的简化进行探究,希望我国刑事司法赔偿制度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及时充分的保护,使法律的权威性得到尊重,让法律的公平正义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促进中国特色法治社会的建设,进一步杜绝司法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17.
<正>民事执行程序中,当被执行人个人财产不足以清偿其全部债务,能否执行其配偶名下的财产?此类问题是我国执行实务中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执行难问题的一大成因。本文通过一则典型案例对夫妻共同财产执行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一、案件基本情况武某与李某系夫妻,武某2018年因诈骗罪被判刑并处罚金,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判决书载明其犯罪事实发生于2013年至2014年。案件在侦查、诉讼期间,  相似文献   

18.
杨航 《河北农机》2019,(8):91-92
本文将对刑法中的"正当防卫"理论的一个小分支"防卫限度"进行简要分析,因为近年来,有关"防卫限度"认定标准的争议和分歧时有发生,甚至在一些司法实践判决中引发争议,在具体案件的认定中,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对这个话题进行探讨是有必要的。本文将结合刑法理论界内的主流观点,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综合分析每个观点的合理之处和不足之处,并且结合当下社会发生的一些真实有关正当防卫防卫限度的认定的案件,提出问题,并对问题如何解决提出自己的意见,对特殊防卫进行了简要说明,以便于读者能更好地理解防卫限度的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刑诉法对简易程序的规定变革较大,这一变革促进了我国司法的完善,但是简易程序适用的变化也为公诉案件带来一定挑战,故而笔者在本文对新刑诉法下公诉案件简易程序的适用进行探究。文章首先概述了新刑诉法下有关简易程序的规定;其次指出新刑诉法对适用简易程序案件处理的现实影响,包括对检察机关方面的、检察程序方面的以及控辩双方的影响;最后提出司法机关应对简易程序规定适用带来挑战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醉酒驾驶机动车等危险驾驶犯罪行为破坏交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是刑事司法严厉打击的对象。自《刑法修正案八》实施以来,桥西区检察院对危险驾驶犯罪坚持依法从严查办的原则,一律向法院提起公诉。2012年1至7月,我院共起诉危险驾驶案件8件8人,均为醉酒驾驶机动车,其中醉酒驾驶汽车的7件,醉酒驾驶摩托车的1件;危险驾驶行为导致交通事故的7件,造成人员受伤的4件,造成车辆等财产损失的3件,未造成任何损失的1件。法院已判决5件5人,均判处拘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