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城市地膜棉栽培是从1981年小面积试种开始.1982年在全市各县大面积试验示范种植.1983年推广种植26.8万亩,占棉田铺地面积的7%.其中两熟地膜棉22.4万亩,亩产皮棉112.9斤,比露地棉89斤增产23.9斤,增26.85%.三年来实践证明,地膜覆盖棉花栽培在全市不同的土壤、气候、栽培水平的地区都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区1976年试种杂交水稻,经过1977年的多点示范,表现为优势明显,增产显著.1978~1981年,推广面积从100多万亩扩大到200多万亩,亩产连续四年稳定在800斤以上水平.1981年种植236.9万亩,单产847斤,总产20亿斤,单产和总产都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在大面积推广杂交中稻的几年中,还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高邮县1981年种植37.68万亩,单产916斤.该县郭集公社13500亩杂交中稻,单产1006斤.泰兴县永安公社胜利大队,1980、1981连续两年种植700多  相似文献   

3.
沈阳市新城子区共有十万亩稻田。1980年以前水稻单产一直徘徊于500斤左右。1981年起,在该地最低产的大屯大队建立了防御冷害试验区,开展低洼冷凉型低产稻田技术改造试验,以促进十万亩低产田技术改造和均衡增产。试验在新城子区委和政府领导下进行。由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区水田指挥部、科委、农业局等领导和技术人员组成了试验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经过两年试验和示范,促进了十万亩低产田的大幅度增产。1982年十万亩稻田单产达784斤,比1980年598斤增产31.1%。两年总增产稻谷1750万斤,总收益437万元。大屯大队2100亩稻田1982年单产达1070斤,比1980年561斤增产90.7%。两年总  相似文献   

4.
我区于1981年在东台县农科所、大丰县丰富公社进行了棉麦两熟棉田地膜覆盖试验,取得了较好成绩.1982年,8个县的重点产棉公社都进行了地膜棉试验示范,面积发展到2.9万亩.其中棉麦两熟棉田地膜覆盖2.22万亩,一熟棉田地膜覆盖7000亩.据十个示范点考察,一般增产2~3成,40%左右的示范户增产4~5成.同年射阳县推广种植两熟地膜棉1.35万亩,平均亩产119.4斤,比露地棉78.7斤增产51.7%.  相似文献   

5.
地膜水稻栽培就是采用地膜全程覆盖,并相应组装湿润栽培,全层施肥等配套技术,解决山区水冷温低这一突出障碍因素,营造水稻生长的良好环境,实现水稻生产的平衡增产.1999年,我们在全市11个乡镇全面开展了地膜水稻的试验示范,本年度共完成地膜水稻面积2 1230亩,其中早稻试验面积121亩,中稻示范面积21109亩,经测产验收,早稻平均单产432kg,比常规栽培亩增58kg,增产15.51%;中稻平均单产620kg,比常规栽培亩增153kg,增产32.62%.全市累计增产323.6万kg,增值320万元左右.该项技术所显示出的具大的增产潜力为山区水稻生产的发展找到了一条突破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信息快递     
江西两系杂交稻进入成熟应用阶段 2000年,江西两系早稻面积达 50万亩,在全国位居前列;两系超级稻示范面积全国第一,“两优培九”种植面积 46万亩;两系晚稻已在全省铺开,面积扩大到 60万亩。继消灭了两系稻空白市、县后,全省大部分县 (市、区 )消灭了空白乡。近 5年间,全省两系稻示范推广面积累计 285.73万亩,增产稻谷 1亿公斤。 江西在去年两系杂交稻研究、示范、推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今年,两系杂交稻已进入成熟应用阶段,种植面积将超过 200万亩。两系中稻“两优培九”成为主推品种,面积大幅度增加,有望突破 150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省杂交水稻生产迅速发展,种植面积由1976年的600多亩扩大到1979年的1097.1万亩,占单季中稻面积的55.4%。在大面积生产条件下,与常规中稻相比增产显著。以1978年为例,全省种植杂交稻626万亩,平均单产853斤,常规中稻945.37万亩,平均单产617.5斤,每亩增产235.5斤。国际稻(IR24,IR661等)虽先于杂交稻引入我省,但由于引入时间短加之杂交稻的迅速推广,尚未能在生产上扩大利用,仅作为杂交制种的父本应用。对国际稻的生产性能和高产栽培规律也缺乏研究。但从一些连年大面积种植单位的经验看,同样表现出高产稳产我院自1973年种植国际稻IR24及IR661以来,历年平均产量达到1000~1200斤左右,与杂交稻相比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8.
"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科院以"培矮64S"为母本,"9311"为父本,采用两系法配组育成的亚种间杂交中籼新组合.我市1998年引进试种,2001年全市种植面积6050亩,2002年种植面积达2.5万亩.  相似文献   

