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鼻疽病为一世界性动物传染病 ,至今仍在亚洲、非洲及南美国家中流行 ,截止目前 ,消灭该病的国家有 :美国、英国、丹麦、法国、德国、日本、独联体等国家。1 临床分类和病理变化1 .1 临床分类 临床上根据潜伏期长短可将马鼻疽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根据病灶发生部位、临床症状 ,又将急性马鼻疽分为肺鼻疽、鼻腔鼻疽和皮肤鼻疽。后二者为马开放性马鼻疽。见表 1。表 1 忻州、晋城、吕梁、长治 173匹鼻疽病马临床分类类别病马数忻州晋城吕梁长治匹 %匹 %匹 %匹 %按临床经过分急性型 816 .0 3 17.0 3 15 .0 14 15 .8慢性型 42 84.0 15 83…  相似文献   

2.
马鼻疽是由鼻疽伯氏菌引起的马、驴和骡等马属动物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在成年马的皮肤、淋巴系统和呼吸道发生,其临床特征是在鼻腔或皮肤形成特异性的鼻疽结节、溃疡,或在肺脏、淋巴结等脏器出现结节.亚里斯多德在公元前330年第一次确切的描述了该病在马匹中的发生情况,并命名为恶性病[1].有文献报道了人感染马鼻疽的病例,这些人都有与感染马匹的接触史,特别是临床兽医.本文就马鼻疽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马鼻疽是由鼻疽伯氏菌引起的马、驴和骡等马属动物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引起成年马的皮肤、淋巴系统和呼吸系统病变,其临床特征是在鼻腔或皮肤形成特异性的鼻疽结节、溃疡,或在肺脏、淋巴结等脏器出现结节。1马鼻疽的介绍及其危害1.1病原学马鼻疽是由鼻疽伯氏菌(Burkholderia mallei)所引起,该菌归属于伯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伯氏菌属  相似文献   

4.
为了验证间接ELISA方法检测马鼻疽抗体的可行性,在东莞市4个马场采集马血清,应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检测,同时对这些马匹进行鼻疽菌素滴眼反应检疫。结果为间接ELISA阳性对照血清和阴性对照血清结果均成立,采集51份马血清马鼻疽抗体均为阴性,鼻疽菌素滴眼反应检疫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应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马鼻疽抗体可行,东莞市的马匹未发现有马鼻疽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正>马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马、骡、驴多发的传染病,常通过马的慢性经过,驴、骡多呈急性经过。人也可能感染。病的特征实在鼻腔和皮肤形成特异性鼻疽结节、溃疡和瘢痕,在肺脏、淋巴结和其它实质性器官内发生鼻疽结节。多年来,我市在各级党政业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为了搞好马鼻疽的防制工作,我们严格按照我市防制马鼻疽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坚持"检、隔、消、处"的综合性防制措施,经过  相似文献   

6.
<正>马鼻疽是由鼻疽杆菌所引起的马属动物一种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本病的特征性病变主要是在马属动物的鼻腔和皮肤上形成特异性的鼻疽结节、溃疡灶和瘢痕,鼻疽性结节还可见于脾脏、淋巴结以及其它实质性脏器内。通常马呈慢性发病,骡、驴多呈急性发病。在我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交通运输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马属动物的存栏量和流动性增大,马鼻疽的流行也呈逐渐扩大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7.
马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传染病.也传染给人类和食肉动物.我省已于1998年8月通过农业部对本病的消灭验收,并获得农业部颁发的证书.现就马鼻疽病的临床症状及血液学变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主要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疆范围选定4个县(北疆2个,南疆2个),根据各县的饲养模式和饲养量分别设为规模场、牧区散养、农区散养、农区市场抽样监测点,用统计学软件PROMESA计算出,检测到至少1匹(头)马鼻疽阳性的马属动物,应抽样检测的头数,进行马属动物马鼻疽变态反应监测(鼻疽菌素点眼试验),另每年从上述马属动物中采集血清,进行补体结合试验,作为点眼反应的辅助试验,并结合监测县达标前各年代马鼻疽疫情发生范围(县、村)、马属动物存栏数、检测数、阳性数、阳性率和消灭马鼻疽达标后近几年的检测数情况及数据,本次监测的结果及分析报告,以期对研究新疆马鼻疽的流行规律和流行趋势,提供更详实的流行病信息,证明新疆有或无马鼻疽疫情,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马鼻疽防控策略和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连续四年定点检测,点眼检测共检测1211匹(头),血清学检测280份,结果均为马鼻疽阴性,证明新疆无马鼻疽疫情。另根监抽样点历年检测数据及结果合本次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新疆无马鼻疽疫情进行风险评估,证明新疆自身没有马鼻疽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马鼻疽是由鼻疽假单孢菌引起马属动物多发的一种传染病.马通常为慢性经过,驴、骡常呈急性经过;人也可感染.本病曾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关于马鼻疽的新的诊断方法很少有人研究,在马鼻疽检疫工作中,除仍采用鼻疽菌素点眼和补体结合反应之外,尚未应用新的诊断方法。张宝发等曾用冻融和振荡的方法,制备鼻疽菌抗原,对鼻疽菌素点眼单阳性马的血清进行对流电泳后,再放置16小时判定结果。然而未进行特异性和检出率试验,也未论述其作为血清学诊断  相似文献   

