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反刍动物生产与碳减排措施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加,温室效应口趋严重.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在2009年达到387 μL/L,为历史最高值.本文综述了目前的全球碳排放情况、各国近期的减排目标、温室气体的来源、农业对温室气体的贡献量,并且从提高奶牛生产性能、调控瘤胃内环境和降低粪便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降低反刍动物养殖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反刍动物生产与碳减排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加,温室效应日趋严重。大气中CO2浓度在2009年达到387ppm,为历史最高值。本文综述了目前的全球碳排放情况、各国近期的减排目标、温室气体的来源、农业对温室气体的贡献量,并且从提高奶牛生产性能、调控瘤胃内环境和降低粪便中温室气体释放量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降低反刍动物养殖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畜牧业是农业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本文采用《低碳发展及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培训教材》提供的计算方法,估算了青岛市2009~2014年奶牛养殖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青岛市年均奶牛肠道发酵甲烷、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分别为10376.7t、981.1和243.3t。应结合青岛地区奶牛温室气体排放特点,尽快开展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研发,提出温室气体减排策略,从而推动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北京规模化奶牛养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北京规模化奶牛养殖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尤其是碳排放管理水平较高养殖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特点,通过调研获取了北京8家碳排放管理水平较高的规模化奶牛养殖企业的基础数据。本研究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奶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评估框架、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组织编写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以及北京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畜牧养殖业》标准(公示中),以北京8家规模化奶牛养殖企业2015年的生产数据为基础,对其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评估。由评估结果可知,北京碳排放管理水平较高的规模化奶牛养殖企业中,肠道发酵是主要的排放源,占总排放量的77.65%;奶牛场的能源消耗和粪便管理温室气体排放量接近,分别占总排放量的11.24%和11.11%。北京市规模奶牛场的主要温室气体是CH_4和CO_2,分别占80.15%和11.24%,每生产1kg标准奶(FPCM)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0.95kg CO_2。根据本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和其他城市奶牛养殖企业确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冰川融化、增加了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和强度,并破坏了生态系统。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在全球变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已经指出,甲烷的减排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最为快速和必需的途径。反刍动物的甲烷排放占人为甲烷排放量近三分之一,并且造成3%—13%的饲粮能量的损耗。因此,该文将对反刍动物的甲烷减排措施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南阳市畜禽规模化养殖的温室气体年排放量进行定量估算,试验以跨政府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温室气体(GHG)清单指南和最新文献资料公布的各类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数据为依据计算温室气体排放参数,并计算了畜禽温室气体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排放量。结果表明:甲烷的年排放总量是2.58×108kg,氧化亚氮的年排放总量是2.74×107kg,其中生猪的甲烷、氧化亚氮排放量分别占甲烷、氧化亚氮总排放量的64.03%、70.99%,生猪的粪便源甲烷排放量占总粪便源甲烷的93.10%;年甲烷当量排放量为5.42×106kg,氧化亚氮为8.49×106kg。说明规模养殖生猪是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排放源,其中生猪养殖的粪污处理环节又是养殖业温室气体减排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7.
甲烷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动物日粮消化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大量甲烷,反刍动物甲烷的产生是导致养分损失的主要途径。降低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可以减缓气候变暖、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文章就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反刍动物生理与营养实验室在绵羊甲烷排放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阐明我国肉用绵羊甲烷排放规律及调控减排技术。  相似文献   

8.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测量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烷的排放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瘤胃微生物在饲料正常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甲烷,不仅造成了对饲料能量的浪费,还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在温室效应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减少瘤胃内甲烷的产生对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和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研究的甲烷减排技术较多,但是只有少数是实用和经济有效的。为了更准确地评估甲烷减排技术,文章对近年来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测量方法及降低甲烷排放的调控措施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反刍动物甲烷减排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即将终结的化石燃料时代,给农业和人类发展都带来新的挑战。随之而来的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以及燃料价格波动都直接地影响到了粮食系统的稳定生产。与此同时,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百分之三十,相当于150亿吨的二氧化碳,其中包括因农业和畜牧业导致的森林减少,化肥施用,反刍动物的肠道发酵,生物质燃烧,稻田中的厌氧分解以及牲畜排放的粪便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甲烷是反刍动物消化道微生物降解饲料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温室气体。反刍动物甲烷排放不仅造成了饲料的能量损失,也加重了地球的温室效应。芸苔属(Brassica spp.)饲用作物主要用于填闲种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不同季节、舍饲或放牧、混合或单独饲喂情况下,芸苔属饲用作物能大幅减少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针对其降低排放的原因,前人在饲料化学成分、瘤胃发酵代谢参数、瘤胃微生物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但其机理仍不清楚。本文综述了芸苔属饲用作物减少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可能的减排机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加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强度逐渐增加,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减弱,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达到新高,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中国草地碳汇资源得天独厚,发展草原碳汇经济成为履行国际承诺、打造碳汇新经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综述中国草地固碳减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包括草地碳汇和家畜生产减排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草地碳汇、人工草地建设等方面,并提出中国草地固碳减排发展建议,以期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及草地固碳减排的贡献提供理论基础,为推动我国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赵静雯  吴慧光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11):3105-31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奶牛养殖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奶牛正常的生理活动产生的大量气体(CO2和CH4)对土壤、空气和水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污染。大气中CO2和CH4等微量气体浓度的增加所导致的温室效应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奶牛胃肠道发酵所产生的CH4是牧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控制奶牛CH4排放能有效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在畜牧业生产中,有必要有效降低反刍动物产生的CH4。奶牛生产中CH4的排放涉及饲料营养、瘤胃发酵调控、遗传选择和牧场管理等方面,现针对如何降低奶牛生产中CH4产生的研究情况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比较高产和中产奶牛牛舍的空气状况。试验选取高产奶牛和中产奶牛牛舍各一栋,密闭采集测定甲烷(CH_4)、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4种气体的浓度。结果表明:高产奶牛牛舍中甲烷、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4种气体的浓度比中产奶牛牛舍中的各气体浓度分别提高2.69%、32.51%、3.58%和66.95%。每头高产奶牛每天排放CH_4 296.15g,每产1kg标准乳排放CH_4 11.61g。每头中产奶牛每天排放CH_4 210.54g,每产1kg标准乳排放CH_4 12.08g。随着采食量增加,牛舍中甲烷、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也会增加。高产奶牛每产1kg标准乳的CH_4排放量比中产奶牛低3.89%。  相似文献   