9.
我区自1976年开始试种黎优57杂交水稻以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982年种植17.2万亩,占水稻面积的54.6%。单产1100斤(表1)。八一公社杂交稻种植面积最大,1981年占水稻面积的65%,1982年增加到80%,连续两年5万亩水稻单产保持1100斤以上。黎优57增产潜力很大,1981年三洪四队种植22.8亩,每亩平均实产1620斤,1982年丰收五队种植40.72亩,每亩平均实产1543斤,还有很多单产1300~1400斤的高产实例。生产实践证明,多种杂交稻,种好杂交稻,是继续提高我区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根据黎优57的品种特性和我区无霜期较短,热量资源较少的特点,制定了以抗寒防低  相似文献   

10.
常德市中稻新品种(组合)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9年选择22个杂交中稻组合,以汕优63为对照,在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镇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有12个组合比对照增产,增幅为0.8%~30.7%,9个组合产量低于对照,减产幅度为2.8%~12.0%;产量最高的是徽两优3号,为9 808.6 kg/hm2,比对照增产30.7%,产量最低的是培两优1108,为6 608.9 kg/hm2,比对照减产12.0%。适应常德地区种植的中稻新品种有徽两优3号、丰两优1号、C两优87、两优100、C两优396等。  相似文献   

11.
赣榆县甘薯每年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1978~1982年以来持续五年高产,平均亩产量871.2斤(五折一),比1973~1977年五年平均亩产量726斤增产145.2斤,增产幅度达20%.高产的主要经验是:(一)推广良种.目前主要种植徐薯18和青农2号,搭配种植宁薯2号、群力2号.1981年良种面积占97.1%.徐薯18表现高产、高抗烂根病,青农2号表现高产、抗茎线虫病,这两个品种分别比一窝红增产鲜薯25.9%和46.2%.宁薯2号高产高干,结薯早,群力2号耐湿高产,这两个品种分别比一窝红增产鲜薯23.4%和9.4%.  相似文献   

12.
<正> 广德县卢村水库、黟县东方红水库是我省养鱼单产较高的两座中型水库.卢村水库养鱼水面2,300亩,1975年开始养鱼,鱼产量逐年迅速上升,1981年达到21.4万斤,1982年又上升达23万多斤.东方红水库养鱼水面1,600亩,1970年开始养鱼,自1972年至1982年11年共产鱼129.0万斤,年最高平均亩产93.75斤,1982~1983年鱼产量仍保持在每亩80斤左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按照全市农业供给侧改革调优种植结构,提升综合生产能力总体要求,2016年度南阳适度减少了玉米种植面积,积极扩大大豆、杂粮、薯类等小杂粮生产面积。全市玉米播种面积600万亩左右,下降4.5%;总产210万吨,下降4.5%。玉米价格持续下滑,2016年农户出售价格玉米平均约为0.78元/斤,低于2015年的0.86元/斤,下降幅度为8.14%。玉米种植收益下降明显。一般农户收入2016年同比减少46.5元/亩,种粮大户普遍收  相似文献   

