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猛  王凯  刘峰  慕卫 《植物保护学报》2014,41(3):360-366
为比较溴氰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玉米螟和小地老虎的作用差异,采用浸卵法、浸叶法、饲喂毒营养液法等测定了溴氰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对3种害虫的卵、3龄幼虫和成虫的毒力,以及对其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溴氰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均无杀卵作用,但能降低初孵幼虫存活率。溴氰虫酰胺对甜菜夜蛾、玉米螟和小地老虎3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11、0.05和0.13 mg/L,相对毒力分别是氯虫苯甲酰胺的2.8、2.7和5.1倍。溴氰虫酰胺对3种害虫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0.11、0.09和0.22 mg/L,相对毒力分别是氯虫苯甲酰胺的3.9、3.8和2.7倍。溴氰虫酰胺在亚致死浓度0.10、0.05和0.14 mg/L的剂量下分别对甜菜夜蛾、玉米螟和小地老虎3龄幼虫表现出较强的拒食作用,处理48 h后达到最高,拒食率分别为85.58%、81.91%和86.11%。药剂处理试虫虫体皱缩,体节缩短,体重增加率明显低于对照处理。表明溴氰虫酰胺对3种鳞翅目害虫的毒力作用比氯虫苯甲酰胺好,可作为氯虫苯甲酰胺的替代药品。  相似文献   

2.
三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小地老虎和 蚯蚓的选择毒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筛选出高效安全的土壤处理杀虫剂,室内采用浸叶法比较了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与8种常规杀虫剂对小地老虎的毒力,用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分别测定了11种药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并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其对小地老虎和蚯蚓的选择毒性.结果表明,3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小地老虎的室内毒力明显高于其它8种对照药剂,对蚯蚓的LC50均属于低毒级,其中以溴氰虫酰胺的毒力选择性最高.盆栽试验中双酰胺类药剂防虫效果均低于其它对照药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保苗效果显著高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且双酰胺类药剂对蚯蚓没有明显致死作用.说明在棉田选择溴氰虫酰胺能够控制小地老虎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虱螨脲对小菜蛾亚致死效应的生化机制,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测定了LC_(10)和LC_(25)亚致死浓度处理小菜蛾3龄幼虫1、6、12、24、48和72 h后其体内保护酶系和解毒酶系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虱螨脲LC_(10)处理对小菜蛾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表现为早期诱导、后期抑制的作用,而对过氧化物酶(POD)则表现为先抑制后诱导的作用,对过氧化氢酶(CAT)仅在72h时具有诱导作用;LC_(25)处理对SOD表现为诱导-抑制-诱导-抑制的作用,对POD具有抑制作用,而对CAT具有诱导作用。经虱螨脲亚致死浓度处理后,小菜蛾幼虫体内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力被明显抑制,且基本表现为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仅在处理后1 h被诱导,之后被显著抑制。表明虱螨脲进入小菜蛾幼虫体内后,初期可诱导SOD、CAT和GST活力升高,以适应外界毒害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3种解毒酶活力被抑制,使其难以代谢,从而增强了对小菜蛾的毒性。  相似文献   

4.
田间杀虫剂的使用,使得昆虫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杀虫剂亚致死浓度的胁迫。为了明确白背飞虱受杀虫剂亚致死浓度胁迫后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变化,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白背飞虱受噻虫嗪、溴氰虫酰胺亚致死浓度(LC_(10)和LC_(25))胁迫后对三唑磷、吡虫啉、吡蚜酮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经噻虫嗪亚致死浓度胁迫的种群,对吡虫啉有较低的敏感性,其敏感度随噻虫嗪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对三唑磷的敏感性表现为:LC_(10)种群LC_(25)种群敏感种群;对吡蚜酮的敏感性表现为:LC_(25)种群敏感种群LC_(10)种群。经溴氰虫酰胺亚致死浓度胁迫的种群,对三唑磷有较低的敏感性,并随溴氰虫酰胺处理浓度的增加,敏感性降低;对吡蚜酮的敏感性基本不变,对吡虫啉的敏感性表现为:LC_(10)处理种群敏感种群LC_(25)处理种群。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建议田间防治白背飞虱时,轮用噻虫嗪和三唑磷,但要避免噻虫嗪与吡虫啉、溴氰虫酰胺和三唑磷的轮用。  相似文献   

5.
