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飞思卡尔MC9S08GT32A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了一种通过检测车身高度对空气弹簧进行充排气,进而改变弹簧刚度的客车电控空气悬架系统(ECAS)。重点阐述了控制悬架系统的硬件设计,并对软件设计进行了总体介绍。最后通过进行实车道路试验,并与钢板弹簧的车辆所测出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电控悬架系统的主要性能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代码生成的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电子控制单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某型SUV车辆的行驶平顺性、通过性等,对其进行空气悬架改装,并设计了由最小系统、车速信号调理模块、电动气泵控制模块、组合电磁阀控制模块、车身高度检测模块、CAN总线模块、车身加速度测量模块等组成的以Freescale XDP512为核心芯片的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电子控制单元,利用Real-Time Workshop(RTW)代码生成技术将所制定电控空气悬架系统控制策略转化为ANSI C代码并下载至电子控制单元,然后对安装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试验车辆进行了车身高度与车速耦合试验、转向试验、急加速试验、急减速试验、平顺性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控空气悬架系统控制单元能够实现车速信号调理、车身高度与车速耦合、电动气泵控制及组合阀控制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以Freescale XDT512为核心芯片,且由最小系统、电源模块、驱动电路、速度处理模块、两向加速度模块、模拟量输入模块和通信模块等组成的电控空气悬架系统(ECAS)电子控制单元;利用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开发了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控制策略模型,其主要由自动模式子模块、手动模式子模型和维修模式子模型等组成;在自动模式下,根据车速自动调整车身高度;在手动模式下,驾驶员可通过人机操控界面,自主地设定车身高度;通过维修模式,可禁止电控空气悬架工作,防止出现误动作。通过合理设计测试用例对所设计的控制模型实施结构性、功能性测试;经控制模型的定点化处理,并利用RTW代码生成技术将所设计的控制模型转换为应用层程序,并与底层驱动相互集成后,编译下载至所开发的ECAS电子控制单元;开展实车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策略能较好地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电控空气悬架车高调节与整车姿态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少华  窦辉  孙晓强  殷春芳 《农业机械学报》2015,46(10):335-342,356
针对电控空气悬架在车高调节过程中存在的过充、过放以及振荡等不良现象,提出一种能够对气体质量流量进行自适应调节的神经网络PID控制方法。根据车辆系统动力学和变质量充放气系统热力学理论,建立了电控空气悬架车高调节数学模型,设计了车高调节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并对控制器的实际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防止车高调节过程中因四角高度调节不同步而引起的整车姿态失稳现象,基于模糊控制算法对系统局部控制量进行了修正,从而形成整车姿态模糊控制器。最后,基于D2P快速开发平台搭建了电控空气悬架车高调节控制系统,进行了整车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不仅能够实现车身高度的有效调节,同时还能抑制车高调节过程中的整车姿态变化。  相似文献   

5.
空气悬架综合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控空气悬架可以方便地实现主动或者半主动控制策略,其应用的效果要好于被动空气悬架系统.分析了基于参考模型自适应的电控空气悬架的控制策略分析,将控制策略分为两部分,离线部分和在线部分.通过离线工作利用LQG算法,求得特定工作点的参考模型,在线部分估计出工作点,同时利用参考模型自适应算法,使整个悬架控制系统接近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6.
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研究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系统能有效地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是未来汽车悬架发展方向之一。本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系统的组成部件,比较全面阐述了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回顾了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系统的发展历程,指出了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系统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以飞思卡尔MC9S08GB6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汽车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着重阐述了其硬件电路系统和具体电路设计,并对软件设计要点进行了介绍。通过在实验室进行台架测试,验证了本系统相对于被动悬架系统有效的改善了悬架动行程、车轮动载荷及车身垂直加速度三项重要指标,在实现车身高度调节控制的同时改善了车辆乘坐的舒适型,且电路结构简单、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空气悬架系统是以空气弹簧作为弹性元件的悬架总称.随着车辆控制技术的发展,电控空气悬架系统逐步取代了传统空气悬架.介绍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特点,概述国内外电控空气悬架的研究现状,简要分析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根据空气弹簧悬架试验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条件,利用德国SHENCK公司生产的电液伺服激振系统,设计了1/4车辆模型空气弹簧悬架试验系统和相应的测控系统,该系统可以进行空气弹簧悬架的动态模拟和动静刚度试验,并在试验台上对空气弹簧刚度进行模糊神经控制。通过加控制和不加控制在相同路面激励下的试验数据对比分析,检验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电控空气悬架的产品化提供技术储备和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10.
汽车空气悬架非线性振动理论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汽车空气悬架非线性振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微分方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研究表明空气悬架非线性强迫振动不仅在激励频率接近系统固有频率时出现主共振,而且还出现接近固有频率整数倍或分数倍时的次谐共振或超谐共振,汽车空气悬架非线性振动微分方程具有谐波组合形式的近似解,振动的中点不再是s=0处,即振动对于坐标原点不对称。  相似文献   

