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992~1994年,在沈阳市辽中县乌伯牛乡设置试验点,对水稻纹枯病病菌越冬菌核密度、病株初侵染病斑密度、扩展趋势、流行病情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核越冬密度与前茬水稻病情密切相关。水稻纹枯病的发病始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盛发(病情陡增)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水稻孕穗期至圆秆期是病害流行的关键时期;供试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有差异,但无免疫者。  相似文献   

2.
在调查核盘菌和三叶草核盘菌发生为害的基础上,以核盘菌菌株Rap-1和三叶草核盘菌菌株CMV-2为代表,比较了温度及降雨等因子对菌丝生长及菌核萌发的影响。在15 ̄28℃下Rap-1菌丝生长较CMV-2快,但在8℃下则相反;Rap-1菌核在自然条件下萌发期间的温度较CMV-2菌核萌发时温度高,两者菌核萌发呈现出明显的先后秩序。春季降雨的波动导致2种核盘菌的菌核萌发出现波动。离体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核盘  相似文献   

3.
金针菇软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针菇软腐病是近年来普遍发生的病害,病菌初步鉴定为Cladobotryum sp.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27℃,最适15-19℃;适宜pH值为5.6-8.1,最适为6.0。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害发生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和3-4月。气温高(15℃以上),湿度大的年份发病严重。室内药剂抑菌试验结果表明:0.010%-0.001%百菌清和0.05%-0.20%多菌灵对该病菌的菌丝生  相似文献   

4.
樟树溃疡病研究:Ⅲ.病害发生发展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樟树溃疡以菌丝和子囊孢子在病组织和病残体上越冬,子囊孢子萌发需低温刺激3-5月为子包子成熟期;5月为子囊孢子释放盛期;5-6月为病害盛发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春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rbay)产生菌核的影响因子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丝产生菌核的最适温度15-20℃;最适PH3-8;最适碳源为葡萄糖;适氮源为胰蛋白胨;最适培养基为玉米粉琼脂培养基。  相似文献   

6.
1992~1994年,在沈阳市辽中县乌伯牛乡设置试验点,对水稻纹枯病病菌越冬菌核密度,病株初侵染病斑密度,扩展趋势,流行病情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核越冬密度与前茬水稻病情密切相尖。水稻纹枯病的发病始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盛发(病情走增)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沙稻孕穗期至圆秆期是病害流行的关键时期,供试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有差异,但无免疫者。  相似文献   

7.
水稻小球菌核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小球菌核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5℃,最适温度为30℃、菌核的形成与菌丝生长呈正相关。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2.40-12.85,最适pH值为4.50-5.50。光照和通气条件对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菌丝致死温度为50℃.10min:菌核致死温度为60℃.10min。  相似文献   

