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林顺权 《园艺学报》2017,44(9):1704-1716
(1)种质资源调查、搜集和保存:调查国内14省区,确定有枇杷属(Eriobotrya)植物野生资源20种,并调查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搜集6个种。对上述26种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进行迁地保存。(2)整理和分类、鉴定和评价:发表1个新种,薄叶枇杷(E.fulvicoma ChunLiao);订正1个种,大渡河枇杷(E.×dadunensis H.Z.ZhangW.B.Liao);重新描述1个种,广西枇杷(E.kwangsiensis Chun);记录4个分布新记录种,确认并出版了26种枇杷的图谱。亲缘关系分析表明:小叶型、柱头数少(2、3或4)的窄叶枇杷、小叶枇杷、细叶枇杷是枇杷属植物基出类群,普通枇杷(栽培枇杷)与麻栗坡枇杷和椭圆枇杷等大叶型、5个柱头的种属于同一类群。对上述26个种的50余个性状进行了较全面的鉴定,并评价了部分种的交配亲和性、核型、三萜酸含量、根系生长特性、叶斑病抗性、花期和果实品质。(3)野生种利用研究:筛选出香花枇杷、怒江枇杷和椭圆枇杷及其种间杂种可作为栽培枇杷砧木;检测枇杷属植物叶片熊果酸等止咳关键药用成分三萜酸类,发现台湾枇杷、香花枇杷等多种野生枇杷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等药用物质高于栽培枇杷;进行了百余个种间和近缘属间组合的杂交,了解其杂交亲和性和转移优良性状给栽培枇杷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枇杷种质资源部分数量性状的分级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40份枇杷种质资源的中心枝长度、中心枝粗度、侧枝长度、侧枝粗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及叶片长度/叶片宽度等7个数量性状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这些性状的分级取值区间,探讨了分级标准,为进一步丰富、完善《枇杷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枇杷属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就中国的枇杷属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问题, 搜集了国内外的大量文献资料, 查对900 多份植物标本, 对8 个省(区) 进行了多次广范围的实地调查。本文报告中国的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21 个种类的自然地理分布、分析枇杷属植物的分布特征, 并讨论我国枇杷属植物的分布及其特征对于砧木利用、种质资源保护和枇杷属植物的起源和进化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枇杷属植物分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枇杷叶背茸毛是否脱落和花期能否作为分类标准进行了讨论。同时,提出了一个以枇杷属植物雄蕊、柱头和叶片大小等形态学性状为主要依据,结合分子标记结果而制定的枇杷属植物分类系统。分为3个类群:①少雄蕊、小叶片类群;②多雄蕊、多柱头、大叶片类群;③多雄蕊、少柱头、中叶片类群。其中,第3个类群又分为4个亚类。  相似文献   

5.
云南部分野生枇杷种质资源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145份云南野生、半野生枇杷种质资源的29个枝梢及叶片性状,采用数量分类学的方法对该群体进行研究。Q型聚类分析可以比较理想地将145份种质在L1=20.64水平上分为5个组,实验表明老叶叶背茸毛脱落与否、叶柄长度、叶脉对数和叶片长度在枇杷属植物分类中起着重要作用。R型聚类分析探讨了29个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多数性状具有相对独立性。主成分分析表明,29个性状可综合分为10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71.8%,根据前10个主成分与性状间的相关性,选出了影响力比较大的17个性状,并分为3个分类等级。  相似文献   

6.
枇杷属植物种类数及东南亚原产枇杷种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搜集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比照IPNI网站提供的枇杷属植物的记录,查对900多份枇杷植物标本,结合对我国枇杷属植物的实地查证,在排除了错置种类25个后,初步确定我国原产的枇杷属植物有16个种(21个种类);东南亚原产的枇杷属植物有6个种(11个种类):印越枇杷、椭圆枇杷贝特罗变种、椭圆枇杷长叶柄变型、香花枇杷多毛变型、胡克尔枇杷、宽叶枇杷、大果枇杷、菲律宾枇杷、波宜兰枇杷、栎叶枇杷老挝变种和椭圆托叶枇杷。种类数的确定,为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云南枇杷野生种质资源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7份云南枇杷野生资源叶片表型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这一群体枇杷种质资源的叶姿、叶形、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形指数、叶背茸毛、叶面形态、叶片横切面形状、叶面光泽、叶片颜色等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其中,叶背无茸毛的种质占77.62%,初步断定这个群体中的多数种质不是普通枇杷类型。  相似文献   

