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黄瓜品种设施栽培生长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不同黄瓜品种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秋、冬和冬、春季节的生长发育情况 ,结果表明 ,欧、亚杂交种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弱光下的结实性、根系活力均较高 ,产量高于亚洲系统黄瓜品种 ,优势明显 ,冬春茬平均增产 2 5.8% ,秋冬茬平均增产 2 7.6 %。欧洲系统黄瓜具有节成性好的优点 ,但品种间产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种子世界》2010,(4):53-54
<正>龙园锦春登记编号:黑登记2009034原代号:20-9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特征特性:腌渍型黄瓜品种。产量表现:2007~2008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9524kg/hm2,较对照品种叶三旱黄瓜增产21.9%;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7147kg/hm2,较对照品种叶三旱黄瓜增产13.2%。适应区域:黑龙江省各地。  相似文献   

3.
乔翠平 《种业导刊》2013,(10):24-25
河南省舞阳县农技总站利用"三沼"(沼肥、沼液、沼气)种植越冬温室黄瓜,黄瓜比施用化肥增产17%,外观、口感明显改善,生长期延长。  相似文献   

4.
在初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和农用稀土复配剂,初步研究了复配剂对黄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剂可降低株高,延缓衰老;使结瓜期叶片中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速率增强;对黄瓜产量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以复配剂A3B2进行处理的效果最佳,增产幅度高达27.04%;促进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提高了单瓜重,其次是单株结瓜数。  相似文献   

5.
<正>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其雌花出现的迟早与出现的多少,对黄瓜的产量及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在黄瓜幼苗期用乙烯利进行处理,可促进植株多开雌花,降低雌花着生节位,使黄瓜增产、早熟。具体喷施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淮北砂姜黑土地区的包菜和黄瓜上进行木霉发酵液的叶面喷施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喷施木霉,可以促进蔬菜的营养生长,包菜和黄瓜的生长性状明显改善,产量显著增加。两种作物比较,黄瓜增产潜力更大。施用木霉菌,包菜和黄瓜的产值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黄瓜的增产增收效应更为明显。包菜施用高量木霉效果最好;而黄瓜施用低量木霉效果最好,因此,建议包菜每平方米用量可≥2ml;而黄瓜每平方米用量1ml为宜。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结构对日光温室黄瓜发育及产量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结构对日光温室黄瓜发育和产量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沼肥、有机肥、叶面施肥能明显促进黄瓜生长发育,增强光合作用,日光温室黄瓜发育过程表明,沼肥肥效快,有机肥肥效慢,施用有机肥、沼肥和叶面肥比对照增产幅度分别为12.0%,5.7%和11.1%。增加施用沼肥和喷施叶面肥,能够促进黄瓜健壮生长,增强光合作用,提高黄瓜产量。  相似文献   

8.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在日光温室内建造反应池,通过生物技术将玉米、杂草等秸秆转化为蔬菜生长所需的CO2、热量、抗病孢子、无机及有机养料,达到蔬菜高产优质早熟无公害。2003—2005年在临淄区、高青县种植的番茄、西葫芦、辣椒、黄瓜等目光温室大棚内推广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1257个,番茄增产40.1%,西葫芦增产32%,黄瓜增产33.5%,芸豆增产35.6%,辣椒增产31.2%,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转化419hm2玉米秸秆6285t,同时减少化肥投入33.35%,农药44.5%,投入产出比1:10-15.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对日光温室黄瓜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沃丰宝秸秆还田技术在冬季日光温室内栽培黄瓜,研究其对地温的提高作用和对黄瓜早熟性、丰产性和抗病性的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沃丰宝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地温,前期10㎝和20㎝地温分别提高1.42℃和2.48℃,采收期20㎝地温可提高0.93℃到0.44℃;可显著增强黄瓜抗病性,对黄瓜又显著增产作用,所以沃丰宝秸秆还田技术可提高地温、促进黄瓜早熟、延长采收期、提高抗病性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0.
氮肥用量对日光温室黄瓜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日光温室黄瓜为供试材料,系统研究了氮肥用量(225,450,675和900 kg/hm2)对黄瓜生长发育及其果实和不同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增加氮肥的用量能促进黄瓜的生长发育、提高黄瓜产量;但当氮肥用量超过675 kg/hm2时增产效果不明显,甚至导致减产;氮肥用量与土壤和黄瓜果实中硝态氮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内,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而黄瓜果实中硝态氮含量先升高在后期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
黄瓜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瓜枯萎病致病菌经作者鉴定为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cucumerinum).在防治上,采用以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经过1988~1989年多点试验,防治效果达93.10~94.76%,增产28.57~30.73%.  相似文献   