11.
一、流行情况马鼻疽在河南省最早发生于1945年,日本投降时,漯河接收一批军马,曾暴发过鼻疽,当时对本病认识不足。民间兽医称之为"传槽"、"吊鼻",据历史资料记载建国前有6个县发生过马鼻疽。建国后,随着交通运输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牲畜流动和交易频繁,加之当时防制技术落后,使疫情不断扩大,引起马鼻疽在五十至七十年代广泛流行。1953-1955年期间,在长葛、郾城、登封、西平、项城等33个县发生马鼻疽,发生病畜968匹。1956年成立农业合作社马属动物未经检疫合槽喂养,加速了本病的传播。1955-1965年间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各地供销社…  相似文献   

12.
马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的流行与扩散,对人类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危害极大。本文较祥细地介绍马鼻疽在信阳地区的发生,防制乃至消灭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绥化地区马鼻疽病防制体会李长和(绥化地区兽医卫生防疫站·152052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单蹄兽(马、骡、驴)以慢性经过为主的传染病。鼻疽是一个较为古老的疫病,在国内外分布极广,曾造成巨大的损失。绥化地区是农业地区,马匹是主要耕畜和役畜,饲养马匹较多...  相似文献   

14.
马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马属动物的传染病,可以感染人、驴、骡、多取急性经过,马常呈慢性经过。主要特征是鼻腔、皮肤或其他实质器官中形成特异性的鼻疽结节和溃疡。  相似文献   

15.
据 Deyhim 及 Katai(1952)试验磺胺类药物治疗马鼻疽之结果,发现口服磺胺甲基嘧啶(SM.)或磺胺双甲基嘧啶(SMT),皮下注射鼻疽素。可以治疗马鼻疽我某部陈现正  相似文献   

16.
以临床检查与鼻疽菌素点眼相结合的方法对马鼻疽在青海省果洛州的流行、防制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马鼻疽在青海省果洛州已得到有效控制。1964年~1990年全州共检疫马186673匹(次),检出并扑杀阳性马677匹。2002年~2005年共监测2068匹(次),未检出马鼻疽阳性病例。  相似文献   

17.
马鼻疽和类鼻疽杆菌全细胞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用裂解气相色谱法和全细胞脂肪酸毛细管气相色谱图形法鉴别44株类鼻疽杆菌和3株马鼻疽杆菌的实验结果。借助电子计算机用聚类分析法对细菌的裂解气相色谱化学指纹图进行解析,所得树状谱显示了各实验菌株间的关系。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了全细胞脂肪酸色谱图中的某些组分,发现马鼻疽杆菌细胞脂肪酸中的不饱和十八碳酸含量为类鼻疽杆菌的三倍以上。  相似文献   

18.
玉树州兽医站根据农业部动物疫情监测任务,于2002-2003年的4~6月份进行了马鼻疽、马传染性贫血的疫情监测工作,通过两年连续对全州的监测结果表明:全州6县的马鼻疽、马传染性贫血防制工作仍保持消灭和净化成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马鼻疽检疫中,除仍采用鼻疽菌素点眼和补体结合反应外,尚未见应用其他新的诊断方法。张宝发等曾用冻融和振荡的方法,制备鼻疽菌抗原,对鼻疽菌素点眼单阳性马的血清进行对流电泳后放置16小时判定结果,然而未做特异性和检出率试验,也未论述其作为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应用问题。我们在鼻疽菌核糖体抗原的抽提试  相似文献   

20.
一、国农营场在防制鼻疽工作展开的前后。国营农场和牧场在防制和消灭马鼻疽工作上采取积极认真的防制,逐步彻底肃清的方针,杜绝鼻疽疫病的蔓延。并在年中有计划的集中隔离阳性患畜,及时的处理开放性患畜。1958年已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