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旋耕埋草机     
旋耕埋草机旋耕埋草机是南方水田整秸秆还田的关键机具,是一种旋耕与埋草同时作业的水田耕作机具。它能在旋耕的同时,实现秸秆埋覆,将农作物的秸秆完整地直接进行埋覆,省去了切铡等秸秆处理工序。节省了工时,减少了作业量,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使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2.
秸秆还田栽培晚稻土壤微生物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秸秆还田4种不同耕作方式栽培晚稻的土壤微生物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还田秸秆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覆草免耕优越于覆草翻耕。  相似文献   

3.
不同沟垄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探索半湿润区沟垄覆盖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田的蓄水保墒效果和增产增收效应。【方法】采用普通地膜、液体地膜和秸秆设置不同沟垄覆盖栽培模式,连续3年对冬小麦土壤水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垄覆地膜沟覆秸秆的蓄水保墒作用最为明显,能有效改善土壤的水分利用状况。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和垄覆液膜沟覆秸秆的产量最高,3年平均产量分别较平作不覆(CK1)提高39.3%(P<0.05)和29.4%(P<0.05),较垄不覆沟不覆(CK2)提高35.6%(P<0.05)和25.9%(P<0.05),WUE平均分别较CK1提高39.6%(P<0.05)和30.3%(P<0.05),较CK2提高33.4%(P<0.05)和24.5%(P<0.05)。以垄覆地膜沟覆秸秆的经济效益最高,3年平均达4 951.4元/hm2,较CK1增收1 452.1元/hm2,较CK2增收1 416.5元/hm2,其次为垄覆液膜沟覆秸秆,与CK1和CK2相比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沟垄覆盖栽培条件下,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垄覆液膜沟覆秸秆是半湿润区小麦旱作的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对不同耕作制度下棉田杂草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发现,不同的耕作制度对杂草种类和数量的消长有很大的影响.免耕不覆秸秆、免耕覆秸秆、翻耕覆膜及翻耕不覆膜四种处理下,以免耕不覆秸秆条件下杂草的种类和数量最多,由此调查还可知道在免耕条件下覆盖秸秆也是控制棉田杂草滋生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2008—2010年在渭北旱塬区通过3年定位试验,研究了沟垄二元覆盖模式下土壤水温效应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玉米各生育时期土壤蓄水量均最高,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和垄覆地膜沟覆生物降解膜处理玉米前期土壤蓄水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垄覆地膜沟覆液膜和垄覆地膜沟不覆盖处理下玉米大喇叭口期土壤蓄水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其他各生育时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沟覆普通地膜与生物降解膜增温效果明显,玉米全生育期平均土壤温度较对照显著增加,而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较对照显著降低,垄覆地膜沟覆液膜和沟内不覆盖处理土壤温度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和沟覆生物降解膜处理下玉米各生育时期进程均较对照提前,而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下玉米生育前期较对照略有推迟,生育后期与对照持平;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和垄覆地膜沟覆降解膜处理促进玉米前期旺盛生长,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促进玉米后期生长。沟垄二元覆盖下玉米产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以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垄覆地膜沟覆生物降解膜和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最高,分别显著提高39.1%、40.1%和41.7%。  相似文献   

6.
高寒区旱地玉米不同覆盖方式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3~ 1997年 ,在高寒区旱地采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下铺秸秆上覆地膜等覆盖方式 ,与传统耕作不覆盖进行比较 ,研究了其对产量及生态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下铺秸秆上覆地膜处理可有效克服单纯覆盖消耗地力过重和单纯整秸秆覆盖又导致地温下降的弊病 ,能显著提高玉米单产。原因主要是有效地调节了地温 ,延长了生育期 ;提高了土壤的贮水能力和降水利用效率 ;土地用养结合 ,水、肥、气协调供应  相似文献   

