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类作物生产方式转变必要性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麻类作物生产方式转变是麻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总结了我国麻类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我们麻类作物生产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分析了未来我国麻类作物生产方式发展趋势和构想,提出促进麻类作物生产方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推广麻类作物生产机具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要的纤维作物,其中麻用作纺织原料已有4700多年历史,从到今我国都具有发展生麻产业的基础和条件,它的制品是我国口创汇的特色产品。黄、红麻以收获韧皮纤维为主,近年来研究开发的红麻全杆造纸技术,为红麻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但无论是仅麻、红麻、黄麻、大 麻、亚麻和剑麻,主要似获取其纤维为生产目的。而这些韧皮(叶)纤维作物,其纤维层与麻壳(表皮)、麻骨联结较紧密,不易分离,必须经过人工刮制或机械剥离方能获得纤维。一、麻类生产机具研制与推广现状从50年代起,我国根据不同麻类作物收获的农艺要求,开展了以收、剥…  相似文献   

3.
麻类机械化生产的主要技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麻类作物的种植特点、生产机械的现状以及制约麻类生产机械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降低麻类生产成本的机械化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传统麻类作物的收割方式一直是制约麻类作物发展的重要因素,机械化收割是麻类作物发展的重要方式。为此,通过调研检索国内外麻类机械的相关文献资料,简述了国内外麻类作物机械化收割的现状和特点,并在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麻类作物收割机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圆盘切割装置的研究概况,阐述了国内外麻类收割机械的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适合中国工业大麻机械化收割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安徽旌德县地处皖南山区,是苎麻的适宜种植地带,全县耕地面积15万亩,其中苎麻种植面积2.5万亩,年产原麻3250t。 苎麻纤维收获的用工量占整个生产用工量的50%以上,而解决苎麻收获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苎麻剥刮加工的机械化。为此,旌德县农机推广站于2002年5月从湖南麻类机械研究所引进了一台6BM—350型剥麻机,并在首季苎麻收获期间进行了生产试验测试和可行性论证工作。6BM-350型剥麻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6.
苎麻纤维收获的用工量占苎麻生产用工量的50%以上,降低苎麻收获成本的关键在于实现苎麻剥刮加工的机械化.为此,安徽省旌德县2001年从湖南麻类研究所引进了1台6BM-350型剥麻机,经过试验示范、改进生产、宣传推广,该项技术被广大麻农接受,并推广应用,目前全县共推广6BM-350型剥麻机近1000台,产生了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国内麻类作物收获机械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国内40多年来麻类收获加工机械的研究历程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国内现有麻类收获加工机械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今后我国麻类机械研究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种植的大麻是四氢大麻酚含量低于0. 3%的大麻,主要有纤维用大麻、籽粒用大麻、纤维籽粒两用大麻及药用(医用)大麻。药用大麻主要是提取CBD(大麻二酚),CBD医疗价值很高,具有抗痉挛、抗焦虑、消炎、镇痛等药理作用,欧美国家已经有相当多数量的CBD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在市场销售。随着我国放开工业大麻种植和花叶提取的政策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因素,大麻有利于农作物的品种轮作倒茬,具有良好的土壤修复作用,成为中低产田和盐渍土地改良首选作物。汉麻的亩收益较高,尤其是药用大麻的效益远高于纤维用麻,药用大麻主要是收集汉麻叶、汉麻花穗来提取CBD,而收获的方式较多,需要依据种植方式不同和根茎的直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收获方法,给设备的研制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江西油菜机械化收获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油菜的收获机械化越来越受到农户重视。在油菜生产过程中,收获损失是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油菜生产成本的重要原因。本文设计油菜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收获方式、不同收获机型、不同配比的生长调节剂在油菜收获过程中对收获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分段收获有一定局限性,不适合在江西省大规模使用;最佳的油菜收获方式为使用生长调节剂(调节剂与水体积比为1∶10)对油菜成熟时间进行调节;采用油菜专用联合收获机械进行收获作业,不仅能有效控制收获期,主动掌握收获时间,也可以提高收获产量。  相似文献   

