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入侵是否会对我国小麦生产造成较大影响,通过从文献及国家统计局、中国粮油信息网收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为害及防治相关数据与小麦的种植面积、产量及价格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利用随机模型@RISK分别预测其在不防治场景与防治场景下对我国小麦产业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结果显示,如果在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后不进行防治场景下,其对小麦生产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总量的90%置信区间为1 023.44亿~5 299.79亿元,此情景下草地贪夜蛾对小麦的为害率是影响我国小麦产业潜在经济损失最大的变量;而在草地贪夜蛾入侵后投入防治场景下,其对小麦生产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总量的90%置信区间为109.24亿~631.66亿元,单位面积防治成本是影响我国小麦产业潜在经济损失的关键输入变量;可挽回的经济损失总量的90%置信区间为779.07亿~4 903.97亿元,对其影响最大的变量是草地贪夜蛾对小麦的为害率。表明在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的现实条件下,应积极增强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力度,以降低其对我国小麦产业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自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云南以来,先后发现其为害玉米、甘蔗、高粱等作物。2019年9月在福建诏安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甜椒。本文介绍了甜椒基地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以及为害特点,以期为更好的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苹红缢管蚜Rhopalosiphum oxyacanthae入侵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基于其在全球的118个分布点和筛选的9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对苹红缢管蚜于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于苹红缢管蚜的全球分布数据,MaxEnt模型预测的平均AUC值为0.919,预测结果准确性较高。当前气候条件下,苹红缢管蚜在我国的总适生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8.73%,其中高、中、低适生区的面积分别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92%、13.30%和29.51%,高适生区主要位于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湖南、贵州、江西、浙江、福建、广西、台湾等省区。未来RCP2.6和RCP8.5气候情景下,苹红缢管蚜在我国的总适生区面积增加并呈逐渐向东北方向迁移扩散的趋势,其中低适生区面积逐渐增加,高、中适生区面积逐渐减少,原先中南部的高适生区逐渐转变为低适生区或非适生区,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吉林省与辽宁省边界处的高适生区面积呈逐渐增加趋势。表明苹红缢管蚜在我国的适生范围极为广泛,具有较高的入侵风险,应加强进境口岸对该虫的检疫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4.
苹果异胫小卷蛾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我国没有发生,但近几年我国口岸已多次截获。本研究利用CLIMEX 1.0适生性分析软件与Arc GIS 10.2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苹果异胫小卷蛾在我国目前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研究表明,苹果异胫小卷蛾可能在我国南部地区适生,总的适生面积约为18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9%。高度适生区主要为云南大部分地区、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南部等地区,以及这些省份以南的所有地区;中度适生区分布范围较小,低度适生区面积与高度适生区分布范围面积相差不大。鉴于苹果异胫小卷蛾在我国的适生性分析结果,针对其传入和定殖的能力,建议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控策略,加强苹果异胫小卷蛾检疫力度,严防该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草地贪夜蛾对我国玉米产业的潜在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又称秋黏虫,起源于美洲。自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以来,目前已扩散至我国25个省、市(区)。目前在我国发现的草地贪夜蛾主要为害玉米,本研究在收集了草地贪夜蛾的为害及防治情况,玉米的产量、面积、价格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利用随机模型@RISK分别预测了其在防治与不防治场景下对我国玉米产业的潜在经济损失。结果表明,在不防治场景下,草地贪夜蛾对我国玉米的潜在经济损失总量的90%置信区间为375.68亿~3 283.45亿元,投入防治后可挽回的潜在经济损失90%置信区间为254.78亿~2 918.93亿元。因此,为保护我国玉米种植业的安全生产,应加强田间防治来降低其对我国玉米产业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草地贪夜蛾是2019年入侵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害虫,2019年6月底-7月中旬在川西高原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研究川西高原草地贪夜蛾迁入种群虫源地分布及迁飞路径,对丰富草地贪夜蛾迁飞生物学以及川西高原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和防控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基于WRF模式的昆虫三维轨迹分析程序,对入侵川西高原的草地贪夜蛾迁飞路径及天气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月底-7月中旬川西高原查见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为6月下旬-7月初迁入成虫繁殖而来。川西高原草地贪夜蛾迁入虫源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西北部,西藏东南部和缅甸北部。草地贪夜蛾可从虫源地随偏西-西南气流经1~3夜迁飞而来,有效迁飞高度为海拔3500~5350 m。降水、下沉气流和低温的综合作用可迫使草地贪夜蛾降落在川西高原。  相似文献   

7.
