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机构合作的波兰植物遗传资源系统章一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所,北京100081)波兰全国的植物遗传资源多种多样。数量很大,计有谷类、豆科、油料和纤维、根茎、园艺、药物等57属植物,代表了植物种类的大部分,数量超过5万份。目前已贮存入库的样品有...  相似文献   

2.
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科学家们预言,未来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作物种质资源占有的数量和研究的深度,谁占有种质资源数量多,研究工作深入,谁就可以获得科研生产的主动权。我国的作物种质资源极为丰富。世界栽培植物约1200多种,在我国栽培的约400种,  相似文献   

3.
一种药用、美容兼用植物——细花滇紫草80年代初,在参加西藏作物品种资源考察时,在山南地区措美县采到一种植物,当地叫玛尔兹。其特征为多年生草本,茎高20~40cm,单一或数条簇生,不分枝。根粗壮,直径达20~30mm,呈紫红色,具有多层栓皮,易剥落,富...  相似文献   

4.
白杉 《农药市场信息》2003,(11):13-14,16
<正> 一、我国发展植物农药的条件和益处目前我国使用的农药80%以上为化学制剂。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都要进口价值6亿美元的农药及农药原料。开发国产植物农药已成为我国农药发展的一条新路。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拥有丰富的植物源农药品种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其中具有杀虫抑菌作用的有毒植物就有1万多种。利用这些丰富的有毒植物资源生产对人畜无害的植物农药,有着十分喜人的前景。我国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全国各地荒山、荒地均可种植。如建设两座年产1万吨的工厂,约需各种中草药7~8吨,将可  相似文献   

5.
瞭望台     
1.我国种质资源保存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入库保存的作物种质资源达到35.5万份,其中入长期库保存的作物种质资源有31.8万份,位居世界第一。被保存起来的种质资源是进行超高产、优质和提高综合抗性育种研究的物质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我国已利用这些资源,培育出5000多个新品种,使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换了4~5次。 2.我国森林在世界居什么地位: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公布的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显示,中国森林面积位居世界第5位;人均森林面积居第119位,中国森林每公顷  相似文献   

6.
<正>1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目前,世界上各类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约300万hm2,其中甜玉米种植面积约100万hm2。美国种植面积最大,约占10%。在欧美发达国家,鲜食玉米被视为一种蔬菜作物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在所有蔬菜作物中,鲜食玉米的总产值排在鲜售市场蔬菜产品的第4位,加工产品的第2位,成为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目前世界鲜食玉米罐头的贸易量超过10万t,其中日本的年进口量就达到5万t。美国鲜食玉米罐头的产量仅次于番茄罐头  相似文献   

7.
骨的营养价值及骨泥在灌肠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养猪、羊、禽最多的国家,全国肉类总产量近6 000万t,约占世界肉食总产量的25%,为世界第一肉类大国.在各种畜禽产品中,猪骨约占胴体重量的5%~9%、牛骨约占胴体重量的15%~20%、羊骨约占胴体重量的8%~17%、鸡骨约占胴体重量的8%~17%,每年产生的骨头就有1 000多万t,骨资源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现有植物最少25万,可能多达50万种。据报道约有2400种植物、40万种次生代谢物对有害生物具有抑杀活性。其中30科中近100种植物含有杀草活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主要是萜烯、生物碱、类黄酮、酚、氨基酸和多糖。异株克生与生物竞争不同,异株克生是基于次生代谢物的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9.
一、世界植物资源的收集苏联全苏作物栽培研究所(简称)于1965—1976年派出大量考察队分赴五大洲各气候带收集了13万份以上的植物资源材料。至今,该所仍把对世界范围的植物资源考察作为收集资源材料的主要途径。植物资源材料每年以万余份的速度递增。苏联第十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八大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原产我国的栽培作物至少有200种,占全世界的1/6。但是,长期以来,这些珍贵的资源一直分散在全国各地,保存条件较差,收集到的资源损失严重。随着国家种质库(National Gene Bank)的建成,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现代保存技术的发展自从1958年美国率先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化的种质资源库起,截至目前,全世界约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种质库近500座。其中长期库约50个,其余  相似文献   