溴虫氟苯双酰胺是一种全新的双酰胺类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鞘翅目、白蚁以及蚊蝇等害虫。为了明确溴虫氟苯双酰胺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氯虫苯甲酰胺为对照药剂,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了溴虫氟苯双酰胺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并测定了亚致死剂量(LC20、LC40)的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相当,两者对小菜蛾的LC50分别为0.042和0.056μg/mL。与氯虫苯甲酰胺相似,亚致死剂量的溴虫氟苯双酰胺能够诱导小菜蛾体内羧酸酯酶活性升高,但溴虫氟苯双酰胺对多功能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氟虫腈对二化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解毒酶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氟虫腈对不同虫态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作用特点、持续毒性及对解毒酶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氟虫腈对二化螟幼虫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且毒杀作用随幼虫龄期的增长而逐渐减弱;对二化螟蛹的羽化具有较低的抑制作用;对卵孵化无抑制作用。亚致死剂量氟虫腈能引起幼虫持续死亡,降低存活试虫体重增长率和蛹重。用亚致死剂量氟虫腈处理4龄幼虫后,对其体内羧酸酯酶活性具有明显的诱导效应和时间效应,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诱导效应仅在药剂处理后3h内较为显著,对多功能氧化酶活性表现出较强的诱导效应,比活力约为对照的1.37倍。  相似文献   

7.
周操  杨航  杨洪  王召  金道超 《农药学学报》2016,18(5):651-655
为探究溴氰虫酰胺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采用稻茎浸渍法,分别以LC10和LC25浓度的溴氰虫酰胺胁迫白背飞虱3龄若虫,观察受胁迫后试虫发育历期、产卵量和雌虫寿命的变化情况,并组建了其F1代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结果表明:经LC10和LC25浓度溴氰虫酰胺胁迫后,F0代白背飞虱单雌产卵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分别减少了40.41%和41.36%;F1代雌虫比例(Fr)及孵化率(Ha)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其繁殖力(Fd)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4.41%和16.31%,预测的后代数量(N)及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也均低于对照组。经溴氰虫酰胺LC10和LC25浓度处理后,白背飞虱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0.78和0.64。根据研究结果推测,在田间施用溴氰虫酰胺防治水稻害虫时,不仅对当代白背飞虱有致死效应,对其后代种群的增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浓度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雌、雄蛾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采用药膜法,以LC10、LC20和LC40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处理桃小食心虫成虫24 h,分别测定药剂压力解除后0、6、12和24 h桃小食心虫雌、雄蛾体内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OD)、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活性,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效氯氰菊酯LC10浓度处理能抑制桃小食心虫成虫的ECOD比活力,且随处理浓度增加,高效氯氰菊酯对ECOD活性的诱导作用逐渐体现,LC40浓度处理组EC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此外,LC20和LC40浓度处理组可诱导桃小食心虫雄蛾CarE和GSTs比活力的增加,但对于雌蛾则结果相反。当药剂压力解除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成虫体内ECOD、CarE和GSTs活性总体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而药剂浓度越高对其解毒酶的诱导或抑制作用越显著,且存在一定性别差异。研究显示,从短期响应来看,桃小食心虫雌、雄蛾体内的3种解毒酶在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浓度胁迫后均表现较为活跃,酶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动态变化。由于雌、雄蛾个体的生理机能以及对药剂敏感性的差异,这种生理响应机制存在一定的剂量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亚致死剂量四聚乙醛对福寿螺的主要靶标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了0.50mg/L的四聚乙醛处理不同时间后福寿螺不同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活力变化。结果显示,四聚乙醛对福寿螺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96hLC50为3.856mg/L,安全浓度为0.039mg/L;在用0.50mg/L的四聚乙醛处理的24h内,福寿螺鳃和腹足内AchE酶活力分别升高到未处理时的1.565和1.481倍而后下降,肝和肠组织内AchE酶活力分别下降为未处理时的0.132、0.282倍而后升高;不同组织中GSTs酶活力均呈现为"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不同组织内MFO酶活力均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0.50mg/L的四聚乙醛能诱导AchE、MFO和GST活性不同程度的增加,解毒酶MFO和GSTs可能在四聚乙醛的代谢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溴氰虫酰胺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分析了露地栽培条件下溴氰虫酰胺在花椰菜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结果表明:田间药效试验中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按推荐高剂量(有效成分21 g/hm2)施药后24 h~7 d对小菜蛾的防效为92.8%~98.3%;按2倍推荐高剂量(有效成分42 g/hm2)施药,溴氰虫酰胺在花椰菜上的消解半衰期为3.86 d,其残留超标风险与田间用药量、用药次数正相关。