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蜜蜂良种选育工作中,亲本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以后育种工作的成败。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选用什么样的素材,二是选用该素材中什么样的蜂群作种用群。下面就第一个问题谈点体会。我们在蜜蜂育种实践中发现,在我国现有的几个蜜蜂育种素材中,黑色蜂种如喀尼阿兰蜂(喀蜂)、安纳托利亚蜂(安蜂)和黄色蜂种如原种意大利蜂(原意)、本地意蜂(本意)在产育力、越夏性能、群势增长率、分蜂性、采集力(尤其是对零星蜜粉源的利用能力)、对蜜源气候条件的反映和育  相似文献   

2.
自2002年以来收集的黑蜂素材,分别经过单群繁育和集团繁育,纯度基础较好的向原种黑蜂发展;纯度基础较差的在繁育中不断提高纯度,按着黑蜂原种目标进行繁育,并继续收集黑蜂素材,扩大黑蜂基因信息量,为保存新疆黑蜂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繁育过程中,我们在对黑蜂素材生物学特性观察的基础上,对新疆黑蜂及有关蜂种进行了主要形态指标的鉴定和分子标记的检测,检验了近几年所收集的新疆黑蜂素材繁育的后代纯度。进一步证明:①虽然新疆黑蜂与东北黑蜂都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从俄国引进的黑蜂,但由于原黑蜂血统基础不同,饲养地域气候、蜜源、地理条件…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随着养蜂事业的发展,各地先后建立起一些蜜蜂育种场,培育了一些良种蜂王供生产单位使用,为发展养蜂业做出了贡献,现将全国各育种场提供良种蜂王的情况简介如下: 1.中蜂育种场中蜂是我国土生土生的蜂种,它适应性强,善于利用零星蜜源。中蜂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诸省的广大山区,有丰富的蜂种资源,是个不可忽视的蜂种。向外提供中蜂蜂  相似文献   

4.
<正>自2002年以来收集的黑蜂素材,分别经过单群繁育和集团繁育,纯度基础较好的向原种黑蜂发展;纯度基础较差的在繁育中不断提高纯度,按着黑蜂原种目标进行繁育,并继续收集黑蜂素材,扩大黑蜂基因信息量,为保存新疆黑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繁育过程中,我们在对黑蜂素材生物学特性观察的基础上,对新疆黑蜂及有关蜂种进行了主要形态指标的鉴定和分子标记的检测,检验了近几年所收集  相似文献   

5.
良种繁育与推广应用是养殖业的支柱之一。我国的蜜蜂良种繁育现况如何?有何规律性的东西?良种推广有何促进措施?本文想通过调查并试作一些基本分析。1我国重点种蜂场的分布(1)国家级蜜蜂良种繁育团队:按国家投资和所取得的育种成果判定,3个。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吉林省蜜蜂育种场、浙江大学千岛湖蜜蜂育种场。  相似文献   

6.
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就是如何培育选择和使用优秀种公牛的一系列育种措施。本文主要简述了奶业发达国家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指出我国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建设和完善我国奶牛良种繁育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新疆黑蜂含有欧洲黑蜂和高加索蜂血统,它在新疆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的生物学特性,与国内其他西蜂比较,突出表现在凶暴、怕光、抗寒、抗逆等多方面。我们在新疆接触了一些黑蜂,在收集黑蜂素材进行饲养繁育的过程中,进一步验证了黑蜂的个性,在实践中认识了新疆黑蜂。2002 ̄2003年收集到黑蜂素材以后,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应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单群繁育和集团繁育,现已繁育3~4代,纯度逐年提高,初步形成了一个黑蜂素材繁育体系。2002年我们在布尔津禾木喀纳斯乡接触了木拉提汉和苏洛托勒哈两个蜂场,几乎每个人都挨了蜇,真正领教…  相似文献   

8.
<正>龙口市三高种蜂场经过多年的育种磨砺,基本掌握了蜜蜂良种繁育所必须的人工授精技术、蜂场育种、蜂群饲养三位一体的现代蜜蜂育种技术,形成了选育制种、扩繁推广等相互配套的原良种繁育体系。目前本蜂场拥有父、母本种群、育王群一千多群,交尾群一万多群,每年可向全国供应三十多万只优质生产蜂王,五千只人工授精种蜂王,一万多只自然交尾种蜂王。主要有意蜂、卡尼阿兰、喀尔巴阡、高加索、单交、三交、双交等种蜂王。  相似文献   

9.
虽然我国畜禽研究性育种制种成果显著,但产业化育种制种还很薄弱。目前我国有十分宝贵的育种制种自然区域及丰富的育种素材资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中国畜禽育种制种基地,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势在必行。1种畜禽自然定位、社会定位和属性(1)动物的物种是自然的产物,而畜禽品种(品系)是人类劳动的自然产物,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项目之一。(2)我国人民历来认为“畜禽良种是根本”,即养殖产业像棵大树,畜禽良种就是“树根和树干”;国外将畜禽良种比喻为动物的“头和颈”。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这说…  相似文献   