草地贪夜蛾迁飞行为与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原产于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2016年入侵到非洲,迅速蔓延到撒哈拉以南的整个区域。2018年入侵到印度。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出警告,草地贪夜蛾很有可能从印度蔓延到东南亚及中国南部为主的亚洲地区。为掌握草地贪夜蛾在国外的发生与迁飞为害规律,加强我国对草地贪夜蛾的入侵控制和监测预警,本文综述了草地贪夜蛾在美国、加勒比海国家、墨西哥以及非洲国家的迁飞行为规律、性诱剂、灯光诱捕以及迁飞路径的分子鉴定等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进展,从而为我国植保人员对该虫的监测提供技术指导。针对草地贪夜蛾在世界范围内的迁飞规律和入侵特点,结合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以及气候特点,提出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检疫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9年性诱监测草地贪夜蛾在山东省的分布与发生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底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入侵我国,2019年在我国大规模迁飞扩散。山东省地处草地贪夜蛾的重点防范区,我们在山东省的30个监测点利用性诱方法监测了草地贪夜蛾在山东省的迁飞路径、分布和发生动态。结果显示:总共诱捕到428头草地贪夜蛾,其中97%以上个体分布在胶东地区,推测东部沿海是其在山东省南北迁飞的主要路径;6月20日在郯城监测点首次监测到1头草地贪夜蛾成虫,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监测到其余的427头,在此阶段草地贪夜蛾可能有4次从南向北的迁飞。随着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定殖和种群扩张,亟需探索高效的草地贪夜蛾早期监测技术,建立网络化监测预警体系和区域性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9.
槟栉盾蚧[Hemiberlesia rapax(Comstock)],隶属于同翅目(Homoptera),盾蚧科(Diaspididae),栉圆盾蚧属(Hemiberlesia),是我国进境水果检疫所关注的害虫。根据槟栉盾蚧的已知地理分布及其相关的气候参数,运用CLIMEX适生性分析软件及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对该虫在我国的适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气候条件下,适生区面积约为全国面积的42.48%,其中低度适生区占6.67%,中度适生区占4.09%,高度适生区占31.72%。基于中国未来气候的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和2050年,适生区面积分别增至46.49%和49.1%,其中低、中度适生区所占比例均有所上升。鉴于槟栉盾蚧在我国的适生性研究结果,建议对其加大检疫力度,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严防该虫的入侵和扩散。  相似文献   

10.
入侵云南草地贪夜蛾种群对5种常用Bt蛋白的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原分布于美洲大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玉米害虫。在当地,种植抗虫转基因玉米是防控草地贪夜蛾危害的主要手段。该虫于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省,为明确入侵我国云南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对常用Bt蛋白的敏感性水平,本文通过饲料表面涂抹法测定了瑞丽草地贪夜蛾幼虫对Cry1Ab、Cry1Ac、Cry1F、Cry2Ab以及Vip3A等5种Bt蛋白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几种常用Bt蛋白对瑞丽草地贪夜蛾致死作用顺序为Vip3ACry1AbCry1FCry2AbCry1Ac,对草地贪夜蛾抑制生长发育的顺序为Cry1AbCry1FVip3ACry1AcCry2Ab。此外,与美国相对敏感种群比较,云南瑞丽草地贪夜蛾种群对Cry1Ab、Cry1Ac、Cry1F、Cry2Ab和Vip3A的敏感性指标在0.28~3.76之间,表明该入侵种群对此5种Bt蛋白均未产生抗性。此研究可为将来建立以转Bt基因玉米作为防控草地贪夜蛾的技术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CLIMEX的橘实锤腹实蝇在中国的适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橘实锤腹实蝇(Monacrostichus citricola Bezzi)隶属双翅目实蝇科寡鬃实蝇亚科,分布于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是我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危害柑橘类植物。本研究综合运用CLIMEX3.0软件与ArcGIS9.3软件对橘实锤腹实蝇在我国目前以及未来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气候条件下,橘实锤腹实蝇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分布在16.544°N~32.422°N之间;其中,高度适生区分布在16.5°N~28°N之间,占全国面积的7.53%,分布于海南、广东和广西南部的大部分地区、云南东南部以及四川盆地等地区;非适生区则占70.90%,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宁夏、青海、甘肃、新疆、西藏等省(自治区)。基于中国未来气候的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适生范围北界向北移至33.408°N,高度适生区范围北界向北移至32.867°N,高度适生范围占9.76%;2050年,适生范围较2020年相比没有变化,但高度适生区北界移至33.068°N,非适生区面积降至65.74%,高度适生区达到10.76%;而至2100年,适生范围南北界均向北移动,变为18.25°N~37.925°N之间,高度适生区则因为气候的进一步变化下降至5.68%,高度适生区开始因为该实蝇对环境进一步变化的不适应逐渐较少。鉴于橘实锤腹实蝇在我国的适生性研究结果,建议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控策略,加强橘实锤腹实蝇检疫措施,完善监测体系,严防该虫的入侵和扩散。  相似文献   

12.