建议生产中采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以有效成分21 g/hm2的剂量用药,每季最多施药2次,露地栽培条件下花椰菜上安全间隔期为3 d。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溴氰虫酰胺的解毒代谢分子机制,通过LC50的溴氰虫酰胺诱导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后,利用酶活测定和转录组测序鉴定解毒代谢相关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P450)基因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经LC50的溴氰虫酰胺处理后,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体内3种解毒代谢酶活性较对照均有所升高,但仅P450活性较对照显著升高,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经LC50的溴氰虫酰胺处理后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转录组中共筛选到1 40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935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473个。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通路、药物代谢-其他酶通路及细胞色素P450对异生物质的代谢通路中有超过20个基因存在差异表达。在草地贪夜蛾转录组中筛选鉴定到121个P450基因,其中,属于CYP2、CYP3、CYP4以及Mito家簇的基因分别有9、45、58和9个,而经LC5...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明确绿僵菌经消化道侵染东亚飞蝗的作用机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经绿僵菌IPPM202及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处理后,不同时间东亚飞蝗中肠总蛋白酶、类胰蛋白酶、类胰凝乳蛋白酶、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绿僵菌IPPM202处理后10 d内,东亚飞蝗中肠总蛋白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类胰蛋白酶活性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逐渐上升;但两种解毒酶的变化均为先上升后下降。加入两种抑制剂后,总体上抑制了东亚飞蝗中肠总蛋白酶和两种解毒酶的活性,降低了菌株IPPM202的侵染力,其中,甲苯磺酰基-L-氨基联苯氯甲基酮(tosyl-L-phenylalanine chloromethyl ketone,TPCK)作用较对脒苯基甲磺酰氯(4-amidino phenyl methane sulfonyl fluoride,APMSF)更加显著,使各种酶活力降低至与对照无差异水平。本研究对于揭示绿僵菌在中肠的致病机理及寄主对真菌侵染的免疫机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玻片浸渍法和熏蒸法测定了艾蒿精油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分析比较了亚致死剂量(LD_(10)、LD_(20)和LD_(30))和致死中量(LD50)处理雌成螨4、8、12、16、20和24 h后体内保护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2.0%的艾蒿精油触杀后,雌成螨24、48和72 h的死亡率分别为21.48%、27.41%和77.78%,LC50分别为23.03%、13.25%和0.35%;艾蒿精油对卵的熏蒸作用较对雌成螨更强,对卵和雌成螨的ID50和LD50分别为0.21和8.93μL/L。艾蒿精油处理雌成螨后,螨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被激活,过氧化氢酶(CAT)和蛋白酶活性被抑制。LD_(10)、LD_(20)和LD_(30)处理8 h时,SOD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43、2.29和2.60倍,POD的激活率分别为54.64%、31.96%和5.15%,CAT的抑制率分别为27.03%、20.46%和31.65%,蛋白酶的抑制率分别为21.53%、29.16%和45.09%。表明艾蒿精油对雌成螨的熏蒸作用可破坏体内保护酶的动态平衡和抑制蛋白酶活性,进而影响其正常生理代谢,对螨体产生毒害作用。因此,艾蒿精油对防治朱砂叶螨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苏云金芽胞杆菌JQD117对韭蛆幼虫蛋白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测定比较了感染Bt后幼虫体内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首先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明确了菌株JQD117对韭蛆3龄幼虫72 h的LC50为2.8070×107cfu/mL,然后采用10×LC50、1×LC50和0.1×LC50三个浓度饲喂感染韭蛆幼虫,定期取样测定韭蛆体内5种酶活性,结果表明以较高浓度(1×LC50和10×LC50)感染韭蛆幼虫后体内蛋白酶和解毒酶活性变化较大,而以低浓度(0.1×LC50)感染韭蛆幼虫后体内蛋白酶活性变化较小。其中,以1×LC50和10×LC50浓度感染韭蛆幼虫后,胰蛋白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24~36 h和6~60 h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升高;类胰凝乳蛋白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在6~60 h与对照相比均受到显著抑制。以0.1×LC50浓度感染韭蛆幼虫后,胰蛋白酶活性只在36 h时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12~48 h时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羧酸酯酶活性只在6 h与对照相比受到显著抑制;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变化。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在三种感染浓度下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变化。