10.
<正>新疆黑蜂含有欧洲黑蜂和高加索蜂血统,它在新疆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的生物学特性,与国内其他西蜂比较,突出表现在凶暴、怕光、抗寒、抗逆等多方面。我们在新疆接触了一些黑蜂,在收集黑蜂素材进行饲养繁育的过程中,进一步验证了黑蜂的个性,在实践中认识了新疆黑蜂。2002~2003年收集到黑蜂素材以后,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应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单群繁育和集团繁育,现已繁育3~4代,纯度逐年提  相似文献   

11.
优良蜜蜂品种是优质、高产、高效养蜂业的物质基础,也是规模化养蜂业的先决条件,有了良种才能在同等投入的条件下有更大的产出。近20年来,我国养蜂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主要原因是1973年我们从国外引进了意大利蜂、卡尼鄂拉蜂、高加索蜂等种蜂王1000多只作为蜜蜂育种素材,从此在全国开展了优良蜂种的选育攻关,使蜜蜂良种化的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育成了一批高产的蜜蜂新品种(系),丰富了我国的蜂种资源。我国养蜂业20多年来快速发展的过程充分证明,良种在养蜂业增产中起的巨大作用是其它任何因素都无法取代的。雅氏瓦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我国良种繁育的现状和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出发,讨论了建立良种繁育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各种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主要形式和育种场、繁殖场、商品场的主要任务;分析了实行良种繁育体系所带来的经济教益,仅奶牛、绵羊、猪、蛋鸡、肉鸡五种畜禽,1985~1990年平均每年增加收入人民币20亿元,1990~2000年平均每年增加收入人民币100亿元,以后还会因良种率的提高而继续增加。文章最后还建议在实施良种繁育体系时应注意:1.体系配套;2.试点推广;3.和地方品种的保存与利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四川蚕业》2011,39(3):61-61
中国蚕学会第八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7月23在山西运城召开。大会讨论了我国近年来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的方法、目标和特殊用途的审定标准;展示了遗传、育种和良种繁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与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我国肉牛种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分析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肉牛种业面临的品种选育缺乏科学规划、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良种良法不配套、国民食物结构有待改善以及牛肉供应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设立育种专项,加强肉牛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项目、育种资金投入、强化育种组织建设、推动产学研实质融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我国鹅遗传资源保护和育种现状、方向及未来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综述了我国鹅品种资源及保护情况、国内外鹅育种概况及经验、良种繁育体系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我国鹅育种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独有的蜂种,囊状幼虫病是目前危害中华蜜蜂最主要的病害。试验以囊状幼虫病流行后自愈的蜂群为基础选育素材,采用人为感染、逐级淘汰、闭锁繁育、固定有益基因的育种手段,进行中蜂囊状幼虫病抗病品系的选育,大大地提高了其抵抗囊状幼虫病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喀尔巴阡蜂原产罗马尼亚,1978年引进我国,1979年我所开始饲养并进行纯种繁育及其杂交种选育试验,到1983年不仅建立了喀尔巴阡蜂近交系的基础,而且选育出喀(阡)×高、喀(阡)×意两个优良杂交种。在推广过程中充分证明喀尔巴阡蜂是一个很有经济价值的育种素材。为了进一步选育比较理想的杂交种,我们以此为开端,又收集了喀尼阿兰蜂、东北黑蜂、高加索蜂,意大利蜂等多种素材,继续进行杂交种的组配和选育试验。在喀×喀(阡)单交种的基础上,进而选育出喀·喀(阡)×意三交种,并逐步扩大推广,深受用户欢迎。  相似文献   

18.
《中国蜂业》2017,(9):60-61
<正>2002年9月10~19日在新疆阿尔泰山、天山、伊犁河谷收集到一批很有价值的黑蜂素材,已初步形成一个黑蜂素材集团进行保存和繁育。但仅仅这10天收集到的黑蜂素材数量有限,远远满足不了一个品种或一个品系繁育的要求。因此说,这次新疆之行仅仅是拉开了抢救黑蜂的序幕,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虽然从新疆回来了,但收集新疆黑蜂素材的工作还在新疆继续进行,并取得了很大的收获和进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全国第三次农牧渔业部科研协作座谈会的精神,由中国农科院养蜂研究所牵头,1988年1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了蜜蜂育种研究协作座谈会。全国14个省市3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同志回顾了我国蜜蜂育种工作所走过的路程和现状。交流了蜜蜂育种试验研究、原种保护、良种繁育、纯系培育和杂交育种方面的经验。认识到蜜蜂育种工作的艰巨性和培育良种的迫切感,必须进一步加强蜜蜂遗传基础理论的试验研究协作,交流良种繁育的经验,在提高蜂王质量的基础上逐步制定蜂王统  相似文献   

20.
(一)建立鸭良种繁育体系 今后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我国现有的鸭品种资源,运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等科学手段,培育出适合我国养鸭生产的鸭品种(品系),建立良种繁育体系,使其首先在国内的鸭产业中占据优势,然后走出国门,进而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