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金海霞  冯辉  徐书法 《园艺学报》2006,33(4):737-740
 用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22与叶用芥菜可育品系X09-1和X12-1杂交, 并以叶用芥菜为轮回亲本连续7代回交, 获得了2份不育性稳定的叶用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该不育系的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 , 植株形态与轮回亲本相近, 有正常结籽能力。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末期Ⅰ染色体数目稳定为18条, 表明回交核替换已经完成。用转育成的新不育系试配杂交组合, 经配合力测定, 筛选出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2.
以8个襄阳大头菜高代优良自交系为试材,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出56个杂交组合,对其6个品质性状和15个农艺性状的平均杂种优势进行初步研究,再选取9个主要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选出与理想品种最接近的4个杂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叶长、叶柄长、单株总质量、单根鲜质量、667 m^(2)产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硝酸盐含量、纤维素含量均表现正向杂种优势,叶宽、叶柄宽、VC含量、含水量均表现负向杂种优势;等权关联度排序结果表明,杂交组合3-2×8-5、9-1×2-2、8-5×19-3、4-3×19-3的综合表现最为优良。  相似文献   

3.
甬雪3号是以叶用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07-50A为母本,以自交系07-2-10-1-13-4-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叶用芥菜新品种。播种至采收约105d(天)。株型半直立,生长势强,叶浅绿色,复锯齿,全裂,叶面有光泽,无蜡粉。平均有效蘖数25个,单株质量约1.5kg,每667m2产量约6000kg。抗病毒病,耐抽薹性中等,加工品质优良。适合长江流域秋冬季栽培。  相似文献   

4.
甬雪4号是以叶用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07-50A为母本,以上海金丝芥的自交系07-10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叶用芥菜新品种。播种至采收约105 d(天)。株型开展,生长势强,叶浅绿色,复锯齿,浅裂。平均有效蘖数27个,单株质量约1.4kg,每667 m2产量约5 000 kg。丰产性好,抗病毒病,加工后色泽黄亮,品质优良。适宜在长江流域秋冬季和春季种植。  相似文献   

5.
以华芥1号和华芥2号为研究对象,在河南洛阳良种繁育基地进行分蘖芥菜品种杂交制种。研究结果显示,叶用芥菜杂交种种子饱满,杂交种子平均产量约65 kg/667 m~2,杂交制种适宜的父、母本行比为2∶6,要求方圆2 000 m以内没有芥菜类、白菜类等蔬菜种植,适宜的播期为11月底12月初,采收期为次年5月。本叶用芥菜杂交制种技术的实施,为大规模叶用芥菜杂交种的生产和良种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促进了叶用芥菜良种的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杭州地区栽培的叶用芥菜新品种,开展6个叶用芥菜品种华芥2号、华芥3号、华芥4号、华芥8号、华芥10号、鄞雪18的比较试验,调查它们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产量及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华芥4号、华芥8号在抗性、产量、品质等方面表现优良,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卷心芥菜是我地菜农从大叶芥菜自然杂交后代中发现的一个品种,栽培面积已达4000余亩。卷心芥菜系十字花科,叶用芥菜(Brassica Juncea  相似文献   

8.
<正>华芥1号为叶用芥菜一代杂种。芥辣味浓、质地脆嫩,适于做腌制菜食用;抗病毒病能力较强,单株鲜质量1 kg左右,一般每667 m2产量3 000 kg左右,可替代传统的农家品种和地方品种。叶用芥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芥菜类蔬菜,为我国长江流域普遍栽培的腌制用蔬菜。近几年,腌制蔬菜加工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市场对叶用芥菜的需求量增幅较大;且农业外向型加工型企业的逐渐增加,对加工型叶用芥菜的生产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  相似文献   

9.
桃杂种后代单株的抗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桃 4个杂交组合的 3 3株半矮化单株 (其中 2株为乔化单株 )人工接种蚜虫鉴定 ,组合89-3 -1 6× 92 -6-3 8供试后代 1 6株 ,抗性单株 1 3株 ,全部为毛桃 ;组合 90 -1 -2 5× 92 -6-3 8的单株抗蚜率为 1 6.67% ,初选出抗性单株 2株且为油桃 ;组合 3 -3 -3 6× 92 -6-41和 94-2 -7×曙光分别选出 1株和 3株较抗单株。  相似文献   