14.
三、渔牧农复合立体农业 上海郊区河网密度大,湖荡星罗棋布,江海滩涂广阔,发展渔业的潜力很大。郊区可养殖水面约50万亩,已养水面31万亩,尚有38%的水面没有利用。即使已养殖的水面,潜力也是很大的。目前,郊区一般鱼塘亩产量仅66斤(全国平均产量为100多斤),精养鱼塘也不过300多斤;而南汇水产养鱼场利用立体复合农业,精养鱼塘1981年和1982年分别亩产鲜鱼1004.5斤和1078.7斤,比一般鱼塘增产14.2倍。1982年,全场提供商品鱼22万斤,珍珠104斤。年产鲜牛奶71万斤,净收入49.5万元。该场从1952年开始养鱼种,有鱼塘35亩。1956  相似文献   

15.
武昌县过去基本上是一季中熟稻区。1956年,随着合作化的大发展,同时推行水稻改制,双季稻由1955年的16,195亩扩大到91,432亩,亩产稻谷698斤,比中稻多收179斤,增产34.5%。今年(1957),双季稻更扩大到101,110亩,占水田面  相似文献   

16.
“六五”期间,我校承担的国家和省攻关项目及其他研究课题共取得九十三项科研成果,其中四十二项获奖,包括国家发明奖一项,部级奖六项,省级奖三十五项。“平原县棉花大面积增产技术开发试验”经过1982~1984年三年工作,三十万亩棉田亩产皮棉由87斤提高到1982年的164.2斤,1983年的185.3斤和1984年的177.4斤,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指标,三年累积经济效益2019万元,为科研投资总额的67.3倍。我校主持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黄淮海夏秋粮均衡增产栽培技术研究”课题,四个万亩开发区总产增加8349.1万斤,斤粮成本降低2分以上,经济效益1302.7万  相似文献   

17.
我县油菜栽培制度过去主要是中稻——油菜,一年两熟制。近年来,随着水稻的改制,双季稻大大发展,因而早茬油菜大大的缩小了。1964年全县播种油菜3万多亩,早茬(中稻、一晚)油菜面积占全县油菜播种总面积的35.5%,而迟茬则占64.5%。油菜栽培制度改革后,同样获得了油菜的增产丰收。全县油菜平均亩产93斤,比1964年亩产76斤增长26.3%。同时出现很多高额丰产的典型大队、生产队及丰产田。 1965年油菜的增产丰收,为我县进一  相似文献   

18.
<正> 清丰县古城公社东佛店大队,1982年春与地,县农业局、公社农技站签订千亩棉田技术联产承包合同,定产指标亩产皮棉120斤,由于双方严守合同,1982年1000亩棉田,亩产皮棉l75斤,总产17.5万斤,比承包单产每亩增产55斤,全大队向国家交售皮棉16.5万斤,仅棉花就收入43万元.由于棉花丰收,一年还清了国家贷款1.5万元,新打机井5眼,大队搞农业积累2万元.实行  相似文献   

19.
自1981年开始,我县杂交水稻以种植汕优3号为主.几年来,汕优3号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栽培技术不断改进,单产连年提高.1981年32.26万亩,平均单产842斤;1982年32.7万亩,平均单产891.5斤;1983年38.4万亩,平均单产达1032斤,分别比1981和1982年单产增190斤和140.5斤.  相似文献   

20.
张庄全村500亩成鱼池,1979年起连续五年亩产超千斤.1983年成鱼产量达到78.62万斤,比1978年28.99万斤增长1.71倍,五年平均增长34%,平均单产1572.4斤.(一)改善鱼池条件 原有鱼池大小不一,池浅埂狭,一般水深只有1公尺多,亩放鱼种120多斤,单产400多斤.1973年开始整修,到1979年建成大小整齐(面积7~8亩),岸直埂宽(3公尺),池大水深(2.5米以上),连片的83只新鱼池,合计653亩.1981~1982年两个冬春,又对47.7亩水深不足2.5米的鱼池进行了第二次改造.1982年亩放鱼种26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