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根据鄱阳湖区和5大河流域重点县的气象资料,鄱阳湖湖口水位和NOAA卫星监测到的历年不同季节鄱阳湖主体及附近域面积,建立了光,热、水,蒸发等气象因子,湖口水位与鄱阳番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求鄱阳湖刀鲚幼鱼出入湖时空特征,于2014年9—11月在鄱阳湖湖口设置调查点,通过测量其体长、体质量等生物学参数,分析刀鲚幼鱼渔获量与水文关系。结果显示,刀鲚幼鱼的体长、体质量分别集中在7.9~9.1(8.49±0.35)cm、1~3(1.97±0.53)g;鄱阳湖湖口水域刀鲚幼鱼出现的时间集中在10月份,出现持续时间为23 d;刀鲚幼鱼出现的时间和数量与湖口的水位呈负相关。这为深入研究鄱阳湖刀鲚洄游行为趋势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针对鄱阳湖重要国际湿地水体面积变化,以MERSI/FY-3和MODIS/EOS资料为主信息源,采用植被指数、多波段运算方法对鄱阳湖水体面积进行遥感监测。比较分析了MERSI与MODIS资料的光谱特点及对水域面积监测的差异,根据水体在近红外和红光波段反照率的特点,建立了鄱阳湖水体遥感监测指标,动态监测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研究表明,近几十年来,鄱阳湖水体面积季节变化明显。近16年来,鄱阳湖丰水季与枯水季水域面积相差1倍以上;春季平均为2 210 km2,夏季3 360 km2,秋季2 300 km2,冬季1 510 km2。有关成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湖区防洪救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江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339-7341
鄱阳湖水文特征变化明显,总悬浮物(TSS)受湖区水位和五河影响较大。通过时序MODIS数据提取全湖TSS浓度信息,从湖体水位、五河流量、五河含沙量3个指标来分析TSS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水位变化全湖TSS浓度在8.8和13.0m附近有急剧变化的过程,其他水位的TSS浓度变化较为平稳,水位与全湖TSS浓度平均值呈线性正相关性;丰水期五河流量、含沙量较大,TSS浓度变小,而枯水期五河流量、含沙量减小,则TSS浓度变大;当水位变化幅度不大时,水流流速和水域面积相对稳定,五河流量、含沙量与TSS浓度成正比关系。初步揭示了湖区水体TSS浓度对水文特征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洪涝发生前后卫星遥感资料和有关气象,水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江西省尤其鄱 阳湖区1998年6月、7月特大洪涝灾害的发生特点和危害程度。根据近年来卫星遥感监测实况资料鄱阳湖主体及其附近区域水体淹没模型。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水体水质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分析鄱阳湖水体的水质变化特征,分别于2010年10月与2011年5月采集了鄱阳湖主湖区、五河入湖口以及碟形湖的表层水样,对水质理化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COD、TN、TP等营养参数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水质理化参数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其中2010年10月鄱阳湖水体COD、TN、NH+4-N、NO-3-N含量和TN/TP均显著低于2011年5月的含量,与之相反,2010年10月鄱阳湖水体TP、Chl-a含量显著高于2011年5月水体;饶河入湖口COD、TN、TP含量显著高于全湖其他样地,居全湖最高,而南矶山碟形湖的Chl-a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进一步的PCA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鄱阳湖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溶氧量、透光度和电导率。从样地变化来看,湖口样地、南北主湖区、抚河入湖口及三江口样地受氮磷营养盐影响较小,而其他各入湖口受碳氮磷营养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达里诺尔湖泊湿地动态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极轨气象卫星NOAA/AVHRR遥感监测资料,结合实地考察数据,绘制遥感影像图及植被指数图,统计了2000年至2005年,每年4月到9月达里诺尔湖的水域面积,分析了达里诺尔湖泊水体的年际变化,并结合1961年至2004年45年的气象数据,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由于气候及人为因素,从2000年起至2003年达里诺尔湖泊的水域面积处于稳定波动状态,而2003年8月后湖泊面积减少,呈下降趋势。(2)在人为因素对环境的作用保持在1个较低水平时,研究区湖面变化与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有较好的吻合关系,年均气温与湖面积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降水量与湖泊面积之间基本呈正相关关系。(3)该地区气候的变化对湖区生态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影响相对较弱,认为温度和降水是影响研究区湖泊面积和水位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8.
水域面积变化是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明显反映。综合改进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MNDWI)和阈值法,探讨了1984—2018年南四湖水域面积变化趋势,并利用偏相关分析探究水域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南四湖水域面积有明显的阶段特征,总体看,近35年南四湖水域面积呈增加趋势,但以2002特大干旱年为界点,1984—2002年及2003—2018年两个时间段的水域面积减少趋势均比较明显;近35年一直被水覆盖区域仅占9.97%,低于10年的区域占25.26%。与其他湖泊不同,南四湖水域面积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较弱,仅在枯水年表现出与气温的显著负相关(r=-0.746,P0.01),而与研究区明显增加的降水量相关性不显著,水域面积主要受养殖业发展和生态调水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地区,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交接处的南岸,素称“鱼米之乡”。其地理范围主要包括湖口、九江、都昌、星子、德安、永修、波阳、乐平、万年、余干、进贤、新建和南昌等地,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它由江湖、平原、丘陵和高山组成,赣、信、修、抚、饶五大江河分别从东南西三面汇入鄱阳湖,而后北流,经湖口注入长  相似文献   

10.
