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005年4月份我们对兴化市844头奶牛用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进行了检疫,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牛型提纯结核菌素(批号:20040605,由农业部动物生产检疫所生产),酒精棉,游标卡尺,2.5ml注射器和针头,稀释用的灭菌的生理盐水和带胶塞的灭菌小瓶等。1.2方法1.2.1注射部位及术前处理将牛编号后在颈侧中部上1/3处剪毛,三月龄以内犊牛,在肩胛部进行,直径约10cm,用游标卡尺测量术部中央皮皱厚度,作好记录。如术部有变化时,应另选部位或在对侧进行。1.2.2注射剂量不论牛只大小,一律皮内注射1万国际单位。即将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稀释成每毫升…  相似文献   

2.
结核检疫及结核可疑牛的鉴别北京奶牛中心(100085)萧定汉编辑同志:我们是牧场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我们在对奶牛进行结核检疫时,都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但近年来有的材料介绍,对结核阳性牛复检时,同时注射牛结核菌素和禽结核菌素,以进行最后的判定。不知...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不同奶牛场中的结核阳性牛和可疑牛以及假定健康牛群中进行对比,通过相同剂量间隔一定时间、在同一头牛上同时注射不同剂量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进行检疫对照,比较结核病阳性牛存在的差异程度,从而分析不同方法对奶牛结核病阳性率的影响,为今后检疫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72h观察结果阳性数最多,但也有出现迟发性变态反应;有禽型反应大于牛型反应的可能性,但数量不多;不同剂量检疫,剂量大时检出率偏高,淘汰率也增多,对畜牧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奶牛结核病不仅阻碍着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为此,笔者根据农业部牛结核病检测规程于2005年8月对靖边县1 426头奶牛用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进行了检疫,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牛型提纯结核菌素(批号:黑生药字200207825,由黑龙江生物制品一厂生产);酒精棉球、游标卡尺,2.5 mL注射器和针头,稀释用的灭菌注射用水和带胶塞的灭菌小瓶等。1.2方法1.2.1注射部位及术前处理,将牛编号后在颈侧中部上1/3处剪毛,三月龄以内犊牛在肩胛部进行,直径约10 cm,用游标卡尺测量术部中央皮皱厚度,详细作好记录,如术部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究在牛结核病检疫中出现的使用不同批次的PPD和皮下注射PPD等情况是否会对检疫结果的判定造成干扰。[方法]试验首次通过在豚鼠背部采用皮下注射法和皮内交替注射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结核菌素提纯蛋白衍化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 PPD)的方法,参照《结核菌素提纯蛋白衍化物(PPD)制造及检定规程》于每次注射后24 h, 48 h和72 h观察皮试处是否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结果]皮内组(不同批次PPD皮内注射)和皮下组(同一批次PPD皮下注射)经3次注射后的皮试结果与标准参照组的皮试结果无差异,且在每次皮试后的24 h, 48 h和72 h皮试处均未出现局部红斑硬结。[结论]试验证明了PPD皮内变态反应检疫结果判定不受PPD皮下接种及PPD的不同批次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在牛结核病检疫中出现的使用不同批次的PPD和皮下注射PPD等情况是否会对检疫结果的判定造成干扰。本试验首次通过在豚鼠背部采用皮下注射法和皮内交替注射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结核菌素提纯蛋白衍化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PPD)的方法,参照《结核菌素提纯蛋白衍化物(PPD)制造及检定规程》于每次注射后24h、48h和72h观察皮试处是否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结果为皮内组(不同批次PPD皮内注射)和皮下组(同一批次PPD皮下注射)经3次注射后的皮试结果与标准参照组的皮试结果无差异,且在每次皮试后的24h、48h和72h皮试处均未出现局部红斑硬结。本试验证明了PPD皮内变态反应检疫结果判定不受PPD皮下接种及PPD的不同批次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结核菌素皮内注射的变态反应是诊断结核病的主要方法。在开展计划检疫和在假定健康的牧场检疫时,一些非结核病牛有时对结核菌素注射呈现阳性反应或疑似反应。据文献记载:当牛患放线菌病、枪形吸虫病、片吸虫病、棘球蚴病、白血  相似文献   

8.
我县是全国秸秆养牛和水牛奶业开发示范县之一。目前有摩拉、尼里水牛与本地水牛杂交后代3300多头,用来挤奶的母牛有50多头。1999年11月对所有挤奶用牛和部分其它杂交水牛采用牛结核菌素皮内反应方法进行检疫监测,现将结果报告于下。1 材料和方法1.1 检疫对象 杂交水牛90头(母牛87头、公牛3头),荷斯坦母牛13头。1.2 结核菌素 为中国兽药监察所提供的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批号9901,有效期至2001年8月。1.3 操作在牛颈部中部上1/3处,用毛剪剪毛,直径约10厘米,用卡尺测量中央皮褶厚度,并作记录。用70%酒精消毒注射部位,待干后用专门…  相似文献   

