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勇  张晓伟  李亚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60-13062
[目的]以天然资源壳聚糖为原料,进行了过氧化氢降解壳聚糖制备壳聚糖低聚体的研究,为壳聚糖低聚体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中性条件下,分别对影响壳聚糖降解的因素壳聚糖质量分数、过氧化氢与壳聚糖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进行了优选试验,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了分子量,采用红外光谱确定了其结构。[结果]建立了较理想的水解工艺:壳聚糖的质量分数为12%,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6h,n(过氧化氢):n(壳聚糖)=4,此条件下的壳聚糖低聚体收率为73.0%。壳聚糖低聚体的数均分子量为1798.1,重均分子量为2986.6,分子量分散度为1.66。经红外光谱分析,制备的低聚壳聚糖与其原料壳聚糖结构一致。[结论]采用过氧化氢降解壳聚糖制备壳聚糖低聚体工艺简单、实用,所用生产原料少,无三废,可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壳聚糖及壳聚糖铜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壳聚糖及壳聚糖铜对6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并建立了毒力回归方程,求出其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结果]壳聚糖铜对棉花褐斑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和棉花红腐病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壳聚糖,壳聚糖对黄瓜镰刀病菌、凤尾兰炭疽病菌及辣椒根腐病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壳聚糖铜。[结论]壳聚糖及壳聚糖铜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但根据植物病原菌对Cu(Ⅱ)的敏感性不同,应选择合适配比的壳聚糖铜。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无毒、安全、易成膜、抗菌等特性,在果蔬的贮藏保鲜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对壳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综述了壳聚糖的成膜特性和壳聚糖的抗菌性,并对壳聚糖保鲜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膜在食品保鲜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聚糖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膜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成膜性和可食用性,研究和开发壳聚糖保鲜膜,对食品的环保保鲜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壳聚糖保鲜膜的性能和应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壳聚糖保鲜膜在果蔬、肉制品、水产品等食品保鲜中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壳聚糖保鲜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复合涂膜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食品防腐剂壳聚糖具有易于生物降解、抗菌性强、安全无毒等优点。近年来,壳聚糖复合涂膜保鲜技术已成为保鲜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从壳聚糖与其他天然防腐剂的复合及改性壳聚糖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壳聚糖复合物保鲜应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现阶段壳聚糖复合物保鲜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盐是通过简单质子化改性得到的壳聚糖衍生物,保持了壳聚糖聚阳离子特点。水溶性固体壳聚糖盐能直接溶解于水中,稳定性好,而且具有许多独特的生理活性和功能性质,在食品保鲜、保健品、医药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疏水性固体壳聚糖盐具有极好的油脂吸附性能和药物缓释作用。综述了国内外固体壳聚糖盐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固体壳聚糖盐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壳聚糖与EDTA的协同抗菌效果,采用体外药敏片扩散法和抑菌效应方法,测试了壳聚糖和EDTA联合应用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应,来考察EDTA对壳聚糖的抑菌增强效果。结果表明,与壳聚糖对照组相比,壳聚糖和EDTA联合应用能增强壳聚糖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制杀伤作用,且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杀伤效应更加明显。表明EDTA能够增强壳聚糖对细菌、真菌的抑制效应,为开发一种新型的抗菌剂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铜盐(CuCl2)和锌盐(ZnCl2)与壳聚糖反应,生成壳聚糖金属配合物。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壳聚糖与金属盐的质量分数比、络合时间、反应温度4个因素对合成两种配合物金属离子质量分数的影响。