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对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0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炎、解痉、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双相气道内正压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pH、PaO2、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d后,两组的pH、PaO2、Pa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使用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患者,可有效改善通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氧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呼衰急性加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COPD慢性呼衰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吸氧、抗菌消炎、解痉平喘、祛痰等治疗;观察组34例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高氧液1000mL静滴,每日1次。结果:治疗3h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需用高频呼吸机辅助通气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7例vs0例,P<0.01)。观察组治愈出院的住院天数为(12.4±3.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7±3.6)d(P<0.01)。两组患者的SaO2、PaO2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aCO2则呈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0.01),且以观察组改善更明显。结论:高氧液治疗COPD慢性呼衰急性加重患者效果明显,有迅速改善症状体征、改善血气、减少机械辅助通气或为机械辅助通气赢得时间、缩短住院天数等优点,为COPD慢性呼衰急性加重的氧疗开拓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中、重度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1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予以沙丁胺醇与溴化异丙托品雾化吸入,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观察2组患儿咳嗽、喘息及肺部哮鸣音等临床表现在雾化吸入治疗前、治疗后15、30min和60min时改善状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咳嗽、喘息及肺部哮鸣音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沙丁胺醇与澳化异丙托品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明显优于沙丁胺醇与溴化异丙托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患者氧气雾化吸入不同剂量雾化液时效果。方法:带有人工气道患者进行早、中、晚3次雾化,每次间隔8h,固定氧流量8L/min,随机以5、8、10mL雾化液量雾化,记录每次雾化前、雾化后10min时的HP、R、SPO2、气道湿化效果,并收集雾化后8h内的痰液量。结果:雾化液量为5mL时湿化满意率为22.9%,8mL时湿化满意率81.2%,10mL时湿化满意率43.8%。患者雾化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气道患者使用氧气雾化时,建议采用8mL吸入液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形管在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氧气雾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将T形管一端与一次性呼吸机管道V形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一次性呼吸机延长管端相连接,T形管的下端与氧气雾化器连接;对照组则按常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氧气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的满意度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痰液黏稠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5.0%vs65.0%,P<0.01),机械通气后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vs25.0%,P<0.01)。结论 T形管氧气雾化有利于改善患者痰液的黏稠度,提高气道湿化效果,减少VAP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常需机械通气治疗,而及时建立人工气过是机械通气治疗的先决条件。以往经口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由于创伤性大,又不宜长期保留,且清醒患者难以耐受,故仅应用于紧急情况。而气管切开则因创伤性更大,易造成气管狭窄,且不能重复进行。为此,作者于1993年起试用经鼻气管插管抢救重症呼吸衰竭患者24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病例与方法1.1病例本组重症呼吸衰竭24例(2例次),其中男17例,女7例,平均年龄57岁;24例属重症哮喘5例、重症肺炎至ARDS2例、肺心病呼吸衰竭10例、纵问肿瘤1例、急性左心衰1例、重症肌无力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机械通气早期拔管改换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中间综合征 (IMS)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AOPPIMS 10例 ,以同步间歇强制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SIMV PSV )方式行机械通气 ,待IMS控制时 ,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 呼吸未正压 (PSV PEEP)方式 (序贯治疗组 ) ;另对病情具有可比性的 10例患者按常规行有创继续机械通气治疗 (对照组 )。结果 :序贯治疗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 8.0± 4.3 )vs( 2 2 .3± 1.5 )d ;( 12 .6± 6.1)vs( 2 2 .1± 1.5 )d ;( 14± 8)vs( 2 7± 13 )d ;P <0 .0 5 ] ;序贯治疗组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例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 1vs 7,P <0 .0 5 )。