8.
对四川省石棉县和汉源县的普通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大渡河枇杷E.prinoides Rehd.et Wils.var.daduheensis H.Z.Zhang和栎叶枇杷E.prinoides Rehd.etWils.的叶片、果实、种子等性状进行调查考证。结果表明,大渡河枇杷的各种性状都处于另两种枇杷间;大渡河枇杷不同单株的许多性状有不同程度分离,有些偏向于栎叶枇杷,有些偏向于普通枇杷,支持大渡河枇杷为栎叶枇杷和普通枇杷种间杂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标本,对云南的枇杷属植物种类、地理及垂直分布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云南野生枇杷属资源共有16个种、变种及变型。其中种为13个,占全国16个种中的81.25%;变种或变型3个,占全国5个变种或变型的60%。其中,椭圆枇杷在云南首次被发现。依据云南枇杷属植物本身的分布特点,并参照植被和自然条件状况,云南枇杷属植物大致可以分为4个分布区:Ⅰ滇南、滇西南小区;Ⅱ滇东南小区;Ⅲ滇中高原小区;Ⅳ滇西、滇西北横断山脉小区。通过对云南与它邻近地区和国家的野生枇杷属资源的比较,发现云南省的枇杷属植物种类最多。因此云南是我国枇杷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基因中心。  相似文献   

10.
枇杷属植物及其近缘属植物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20份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其近缘属植物(石楠和石斑木)进行了遗传亲缘关系及分类研究。从300条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4条引物对20份枇杷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产生232条谱带,全部为多态性谱带(多态率为100%),表明枇杷属植物种质之间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各种质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33~0.77,并根据相似性系数,利用UPGMA构建了亲缘关系树状图。在相似性系数为0.485时,20份枇杷属植物及其近缘属可分为3大类:所有的枇杷属植物聚在一起构成第1类,而石楠和石斑木分别构成其余2类,这与传统的分类方法一致;但18份枇杷属种质可分为5个亚类,这与枇杷属植物的传统分类法有所不同。初步推论,开花时间和老叶叶背的茸毛可能不是判断枇杷属植物亲缘关系的必要条件,而且枇杷属植物的进化与其生存的地理环境的变迁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四川野生观赏植物的选择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胜  王莹 《西南园艺》2005,33(4):5-8,16
在对近几年成都市植物园、成都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引回的四川野生植物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和建立了“四川部分野生观赏植物名录”,49科67属122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引种和繁殖,并从园林利用方面对其生物学特性、园林观赏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提出观叶、花、果类11种。观叶、花类5种,观果类3种,观叶、形类11种;通过栽培技术的研究,总结出一套四川20种野生观赏植物繁殖培育方法;通过对园林利用的研究,选择和推荐了30余种观赏价值高、适应成都地区生长条件、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四川优良野生观赏植物,并在植物园和其他社会单位的景观建设及城市园林绿化中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12.
河南垂丝海棠品种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对河南省垂丝海棠品种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把数量分类学中的Q型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于经鉴定命名的花果性状齐全的28个品种的分类, 并对51个性状进行了R型聚类分析。Q型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 花瓣数和果实形状应作为垂丝海棠划分品种群的标准, 并由此将垂丝海棠分为3个品种群: 单瓣海棠品种群、圆果海棠品种群和梨果海棠品种群; 3个品种群的演化顺序为单瓣海棠品种群→圆果海棠品种群→梨果海棠品种群。此外, 聚类分析还表明花朵大小, 果实大小, 花梗和果梗是否下垂, 有无刺状枝,花序下嫩枝长, 开花时幼叶颜色和着毛状况, 花丝颜色等性状可以作为品种群下划分品种的标准。R型聚类分析的结果揭示了51个性状特征中, 幼叶长和幼叶叶柄长(r= 0.897) 、老叶长和老叶叶尖距(r =0.847) 、花冠直径和花瓣长(r=0.761) 、老叶长和老叶中宽(r= 0.721) 、果实纵横茎和果实形状(r=0.710) 、花瓣数和花药色( r = 01747) 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17, 相关性较强; 其它性状对进化均具有独立作用, 对以后进行苹果属观赏海棠分类性状的选择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该试验测定了6种果树品种的SOD活性。结果表明:随着物候期的推进,SOD活性逐步下降;早熟品种的SOD活性显著低于中晚熟品种;花芽SOD活性高的品种其果实SOD活性也高;具腋花芽结果习性的品种果实和叶片SOD活性相近;而具顶花芽结果习性的品种果实SOD活性比叶片高。SOD活性高时MDA含量降低,反之升高。  相似文献   