极差分析表明,各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壳聚糖与金属盐的质量分数比>络合时间>反应温度;得出壳聚糖金属铜配合物的合成条件为:壳聚糖的脱乙酰度85%~90%,络合时间2 h、氯化铜与壳聚糖的质量分数比为1.2∶1,反应温度为45℃;壳聚糖金属锌配合物的合成条件为:壳聚糖的脱乙酰度85%~90%,络合时间5 h、氯化锌与壳聚糖的质量分数比为1.4∶1,反应温度为55℃。壳聚糖铜、锌配合物合成条件的优化为木材防腐剂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了克服壳聚糖只能溶于酸性水溶液的局限,对壳聚糖进行了化学修饰,通过引入磷酸基官能团,合成了可溶于中性水的壳聚糖衍生物磷酸化壳聚糖。以磷酸化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为基材,用聚电解质复合法制备了印楝素/羧甲基壳聚糖/磷酸化壳聚糖纳米粒子水分散制剂。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00~300 nm,纳米粒子对印楝素的负载率最大可达43.5%。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作为一种无毒、无害、可延长果蔬产品贮藏期和货架期的可食性膜,在果蔬保鲜上得到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单一壳聚糖膜局限性明显,制约其实际应用,壳聚糖复合涂膜成为了发展趋势。本文就目前壳聚糖复合涂膜的各种类型进行总结,分析了其保鲜机制、影响因素、存在不足和未来市场应用趋势,以期为研究壳聚糖复合涂膜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最有利于葡萄生长的壳聚糖浓度,以葡萄幼苗为材料,对其喷施浓度为0、1、2、4和6 g/L的壳聚糖溶液,研究了壳聚糖对葡萄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壳聚糖后,葡萄幼苗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均较对照显著增加,且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壳聚糖浓度为4 g/L时,葡萄幼苗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均最大。喷施壳聚糖后,葡萄幼苗叶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均随喷施浓度增大不断提高,且在壳聚糖浓度为6 g/L时达到峰值。经壳聚糖处理后葡萄幼苗各部分可溶性糖含量也有所上升,根系、茎秆可溶性糖含量在壳聚糖浓度为4 g/L时达最高值。因此,壳聚糖能够促进葡萄幼苗生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葡萄幼苗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2.
罗华丽  张秀娟  杨毅  贾小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548-6549,6619
[目的]研究壳聚糖微球的制备以及其对动物皮内的刺激影响,为壳聚糖微球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壳聚糖(CS)为原料,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CS微球,显微镜观察壳聚糖微球微观形态,研究微球理化特性受壳聚糖脱乙酰度、壳聚糖醋酸溶液浓度、交联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影响,并将壳聚糖微球进行兔子皮内刺激试验。[结果]优化得出壳聚糖微球制备工艺为壳聚糖醋酸质量浓度0.3 g/L,Span80为油相体积的8%,油水相体积比3∶1,交联时间1 h。该壳聚糖微球不会对兔子产生损害。[结论]壳聚糖微球符合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要求,为壳聚糖微球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制备及在造纸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蟹壳为原料,采用化学方法先将原料脱钙、脱蛋白质制成甲壳素,再脱甲壳素中的乙酰基,制成壳聚糖固体。将壳聚糖固体溶于醋酸溶液中,作造纸增强剂。测定了壳聚糖的稳定性及添加了壳聚糖增强剂的纸张裂断长、撕裂度、耐折度、而破度。结果表明:制备的壳聚糖稳定性高,添加壳聚糖增强剂的纸张性能优于未加增强剂的纸张。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与果蔬保鲜生理生化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壳聚糖的性质,壳聚糖涂膜与果蔬贮藏的生理生化关系,常见果蔬壳聚糖处理的最佳浓度和效果,以及壳聚糖涂膜防腐、延缓果蔬衰老软化的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能提高桃果实品质的最佳壳聚糖浓度,以早熟桃品种早蜜为试材,在桃果实进入第二次快速膨大期时分别用浓度为0(CK)、1、2、4和6 g/L的壳聚糖进行叶面喷施处理,考察了不同浓度壳聚糖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壳聚糖处理有降低桃果实单果重、纵横径,增加果实硬度的趋势;虽然不同浓度壳聚糖处理均降低了桃果实中葡萄糖含量,但壳聚糖浓度1和2 g/L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CK,壳聚糖浓度1 g/L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较CK显著提高9.56%,壳聚糖浓度1和2 g/L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CK显著增加9.40%和10.11%,壳聚糖浓度2 g/L处理的蔗糖含量较CK显著提高52.52%,果糖和山梨醇含量以壳聚糖浓度1 g/L处理最高,分别较CK显著提高19.96%和16.67%,其次是壳聚糖浓度2 g/L处理,也显著高于CK;不同浓度壳聚糖处理均降低了桃果实氮、磷、铁和镁的含量,但增加了钾、硼和钙的含量;桃果实中PAL、APX和POD活性均是壳聚糖浓度1和2 g/L处理显著高于CK。综合考虑各项指标,改善桃果实品质的最佳壳聚糖浓度为1和2 g/L。  相似文献   

16.
