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五优3 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利用不育系五丰A 与恢复系广恢3 号配组育成的早熟籼型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稳产、矮秆抗倒等特性。2020 年10 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陕南海拔60m 以下稻区作直播稻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2.
<正>黄软秀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丰产、抗病水稻新品种。该品种2011年晚造广东省区试,比对照种优优122增产极显著;2012年晚造复试,比对照种深优97125增产不显著。米质鉴定为国标、省标优质3级。株型好,抗倒力强,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后期熟色好。2013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13023。  相似文献   

3.
广彩糯 10 号是以自交系 FZN1215 为母本、FBN1122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彩糯玉米品种,籽粒紫红白相间,特征明显,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田间表现丰产性突出,2018 年在广东省 5 个点的品种比较试验中,每 667m2 鲜苞平均产量 1276.80kg。2010-2021 年经抗病性接种鉴定,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直链淀粉含量 1.9%~2.8%,糯性好,果皮薄,适口性品尝评分 86.9 分,品质优。该品种于 2023 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玉 20220004,适宜于广东省各地春、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4.
藁优9415是河北省藁城市农科所继 8901-11-14、藁优 9409等优质麦后育成的又一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它以 8515为母本,安农 8455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选育而成,集高产优质、矮秆抗倒、抗刹麦雨于一身. 2003年 9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审定证号:冀审麦 2003008号.为保护知识产权, 2002年该品种申请了国家新品种专利保护.  相似文献   

5.
黄广华占1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水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优质3级、省标优质3级,高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201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DF8810是吉林省先美达种业有限公司、扶余市优翔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昊翔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自交系M15A386为母本、自交系H09B3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玉米新品种。两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较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6.0%,生产试验中较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6.8%;植株株型紧凑,中抗玉米螟,抗玉米大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2022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吉审玉20220103。  相似文献   

7.
高云 《中国种业》2018,(3):68-69
合莉丝苗是采用经典的水稻杂交育种技术培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常规籼稻非转基因品种,2015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品质鉴定为国标优质3级和广东省标优质2级;高产稳产,每667m2平均产量超过454kg;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株型较好,株高约93cm。  相似文献   

8.
恒丰优387系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贵州秋实种业有限公司和海南南繁种子基地有限公司以优质不育系恒丰A与抗病恢复系R387组配育成的高产高抗稻瘟病早晚兼用型杂交稻新组合[1]。于2013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14号)。于2018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80005号)。品种权号:CNA20140898.5。  相似文献   

9.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绵 5优 527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本所自育的优质不育系绵 5A为母本、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高配合力优质抗病恢复系蜀恢 527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于 2003年 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天协 5号, 2003年 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绵 5优 527,并推荐为四川省重点推广水稻新品种, 2004年 3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国豪杂优 3号.该品种不仅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而且适应性广,适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对于水稻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3年被纳入农业部跨越计划项目, 2004年在全国示范种植 3万公顷左右.  相似文献   

10.
<正>丰太丝苗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该品种2011年参加广东省早造区试,比对照品种优优122减产显著;2012年复试,比对照品种减产不显著。2012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26.25kg/667m~2,比对照品种优优128增产5.74%,日产量3.26kg。米质鉴定为国标、省标优质3级。该品种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抗倒力强,耐寒性中,后期熟色好,抗稻瘟病和中抗白叶枯病。2013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13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