14.
刘阳  孙义  颜才玉  张涛  袁航  侯扶江 《草业科学》2012,29(8):1212-1216
用静态箱法测定了藏羊轮牧的高寒草甸温室气体的排放及其季节动态,分析了羊粪的作用。结果显示,高寒草甸土壤为CH4的汇,返青季CH4日吸收量最高,轻牧区为枯黄季最低,适度放牧增强高寒草甸吸收CH4的能力;高寒草甸土壤为CO2的源,牧草生长旺季日排放量最高,枯黄季最低,重牧促进高寒草甸CO2排放;放牧没有改变高寒草甸作为CH4汇/CO2源的功能。分析表明,羊粪具有抑制高寒草甸温室气体排放的趋势,季节对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大于放牧。  相似文献   

15.
牛甲烷排放量的估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的研究主要是根据能量转化过程中甲烷能量损失量来确定饲料的代谢能和能量需要。但由于甲烷是温室气体的一种来源,其排放量的增加致使全球气温升高。因此,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的估测越来越重视。研究方法大多根据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的实测结果,运用统计方法建立甲烷排放量的估测模型。本文重点介绍中国农业大学以瘤胃瘘管阉牛作为试验动物,用大型自控呼吸测热室持续测定不同日粮在全消化道内甲烷排放量所得出的估测模型。根据《奶牛营养需要和饲料成分》(2007)中现有参数,选用上述估测模型进行甲烷排放量的估测。其中,由于我国存栏产奶奶牛的平均产奶量较低,故估测的甲烷排放量为96.29 kg/(头.a)。但日产奶量为20 kg/头的奶牛其甲烷排放量估测值为114.6 kg/(头.a)。此外,本文还利用上述模型对我国肉牛、役牛和牦牛的甲烷排放量作了初步估测。  相似文献   

16.
低碳农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在农业发展中的实现形式,发展低碳农业除了秉承低碳经济的内涵之外,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并降低农业发展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本研究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低碳农业的概念、低碳农业的特点、低碳农业的发展现状、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及低碳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低碳农业及草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奶牛养殖在产能提升的同时也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本文梳理了奶牛养殖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环节,主要分为奶牛养殖活动温室气体排放以及牛场日常运行耗能两个方面;结合奶牛养殖肠道发酵和粪污管理的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归类整理了主要的减排措施,包括进行提高饲料质量和转化效率、粪污高效管理、清洁能源替代等方式,助力奶牛养殖实现低碳乃至零碳排放。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及其减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18%,成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各种畜禽温室气体排放机制,找出畜禽温室气体的影响因子,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畜禽温室气体排放的机理,提出减少畜禽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与对策,为探索节能、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养殖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的粪尿作为肥料被广泛的施用在农田里,奶牛正常的生理活动产生的大量气体(CO2和CH4)也被排放到了空气中,但是反刍动物生产中排放的这些废物却对土壤、空气和水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污染,其中粪、尿和气体中的碳、氮、磷、钾元素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更是不容忽视。本文就以上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奶牛生产中碳、氮、磷和钾对环境的污染,并从营养和饲养管理上提出相应的减排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Methane gas from livestock production activities is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which have been shown to influence climate change. New technologies offer a potential to manipulate the rumen biome through genetic selection reducing CH4 production. Methane production may also be mitigated to varying degrees by various dietary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Strategies to reduce GHG emissions need to be developed which increase ruminant production efficiency whereas reducing production of CH4 from cattle, sheep, and goats. Methane emissions may be efficiently mitigated by manipulation of natural ruminal microbiota with various dietary interventions and anim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improved. Although some CH4 abatement strategies have shown efficacy in vivo, more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make any of these approaches pertinent to modern animal production system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view is to explain how anti-methanogenic compounds (e.g., plant tannins) affect ruminal microbiota, reduce CH4 emission, and the effects on host responses. Thus, this review provides information relevant to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tannins on methanogenesis, which may provide a cost-effective means to reduce enteric CH4 produc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ruminant animals on global GHG emis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