14.
梨组织R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荔枝果实总RNA提取方法,针对梨本身的特点利用改良 Bugos法分别对叶片、花瓣、果肉中总RNA进行提取研究.结果表明:改良Bugos法对梨不同组织中RNA的提取效果较好,花瓣中RNA的相对含量最高,叶片次之,果肉最少.  相似文献   

15.
 ‘丽白’是从白沙枇杷实生群体中选出的大果新品种,平均单果质量45.1 g,可溶性固形物 含量14.2%,可食率70.0%,外观美,肉质细嫩,汁多味浓,抗叶斑病、果锈病和日灼病能力较强,丰产 性好,适宜在浙江丽水及其类似地区海拔300 m 以下,pH 5.5 ~ 7.0 的山地丘陵、滩圩地栽培。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Fruit mineral concentrations measured at harvest can have major effects on apple fruit quality on the tree or during storage. Orchard practices must therefore seek to optimize fruit mineral composi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and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hand thinning on whole trees and individual spurs on apple fruit mineral composition. Two methods of flower and fruitlet thinning were compared with no thinning on `Braeburn' and `Fiesta' apple trees. Alternate whole flower/fruitlet clusters or all but one flower/fruitlet within every cluster were removed at full bloom or 14±21 d after full bloom. Alternate-cluster thinning reduced final fruit numbers per tree and fruit Ca concentrations by up to 22%, while increasing final fruit size by up to 21%, compared with no thinning. These effects on fruit Ca concentrations were also measured across a range of fruit size classes. Within-cluster thinning at full bloom or up to 21 d after full bloom also reduced fruit numbers per tree but increased fruit size substantially, by up to 65% compared with no thinning, this effect being less for later thinning. However, fruit mineral concentrations were not influenced by this treatment. Some fruiting spurs were singled to one fruit 14 d after full bloom on alternately flower cluster thinned trees and on trees that had not been thinned at bloom, and compared with unthinned spurs on the same trees. Fruit Ca concentrations, primary spur leaf areas and primary spur leaf areas per fruit were greater for spurs bearing a single fruit (achieved by thinning manually or through natural abscission) than for multi-fruited spurs on the same trees. Spurs bearing one fruit on unthinned trees had greater fruit Ca concentrations, primary spur leaf areas and primary spur leaf areas per fruit, but lower fruit weight than the same spurs on alternate-cluster thinned trees. However, spurs on unthinned and alternate-cluster thinned trees with the same primary leaf areas per fruit had similar final Ca concentrations. Fruit size and crop loads were found not to be important in explaining fruit Ca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thinning methods. However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nning method may affect Ca accumulation in apple fruit by alte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uit numbers and leaf areas on individual spurs.  相似文献   

17.
SH系列苹果矮化砧性状及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SH系列苹果矮化砧是国光与河南海棠种间杂交育成。杂种无性系自根砧嫁接苗于1982年秋定植,嫁接品种为羽红、金冠。经连续7年的生物学特性、物候期等方面的观察研究及一些主要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表明,SH系苹果矮化砧嫁接品种比对照M_7和M_9作钻木抗逆性强、进入开花结果期早、成花能力强、早期丰产、果实着色成熟期提前、外观艳丽、风味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并具有萌芽开花期晚,新梢停长、落叶期早,叶片肥厚,比叶重大,叶绿素含量高,净光合效率强,在干旱条件下,叶片水势,气孔阻力大、蒸腾强度小等生理特性。SH系矮化砧已批量繁殖,已在全国10省、市苹果主产区进行区试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荔枝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指南中的数量性状是极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性状。通过对荔枝测试指南中数量性状的分级研究,以期为荔枝品种数量性状客观准确的描述提供技术依据,以确保荔枝品种DUS测试工作顺利开展。【方法】以74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荔枝品种为研究对象,对荔枝测试指南中9个数量性状进行观测,并依据各性状的特点选择最适的分级方法,对各数量性状的表达状态进行分级范围划分。【结果】9个数量性状变异范围为12.35%~33.09%,性状间相关系数分布在-0.14~0.75之间;正态性分析(K-S检验)结果表明,9个数量性状中有7个数量性状符合正态分布,采用最小显著差法分级,其他性状用极差法分级。【结论】对9个数量性状进行的分级范围研究结果可作为今后荔枝DUS测试数量性状描述分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忠和 《中国园艺文摘》2013,(4):164-170,188
探讨总结草莓高效栽培生物学特性与配套技术。系统阐述沃土养根技术、茎生长调节技术、壮叶保叶技术、花果管理技术、促进花芽分化技术、控制休眠技术、主要作型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