结论 :对AOPPIMS机械通气病例 ,以中间综合征控制窗为时机早期拔管 ,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大剂量氯磷定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 ( RMP)的疗效。方法 :6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患者 ,均予常规剂量阿托品及辅助控制呼吸 ( A/C)通气 ,32例 (治疗组 )予大剂量氯磷定冲击治疗 ,36例 (对照组 )予常规剂量氯磷定治疗。结果 :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为 ( 1 60± 1 0 2 ) h,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 ( 32 0± 1 0 0 ) h,治疗组治愈率 94% ,对照组治愈率 75 %。结论 :大剂量氯磷定冲击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64例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用药的依从性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用药依从性 ,并观察其与哮喘病情的关系。方法 :对 6 4例哮喘患者均给予布地奈德 (普米克 )气雾剂 ,通过门诊复诊及随访进行布地奈德气雾剂用药依从性调查。结果 :完全遵从医嘱用药者 47例 (依从率为 73.4% ) ,不同程度的未遵从医嘱用药 (依从性不佳 )者 17例 (占 2 6 .6 % ) ,两者哮喘症状复发率分别为 2 1.3%和 6 4.7%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糖皮质激素吸入用药依从性不佳是哮喘易复发、病情控制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预处理对气道高反应儿童麻醉期间支气管痉挛的预防效果。方法:拟行扁桃体及(或)腺样体切除术的气道高反应患儿354例,全麻术前5d给予广谱抗生素静滴及糖皮质激素和特布他林雾化处理。结果:354例患儿在全麻过程中以及全麻复苏期间无1例出现气道高阻力气道痉挛现象;在全麻后3d内出现阵发性咳嗽15例,但均无喘憋及肺部喘鸣音、湿性啰音等情况,经处理症状均缓解。结论:气道高反应患儿全麻术前给予广谱抗生素静滴及糖皮质激素和特布他林雾化处理,可明显减少全麻期间和围手术期支气管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和分析重症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21例(80.8%).死亡5例(19.2%)。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11例患者脱机成功8例(72.7%)。本组重症哮喘的并发症以急性呼吸衰竭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为最多(100%),其次为胃食管返流(15.4%)、心律失常(11.5%)、多脏器功能衰竭(7.7%)和其他(气胸、肺不张、上消化道出血各为3.8%)。结论;重症哮喘易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必须及时处理,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普米克、万托林和爱全乐溶液三联雾化吸入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在配合基础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万托林、爱全乐,对照组静滴地塞米松和氨茶碱.比较两组治疗后2h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症状体征消失天数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h症状体征改善以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的症状体征平均消失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三联雾化吸入在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及提高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静滴地塞米松及氨茶碱.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不同时间段IFN-γ、IL-4、IL-17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卵白蛋白(OVA)致敏建立小鼠哮喘模型,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8只,模型对照组8只,哮喘模型组24只。哮喘模型组分别在雾化攻击6d、10d及14d(分别称为哮喘6d、10d、14d组)后随机选取8只小鼠处理,取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清,测定IFN-γ、IL-4、IL-17的浓度。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哮喘模型组(包括6d、10d、14d)BALF及血清中的IL-4和IL-17水平升高,而IFN-γ水平则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ALF中14d哮喘组各细胞因子水平与6d哮喘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0d哮喘组和6d哮喘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③.不同时间段哮喘模型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没有差异(P>0.05)。结论 IFN-γ、IL-4、IL-17在哮喘模型不同发病阶段水平会发生变化,因此这些细胞因子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附液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硬肿症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参附液2 m L/(kg·d) ,静脉滴注;对照组则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新生儿的体温恢复时间、硬肿消散时间和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时间和硬肿消散时间分别为(2 .2±0 .2 ) d和(3.6±0 .3) d,与对照组[(3.8±0 .3)、(5 .4±0 .4 ) d]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 1)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H c=8.4 72 ,P<0 .0 1) ,其总有效率(92 .7% )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5 .0 % ) (P<0 .0 5 )。