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结构的一个主要表现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本文论述了劳动力必然转移的理论以及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一般理论。并将二者进行分析认为,只有劳动力转移的时候才会带来大量需求从而形成规模经济,导致聚集经济的出现最终形成城市。所以城市化的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直接的关系。那么要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就必然要求促进劳动力的转移,而只有农村经济的发展才会导致这一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区别对待的二元户籍制度是我国计划经济遗留的产物,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这种二元户籍制度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能顺利转移,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改变目前这种户籍制度,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消除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差别,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是目前我国加速发展农业不能回避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根据人口的年龄构成推测,直到2000年,浆水镇的人口规模仍将以较快的速度扩大,计划生育是当地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过快的人口增长,带来了劳动力的剩余问题。分析当地劳动力的特点,结合山多地少、资金短缺的资源状况,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数量很小、村办工业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开发治理山场,进行劳动积累,才是解决劳动力充分就业、发展山村经济的现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宁夏林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耿峻发明的"果实收割机"获得国家专利认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如今的农村很难在找到45周岁以下的壮劳动力,农业的劳动力价格也在逐年攀升。而摘果子是很费人工和资金的一项成本,(目前已达到每亩1300元)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雇不起工人,将果子烂在树上的事情。市场急需一种成本低廉,高效耐用的  相似文献   

5.
园林是人类社会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园林的形成、发展与城市的诞生和演变密切相关,扬州古城的经济文化发展造就了扬州园林的诞生和辉煌。    相似文献   

6.
发达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是在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提高的基础上实施的,我国退耕还林是在1998年洪灾后进行决策的,它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发达国家退耕还林成功的经验是通过退耕还林使土地集中化、经营集约化、产权明晰化,并通过退耕还林的补偿机制使农村劳动力迅速向城镇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计划通过10年时间完成退耕还林1.33亿公顷。其退耕还林的主要宗旨是生态取向,通过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加速贫困…  相似文献   

7.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可避免地导致城市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作为现代林业和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林业,担负着调节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因此,发展城市林业,使城市坐落在森林之中,发挥森林特有的生态功能,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能大大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许金曼 《林业科技情报》2014,(2):108-109,111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建设已经朝着城市化进行,在建筑水平、样式,公路等级,交通环境等各方面水平直追城市。也有许多城市居民将农村作为旅游地、度假地。因此应该提前进行农村建设城市化方向规划,正常运用城市规划手段,合理规划,避免规划不合理及重复建设等不良现象出现。本文结合城市规划经验及农村城市化发展特点,着重阐述城市规划运用到农村建设城市化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化发展方兴未艾,已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动力源。到2011年末我国城镇化率达5127%,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今后还将继续走高,但不只是量的扩张反而应是质的提升与转型。城镇化需加快各种产业发展,才有可能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让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类居住地的城市化过程不可避免。城市化的发展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工业污染,城市“三废”、噪声等,治理工作越来越繁重。如何改善城市环境,满足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需求,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各国都面积的共同问题。发展城市林业是治理城市环境的发展趋势。城市林业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可以说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越重视城市林业。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基础上也开始注重精神满足。现阶段城市中大量建设高楼大厦,只有少部分公园能够实施大面积绿化,城市化中必然会出现绿化园林林道建设,绿色文明倍受瞩目。阐述了园林道路绿化原则,提出了园林道路植物种植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黎基崧 《国土绿化》2009,(11):14-15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从19世纪以来的200多年中,工业革命强劲动力和聚集效应促使现代城市迅速发展,这种世界性的城市发展浪潮被称为城市化。城市化高速发展,在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大飞跃的同时,也带来了所谓“城市病”的困扰。因此,如何进行城市的生态建设,是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农民工是中国社会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必然产物,在长达几代农民工的流动中,他们早已在中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据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阐述了背井离乡的农民工不仅对城市经济有促进作用,同时也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对社会制度文化方面也有相当的影响。提出了有关部门可积极采取相应措施的建议,以促进农民工有序化流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为我国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农村剩余劳动以极其迅猛之势,大幅度地向二、三次产业转移,给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但是,近年来,特别是自1989年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全面治理整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大潮开始回落,回流速度日益加快,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再度集结,严重地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农村丰富的劳务资源,变资源优势为林业优势,这对于稳定农村社会经济形势,加快林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面实施"生态立州",是伊犁自治州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也是推进自治州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林业产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为就地吸纳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就业空间,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最大化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尽管农村掀起了中国改革的先锋,但随后长期的忽视,已导致农村改革还处于初始阶段,三农问题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瓶颈,也是近阶段改革的核心。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沉淀,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是农业中的突出现象,本文通过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现状、转移难点及转移途径的分析,试图对"三农"问题的解决进行有的放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园林绿化的需求已经从住宅绿化、美化区域附近向城市周边转移,进而涉及到自己生活的整个空间。因此,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园林绿化的主战场也必然要向这些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8.
建设新农村:林业为促进农民增收做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任务是加快促进农民增收。党中央提出,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由于林业具有产业属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因此,在加快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林业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林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事例比比皆是,全国各地每天都在发生。陕西省在发展林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堪称一个突出的典型。陕西渭北黄土高原过去干旱贫瘠,农业生产广种薄收,亩产粮食仅100公斤左右。大力发展林果业后,陕北经济实现了大翻身。…  相似文献   

19.
城市园林建设与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城市规模以空前速度扩展,新城市也纷纷涌现。我国是世界上城市最多的国家之一。近几十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很快.城市人口迅猛增加.城市作为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这一进程中生态环境也受到一定的破坏。因此.人们渴望自然,要求建设“生态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房屋装饰装修、改善居住功能要求、对人体和环境无不良影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各种“绿色”新型建材产品和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将成为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专家指出,首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性,决定今后若干年内对建材工业产品需求将维持一个较大的总量。 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经济发展仍将处在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这就是城市化进程的时期。城市化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国民经济发展在一定时期离不开农村人口转移所产生的消费市场机遇。截至目前我国有688个城市,城市总人口为2.3亿,加上镇的人口共3.8亿人。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30%,与其他同等人均收入水平的国家相比,平均低12个百分点。今后若干年内,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将会持续发展,由此将给建筑业、建材业以及建筑装修业带来无限的商机,也必将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其次,住房制度的改革,为建筑装饰装修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住宅建设稳步增长,据统计,1999年全年共建成城镇住宅5亿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已由1978年的3.6平方米提高到1999年的9.6平方米。住宅建设经历了近20年的连续增长之后已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