7.
桑园覆草就是利用麦秆、麦壳、菜籽壳、蚕豆壳、稻草等植物秸秆,撒在桑树行间,实施桑园土壤覆盖的一项实用技术。桑园覆草方法简单易行,可有效促进桑树生长,提高桑叶产量,增加桑园经济效益。一、桑园覆草的好处,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变废为宝,让农作物麦秆发挥新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大豆高产高效耕作栽培模式,以绥农44为试验材料,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科技园区试验地进行当地传统耕作模式(春烧起垄)、原垄少免耕模式(原垄CK)、浅旋覆盖少免耕模式(地表覆秸)、碎秆翻耙耕作模式(秸秆深翻)4种耕作处理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生育期变化没有明显影响;分枝期和开花期株高、全叶重、叶柄重、茎秆重4个农艺性状秸秆深翻均高于其它3个处理;秸秆深翻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原垄CK和地表覆秸,同时春烧起垄的产量高于原垄CK9.20%,地表覆秸免耕产量最低;按经济效益排序为秸秆深翻春烧起垄原垄CK地表覆秸,综上,秸秆深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用秸秆覆盖桑园既为秸秆的综合利用寻找了新途径,又能改良桑园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桑树生长。阐述了桑园覆草的益处,提出桑园覆草的要求,总结了桑园覆草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覆草覆膜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覆草覆膜栽培技术在青海省大通县于2002年试验成功。该技术能够在常规覆膜栽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地温,使马铃薯能提早成熟,提早上市,提高产量和效益;马铃薯覆草覆膜栽培时95%的块茎生长在覆草层中,收获也很方便;收获后结合深翻,将覆草翻于地下,使其充分腐熟,做到秸秆还田,可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是一项马铃薯早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在高寒阴湿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玉米-大豆轮作模式,分析2BMFJ原茬地免耕覆秸大豆播种机北方寒地玉米秸秆覆盖还田腐解周期。在自然条件下,168 d试验周期内,应用秸秆残余应力法与多重比较法结合研究地表覆盖秸秆腐解规律,秸秆不同部位腐解规律,增施有机肥对秸秆腐解影响。结果表明,地表覆盖秸秆可自然腐解,阶段性明显,经机械剪切未被撕裂秸秆降解率56.3%,撕裂后秸秆降解率62.4%;不同部位玉米秸秆降解率差异显著(P<0.05),秸秆自顶部至底部降解率呈线性降低;增施有机肥对秸秆腐解具有促进作用(P<0.05)。研究结果揭示2BMFJ原茬地免耕覆秸播种机北方寒地玉米秸秆覆盖还田腐解特性;填补北方寒地玉米-大豆大田轮作模式下,经机械剪切后覆盖在地表不同形态秸秆腐解规律空白;为原茬地免耕覆秸精量大豆播种机械化技术在北方寒地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秸秆还田机刀辊中螺旋横刀因切削阻力大、耕深不足影响秸秆掩埋效果的问题,开展螺旋横刀优化研究,实现秸秆旋埋作业功能。【方法】建立螺旋横刀作业过程的参数化模型,分析动态参数的变化规律,确定决定影响耕整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取值范围。通过土槽试验,开展对螺旋横刀结构参数的二次曲面拟合分析和作业参数的三元二次回归分析。【结果】螺旋横刀结构参数最优组合为刀具宽度35 mm,前角50°;作业参数最优组合为前进速度0.72 m·s-1,旋耕转速320 r·min-1及作业深度174 mm。基于最优作业参数对结构优化前后的螺旋横刀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不降低秸秆埋覆效果的情况下功耗降低10.05%。该螺旋横刀主要依靠压埋的方式进行秸秆埋覆,当秸秆高度达到84.5 cm时,秸秆埋覆率为83.67%,适合高留茬柔性秸秆还田。【结论】解决了螺旋横刀现存问题,扩大了应用范围,为高留茬柔性秸秆地的耕整提供优质装备。  相似文献   

13.
选取华北平原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针对(1)秸秆移除;(2)秸秆表覆;(3)免耕;(4)秸秆深施;(5)施农家肥这5种典型的田间管理,使用农田自动温室气体测定系统对冬小麦农田全生育期进行了原位长期观测,并采用(13)~C自然丰度法对土壤碳的转化进行了监测,同时对冬小麦产量及生物量、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冬小麦产量及生物量高低顺序为施农家肥、秸秆深施、秸秆表覆、秸秆移除和免耕,而且土壤有机碳的更新也有同样的趋势;施农家肥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而秸秆移除和免耕则会导致土壤有机碳的轻微下降;冬小麦甲烷的排放或吸收只占总增温潜势的不到1%,在进行统计总排放当量时基本可以忽略,N_2O在总排放当量中的比例在2.55%~11.62%范围内;N_2O的大量排放主要来自于拔节期及开花期,秸秆移除、施农家肥和秸秆深施会导致N_2O排放在总当量中的份额增加至10%左右,而秸秆覆盖和免耕N_2O排放在总排放当量中的份额只有3%左右,冬小麦农田总的温室气体排放88%以上来自于CO_2的排放,特别是秸秆表覆和免耕95%以上来自土壤碳的损失而释放的CO_2.总体来看,秸秆深施能保证较高的产量,减少碳的损失,增加土壤碳并产生相对较少的总温室气体排放量,是较好的固碳减排方式.  相似文献   