水域面积变化特征反映了自然和人为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对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参考价值.选取普者黑流域1998~2018年共13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水体指数END-WI的方法计算普者黑流域水域面积数据,分析研究区22年水域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结合同时期的气象、植被、人类活动因素,探讨了引起流域水域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1998~2018年来普者黑流域水域面积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变化最明显的区域是湖泊地区.其中,1998~2002年水域面积缓慢增加(动态度为0.39%);2002~2010年为水域面积迅速减小阶段(动态度为-1.13%);2010~2019年为水域面积迅速增加阶段(动态度为0.96%);2010年面积最小(557.82 km2),2003年面积最大(620.94 km2);(2)1998~2018年气温、降雨、植被与研究区水域面积变化无明显相关性;人类活动中社会经济因素对水域面积变化呈极显著相关(R2=0.883).研究显示,1998年以来人类活动对普者黑流域水域面积的变化产生显著影响,水资源总体上呈波动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针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运用抬高冬季湖水位与珍稀候鸟栖息环境矛盾问题,根据实测的鄱阳湖水下地形图、湖区各站多年实测水位资料和对候鸟栖息的观察、研究成果,分析了鄱阳湖珍稀候鸟的栖息环境,总结了珍稀大型涉禽对越冬栖息地必须同时满足的"栖息地三条件;"提出了既有利于鄱阳湖区开发利用,"保护好一湖清水",又有利于珍稀候鸟越冬栖息和保护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及主要污染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研究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水污染主导因子及其主要来源,为科学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模,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鄱阳湖水资源承载力0.5216,表明鄱阳湖水资源对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还有一定的承载空间;水质承载指数6.179,说明流域范围内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鄱阳湖的水质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4.295,反映出鄱阳湖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水环境较差的水质性缺水的生态问题仍然存在,防治流域水污染刻不容缓。鄱阳湖水体中BOD、COD的年纳污量虽小于Ⅲ类水质控制纳污量,但TN的年纳污总量介于Ⅲ类水和Ⅳ类水质的控制纳污量之间,TP年纳污量大于Ⅳ类水质的控制纳污量,TN和TP成为湖区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鄱阳湖水体中的COD、TN、TP主要来源于城镇生活污水和非点源污染,其中非点源污染的贡献率最大,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应成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水土保持相互关系、区内的水土流失特点及危害,并提出保障水土保持工作有效开展的治理对策,以期为水土保持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鄱阳湖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鄱阳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水库调度下鄱阳湖水环境容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三峡水库调度下鄱阳湖的水环境容量变化特征。[方法]以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为鄱阳湖污染物主要控制性指标,采用有机物和营养物质水环境数学模型,分析三峡水库调度下鄱阳湖的水环境容量变化特征。[结果]三峡工程运行后,水库增泄流量时,鄱阳湖在汛期高水位的持续时间延长;而水库蓄水减泄时,湖内退水加快,水位下降明显,因此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水文情势影响显著。2009年三峡水库蓄水时,鄱阳湖10月份的COD、TN、TP水环境容量较运行前分别下降了14.0%、15.4%、15.4%;而水库防洪泄水时,鄱阳湖8月份的COD、TN、TP水环境容量较运行前分别增加了3.64%、4.88%、4.88%。[结论]该研究为湖泊水体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湖面资源,振兴农村经济,改变贫穷落后的滨湖农村面貌,同时使生态环境不逍受新的破坏,是关系到鄱阳湖滨湖地区农村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1989年余干县委、县政府提出“立足生态,着眼经济,全面开发,综合利用”的水产资源开发方针,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建立了综合开发湖面和水产资源的生态养殖模式,十多年来取得了较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基于MODIS的鄱阳湖区水位遥感估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鄱阳湖区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数据对湖区水位进行了遥感估算研究。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流域水资源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气候变化条件下鄱阳湖流域未来水资源量的问题,分析了鄱阳湖流域历史水资源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趋势,确定了影响水资源量的主要气候因素,建立了水资源量多元逐步回归预测模型,然后采用全球气候模式(GCM)下的CMIP3数据,预测了鄱阳湖流域3种SRES情景下未来的水资源量,结果显示鄱阳湖流域的水资源量将有小幅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使用ENVISAT ASAR数据,考虑到合成孔径雷达侧视扫描的特点和鄱阳湖不同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和水文条件等方面常有较大区别,采用分块阈值法对鄱阳湖地区2009年水面覆盖变化情况进行了提取和分析,并采用高分辨率HJ-1A卫星数据对ASAR影像水体信息提取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证明了分块阈值法的有效性。最后计算了鄱阳湖区域水位高于17 m(吴淞高程)且连续淹没时间不超过70 d的湿地面积,为政府规划植树区域、实施补偿政策以及减轻洪灾损失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