成庆利  刘秉涛  闫金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66-6267,6270
以郑州市国家森林公园内污水渠为对象,研究了酸溶剂、pH值、壳聚糖分子量和浓度对壳聚糖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为较好的酸溶剂;最适pH值为5~6;壳聚糖分子量为4.4 kd时,杀菌效果最好,其余分子量的壳聚糖杀菌曲线均出现峰值,10 h后培养液中细菌数均极少;壳聚糖杀菌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壳聚糖可以应用于部分地表水的除菌。  相似文献   

17.
采用壳聚寡糖、辐照降解型壳聚糖和季铵化壳聚糖共3种改性壳聚糖对新高梨果实进行涂膜处理,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处理组的综合评分皆高于对照组,其中霉斑、褐变和腐烂梨果数量明显下降,涂膜处理还提高了果实硬度,降低了失重率,减少了维生素C损失.壳聚糖处理组间相比,辐照降解型壳聚糖组和季铵化壳聚糖组保鲜效果好于壳聚寡糖组.生理指标测定结果也证明,辐照降解型和季铵化壳聚糖处理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新高梨果实的相对电导率、呼吸强度和MDA含量,同时提高SOD活性.  相似文献   

18.
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颗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颗粒的最佳条件。[方法]先采用专一性壳聚糖内切酶酶法制备低分散度壳聚糖,再采用多聚磷酸钠间静电作用的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颗粒,探讨了反应体系pH、超声时间、壳聚糖浓度、多聚磷酸钠(TPP)浓度及二者体积比对壳聚糖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在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颗粒的过程中,当反应体系的pH为6.0,壳聚糖浓度为0.7 mg/ml,TPP浓度为0.5 mg/ml,壳聚糖溶液与TPP溶液的体积比在3∶1~7∶1,超声时间为2 min时,所制备的壳聚糖纳米颗粒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141.3 nm。[结论]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颗粒过程简单,作用时间短,不使用有机溶剂,得到的壳聚糖纳米颗粒粒径小,分布均匀,且结果重现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壳聚糖离体抑菌试验和壳聚糖拌土活体控病效果试验,研究了壳聚糖不同产品和不同浓度对黄瓜苗期猝倒病的控制作用。离体试验研究表明,3种壳聚糖中以壳聚糖II的抑制效果最好,壳聚糖I效果最差;壳聚糖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培养时间延长,抑制效果降低。活体试验结果显示,每kg土拌0.5g壳聚糖即可对黄瓜猝倒病起到一定的控制效果,拌1g壳聚糖控制效果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不同来源及脱乙酰度壳聚糖对铜离子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虾、蟹壳中提取甲壳素并分别制备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比较不同来源、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对铜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蟹源壳聚糖对铜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虾源壳聚糖,高脱乙酰度壳聚糖吸附铜离子的能力明显低于低脱乙酰度壳聚糖,除高脱乙酰度虾源壳聚糖外,其余3种壳聚糖等温吸附规律均符合Langmuir模型,4种壳聚糖等温吸附规律均不符合Freundlich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