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水稻育秧新技术应用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作与栽培》1992,(2):62-64
近10年来,我国水稻育秧技术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形成了培育多种类型壮秧的育秧配套技术,北方建立起以旱育秧为主的培育壮秧的系列技术,南方发展到以地膜育秧、温室育秧、两段育秧、湿润育秧等为主的多种育秧技术,把我国水稻育秧技术推向一个新阶段。现将我国目前重点推广应用的水稻育秧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民在育秧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培育壮秧、防止烂秧和死苗方面提出水稻育秧技术措施,为广大农户进行水稻育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栽培中的育秧阶段是十分重要的,俗话说得好,"苗好一半谷"。为了适时培育壮秧,水稻育秧技术不断进步,多年采用的水育秧在北方已经很少应用,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机插水稻面积在本地区的不断扩大,培育连片机插壮秧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连片育秧操作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给培育壮秧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根据近3年来工作实践,针对我镇塑料软盘育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水稻壮秧剂在早稻育秧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水稻育苗壮秧剂在江西省早稻育秧上的应用效果和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湿润育秧、旱育秧、塑料软盘育秧施用壮秧剂不仅能提高秧苗素质有效地防治秧苗立枯病的发生,而且水稻产量平均增产8.5%。生产上应用时,早稻湿润育秧施用量以60g/m^2为佳,旱育秧壮秧剂的施用量以70g/m^2为宜,塑料软盘育秧壮秧剂每盘的施用量以10g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育壮秧的培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本地的种植制度和育秧期间气候等因素,以培育旱壮秧为目标,对影响旱壮秧培育的苗床选择与培肥、秧龄与落谷量、水分调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应用农业系统工程原理,研究不同水稻品种旱秧大田高产栽培的适宜密度以及肥料运筹技术、大面积生产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盐碱地土壤含盐量高、pH值高、地下水位高、地温低、早春回暖慢。如何在盐碱地正常育壮秧一直是一个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盐碱地水稻育壮秧配套技术就是针对盐碱地的特殊条件,改进育秧方式,采用配套措施,完善育壮秧技术体系,全面提高水稻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8.
水稻长秧龄旱育抛秧壮苗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通过播种密度、苗期氮肥追施量、化学调控剂的使用三种方式培育长秧龄抛秧壮苗的最佳搭配方式应为:稀播、不控氮、二次化控。若是运用壮秧营养剂培育28d以上秧龄秧苗,应与化学调控剂联合使用,并注意后期补追氮肥。  相似文献   

9.
水稻育苗壮秧剂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宜旱育秧的壮秧剂剂量,进行了塑盘旱育秧应用壮秧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只要用量适宜,壮秧剂对水稻出苗安全;应用壮秧剂,株高变矮,基茎变粗,干重增加,分蘖和发根增多,壮秧效果显著;在育壮秧、促早发基础上,水稻增穗增粒,增产5.1%~7.5%;壮秧剂适宜用量为15~20g/盘.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沿黄稻区生产优势,提出选用优良品种、培育适龄壮秧、分蘖期管理、长穗期管理等河南省省沿黄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水稻旱育秧几种调理剂比较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育秧技术在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以来,收到了很好的增产效果,发展速度迅猛。但是,该项技术存在育秧技术复杂,农民掌握难度大,又由于技术到位率不高,农技推广人员较少,难以发挥技术效果等诸多问题。黑龙江省农业科研单位研制的水稻旱育秧壮秧剂,北京移栽灵科技...  相似文献   

12.
林金平 《种子科技》2000,18(1):34-35
父本足蘖壮秧对杂交水稻制种高产起着决定性作用,要使父本达到足蘖壮秧标准,必须在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播种时应选用科学的育秧方法,强化秧田管理。  相似文献   