8.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大斑病发生严重,本文针对宁夏灌区玉米大斑病的越冬菌源、侵染循环、发病条件以及不同玉米品种的抗病性等进行了系统性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在宁夏引黄灌区大斑病以菌丝在田间和秸秆垛的病残体上越冬,病残体5月上旬开始产孢,产孢期30天以上。田间初次发病时间是6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下旬是病害的快速增长期,此期的降雨量大小是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关键因素。宁夏现行大面积种植掖单13号玉米品种和麦套玉米的耕作方式十分有利于病害的流行,稻旱轮和早期摘除玉米底部病叶对病害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病害严重发生年份,可在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以75%百菌清500-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65%代森猛锌600倍液和50%扑海因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1-2次,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9.
金属离子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12种金属离子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按其对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有抑制作用的浓度范围不同分为3类:(1)对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浓度最高,在2500μg/mL时,仍有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属于这一类的有Mg^2 ,Ba^2 ,Ca^2 和Mn^2 4种金属离子;值得一提的是,Mg^2 在100-2500μg/mL范围内促进菌丝生长和增加菌核干质量。(2)对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浓度较高,在500或1000μg/mL时可严重抑制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属于这一类的有Fe^2 ,Fe^3 ,Cu^2 ,Pb^2 和Zn^2 5种金属离子。(3)在浓度为10或50μg/mL时严重抑制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属于这一类的有Ag^ ,Hg^2 和Cd^2 3种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10.
白术白绢病病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术白绢病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产生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在pH值3~9范围内均能生长,pH为4.0~6.0时生长最快,pH值为5时菌核产生量最大,菌核在pH值为4.0~9.0均能萌发,pH值为5~7时菌核萌发最适;白术白绢病菌菌丝生长、菌核产生和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30cC;明确了其对不同碳源、氮源的利用情况。菌丝致死温度为55℃,10min,菌核的致死温度为60℃,10min,试验表明甲基立枯灵等9种药剂对白术白绢病菌丝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20%甲基立枯灵、50%甲托在田间对白术白绢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菌核木菇菌丝生长、子实体及菌核的形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核木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30℃;最适碳源为果糖、蔗糖;能利用多种有机氮源,对无机氮源的利用较差;最适pH为6;最适培养料含水量为60%;子实体形成温度为25~28℃;菌核的形成温度与子实体的形成温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
松片圆蚧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3-4代,以第三代受精雌成虫和第四代二龄若虫在罗汉松叶片上越冬,各代若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上旬-7月下旬,7月下旬-10月上旬;9月上旬-11月下旬;10月中旬-11月下旬。本文还提出了重点防治第一代松片圆蚧的建议,并分析了“敌蚧灵”的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3.
油菜菌核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温度对菌核产丝型、产果型萌发、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速度影响;温度对菌丝侵桑叶片的影响;水分对菌核产果型萌发的影响;PH值对菌丝生长、菌核菌丝型萌发的影响;观察了光照对菌核产果型萌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苍术菌核病是辽宁省苍术生产中的一种新见病害,对其进行病原菌鉴定、致病性测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苍术菌核病致病菌为雪腐核盘菌(Sclerotinia nivalis Saito);该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最适pH值为6,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菌核形成最适温度为15℃;光暗交替和乳糖对菌核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尿素对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莴苣菌核病病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调查湖北省42个县市莴苣菌核病的发生情况,根据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核盘菌在调查地有发生,鄂西部分市除核盘菌之外,还存在小核盘菌,二者可能出现在同一株发病莴苣上。小核盘菌菌丝长生的最适温度25℃,在15-30℃范围内,菌核产量和温度呈负相关,菌核大小同菌核产量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醉蝶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寄主范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我国花卉上的一种新病害--醉蝶菌核病病原菌的部分寄主范围为9科15属15种。与黄瓜菌核病菌、向日葵菌核病菌、菜豆菌核病菌进行交互接种,结果向日葵菌核病菌致病力最强,向日葵最易感病。  相似文献   

17.
1发生特点发病类型主要是花腐型即烂盘。一般在向日葵开花后花盘背后的花托部分出现水渍状淡褐色圆形病斑,扩大到全盘后使组织变软,腐解后无明显的恶臭味。天气潮湿或遇雨会出现白色菌丝,最后形成黑色菌核,病菌亦可侵染蔓延到花盘正面,菌丝遍布在籽粒之间,形成黑色菌核网覆盖在花盘上。后期因花盘组织结构腐烂使整个花盘落地或部分或全部籽粒落地。籽粒上的症状一般不十分明显,严重时果皮脱色变白,籽仁呈褐色。2病源及发生规律病害发生在茎部的菌核形成少,花盘上发病时菌核较多。条件适宜时菌核开始萌发,可直接形成菌丝侵染寄主,也可形成子…  相似文献   

18.
大棚芹菜是任城区主产蔬菜品种之一,但是大棚芹菜菌核病近几年发生较重,严重时成片绝收。病害常先在叶部发生,形成暗绿色病斑,潮湿时表面生白色菌丝层,后下蔓延,引起叶柄及茎发病。病处初为褐色水渍状,后形成软腐或全株溃烂,表面生浓密的自霉,最后形成鼠粪状菌核。病菌以菌核在土壤或混杂的种子中越冬,为次年初侵染源。第二年,当条件适合时病菌产生子囊孢子,借风、雨等传播。芹菜发病后,病菌菌丝在田间通过茎叶直接接触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19.
培养基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12种培养基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菌核形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生长方面,水稻纹枯病菌在稻草煎液琼脂、水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和麦芽糖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最快,而在牛肉胨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最差;在菌核形成方面,理查琼脂培养基最有利于菌核的形成,表现为菌核数量最多,质量最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菌核侧耳子实体分化过程及不同阶段形态解剖特征的观察,发现菌核侧耳子实体分化可分为瘤状原基、棒状体、典型子实体3个阶段。瘤状原基、棒状体横切片可分为皮层、内层2层;菌褶为等式子实层类型,菌髓中菌丝排列方式属于混淆至不规则型;菌肉菌丝可分为生殖菌丝、联络菌丝和骨架菌丝3种类型,其生殖菌丝中单菌丝细胞间的锁状联合明显,菌丝间的锁状联合只在菌盖中出现。孢子印白色,孢子表面光滑,为柱状椭圆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