10.
叶用芥菜又名辣菜,是十字花科芸苔属芥菜种中以叶片为食用部分的一个变种。原产我国,因其适应性强而在南北各地广泛栽培,其中尤以雪里蕻芥菜类型品质为最佳。叶用芥菜具有特殊的辛辣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糖类和矿物质,蛋白质经水解后产生各种氨基酸。食用前,须先进行加工腌制,经腌制的芥菜质地脆嫩,香气四溢,口味鲜美,既可作素菜食用,也可作荤菜的配料,是一种很受市场欢迎的蔬菜品种。 一、叶用芥菜的常规栽培与加工 叶用芥菜性喜冷凉湿润,一般在秋冬两个季节栽培。秋芥菜于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育苗,苗龄30天定植,11月底至12月上旬收获;冬芥菜于10月中下旬播种育苗,苗龄40天定植,翌年3月中旬4月上旬收获。收获后通常用以下两种方法加工腌制。 (一)干腌法 芥菜洗净后经风吹日晒2-3天,  相似文献   

11.
以叶缘裂刻和叶缘锯齿的2种芥菜为试材,构建F_2和BC_1分离群体,对群体单株的裂刻性状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基因进行qRT-PCR分析,以期明确叶用芥菜叶缘裂刻性状的遗传规律,为芥菜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芥菜叶缘裂刻性状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将该基因命名为BjLB(Leaf-lobe in Brassica juncea);qRT-PCR分析结果表明,KNAT1基因在叶缘裂刻芥菜中的表达量高于叶缘锯齿芥菜的表达量,与预期结果一致,其它基因在2个亲本中表达差异不明显,推测KNAT1基因有可能是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橘红色和紫色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球内叶橘红色的大白菜和外叶紫色的普通白菜(小白菜)为亲本进行杂交、自交和回交,研究大白菜橘红色、紫色2对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球内叶橘红色的大白菜和外叶紫色的普通白菜杂交,F1植株颜色为非橘红心-紫色|在F2群体中出现4种基因型,非橘红心-紫色、非橘红心-非紫色、橘红心-紫色、橘红心-非紫色,比例接近9∶3∶3∶1,其中获得橘红心-紫色基因型ororPr-的概率为18.75%,获得纯合橘红心-紫色基因型ororPrPr的概率为6.25%|在BC1群体中,4种基因型之比接近1∶1∶1∶1|BC2群体中,全部植株颜色为非橘红心-紫色。x2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球内叶橘红色的大白菜和外叶紫色的普通白菜杂交后代球内叶橘红色和外叶紫色为非连锁、互为独立遗传、自由组合的2对基因,二者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球内叶橘红色基因or已定位在A基因组1号染色体末端,据此推断,来源于外叶紫色的普通白菜的紫色基因不在1号染色体上,而是在A基因组其他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3.
不同叶用芥菜品种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5个叶用芥菜品种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15个叶用芥菜品种均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较高的品种其必需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含量也相应较高。同时,15个叶用芥菜品种VC、Ca、P、Fe等营养成分含量也较高,其中VC含量为1 362~2 428 mg·kg-1(FW),Ca含量为1 002.9~1 872.9 mg·kg-1(FW),P含量为250.7~656.9 mg·kg-1(FW),Fe含量为17.4~32.4 mg·kg-1(FW)。  相似文献   

