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启动民间投资的实践表明,推行县域经济发展,投资是关键。泰和县的经验是:一要创新思路,把县域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突破点放在启动民间投资上;二要注重效益,把民间资本投放侧点放在创立县域经济特色上;三要加强领导,把促进经济发展和投资增长着力点放在保障民间投资的持续发展上。  相似文献   

2.
启动民间投资的实践表明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投资是关键。泰和县的经验是 :一要创新思路 ,把县域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突破点放在启动民间投资上 ;二要注重效益 ,把民间资本投放侧重点放在创立县域经济特色上 ;三要加强领导 ,把促进经济发展和投资增长着力点放在保障民间投资的持续发展上  相似文献   

3.
西藏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需求角度分析投资、消费、进口、出口对西藏国内生产总值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消费是西藏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投资次之,而出口对促进西藏经济增长的作用偏小,进口对经济增长起反向的拉动作用,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西藏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和投资推动的.因此,要促进西藏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应在保持现有消费水平的基础上,走消费加投资带动型的发展道路,并提高自我创新能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改善进出口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4.
朱建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761-3763
介绍了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模型的推导过程,在此基础上,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根据该区1981-200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利用菲德模型研究了永川区县域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和外溢作用,所得回归方程的拟合精度较高,各变量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研究表明,县域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0.821,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还不到资本投资贡献的1/10;教育部门的边际生产力高于非教育部门;县域农村教育的外溢作用对农村经济增长起反向拉动作用,其影响系数为-3.102,这可能与当地人才流失严重、教育体制不健全、教育理念落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因素有关;当前,县域农村经济增长还处于资本拉动阶段。提出了现阶段应加强教育投入力度、深化现行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等,以促进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经济已经发展到新阶段。在目前出口不振、产能过剩、环境恶化的情形下,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投资结构,成为推动安徽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现代计量模型,探究安徽省投资、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安徽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起到最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拉大居民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协调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6.
高山平 《现代农业》2011,(10):54-56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我国的消费和发达国家相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长期偏低,这使得我国不得不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而长期依靠投资拉动增长使得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停滞不前,而依靠出口,一方面使得经济发展失去主动权,另一方面使得人民币面临日益加大的升值压力。从长期来看,经济要高质量的发展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消费来支撑。  相似文献   

7.
农民收入是衡量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农民收入的提高对于农村发展和整个县域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三农"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要求农民收入逐步稳健的提高。对目前新泰市农民收入情况作出描述,并以新泰市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与县域经济增长、政府投资、农村劳动力等诸多因素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针对当地实际,根据具体原因,对下一步农民收入的提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河南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及空间集聚的增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雪峰  刘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771-9773
传统的度量指标基尼系数、Ellison-Glaser指数等没有考虑到相邻经济体的相互影响。基于此,采用空间自相关衡量河南省县域经济空间集聚的演化,并构造包含地理溢出效应的增长回归模型,分析空间集聚的机制。结果表明,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中存在较强的地理溢出效应,同时国内投资和工业化等因素对空间集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消费、投资、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然而,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除了金融企业普遍陷入困境外,实体经济也出现了较大困难。我国投资、出口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非常巨大。而作为一个有7亿多农民的农村消费市场,必然对扩大内需,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起到关键作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从投资、消费、出口与经济增长运行的关系和资本产出率的角度分析了宁夏宏观投资效率较低的状况。认为,投资、消费和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造成的消费不足以及外部输入促成的过高投资率是造成宁夏宏观投资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善投资效率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柑橘衰退病病原及表现,探讨了梅州市柑橘衰退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控技术,具体包括选用耐病砧木并种植无病毒苗木、引入弱毒系交叉保护技术、基因工程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促进梅州市柑橘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H-P滤波法来研究投资、消费、出口的周期变动与经济周期之间关系,研究表明在1978-2008年间我国经济周期大致分为3个阶段;然后分别以三个阶段为样本,将最终消费分解为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利用偏最小二乘法研究投资、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出口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投资、出口、农村居民消费的产出弹性有上升的趋势,城镇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的产出弹性先上升后下降,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下降的趋势。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和调整产业结构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李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971-2974
以广东省梅州市为例,根据山区特点,分析山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只有立足自身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方向,采取行之有效的发展措施才是山区经济腾飞的法宝。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82—2011年的统计数据,构建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协整分析水利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采用阿尔蒙(Almon)多项式变换实证估计水利投资滞后分布,考察水利投资各滞后期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农业总产值、农业劳动力人数、年末常用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水利建设投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水利资本在投入生产后的第3年开始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第5年达到最大,第6年下降;水利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弹性和长期弹性分别为1.204和1.256。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2-2008年海南省的统计数据资料.用修正了的C—D生产函数模型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海南省农业GDP相对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弹性为-0.065778,1982-2008年间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出的平均贡献率则达到了6.68%。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海南应该加大财政支农的规模并提高其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85~2012年城镇居民收入分组数据,分析了经济结构转换、投资增长以及经济开放程度的改变对于各收入组收入增长的不同效应,以及这一期间相应宏观经济变量对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均衡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会拉大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第三产业比重增加更有利于高收入人群收入提高;国内投资与利用外资、经济开放程度对城镇不同收入组收入增长都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选择耕地面积、GDP、固定资产投资为主要分析指标,分析1996~2007年贵州省耕地面积、GDP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耦合规律,建立耕地面变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模型。研究表明,贵州省耕地面积与经济发展之间呈负相关的关系;贵州省耕地面积递减率与GDP递增率不同步;耕地非农化与现行的经济发展阶段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滕宏林  方荣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31-19133
采用1998-2009年的数据,并根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广东省水产品出口贸易与渔业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水产品出口贸易与渔业经济增长均为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二者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即水产品出口是渔业经济增长的原因,而渔业经济增长并不是水产品出口的原因。最后就如何提高广东水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阐述梅州市城市化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梅州市域空间结构存在的城镇规模小,等级结构不完善;中心城市集聚力不足,区域空间比例失衡;城镇空间无序发展;空间竞争激烈四大问题。从优化空间等级结构,超前策划,建设百万人口的中心城市;打造粤闽赣交通中心(枢纽);优化布局,调整产业空间结构3方面探讨了梅州市域空间结构重组问题。以期对探讨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选择GDP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和耕地面积减少率作为主要分析指标,分析了1978—2000年山东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和耕地面积减少之间的关系,并选用1991—2000年的数据以市为单位探讨了区域差异。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时间和经济过热的增长阶段基本同步,具体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牵动。认为经济增长是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宏观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