可见,感染JQD117对韭蛆体内蛋白酶和解毒酶活性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随感染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扰乱了韭蛆正常的生理代谢和对外源毒素的分解,本文为Bt防治韭蛆应用和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东亚飞蝗的致病机制,探讨绿僵菌对东亚飞蝗中肠保护酶系和解毒酶系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东亚飞蝗被绿僵菌侵染后,中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酚氧化酶(PO)、乙酰胆碱酯酶(AchE)、全酯酶(ESTs)6种酶活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肠保护酶SOD、POD、CAT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PO则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最后下降的趋势;解毒酶AChE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ESTs则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5 d时与对照趋于一致。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东亚飞蝗被绿僵菌侵染后,不同的酶活力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对于揭示绿僵菌的致病机理及寄主对真菌侵染的免疫机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寄主植物对草地螟中肠解毒酶及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寄主植物对草地螟中肠解毒酶及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为研究草地螟对不同寄主植物的生理适应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测定草地螟幼虫取食藜、大豆、向日葵、玉米和马铃薯等5种不同寄主植物后中肠解毒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和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力的时序变化。[结果]取食不同寄主植物会显著影响幼虫中肠解毒酶活性。取食适宜寄主植物时幼虫中肠解毒酶活力在初期明显高于取食非适宜寄主植物的,但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取食非适宜寄主植物的酶活力快速增长。取食初期,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于中肠保护酶活性也有一定影响,但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保护酶活力基本趋于一致。[结论]试验结果表明,草地螟老龄幼虫中肠解毒酶和保护酶对不同寄主的适应性反应是其取食非适宜寄主能够存活的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亚致死浓度多杀菌素对西花蓟马解毒酶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亚致死浓度(LC25)多杀菌素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相对敏感(SS)种群进行连续选育,获得亚致死(Sub)种群。处理36代后,Sub种群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下降到SS种群的5.2倍。用SS和Sub种群各自的LC10和LC25浓度多杀菌素分别处理两种群的2龄若虫,1、6 、12、24和48 h后测定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 和多功能氧化酶(MFOs)的比活力。结果表明,Sub种群对照组CarE和GSTs比活力在除第48 h外的其他时间段都高于SS种群对照组,且6 h时两者CarE比活力差异显著,Sub种群是SS种群的1.37倍;Sub种群对照组MFOs比活力在各时间段都高于SS种群对照组,在1 和6 h时差异显著,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62和1.36倍。再经各自的LC10和LC25浓度多杀菌素处理后,在各时间段Sub种群的CarE比活力均高于SS种群;LC25浓度处理后,Sub种群的GSTs和MFOs比活力虽在短时间内低于SS种群,但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其比活力均高于SS种群。说明SS种群经亚致死浓度多杀菌素选育36代后,其体内CarE、GSTs和MFOs比活力有上升趋势;继续用亚致死浓度多杀菌素处理,则Sub种群体内解毒酶活力的动态调节能力要强于SS种群。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田间常用农药对伊米果蝇Drosophila immigrans和海德氏果蝇D. hydei的毒力和解毒机制,采用药膜法在室内测定6种田间常用农药原药对2种果蝇实验种群成虫的LC_(10)、LC_(20)和LC_(50),并研究其中3种农药的亚致死剂量(LC_(10)、LC_(20))对果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3种主要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对伊米果蝇的毒力最大,LC_(10)、LC_(20)和LC_(50)分别为0.29、0.51和1.51 mg/L;甲维盐对海德氏果蝇的毒力最大,LC_(10)、LC_(20)和LC_(50)分别为0.14、0.36和2.09 mg/L;吡虫啉对2种果蝇的毒力均最低。不同亚致死浓度的乙基多杀菌素处理伊米果蝇24 h后,CarE和AchE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而GST活性在低浓度时显著高于对照;高浓度甲维盐仅对海德氏果蝇AchE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吡虫啉可抑制伊米果蝇AchE和海德氏果蝇CarE活性。表明伊米果蝇和海德氏果蝇可通过改变3种解毒酶的活性来防御杀虫剂对其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温度条件下白背飞虱对环氧虫啶的敏感性,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在18~32 ℃下环氧虫啶对白背飞虱的毒力、白背飞虱蜜露量以及酯酶 (EST)、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 (P450) 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s) 3种解毒酶的比活力。结果显示:环氧虫啶对白背飞虱的毒力随温度升高而提高,32 ℃下对白背飞虱的LC50值是18 ℃下毒力的15.6倍,表明环氧虫啶对白背飞虱表现为正温度系数;温度影响白背飞虱的取食量,随温度升高,其蜜露排泄量显著增加; EST和P450比活力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其中EST比活力随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钟形”变化趋势,P450随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且处理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而GSTs随温度变化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取食量和解毒酶 (EST和P450) 可能是导致不同温度条件下白背飞虱对环氧虫啶敏感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