14.
《山西农业科学》2017,(10):1631-1633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覆土材料和覆土方式对鸡腿菇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49.0%的普通土、49.0%的秸秆发酵料和2.0%的石灰混合均匀后进行覆土时,鸡腿菇的现蕾时间、出菇时间和转潮时间均较短;下层覆49.0%混有1.0%石灰的普通土,上层覆49.0%混有1.0%石灰的秸秆发酵料时,鸡腿菇的生物学效率达到最高,为89.4%,其产量可达到447.2 g/棒,与传统只覆普通土的方式相比,产量提高了71.6%,商品率可达到76.8%,且菇形更好。综合产量、生物学效率和商品率,下层覆49.0%的普通土、上层覆49.0%的秸秆发酵料的覆土方式最有利于鸡腿菇出菇生长和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定位观测分析,探讨了酿酒葡萄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覆盖方式对土壤温度有很大影响,覆膜模式下土壤温度最高,覆草居中,填埋秸秆最低。覆草效果优于其它两种模式,覆草模式下土壤温度变化平缓,具有高温时“降温效应”和低温时“保温效应”。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秸秆覆盖下深沟造林地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条件下的深沟造林地土壤温度变化较不覆草处理和平地平缓,日振幅减少,土壤含水率比不覆草处理和平地高,具有明显的保墒作用;由于水热状况良好,树木生长量高于不覆草处理和平地。  相似文献   

17.
水稻覆草旱种技术因其节水、减少秸秆焚烧污染和增产稳产等优势被广泛研究,本实验通过覆草旱种,探讨对水稻进行覆草旱种后的干物质积累规律以及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关系,并对水稻覆盖旱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花椒林地进行覆膜、覆秸秆和种植三叶草3种方式覆盖,测定不同覆盖条件下冠层的辐射能环境、热量平衡及水分环境.结果表明,地面覆膜、覆秸秆和种植三叶草条件下,地面反射率提高,增加了冠层净辐射,树冠下层接受的反射辐射分别较对照提高69.1%、48.0%和35.7%;树冠中部净辐射能分别较对照提高53.3%、26.3%和0.8%.在热量平衡中,覆膜、覆秸秆和种植三叶草的花椒林潜热通量分别占净辐射能的60.2%、62.4%和65.8%,感热通量分别占净辐射能的36.5%、34.0%和30.6%,土壤热通量分别占3.3%、3.6%和4.2%.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黄淮海麦豆两熟制条件下,比较不同麦秸处理和播种方式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探讨麦茬夏大豆免耕播种的技术关键,评估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的利用价值,以期改进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生产技术。【方法】定位试验于2012-2014年在江苏徐州进行,采用裂区设计,以播种方式为主因素,秸秆还田量为副因素。播种方式有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常规免耕机械条播和浅旋人工撒播3种,秸秆还田量设全量和半量2个水平,共6个处理,比较不同麦秸处理和播种方式对大豆播种和出苗质量、生育进程、产量、土壤物理性状及麦秸腐解率的影响。【结果】免耕覆秸精量播种较常规免耕机械条播出苗早1 d,较浅旋人工撒播早1-3 d,同时田间出苗率最高;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初花期早0.1-2.3 d,差异显著(P<0.05)。相比之下,秸秆还田量则对出苗速度和生育进程的影响不显著。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处理较常规免耕机械条播增产4.12%-12.40%,较浅旋人工撒播增产1.96%-5.50%;秸秆半量还田处理的产量高于全量还田处理,但差异不显著。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和常规免耕机械条播与浅旋人工撒播相比,播种至出苗期土壤温度较低,土壤湿度较高,差异显著(P<0.05)。秸秆全量还田处理土壤温度低于半量还田处理,而全量还田处理土壤湿度仅在干旱年份高于半量还田处理。浅旋人工撒播麦秸腐解率较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和常规免耕机械条播高,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处理的麦秸不会影响下茬小麦的播种和生长。【结论】秸秆覆盖可保蓄土壤水分,降低土壤温度,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大豆出苗率,为下茬小麦提供优良的有机肥料,是麦豆两熟制条件下良好的秸秆还田方式。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同步解决麦秸还田、大豆保苗和土壤培肥难题,适合在黄淮海及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地面覆盖对花椒林生理生态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地面覆盖塑料薄膜、覆秸秆和种植三叶草,研究了不同地面覆盖处理对花椒林的生理、生态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份,秸秆覆盖的林地土壤含水量最高,较对照地高27.3~32.3,其次为三叶草林地,较对照地高17.2~23.2;地面覆膜提高了冠层气温和光合有效辐射,8:00~18:00,冠层气温较覆秸秆、种植三叶草和对照高0.3、0.9、0.7℃,光合有效辐射高22.2、37.5和46.7;种植三叶草提高了林内空气温度,分别较覆秸秆、覆膜和对照林地高7.2、18.0和25.5;花椒叶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