11.
陕北黄土区荞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陕北黄土区有土地面积49 140km2,约占全省的25%.该区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梁峁交错、沟壑纵横,是西北黄土高原人口比较集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属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丰富,能够满足秋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需要,日温差达11.0~15.0℃,对作物的光合作用和有机物质的积累十分有利,所产农产品品质优良[1].陕西现在荞麦栽培面积14万hm2,陕北黄土区栽培面积10万hm2,主要以红花甜荞为主,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红花甜荞产区.  相似文献   

12.
美国境内的2万多种高等植物中约有3千种正处于消失的边缘,全世界约有4万种植物面临着绝迹的威胁。为此,美国哈佛大学建立了植物保  相似文献   

13.
癌症是当今世界尚未攻克的难题之一;每年大约有300万人因此而丧生。为降服癌症这一病魔,多年来,许多药物学家醉心于从大自然恩赐的绿色世界中,寻找癌症的尅星。美国生物学家伯多领导的实验室,十五年来先后搜集了地球上五万多种植物,试验中发现,或多或少有抗癌和抑癌效果的竞达2万种之多。据统计,世界上约有二十  相似文献   

14.
一万二千年前开始出现的农业革命,驯化了动植物,为人类文明的出现带来了曙光,为城镇、社会分工、社会发展、文化文明出现奠定了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2489种作物,中国有大约600种作物,说明大约80%人类文明的结晶——作物没有进入中国的大门为我所用,而当前中国粮食生产对外来作物物种的依存度仅60%,这些未进入中国的未被充分利用作物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云南具有寒、温、热三带气候及现代科研体系,建有中国西南野生生物资源种质库、热带万种植物园及国家甘蔗种质圃等一批国家种质资源库(圃),应通过国际大科学计划、国际大科技工程、国际大科技网络引进中国没有的作物,开展国际联合研究,建设世界作物园,成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诺亚方舟,为应对气候变化、食物安全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也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科技发展的增长点、切入点、新内涵。  相似文献   

15.
<正>宝贵的野植资源野生植物,可能是未来不可或缺的主要食品,亦或是医治某些不治之症的主要提取物。它不仅是某些物种革命必不可少的基因,甚至可能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测的巨大财富。五彩缤纷的绿色世界,有35万种植物,其中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粮食、蔬菜、果木等栽培植物约有600多种。经我们祖先驯化的就有包括"五谷"在内  相似文献   

16.
迄今已报导的现代苏铁类植物约209种,分属3科(狭义)11属。我国有苏铁1属,约16种,是世界苏铁属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四川省攀枝花市有总面积达1168公顷的野生苏铁林,为亚洲之冠。最具观赏价值又为市场常见的苏铁属种并不多。但要鉴别区分一个物种往往并非易事,要根据植物的  相似文献   

17.
引言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nternational Board for Plant Genetic Resources简称IBPGR)自1974年成立以来,在协调和促进全世界植物遗传资源活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是推动全世界主要农作物栽培品种的收集活动。1974~1989年期间,由IBPGR组织或参与的考察活动共收集到20万份种质资源。其次是促进和协助种子库的建立,以妥善保存收集到的作物遗传资源。到  相似文献   

18.
疾普?部长     
扁桃是一种优良的木本油料植物,属蔷薇科李亚科桃属。种仁是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抗寒、抗旱、耐瘠薄、挂果早、易管理、寿命长,具有很高的经济开发价值。目前世界上栽培面积、产量、贸易量约占四大干果之首,尤如美国年产扁桃仁约30万t,占全球总产量的60%,  相似文献   

19.
<正>宝贵的野植资源野生植物,可能是未来不可或缺的主要食品,抑或是医治某些不治之症的主要提取物;它不仅是某些物种革命的必不可少的基因,而且可能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测的巨大财富。五彩缤纷的绿色世界,有35万种植物,其中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粮食、蔬菜、果木等栽培植物约有600多种,其中经我们祖先驯化的就有包括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西海岸植物群落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家林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110-115
海南岛西海岸野生种子植物约1520种(含变种、亚种)、686属、161科。本区系热带性质明显,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除去世界属和外来属)的93%以上,热带分布种超过总种数(除去广布种和外来种)的80% 。植物群落约250个,其中单优种群落约118个。多数群落优势种不明显,群落主要由共建种构建。群落特征以共建种群落多,单优种群落少,多数群落分布规模小,常以灌木丛、刺灌丛或草甸状草丛及分布非地带性为主要特征;西海岸资源植物丰富,但几乎无蕴藏量,仍有不少资源植物很有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