10.
山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我国山药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大,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广西是我国山药主要产区。山药生产机械化主要受限于收获机械化,因此,山药机械化收获是我国山药产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不同山药的生物学特性和收获技术,分析山药收获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山药机械化收获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美花生收获机械化技术现状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收获是花生生产关键环节,用工量占整个生产过程60%以上,机械化收获是一个国家花生生产水平的重要体现。中国和美国同是世界重要的花生生产与出口大国,但因花生生产水平特别是收获机械化水平差距悬殊,从而导致花生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不同。美国两段式机械化收获方式及其先进的花生收获机械化技术,使花生生产高产优质高效、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明显,而中国多种花生机械化收获方式并存,收获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从而制约了花生生产效益和出口竞争力。基于大量文献的系统分析、中国花生生产实地调研以及美国花生生产和收获机械化的实地考察与综合分析,综述了中国和美国花生生产及其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分别阐述了中国和美国最新花生起收机、捡拾收获机等机器的类型、总体结构型式和主要性能参数等;分析了花生收获机械关键装置的结构原理与特点;综合分析了美国花生收获机械化发展历程以及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因,中国花生收获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中国花生收获机械化发展动态。对深入了解中国和美国花生收获机械化技术现况及其发展历程,进行中国花生收获机械化发展总结,在借鉴美国成功经验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加速发展我国花生收获机械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瑞雪 《山西农机》2009,(8):12-13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起步晚,收获主要靠人工,机械化收获程度很低,玉米种植机播水平达到58.7%,而机收水平只有10%,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最薄弱的环节,严重制约了玉米产业的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很多,既有玉米种植行距不统一、收获工艺不同以及玉米价格偏低、机收成本高等原因,也有机器可靠性和适应性差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蓖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精纺纤维。在蓖麻的整个生产过程中,蓖麻的收获劳动强度大,季节性强,用工较多,且与水稻等农作物收获争时节。蓖麻一般年收三季,如收获不及时,将会影响下季麻的产量和纤维品质。而使用动力剥麻机剥麻,能抢住季节,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保证芝麻的及时收获。因此蓖麻的剥制加工在生产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掌握好蓖麻动力剥麻机的使用和维修技术对麻区人民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是世界上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主要作物。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约为320万hm2,鲜薯产量约为400亿kg/年,目前处于世界第1位。马铃薯在我国种植分布广、产量高,一年四季都有收获,其中在黄土高原4省(区)———晋、陕、甘、宁播种面积达86万多hm2。实现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是目前农业生产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种植与收获是马铃薯生产的2个主要环节,因此解决马铃薯机械种植和机械收获是实现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先后开发研制出多种形式、不同规格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起步晚,收获主要靠人工,机械化收获程度很低.2009年,玉米机播水平达到75%,而机收水平只有17%,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严重制约了玉米产业的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很多,既有玉米种植行距不统一、收获工艺不同以及玉米价格偏低、机收成本高等原因,也有机器可靠性和适应性差等农业机械方面的因素.特别是我国现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户分得的责任田地块小,地边空垄少,不利于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应用,影响作业连续性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邵珠山 《农业工程》2013,3(3):33-35
玉米联合收获技术是利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的机械化技术。装备类型主要有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玉米割台3种。介绍了作业注意事项、提高机械作业效率的方法、常见故障排除方法、不同环境因素下玉米收割机的操作技术以及安全生产要求,以期为用户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独山县地处贵州高原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接壤,由此逐渐过渡到广西盆地,生产水稻、小麦、油菜、麻类等作物,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主要产粮区。在地质上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独山箱状背斜核  相似文献   

18.
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是一项农机新技术。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关键是普及玉米收获机械,从本质上讲,是玉米收获机械技术从“生产方”向“使用方”的转移过程。在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缓慢已成为制约玉米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分析其中原因,既有玉米收获机械本身性能和质量水平方面的因素,也有农村经济条件、农艺条件和经营体制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过程中,需要的是农机和农艺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和相互适应。对生产企业来说,要研究各个主要产区的玉米种植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生产适应特定区域需求的农机产品;对玉米育种工作者来说,要研究不同玉米植株的生育特性对收获机的适应性,除了选育产量高、抗逆性、抗病虫的品种外,更要注重培育成熟度一致、完熟期含水率低、抗倒伏、结穗部位高、穗轴柄部韧性好、有利于机器收获的品种;对行业来说,要制定出适宜联合收获机收获的玉米标准化种植体系和适宜不同区域的机械化收获技术模式,推广相互配套的生产作业机具,倡导农户适时收获,推动玉米种植农艺与收获模式的统一,促进玉米机收率的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丘陵地区的区域气候、水土和自然条件与平原地区不同,水稻的耕作制度和技术类型也有明显的区域特点.机械化收获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一个重点,也是广大农民长期盼望解决的难题.收获机械的正确选型直接关系到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应用效果,因此必须根据丘陵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实际,合理选择水稻的收获方式和机具,确定收获机械的功率、喂入方式和行走装置类型等主要技术参数,结合当地农机部门引进推广、试用和示范的机具情况,选购成熟的产品和适合的机型与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