9.
李新斌 《兽医导刊》2020,(2):117-117,122
奶牛结核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必须要强制报告的疾病种类之一,此病流行给奶牛产业造成的损失,体现在:降低奶牛产奶量,影响产奶品质,造成母牛不孕,导致役牛消瘦,甚至丧失劳动力.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奶牛结核病群体检疫工作.笔者在总结一线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早先拟定检疫计划,确保检疫有条不紊进行;组织做好培训工作,提升检疫人员专业技能;专栏保定牛只,做好检疫群体的编号工作;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确定好准确的注射部位;测量好皮皱厚度,减少因厚度而造成的注射误差;规范注射方式和方法,并要尊重品种及个体间的差异;填写好检疫登记表,保证检疫责任到人;组织做好复检工作,避免迟发型变态反应等几个方面,就提高奶牛结核病群体检疫结果准确性做要点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贵阳乌当区是我市最大的牛奶生产基地 ,共饲养奶牛 2 0 0 0头左右 ,做好乌当区奶牛结核病检疫是我站的重点工作 ,2 0 0 0— 2 0 0 1年我们对乌当区的奶牛进行严格的结核病检疫 2 93 2头次 ,现将检疫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牛提纯结核菌素为黑龙江省哈尔滨生物制品一厂生产。1 .2 用生理盐水将牛提纯结核菌素稀释到 1 0万IU/ml,于奶牛颈中后部 1 /3处剪毛并消毒 ,然后用游标卡尺测量牛皮厚度并作好记录。用结核菌素注射器倾斜注射牛提纯结核菌素溶液于术部皮内。 72h后观察术部并测量皮厚1.3 结果判定  (1 )阴性反应 :术部无…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在不同奶牛场中的阳性牛和可疑牛以及假定健康牛群中进行对比,通过相同剂量间隔一定时间、在同一头牛上同时进行不同剂量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进行检疫对照,比较结核病阳性牛存在的差异程度,从而分析不同方法对奶牛结核病阳性率的影响,为今后检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治疗牛病时,常用到注射给药法.注射给药法,即借用注射器把药物投入病牛机体的给药方法.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注射法,另外还有皮内注射,胸腔注射,腹腔注射,气管、瓣胃以及眼球结膜等部位注射.实践中根据药物的性质、剂量以及疾病的具体情况选择特定的方法进行注射.1皮内注射法主要用于变态反应试验,如牛结核菌素变态反应试验。注射部位一般在颈部上1/3处或尾根两侧的皮肤皱襞处。采用1ml注射器,小号或专用皮内注射针头。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对不同奶牛场中的阳性牛、可疑牛以及假定健康牛群进行了对比,通过相同剂量间隔一定时间、在同一头奶牛上同时进行不同剂量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进行检疫对照,比较结核病阳性牛存在的差异程度,从而分析不同方法对奶牛结核病阳性率的影响,为今后检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奶牛结核病检疫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年来 ,我站在南通市区的几家奶牛场应用结核菌素对奶牛进行颈部皮内注射 ,根据其变态反应程度来诊断奶牛结核病。在牛检疫过程中 ,我们发现 ,某奶牛场在 80年代中期之前从未检出过阳性牛。到了 80年代中后期 ,特别是进入 90年代后 ,经检疫有阳性反应的奶牛逐年增多。针对这种情况 ,检疫人员认真总结分析 ,并对不同厂家生产的结核菌素作了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并非是该场结核病严重 ,而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有许多因素影响反应结果 ,给正确判定带来难度。笔者认为 ,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1 结核菌素的选择牛型提纯结核菌素 (PPD)与…  相似文献   

15.
1988年5月,我市某企业奶牛场在年度检疫时检出结核菌素阳性牛及可疑牛24头,占全场存栏数的20%,鉴于该场在以往检疫中从未出现过结核菌素阳性牛,在场方要求下,我站对该场牛群进行检疫净化及兽医卫生监督。经过一年多五次检疫及扑杀阳性牛,该场牛群再未检出阳性及可疑牛,达到了净化要求。现将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选取不同奶牛场中的结核病阳性牛、可疑牛以及假定健康牛群,通过相同剂量间隔一定时间、同一头牛同时进行不同剂量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检疫对照,比较结核病阳性率的差异程度,从而分析不同方法对奶牛结核病阳性检出率的影响,为奶牛结核病检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广大农牧区饲养大量牛只,每年都有大批牛只经铁路运往各地,根据国家防疫要求,运输前要进行布氏杆菌病和牛肺疫检疫。某些产牛地区外运牛只数量很大,检疫时间紧迫。客观要求检疫部门在很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大批牛只的检疫工作,否则将影响农业生产和外贸出口任务。现行的检疫方法,是  相似文献   

18.
我市奶牛结核病检疫,每年要进行两次。全市现有应检奶牛约6.8万头,以前大多采用老的结核菌素(OT)进行检疫,其工作量较大。为了减轻工作量,节省时间,我市从1993年春季开始,全面推广使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检疫奶牛结核病。为核实检疫结果的准确性,我们曾跟踪调查过有关屠宰场,证实送宰的阳性牛肺部及周围淋巴组织有大量的结核结节。所以,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下称“新菌素”)检疫奶牛结核病是可行的,检疫结果能如实反映牛群实际健康状况。以下是在使用“新菌素”检疫过程中的一些注意要点。 1、注射“新菌素”的准备工作 将“新菌素”用生理盐水按10万国际单位/2ml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牛结核病的影响和从被感染的产乳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提取牛结核分支杆菌。方法:从1万头奶牛场的动物中对1000头进行皮下结核菌素单一比较测试。为了显示和分离牛结核分支杆菌,对被感染的动物的乳、面部和鼻的分泌物进行镜检和细菌培养。结果:在结核菌素测试中,有6.91%的水牛和8.64%的乳牛被确定患有牛结核病。从确诊的水牛的奶中分离出28.07%的结核菌素,鼻分泌物中分离出12.18%的结核菌素。从确诊的乳牛的奶汁中分离出25%结核菌素,鼻分泌物中分离出12.5%的结核菌素。结论:引起动物结核病的牛结核分支杆菌是从产乳动物的分泌物中分离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李春和 《中国动物检疫》1992,(1):43-43,41
用结核菌素皮内注射检疫奶牛结核病时,结核菌素能否准确注进皮内是检疫成败的关键,虽然一次注射失败可以补注,但畜主怕奶牛反复受刺激产奶量下降,多不同意重复注射。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注射的技巧。笔者在对1000余头黑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