结论:参附液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可使体温恢复和硬肿消散增快,疗效佳,无明显副作用,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方法对21例胸外伤并发ARDS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对其通气模式、潮气量(VT)等进行分析.结果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加适当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6~9 cm H2O),较小潮气量(5~8 mL/kg)通气效果良好,通气前PaO2(48.3±5.6) mmHg,PaO2/Fio2(144.8±36.7);撤机时PaO2(80.6±8.2) mmHg,PaO2/FiO2(352.5±31.2)(P<0.01)平均使用呼吸机时间(23.2±4.6) d,无1例发生并发症.抢救成功16例(76.2%),死亡5例(23.8%).结论小潮气量、适当的PEEP值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胸外伤并发ARDS患者的低氧血症,且可避免气压伤、容积伤的危险,对临床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胸外伤并发ARDS患者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仍是难治之症 ,病死率5 0 %~ 6 0 %以上。我院中央重症监护室于 1998年 11月~ 2 0 0 0年 4月应用机械通气、抑肽酶和甲基强的松龙综合治疗早期ARDS2 0例收到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 0例患者中男 12例 ,女 8例。年龄 18~ 6 0 (43± 5 .5 )岁。呼吸 (R) 2 8~ 36 / min,氧合指数 (Pa O2 / Fi O2 ) 2 6 .6 0~ 39.90 (33.6 0± 5 .40 ) k Pa。胸片示肺泡无实变或实变≤ 1/ 2肺野。符合 1995年全国危重急救医学学术会议 ARDS分期诊断标准 [1 ]。病因 :严重创伤 10例 ,溺水 …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微小隐孢子虫表面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 pc DNA3- 15 /6 0诱导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情况 ,用重组质粒经鼻粘膜接种 BAL B/c小鼠 ,采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流式细胞仪、EL ISA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其诱导的系统和粘膜免疫反应 ,并在免疫后经口接种微小隐孢子虫卵囊。结果为免疫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二免后 SI均大于 2 (P<0 .0 1) ;免疫后 ,CD+ 4 T细胞增加了 (32 .4 2± 2 .19) % (P>0 .5 ) ,CD+ 8T细胞增加了(2 6 .73± 3.33) % (P<0 .5 ) ;小肠粘膜 Ig A分泌型浆细胞数增加了 94 .3± 6 .3;血清中 Ig G和小肠液中 Ig A滴度分别提高了 0 .6 8± 0 .0 6和 0 .77± 0 .0 5 (P<0 .0 1) ;实验组小鼠排出卵囊减少了 2 .2倍 ,排卵时间缩短了4 .5 d(P<0 .5 )。研究表明重组质粒诱导机体产生多种免疫反应 ,并且产生了保护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和联合中药穴贴对小儿哮喘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布地奈德干粉(普米克都保)吸入15例(简称普米克组)和中药穴贴(天灸)联合普米克都保吸入组15例(简称联合治疗组),健康对照组15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测定PEFR值.并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测定血清IL-12、IL-4、IL-8水平(采用ELISA法)。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哮喘日间、夜间症状及使用p2受体激动剂万托林的次数,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PEFR值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治疗3个月后全部患者的PEFR值均上升至正常预测值的90%以上。联合治疗组的日问及夜间症状消失时间较普米克组快(P〈0.01).且联合治疗组使用万托林的剂量比普米克组明显减少(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IL-4及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12水平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后复查血清IL-4、IL-8水平明显下降,IL-12明显上升,均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两组药物治疗方法均能影响哮喘患儿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较普米克组迅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自1999年来治疗的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的经验与体会。结果:病情完全缓解38例(67.8%),明显好转12例(21.4%)。死亡6例(10.7%),其中死于上消化道出血2例,呼吸衰竭2例,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各1例。结论:规范的激素治疗及扩张支气管药物的应用是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成功的关键;必要时采用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能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五味地龙汤抗气道变态反应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五味地龙汤抗豚鼠变态反应性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过敏性收缩实验法与抗组胺药实验法.结果:五味地龙汤水煎液抑制致敏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过敏性收缩(P<0.01),致给予组胺后的豚鼠离体气管片舒张(P<0.01),肺支气管灌流速度加快,灌流量增加(P<0.01),并使组胺致喘的豚鼠哮喘潜伏期延长(P<0.01).结论:五味地龙汤水煎液有抗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和抗组胺性哮喘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五味地龙汤水煎液对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和拮抗组胺对气道的作用等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