草地贪夜蛾测报调查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9年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害虫草地贪夜蛾侵入我国云南并为害冬玉米。本文基于我国云南草地贪夜蛾发生分布现状和田间为害特征,提出了草地贪夜蛾成虫、卵、幼虫、蛹等不同虫态的种群监测方法,系统介绍了田间调查技术。同时,建议深入研究草地贪夜蛾区域性发生规律、推广自动化和智能化种群监测技术、制定草地贪夜蛾测报技术规范,旨在提高对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地中海实蝇Ceratitis capitata(Weidemann)是全球分布范围最广、为害最大的害虫之一。为评估地中海实蝇入侵中国风险并制定针对性的检疫措施,基于其在全球的分布数据,选取与其发生相关的温度、湿度等7个变量,利用MaxEnt模型预测其适生区,并结合我国进境口岸截获数据及寄主分布情况评估其入侵风险。结果显示,地中海实蝇在全球的适生区范围主要集中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该虫在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和尼泊尔等我国邻国多地适生,且在我国进境口岸每年也均有截获,2003—2015年共截获274批次;其主要寄主苹果、咖啡、榅桲和无花果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内种植面积及产量均较高。因此中国具备了该虫进入、定殖的适生条件,具有较高的扩散风险。为预防其入侵,需完善边境疫情监测体系,加强进境口岸管理力度,并制定科学管理措施以降低其进入、定殖及扩散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海灰翅夜蛾[Spodoptera littoralis (Boisduval)]原产于非洲,属于多食性害虫,能够取食烟草、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等多种作物并导致减产。本文基于MaxEnt模型筛选了关键气候因子,并对海灰翅夜蛾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影响海灰翅夜蛾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是温度、寄主及降水。预测模型的AUC均值为0.914,模型性能良好。历史气候条件下海灰翅夜蛾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及东南地区,适生区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9.19%;未来气候条件下,海灰翅夜蛾在我国的适生区显著扩张,质心由南往北移动。因此,海灰翅夜蛾在我国存在广泛的潜在适生区,有必要在其潜在适生地区加强对该物种的监测和预警,以防止其入侵危及农作物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草地贪夜蛾于2019年1月入侵云南江城县,随后逐步向国内扩散传播,同时为害作物种类也陆续增多。1月份入侵德宏主要为害玉米,4月份为害甘蔗,至2019年9月11日,发现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幼虫混合发生为害生姜。本文介绍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为害程度和生姜的受害症状。草地贪夜蛾为害株率及百株虫量分别为58.4%和42.2头,发生量比斜纹夜蛾高,形成田间相对优势种群。建议准确区分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的田间为害情况,有效提供预测预报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草地贪夜蛾在江苏省的发生及为害情况,在开展系统监测和田间调查的基础上,对2019年草地贪夜蛾在江苏省的发生动态及玉米受害情况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2019年5月入侵江苏苏南地区后,逐步向北扩散,6-7月是其主要扩散期.2019年江苏省玉米受草地贪夜蛾为害面积约3 440.3 hm2.其中,夏玉米发生面积最大、占7...  相似文献   

17.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严重威胁我国粮食生产的重大入侵性害虫。自2019年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以来,我国植保工作者在其生物学和发生规律、迁飞与种群监测、生态调控和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控技术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基本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发生规律,建立了以监测预警、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应急化学防控为一体的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本文综述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总体研究概况及在灾变和治理研究中取得的主要进展,并展望了农民接受、社会认可、生态可持续的草地贪夜蛾安全治理工作,以期为提升我国草地贪夜蛾的安全治理能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收集田间调查数据,总结了云南省2019—2021年入侵前3年草地贪夜蛾为害作物种类、扩散区域、发生面积等情况。结果显示,玉米是该虫在云南的主要寄主,为害面积占比超过98%;甘蔗、小麦、高粱、生姜等作物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为害。甘蔗、高粱、水稻、小麦集中在苗期受害,成熟期基本未见为害,而生姜收获期心叶部也受到为害。地处滇南低海拔地区且与境外接壤的普洱、红河、文山、德宏、临沧、保山、西双版纳7市(州)在3年内的发生面积较大、发生程度较重,其发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8.47%;其次,玉溪、大理、楚雄、昆明等滇中地区发生面积占全省发生面积的21.89%;滇东北地区的曲靖和昭通以及滇西北地区的丽江、迪庆、怒江的发生面积较少,合计仅占9.65%,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表现出从北到南逐渐加重的趋势。每年的5月下旬以后,草地贪夜蛾的发生面积迅速增加,并在6—7月达到发生的高峰期,夏季发生面积最大;2019年和2021年夏季草地贪夜蛾百株虫量和被害株率最高,2020年秋季最高;受玉米价格高、农民防治意愿高等因素影响,冬季鲜食玉米平均百株虫量、被害株率较小,为害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9.
双钩巢粉虱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已在我国海南、香港等省区造成危害。利用CLIMEX软件对双钩巢粉虱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虫在我国的适生区分布于海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四川、重庆、湖北、浙江及西藏等省区;适生面积约为173.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8.1%,其中高度适生区面积72.9万km~2;中度适生区面积36.6万km~2;低度适生区面积64.1万km~2。各潜在适生区应加强检疫防控措施,防止该虫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20.
警惕危险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入侵中国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的重要的毁灭性农业害虫,目前已经入侵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及亚洲的印度,对我国构成入侵威胁。本文综述了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征、为害、分布区域及入侵性、形态及分子鉴定方法,以及防治措施,并对其入侵中国的风险进行了预测分析,同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