14.
芥蓝与甘蓝其他变种分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周禹  李燕  孙勃  石瑜  汪俏梅  汪炳良 《园艺学报》2010,37(7):1161-1168
为了探讨芥蓝与甘蓝其他变种的分类关系,以2个芥蓝品种、2个青花菜品种、2个球茎甘蓝品种和2个结球甘蓝品种为试材,通过芥蓝与其他3个变种的正反交以及杂交后代自交,测定杂交或自交亲和指数,并以8个亲本和24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对其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芥蓝与上述具有代表性的甘蓝其他3个变种能正常杂交,平均杂交亲和指数为13.4;杂交后代均正常可育,其植物学形态介于双亲之间,并分别偏向于结球甘蓝、青花菜和球茎甘蓝;各杂交后代自交亲和,平均自交亲和指数为14.1,F2代能正常发芽;聚类分析显示,在欧氏距离为2.78时,2个芥蓝品种单独聚为一类,2个结球甘蓝品种及其与2个芥蓝品种杂交的8个F1可以聚为一类,2个青花菜品种及其与2个芥蓝品种杂交的8个F1可以聚为一类,2个球茎甘蓝品种及其与2个芥蓝品种杂交的8个F1可以聚为一类,芥蓝与结球甘蓝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根据试验结果,认为芥蓝与甘蓝其他变种属于同一物种,将其确立为甘蓝的另一个变种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温、低温和变温处理的方法对5个芥菜变种开展了种子休眠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各芥菜变种材料开花期和采收期一致的情况下,以芥菜完成后熟(2017年采收)的种子为对照(CK),常温下进行种子发芽率测试,结球芥菜、茎瘤芥菜和大头菜无休眠现象,大叶芥菜17W170与分蘖芥菜17W306与各自对照间有显著差异;具休眠现象的芥菜种子,低温3 d处理及干燥种子变温处理可明显提高芥菜类种子发芽率。因此,芥菜类蔬菜不同变种存在不同程度的休眠,而低温和变温处理是打破芥菜类蔬菜种子休眠的实际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高花青素含量的芥菜新品种——客家紫芥1号的广泛种植,对其进行试验和生产探索,挖掘客家紫芥1号的特征特性及保健优势,其表现为叶片颜色深紫、花青素含量高、纤维少、口感甘醇,667 m~2产量3 000~4 000 kg;并从播种育苗、整地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了一套高效栽培技术。客家紫芥1号具有普通(绿叶)叶用芥菜所不具备的营养保健功能及食品添加剂开发利用前景,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以大白菜(叶片绿色)和紫色小白菜(叶片紫色)为亲本进行杂交、回交和自交,研究大白菜叶片紫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大白菜和紫色小白菜杂交F1的叶片均为紫色,但其叶片色泽较亲本紫色小白菜浅。在F2群体中,叶片颜色分离比例接近3紫色:1绿色,BC1群体为1紫色:1绿色,而BC2群体叶片全部为紫色。χ2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大白菜和紫色小白菜杂交后代叶片紫色对绿色受1对遗传基因控制,紫色对绿色为显性,决定叶片紫色的基因具有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18.
Lilium lancifolium Thunb. exhibits wide genetic diversity and numerous genetic traits within progeny populations. Parent morphology affects the distribution and assortment of progeny phenotypes. In this study, morphological analysis an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were conducted for cross progeny (F1 and BC1). Results showed that F1-1 hybrids had greater plant height than the parents; however, backcross progeny plant height (group 1) was low. Leaf number in both groups was considerably low in F1 hybrid, although high in backcrossed plants. Flower number and days to flower opening were intermediate to those of the parents for F1 hybrids, yet low in BC1 progeny. In group 1, backcross progeny showed small bulb length; however, group 2 progeny showed large bulb leng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phenotypic traits of parents and progeny confirmed significant variations. According to FISH results, F1-1 and F1-2 hybrids distinctly exhibited nine and eight 45S rDNA loci which were same in position with 45S loci of the parents. In backcross progeny, eight 45S rDNA signals were detected in four BC1 progeny of group 1, while 10 signals were observed in all group 2 progeny, same with the L. lancifolium karyotype. Morphological analysis and FISH helped in scrutinising progeny to obtain hybrids with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9.
以144番茄为试材,研究了酵素菌生物有机肥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显著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提高产量,同时,亦可改善果实营养品质与风味,尤其可显著增加果实的番茄红素含量,降低果实硝酸盐含量。单施生物有机肥及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番茄产量分别达5463·7和5937.8kg·(667m2)-1,分别比单施化肥增产7.2%和16.5%,纯收入增加8.0%和1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