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籼型节水抗旱质核互作不育系锦322 A是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2008年用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的不育系沪旱1A与西农1B/滇陇201改良,再与自主选育的新品系(云红香软米)杂交,历经6年11代回交选育成的质核互作新不育系,201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田间育性技术鉴定.本文着重介绍了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2.
对宜春学院选育的276S及引进的盐582S等6个水稻温敏不育系进行两地三季实验,观察其育性转换特性。结果表明盐582S、276S等温敏不育系具有起点温度低、不育期长、恢复可育度好的良好育性表现。  相似文献   

3.
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136S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低纬度、高海拔的贵阳自然低温条件下,按照广适应性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选育的光温指标进行严格鉴选,成功地选育出了具有起点温度低(23.5℃),稳定不育期长和可育期自交结实率高的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136S。本文报道了2136S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4.
用两系不育系SE21S作母本与龙恢158、新恢2号等恢复系测交,进行两系制种技术研究.通过调查SE21S的特征特性可知,SE21S属光被型核不育系,育性稳定、制种纯度高,是较为理想的两系优质不育系.  相似文献   

5.
银312S系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抗倒性强、异交率高的两系不育系1892S为母本、米质优的两系不育系新安S为父本杂交,利用海南自然低温和人工低温冷灌对育性进行筛选,经8代育成的不育起点温度低、米质优、异交率高的两系不育系。2018年9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由银312S配组的品种已有2个通过国家审定:银两优606(国审稻20206178)和银两优3028(国审稻20206177)。对银312S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配组优势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籼型抗病质核互作不育系锦319 A是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利用自主选育的不育系(金23 A/858 B)与自主选育的新品系(Ⅱ-32 B/金23 B)进一步杂交,从而聚合不同的优秀基因以丰富遗传背景,经6年10代回交育成的核质互作新不育系,最终获得籼型抗病质核互作新不育系锦319 A,组合为(金23 A/858 B)×(Ⅱ-32 B/金23 B),201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该不育系对稻瘟病、白叶枯病有较好抗性,本文详细介绍了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7.
对优质杂交早籼稻早优11及其亲本的特征特性和品质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广西杂交稻米整精米率低、垩白度大、垩白粒率高、直链淀粉含量偏高及胶稠度低等问题,提出优质杂交早籼稻育种的关键是选育优质不育系和优质恢复系,特别是优质不育系的选育.通过广泛收集水稻种质资源,筛选理想材料作亲本,对现有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遗传改良,优化组配,可达到培育优质杂交早籼稻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水稻温敏型核不育系‘Q211S’的稻瘟病抗性,以‘Q211S’为受体材料,以携带Pi9基因的抗稻瘟病材料‘75-1-127’为供体,通过常规育种方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选育出5个抗病性改良的两系不育系。抗性鉴定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这5个抗病性改良的两系不育系对苗瘟、穗瘟均表现较高抗性,其他特征特性与‘Q211S’相近。5个改良不育系与‘Q211S’所配组合在株高、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上差异不显著;而改良不育系所配组合在稻瘟病抗性方面较‘Q211S’所配组合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粳型紫米核质互作不育系锦315A是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2010年用公司自主选育的不育系(川香29 A/粳软//IRRI2B/曲3)与自主选育的新品系(72 B-2/紫米//XR11)进一步杂交,经6年9代回交育成的核质互作新不育系,2015年11月25日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田间育性技术鉴定.本文介绍了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繁种技术.  相似文献   

10.
优质油菜恒禾油 998 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恒禾油998系内江市农业科学院油菜课题组用自育双低隐性核不育内油11-83AB作母本、优质恢复系11-603R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甘蓝型核两系优质双低杂交油菜品种,于2018年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18)510080。介绍了恒禾油998的选育过程和主要特征特性,阐述了其在区域试验中的栽培表现,并总结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