13.
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抛栽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杂交水稻桂两优2号为试材,设土床旱育秧(A1)、编织布旱育秧(A2)、塑盘旱育秧(A3)、编织布湿润育秧(A4)、塑盘湿润育秧(A5)5种育秧方式及壮秧剂处理2个因素,研究育秧方式对抛栽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抛栽后立苗最快的是A2,其次是A3和A5,A1和A4最慢;分蘖最快、数量最多的是A2,其次是A1,A4分蘖最慢、数量最少;干物质积累A2具有明显优势,其次是A3、A5和A1,A4积累最少;A2的产量最高、产量性状较好,A4产量最低、产量性状较差,其他处理的产量及性状介于A2与A4之间。施用壮秧剂可促进早稻生长,改善产量性状,提高产量。育秧方式与壮秧剂交互作用对早稻产量及主要性状有显著影响。综合早稻生长和产量及性状看,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合的育秧方式是编织布与施壮秧剂组合旱育秧。  相似文献   

14.
浅析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构成与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建平 《种子》2010,29(12)
分析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构成与高产制种技术,对提高制种产量,加快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相关试验材料的统计分析,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母本的有效穗数,实现高产的主要途径是增穗、保粒、提高异交结实率.夺取高产的主要制种技术措施是应用父母本的时差、叶差合理安排调控播差期,采用1期父本大双行确定适宜的行比,配套培育壮秧,规格分厢插足基本苗,合理进行肥水管理,科学喷施"920",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抽穗扬花期适时适度赶粉,确保苗足、穗够、花遇良好、异交结实率高.  相似文献   

15.
早稻育秧壮秧剂不同用量效果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壮秧剂是集营养剂、消毒剂、调酸剂和化学高控于一体的新型育秧制剂 ,是近年黄岩重点推广项目。为了探索壮秧剂在早稻塑盘育秧、旱地双膜育秧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为今后全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壮秧剂提供科学依据 ,1999年 ,在黄岩区北洋镇和沙埠镇分别开展了早稻塑盘育秧和旱地双膜育秧应用壮秧剂的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塑盘育秧对比试验和大田产量对比试验早稻塑盘育秧壮秧剂对比试验在北洋镇、康山村黄米良农户的秧田中进行 ,早稻参试品种为嘉育 948,土壤肥力中等 ,前作冬闲。试验设 6个处理 ,处理 :(1)壮秧剂每盘 10 g ,与沟泥充分混…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水稻坐苗的发生、表现,并从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合理布局,培育适龄带蘖壮秧,精耕细整,科学配方施肥等方面介绍了水稻坐苗的综合预防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熊飞 《科学种养》2008,(11):6-7
水稻使用壮秧剂旱育秧,是农户目前主要育秧方式之一。由于部分农户对壮秧剂产品性质不够了解,旱育技术掌握不当,在旱育秧过程中,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死苗现象。现将水稻旱育秧常见问题与对策简要介绍如下,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8.
晚稻育秧施肥用多效唑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晚稻应用两段培育多蘖壮秧技术,其产量和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晚稻育秧期正值夏季高温,秧苗易徒长,后期阴敝较重,不但影响分蘖发生,而且使早发分蘖阴敝致死,造成秧苗带蘖少,素质差,栽后返青慢,分蘖发生迟,限制了晚稻产量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于1987~1988年引进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MET)于晚稻秧苗上试验,以确定“控长促蘖”效果,进一步完善晚稻培育多蘖壮秧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水稻工厂化育秧是在人工控制水、肥、土、温、湿、气等条件下,给种子、秧苗以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培育的秧苗均匀、健壮、整齐,可为农户和种粮大户提供高质量的秧苗,减轻“倒春寒”影响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是实现水稻生产种子良种化、育秧工厂化、供秧商品化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净种灵用于水稻浸种消毒的药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平  阳凌 《种子》1998,(1):70-71
以强氯精和浸种灵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净种灵在水稻浸种消毒上具良好的杀菌防病效果,又能促进种子发芽、出苗,提高发芽、出苗率,促进秧苗生长,培育壮秧,减轻病害,增穗、增粒、增产,是更为理想的浸种消毒药剂,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