12.
不同营养液及基质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无土栽培方式探讨了2种营养液及3种基质对黄瓜生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黄瓜生物学性状、养分吸收、叶绿素含量及瓜条品质等方面国产营养液均优于荷兰营养液,平均增产27%,施肥成本下降50%左右;有机生态基质栽培方法在产量和品质上表现最优,增产30%-35%,成本低廉,栽培方法简便易行,可大面积应用于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为了黄瓜种植时合理的施用肥料和农药提供参考,缓解当前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探讨不同的施肥用药情况对黄瓜产量以及成本投入的影响。以黄瓜为试材,设置4个不同的处理,分别为T1(习惯施肥+习惯用药,CK)、T2(习惯施肥+推荐用药)、T3(推荐施肥+习惯用药)、T4(推荐施肥+推荐用药)。结果表明:T4处理在肥料和药剂的种类数量上比对照处理少得多,并且对黄瓜的产量还起到了增产的作用,在黄瓜全采收期增产了7003.5 kg/hm~2,增产率达到了19.25%;在节本增效上效果也显著,跟对照相比,T4处理节本达到10941元/hm~2,增效达到31951.5元/hm~2。该试验获得了理想的结果,以较低的投入得到了较高的收益,可以为黄瓜种植者在肥料选择和喷施农药时提供参考,为缓解现在日趋严重的农田土壤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基于菇渣废料基质配比对设施基质黄瓜袋式栽培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水果黄瓜"CUSA124"为试材,设计P1(大料∶珍珠岩=4∶6)、P2(大料∶珍珠岩=7∶3)、P3(大料∶珍珠岩=8∶2)3个不同基质配比处理。结果表明:基于菇渣的基质配比对设施基质袋培黄瓜株高、茎节数、单叶面积和根长影响显著,以P2处理最佳,叶片SPAD值和氮含量也以P2处理最高,且有利于叶片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积累;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和产量表现为随着复配基质孔隙度的增加呈现先增高再降低的趋势,以P2处理最大,增产显著。因此,在设施黄瓜基质袋式栽培下以大料∶珍珠岩=7∶3的比例对黄瓜生长发育促进显著,增产最大。  相似文献   

15.
棚室黄瓜生产中需要对黄瓜进行吊蔓整枝,传统的整枝法在整个生育期要进行多次落蔓,不仅费工费时,影响产量,而且容易给植株造成损伤,诱发病害的发生,增加菜农的人工投入和农药投入,影响生产效益,也不利于蔬菜生产向无公害方向发展。《中国农技推广》杂志2001年刊登了1篇《温室黄瓜整枝技术改进试验》的论文,根据此文,南皮县农业局于2001年冬季、2002年春季,分别在日光温室和大冷棚中进行了下位子蔓伸长整枝技术试验,均获得成功。该法较传统日光温室平均亩增产1500千克、增加效益900元,较大冷棚平均亩增产1000千克、增加效益500元,截止目前,在南皮县推广面积达3000余亩。现将该项技术及增产增效原因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国内外杂交种子生产现状,综述了杂交种子生产在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黄瓜杂交种子生产的适宜密度为5500株/667m2,授粉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每667m2施钾肥40kg增产效果较好,并指出了中国黄瓜杂交种子生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大棚蔬菜生产的迅速发展,二氧化碳施肥做为一种新兴的增产技术措施越来越受到菜农的青睐。试验证明,这一技术在叶菜类、根菜类、瓜类及茄果类蔬菜上增产效果非常明显,因此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的增产措施。大棚栽培蔬菜增施二氧化碳后,植株生长旺盛,抗逆性增强,产量增加,如北京市土肥站给蔬菜施用二氧化碳后,黄瓜、番茄、茄子等平均增产18.2%。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我县春黄瓜栽培全程施用沼肥,与普通施肥方法相比,增产率达20%以上,增产效果明显;施用沼肥的黄瓜大小均匀,色泽、口感俱佳,市场价格好;同时因减少施用化肥、农药,优化了农田环境,也降低了种菜成本。农村普通推广使用沼气,沼肥充足,因此该技术简便易行,容易被菜农接受。现将春黄瓜全程施用沼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硫酰氟熏蒸剂对温室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硫酰氟熏蒸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在2011-2012年间,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进行了硫酰氟熏蒸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及对黄瓜产量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每平方米施药35.0 g或50.0 g,熏蒸10天且散气1 w后定植黄瓜,可较好地控制黄瓜根结线虫危害。其中给药后50天防效分别为62.0%~61.5%、64.4%~70.2%,给药后90天防效分别为29.5%~45.3%、35.2%~50.9%,分别比对照增产17.5%~15.3%、25.3%~20.7%。生产上推荐35.0、50.0 g/m2为较佳应用剂量。  相似文献   

20.
作物产量和品质对钾镁肥增效配施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氮、磷化肥施肥量的逐渐增加,化肥使用已明显不平衡,为此,适当调整氮、磷比例,配施一定量的钾镁肥势在必行。钾镁肥是一种以含硅镁钾钙为主,兼有多种营养元素的枸溶性长效缓释长效肥料,能协调土壤养分比例,增产效果比较显著。本文围绕高强度利用农田的肥料配施增效、提高肥料利用率这一核心,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土壤微域钾镁肥不同配施对西北粮食作物、蔬菜以及果树产量的影响,分析了钾镁肥在西北不同作物的施用效果及最佳施肥量。大田试验结果发现,钾镁肥对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增施钾镁肥每亩25 kg、50 kg、75 kg后小麦增产幅度分别为9.8%、22.6%和13.1%;每亩增施钾镁肥75 kg和100 kg后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13.1%和19.2%。钾镁肥对黄瓜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每亩增施钾镁肥100 kg、同当量钾的硫酸钾和硫酸镁混合肥、单质硫酸钾和单质硫酸镁均有增产效果,增产幅度分别为41.0%、23.2%、10.8%和6.5%。根据对黄瓜整个生育期的观察,施钾镁肥后,黄瓜叶色深绿、叶片大而厚且生育期延长,结瓜早且瓜直无畸形瓜。猕猴桃施用钾镁肥后,棵树叶片基本转绿,果实无黄化,每棵施钾镁肥2.0 kg可增产13.8%。本文试验结果为集约化栽培区钾镁肥配施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