11.
以ECAS为基础,以WABCO4728800010两位三通电磁阀和Freescale的MC9S12D64微处理器为核心元器件,开发了一种模块式的空气悬架高度控制系统,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仿真验证。该系统的高度控制策略分为启动控制模块、动态调节模块、手动调节模块以及误差调节模块,由模式选择开关来决定不同模块的工作状态,逻辑控制准确、调试方便。模块式的设计大幅降低了系统的复杂程度,同时也将降低软件的开发周期和成本。  相似文献   

12.
电控空气悬架系统阻尼多模式自适应切换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阻尼多模式自适应切换控制思想,根据车辆实际行驶工况和电控空气悬架性能特点,分别设计了车身高位、车身中位、车身低位以及转向工况4种阻尼控制模式,并采用逻辑判断方法制定了各模式间的切换策略,通过Simulink/Stateflow建立了多模式自适应切换控制系统,使得系统能够根据实际工况选择最佳的阻尼控制模式。在此基础上,基于不同模式所侧重的控制目标,分别设计了相应的阻尼力局部控制器,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局部控制性能。最后进行了控制系统的实车道路试验,验证所提出的电控空气悬架系统阻尼多模式自适应切换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商用车空气弹簧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空气弹簧是商用车空气悬架的关键部件,其特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空气悬架的性能。为此,简要介绍了商用车空气弹簧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空气弹簧的结构、基本理论、性能特点及其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商用车空气弹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Livestock require ventilation during transport to ensure acceptable air temperatures, humidities and contaminant levels. Provision of ventilation in pig, sheep and cattle vehicles is usually through apertures positioned along the sides. Air exchange through these apertures occurs by forced ventilation, from vehicle motion or wind, or by thermally induced ventilation, generated by heat from the animals causing internal to external 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Thermally induced ventilation is always present, but forced ventilation may be intermittent; particularly for a stationary vehicle on an enclosed roll-on roll-off ferry deck which prompted this study. Thus, to ensure adequate ventilation at all times, design calculations should be based on thermally induced ventilation.A model is presented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rmally induced ventilation through slot openings, heat transfer through the structure of the vehicle and heat, moisture and carbon dioxide output of the animals. Predictions of vehicle internal air temperature show this to be very insensitive to vehicle characteristics, species, heat output and stocking density. This arises because the ventilation is caused by the animal heat increasing the vehicle internal air temperature and consequently increasing the internal to external 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For a given vent area, reducing stocking density, and thus animal heat, reduces the ventilation rate resulting in an internal air temperature which is largely self compensating. Comparison of predicted results with measurements made on a ferry voyage show agreement of vehicle internal air temperature to better than ±1°C and relative humidity to +6%.  相似文献   

15.
空气的流场特性能够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稳定性以及其燃油经济性。通过对某轿车整车模型进行简化,在Fluent应用软件的基础上,利用混合网格划分的方法,对轿车外围流场的分布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比研究了汽车在无轮和有轮情况下流场的差异,为汽车外流场特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肖启瑞 《拖拉机》2014,(3):40-42
为确定混凝土搅拌筒容积与驱动功率,详细分析了搅拌筒的几何结构,建立了搅拌筒容积的精确计算模型,基于该模型推导了任意物料平面的整体质心以及此时搅拌筒驱动功率的表达式,通过工程车辆实际装载量与模拟计算数值的对比,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有较高的精度,该程序化计算模型可应用于相关设计计算中。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四轮汽车的侧翻阈值,并由此导出三轮汽车的阈值,进而比较三、四轮汽车的侧翻阈值和侧翻事故率的巨大差异,同时揭露三轮汽车容易侧翻的结构原因,最后提出我国三轮汽车存在的一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及其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